我們大家都知道,對文章結構的分析是為了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內容、作者的思路。議論文最基本的結構就是三段論,即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引論是開頭,本論是主體,結論就是結尾。這是從文章的整體來看,也是我們熟悉的總分式結構。
常考題型
層次劃分文段的作用議論文中關於層次的劃分考察頻率較低,但歷年的考試當中也有出現,仍不容忽視。總分值在2-3分。對文段的作用考核的頻率就相當高了,要引起重視。
在本論部分常見的四種論證結構
總分結構、對照結構、層(遞)進式結構和並列式結構。
總分式結構:就是論證的各層次之間的總分、總分總、分總式的關係。這種方法的作用是,能使論證內容綱目清晰,層次自然對照式結構:選用論據進行對照比較,將論證內容構成正反對比,這種布局的好處是布局上對比鮮明,主次明確,論點突出,避免片面性。層進式結構:後面的論證在前面的基礎上進行,前後層次之間逐漸推進,或由此及彼,環環相扣,或有淺入深、層層深入。它的好處是能反映出作者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並列式結構:就是論證的各層次之間的關係是平行的,平等的,從不同的角度和層次論證同一中心論點。常常會有「首先」「其次」「再次」「一方面」「另一方面」等標誌,它的好處是層次清晰分明。
文段的結構作用
在議論文當中考察的文段主要是開頭和結尾。
開頭的作用
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針對某現象分析提出論點。用名言提出論點或論題作為理論論據。有故事或事例引出論點,或論題作為事實論據。擺出錯誤的弱點或論據,為下文批駁用樹靶子。用比喻或故事引出論點。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增強趣味性。結尾的作用
照應開頭或題目,強化中心論點。總結全文。點明中心論點。補充論證,使論證更嚴密。發出號召,提出希望。提出問題,發人深思。答題模式
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開頭通過……事列,提出中心論點……,充當事實論據,起到證明中心論點作用。開頭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論點……(引出……論題,為下文做鋪墊)充當道理論據。使觀點更鮮明。說理更具體。更有說服力,增加閱讀興趣。開頭通過引用名人趣事,提出中心論點……,吸引讀者讀下去。增強論述趣味性。作為事實論據,起到證明中心論點的作用。
真題案例
明朝的地理學家徐霞客,自幼喜愛尋幽探奇。他一生遍訪名山大川,其間雖屢歷險境,九死一生,卻始終對自己鍾愛的事業充滿著熱忱,最終完成了舉世聞名的《徐霞客遊記》,他的經歷告訴我們:一個有著熱忱情感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選文第一段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參考答案:
開頭通過列舉徐俠客懷著對尋幽探奇的熱誠,完成舉世聞名的《徐霞客遊記》的事例。(1分)引出本文的中心論點,(1分)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1分)作為事實論據證明了中心論點。
我是@李老師講閱讀,關注我學習更多的語文知識,了解更多的教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