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因果關係?真相原來在這……

2020-12-09 心中有數LX

01

猶太人有一則故事:一位獵人在森林打獵,發現幾棵樹上都畫了箭靶,他見到令人吃驚的景象,插在箭靶上的箭枝枝正中靶心,這獵人大為好奇,很想見見這位箭術如神的高手,於是在林裡極力搜索,找了三天三夜,最後終於找到這位箭手,向他請教:你的技術如何神準有何秘訣?怎麼能如此百發百中,箭手回答:很簡單,先射箭,然後再畫上靶。

一個靶心顯示一次射擊,有多少個靶心,就有多少次射擊,每一次射擊都有相關聯的知識路徑和經驗累積,如何命中靶心呢?射箭手要先預測箭的方向,然後再把靶心畫上。

而大多數人思維都在固定的靶心上追求射箭,那麼,想讓自己成為神箭手,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技能,以至於能精準射中目標,這樣日積月累便形成了一套習慣性動作,這習慣性動作繼而影響了性格,最後性格影響命運。

02

倘若是參加比賽確實有機會脫穎而出,但是,命運不是比賽,命運不是比誰厲害或者誰更優秀,而是活出本身價值和意義,與別人毫無關係。因此,若自己沒有靶心,那麼你射中的有可能是他人的靶心。

人與人天賦不同,能力能量都不同,有的人不僅沒有學會別人的技巧,反而丟棄了自己天賦的本性,真可惜。

故事中的箭手不仰仗能力的技巧,但是讓結果美好發生,這是任何一個高明智慧的箭手,都應該知道的答案。

雖說個人命運與他人無關,但是,箭在途中會被風速影響,正如人的性格會被環境和人群影響一樣,因此靶心在哪只有依靠自身定力。看似簡單的一個道理,先射箭再去畫靶的做法,意味對因果關係的認知和評估。

03

靶心是果,射箭是因,在某些人眼裡非常低級的詐騙手段,卻能騙取有經驗、有層次的、高級人士上當,若你能讀懂這則小故事的道理,你就能明白那些受騙上當的人在想什麼,做什麼了,把箭射出去不僅沒有射中自己的靶心,還成了受害者的角色。

命運的靶心,包含婚姻,健康,事業,成就,友誼、尊重等,真正問題是能不能命中靶心?

怎麼射箭和能射中靶心,一個是初始問題,一個是終極問題,一個是技法,一個是道法,技法沒有者道法一樣可以完成,道法沒有者技法再高也有局限性。

這則小故事帶來的智慧是以結果為依據來調整事情的發展過程。為了成為射箭手,四處奔波,提升自己,武裝自己,穿上厚厚的知識盔甲,有沒有靜下來想想,自己的箭要落在哪裡?確定自己的靶心才是關鍵。

04

勤勞是優秀品質,但是愚蠢的勤勞我們不提倡,學習生命數字五行能量就是學習智慧的勤勞,讓每一支箭射出去都能帶來適合的結果,過程人人大同小異,結果卻是千差萬別。

在過去十多年累積的案例中發現,婚姻不和諧,事業萎靡不振的人通常都是不求內,渴望求外的一種飄蕩狀態,對外又不能明白何人、何事、何物與自己有何關聯性。

總之根本沒有弄清楚生命的靶心在哪,就把箭射出去了,婚姻自然毫無結果,事業也因此停滯不前。

想想看,是不是很多人努力工作一年、三年、五年然後跳槽的大有人在,箭還在路上,人已經遠離,命運之箭射出去後迷茫無影,透支改了精力、消耗了金錢,更別談還能奢望結果了,這種形式的人生就如浮萍一般,怎麼不讓人疑惑費解呢?

看到這篇文章的你,不妨停下腳步,身體安靜了,大腦才能真正發揮作用,思考自己的命運之箭該射向哪裡?

