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唄讚誦法器解說——磬

2020-12-20 手機鳳凰網

寶峰寺法器——磬(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提供)

為銅製缽形的法器,敷褥而安放於一定之臺上,以桴敲擊。又稱作鏧子或鏧,於法會或課誦時,作為起止之節。《中止竺舍衛國祇洹寺圖經》卷下《佛衣服院》條云:「有一銅磬可受五升,磬子四邊悉黃金,鏤作過去佛弟子,又鼻上以紫磨金為九龍形。背上立天人像,執玉槌用擊磬,聞三千世界。」

由此可知,古代印度祇洹精舍之一院已設有銅磬。

在我國宋代以後,磬多被用於禪林中,《敕修百丈清規》卷八《法器章》中說:「磬,大磬早暮住持知事行香時,大眾看誦經咒時,直殿者鳴之;唱衣時維那鳴之;行者披剃時作梵睹梨鳴之。」又,同書卷五《大眾章·沙彌得度》條云:「作梵暗梨鳴大磬作梵。」現今則普及於一般寺院,各寺佛殿中均安置之,是早晚課誦、法會讀經或作法時不可或缺的法器。磬有大、小之分。一般安於佛殿之大磬,口徑多在一尺到二尺間。

 

奈良興福寺藏華原磬(圖片來源:慧海佛教資源庫提供)

 

引磬

引磬為寺院中所使用的打擊樂器,又稱手磬。形似酒盅,直徑約七釐米,形狀與仰缽形坐磬相同。置於一根木柄上端,木柄長約三十五釐米,用細長銅棍敲擊。

《禪林象器箋·唄器門》中說:「小磬,如桃大,底有竅貫緒,連縛小竹枝為柄,以小鐵桴擊之。名為引磬,蓋因導引眾故名。」

引磬之名,見於《敕修百丈清規》卷二《達磨忌》條:「行者鳴手磬,維那出班。」同書卷八《法器章》中說:「小手磬,堂司行者常隨身,遇眾諷鳴之,為起止之節。」

在《水滸傳》中亦記載以引磬領眾的情形:「宋江參五臺山智真長老,鳴鐘擊鼓,合寺眾僧都披袈娑坐具到於法堂中坐下,宋江、魯智深並眾頭領立於兩邊,引磬響處,兩碗紅紗燈籠引長老上升法座。」

《敕修百丈清規·沙彌得度》亦記載:「引請收坐具起,鳴手磬,引剃頭人入堂。」又在同書中《亡僧》中也記載僧眾諷誦經咒時,以引磬領眾唱念之事:「齋粥,殿堂諷經罷及放參罷,堂司行者即鳴手磬前引,首座領眾至龕前,住持燒香畢,維那舉大悲咒。」

相關焦點

  • 汴梁藝術|田青教授講說梵唄—朝暮課誦
    據不完全統計,從1979年10月至今,佛光山梵唄團在世界各地的正式演出就有數十場之多,「法水長流五大洲」的理想,在嘹亮警心的梵唄聲中得到了實現。古之大德,將梵唄稱為「弘法之舟楫」,其原因正如先儒所說,是因為 「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 。
  • 寺院常見的幾樣法器!切記不能亂碰哦!
    寺院常見的幾樣法器!切記不能亂碰哦!去往寺院都知道,在寺院的天王殿、大雄寶殿、齋堂等等,都能看到幾種「法器」。譬如,寺院鐘鼓樓的,鍾、鼓等等。下面小禪就給大家介紹幾樣,大家去往寺院常見的法器。大磬磬佛教的『磬』是『缽』形的。
  • 道教的「法器」指的是什麼?常用的法器有哪些?法器有什麼作用
    (一)、法器道教將用的打擊樂器稱作「法器」,即做法用之樂器。道教迄今用的法器一般為鐺子、釵子(當擊鉸子)、鈴子、木魚、引磬、翁子、磬、鼓、鍾、鐃鈸等。屬純粹的中國古「鐘鼓之樂」。鐘鼓文化我們在《道教鐘鼓文化內涵》中談過,此處不再介紹。1、磬道場所用的磬有大磬、單磬及引磬。大磬置大殿的左上方。一般除監院、方丈叩首時用,平時很少用。
  • 佛道共用的幾件常用法器,其中這件法器的源頭在中國本土道教
    木魚是佛道二教最常用的木製魚形法器,有長形和圓形兩種,長形木魚多用於召集信徒,圓形木魚一般在念經時使用。誦經的磬和木魚配用,磬敲響若「醒」的聲音,木魚打下去若「覺」的聲音。《無上秘要》說:「 木魚清磬,振醒塵寰。」最初做為道教召集教眾,講經設齋用的法器。
  • 道教法器,什麼是道教法器?道教的法器有哪些?看完長知識了
    平時降妖除魔時使用在清代作家袁枚的著名志怪小說《子不語》第18卷中的《白天德》一則故事中,就有「其家請道士孫敬書誦《天篷咒》,用拷鬼棒擊之」的記載。換而言之,拷鬼棒又是道士們在平時降妖除魔的得力武器。此處的「拷」的本意是「考召」,即逼問鬼魅妖邪自報姓名來歷,有審訊、逼問的意思。
  • 道教常識:道士做法時用的法器都有哪些?
    高功法師在舉行齋醮科儀時,會身著法衣,步罡踏鬥,嘴裡唱誦著神秘而古老的咒語,手裡則拿著代表著不同作用的法器,肅穆而又神聖。那麼什麼是法器呢?簡單的說就是齋醮法壇上所用的器物,運用法器可以召神遣將,溝通天地。道教的法器有很多,由於篇幅所限就簡單的介紹幾種。
  • 「道教法器」道教法器種類
    道教法器是中華道教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自漢代道教之出現、中經盛唐、直到近代,上至朝廷巨室的齋醮,下及民間百姓的道場,舉凡各種道教科儀或法事活動,大都可以看到道教法器的蹤影
  • 道教法器種類
    道教法器種類
  • 道教全真經韻及法器板式初探
    教內人習慣把各諷誦類經典和齋醮科儀總稱為「經懺」,經懺中有很多需要吟詠頌唱的讚詞,教內人習慣稱為「經韻」,而教外人則稱為「道教音樂」;經韻的頌唱需要樂器伴奏,全真經懺所用的一般都是些打擊樂器,稱為「法器」;各種法器的敲打都有各自固定的節奏規律,這就是「法器板式」。本文試圖從應用的角度談談這些話題,尤其是重點談談全真經韻的法器板式。
  • 五華俗語丨千句「阿彌陀」 唔當一句「掉磬控」
    磬,佛教的打擊樂器,形狀像缽,用銅製成,是禮佛必用而且常用的法器。假設在佛堂裡當眾人全神貫注念誦的時候,忽然磬「哐當」一聲掉在地上,這就意味著敲磬的和尚心猿意馬,精力分散,修煉功底淺薄。唔當,不如的意思。也就是說,念誦「千句阿彌陀」的功德,會毀在「一句掉磬聲」中。這層意思,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意思大體相同。  第二層,講民俗,俗語全句是:「千句阿彌陀,唔當一句掉磬控」。
  • 多國佛教領袖出席2016年萬眾祈福大典暨海潮天音國際梵唄音樂盛典
    多國佛教領袖出席2016年萬眾祈福大典暨海潮天音國際梵唄音樂盛典弘法寺心潮梵音團隊專注唱誦,以超越世間的梵音,為佛德讚嘆、為眾生祈福,傳達佛門梵唄的聲韻,和雅清澈的梵唄之音在鵬城上空迴響,寰宇四方。7點15分,印順法師與世界各地的高僧大德共同為佛門泰鬥本煥長老等身佛玉像揭幕。本煥長老是中國的「佛門泰鬥」,是中國佛教史上的一座巍巍「精神崑崙」。
  • 你了解佛教寺院早晚課誦的內容嗎?
    佛教朝暮課誦,是佛寺中每日必持的修行功課,也是漢傳佛教佛事活動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法事儀軌。課誦分朝暮二時,通稱早晚「兩遍殿」,這是課誦制的基本框架。它包括定時念持經咒、禮拜三寶和梵唄歌贊等法事,因其冀獲功德於念誦準則之中,所以亦稱為功課。
  • 道教法器眾多,聊聊雷擊棗木為何被推崇
    不管是在仙俠影視劇裡,還是修仙小說中,我們都能見到道長們手持各種材質製成的法器或降妖除魔或闢邪蕩穢。現實中,常來道觀的信眾們也會看到高功法師在開壇作法時,法師步罡踏鬥,手拿各種形狀的法器,嘴裡唱誦著古老咒語。
  • 三強:梵音唱誦佛門獅子吼
    這種古老的音聲在印度已流傳了五六千年之久,名為「梵音唱誦」。後隨著藏傳佛教一起進入青藏高原,並在極少數的高僧隱士中傳承。梵音唱誦是一種十分獨特的運用脈輪的發聲法,這種聲音內含很強的超聲波和次聲波成份,其音如雄獅震吼,勢如海嘯,摧金裂石,故又名「獅子吼」。可令聽者迅速地達到暢通經絡、淨化身心、轉化疾病、喚醒本有之佛性等各種不可思議之效果。
  • 佛教生活系列之八:日日薰習的早晚課誦
    早晚課誦是出家人日常最基本的修習內容,可以說是雷打不動。早課禮儀主要是在佛教寺院的大雄寶殿裡進行,僧眾們都按自己的位置排班站立,住持站在進門左邊,僧值站在進門右邊,首座、後堂站在佛像左邊,西堂、堂主站在佛像右邊,維那站在後堂旁邊。維那敲響大磬,率眾唱誦。
  • 道教常用十九種法器,每一種都有它獨特的作用和意義,圖文詳解
    道教在舉行如祈請、度亡、甚至是羅天大醮等科儀時,都會用到的各種用具,我們稱之為法器。道教認為在開壇做法時法師運用法器可以召神遣將,役使雷霆。下文就為大家介紹道教常見的十九種法器的文化內涵。(1)鼓鼓是通神及闢邪之用及醒人振奮的傳訊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