深度解讀五行能量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先後順序,什麼是因果關係
    哪個是因果關係?這個一定要弄清楚,你可以免掉人生的許多痛苦。  3  老蔡家自從搬了新房子之後,就得了癌症,一家人埋怨這家房子「風水不好」。 這也是典型的將先後順序錯誤理解成因果關係。因為她錯誤地將先後順序理解成因果關係。 帶孩子去公園遊玩在先,孩子溺水在後,然而「去公園玩」並不是「溺水」的原因。 那麼孩子溺水的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為孩子的父母疏於照看。 當父母的,應該把孩子盯緊一點。 這個才是原因。
  • 因果關係是什麼?結構因果模型入門
    目錄第一章 / 前言用通俗的語言介紹「什麼是因果關係?」這一問題的討論背景,並概括若干個傳統的哲學觀點,以及和下文的統計因果模型相比,這些傳統定義存在的缺陷。然而,和其他概念,例如統計的相關性相比,因果 (causality) 非常難以定義。利用直覺,我們可以輕易判斷日常生活中的因果關係;但是,用清晰、沒有歧義的語言準確回答「因果關係是什麼?」這個問題,往往超出了常人的能力範圍。
  • 用概率來解釋因果關係到底科不科學
    經常在科普或者科學論文中看到用概率 來解釋事件與事件之間的因果關係,最常見到 的就是氣象預報中的降水概率和醫學研究中的 致死率、治癒率、存活率等,他感到很疑惑, 科學研究的是自然規律,什麼是規律,規律就 應該是確定的因果關係嘛,像這樣說不準的東 西到底科學不科學呢?
  • 因果關係之相當因果關係說
    陳興良教授認為,「身為價值判斷的要素, 在認定刑事意義的因果關係時,最重要的體現是行為人關於預見客觀因果關係的認識能力和意志力上。假若行為人在行為是其預見能力是可能的,則可以認定其存在因果關係,因而產生刑事追責。相反地,如果沒有這樣的遠見或預見可能性,儘管存在一個事實因果關係,但不能認為存在刑法因果關係。
  • 淺論心理治療的因果關係
    文|袁運錄1 基本概述因果關係,顧名思義就是原因和結果的關係。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現象的因素,結果是指由於原因的作用而引起的現象。可用數學表示:y=f(x)中,其中,x為因,y是果。 唯物主義哲學認為,因果律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是宇宙中最為普遍的規律。
  • 刑法中的因果關係指什麼,是怎樣的?
    在司法實務中,要將發生的結果歸責與行為人,就必須要求行為人的實行行為與結果之間具有原因和結果的關係,否則就違背了罪責自負的要求。如果實行行為與結果之間缺乏因果關係,則行為人就只負未遂的罪責。那麼刑法中的因果關係指什麼,是怎樣的?  網友諮詢:  刑法中的因果關係指什麼,是怎樣的?
  • 因果推理「三問」:是什麼?為什麼需要?如何使用?|內生性|因果關係|...
    譯者:AI研習社(聽風1996)  作為一名經濟學博士,我致力於尋找某些變量之間的因果關係,用來完成我的論文。因果關係強大到可以讓人們有足夠的信心去做決策、防止損失、求解最優解等。在本文中,我將討論什麼是因果關係,為什麼需要發現因果關係,以及進行因果推理的常用技巧。  1. 什麼是因果關係?
  • 因果關係的判斷
    一、因果關係理論的適用範圍  有的人認為,因果關係理論只在認定結果犯時有意義,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因果關係雖然不是犯罪客觀方面的構成要件,但卻是認定犯罪的重要工具,所以,其適用範圍較為廣泛。  首先,因果關係是結果犯的構成要件要素之一。
  • 刑法因果關係的特徵與特殊情形處理
    8.個罪行為特徵(因果構造)的特殊性。有些犯罪的因果關係表現為特定的發展過程。比如,詐騙罪的因果構造為:行為人實施欺騙行為——被害人認識錯誤——處分財產。假如行為人實施了欺騙行為,被害人識破真相,沒有陷入認識錯誤,而基於對行為人的可憐交付了財物,該結果與欺騙行為之間就不符合詐騙罪的因果構造,不能將結果歸責於詐騙行為,行為人僅成立詐騙罪未遂。
  • 論刑法中的因果關係
    在刑法中,將某結果歸咎於某人時,往往需要查明其行為與結果之間是否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係。因此,刑法中的因果關係在定罪中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很多學者習慣於直接將一些哲學概念和範疇引入刑法學研究,忽略刑法中因關係的特性,使問題略顯複雜。針對這一現象,對大陸法系及我國有關因果關係理論進行研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我國刑法因果關係理論做些新的探索,期對該問題的解決提供一些建議。
  • 如何認定民法上的因果關係
    因此,法學中的因果關係必然與哲學範疇中的因果關係有著一定的聯繫。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於因果關係的基本原理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一個個單個現象都是相互作用、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為了了解單個現象我們就必須從普遍的聯繫中抽象出來,孤立地考察它們,而且在這裡不斷更替的運動就顯示出來。一個為原因,另一個為結果。這就是說因果關係有先後順序性。同時,因果關係又是客觀存在的,它經過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可以認識的。
  • 時空是什麼,對於自然現實意味著什麼,有什麼因果關係嗎?
    今天的內容是關於空間,時間與現實的本質,時空究竟是什麼?時空就是構成我們對事物之間的空間和事件之間的時間的認知集合的任何外界現實。為什麼時間和空間不能單獨成為實體? 為什麼要增加時空這一額外的概念?這也就意味著沒有一個人是錯的 ,雖然聽起來很荒謬 ,但這的確是事實。時空對於自然現實究竟意味著什麼?因為如果你認真思考 ,其中的意義是令人難以置信的 ,比如說事件發生時間的順序的分歧 ,這個問題很嚴峻 。如果兩個觀測者連事件發生的順序都不能達成一致 ,也就意味著當前, 有些人的過去在其他人的未來 。
  • 讓人豁然開朗的因果關係(共勉)
    是故見比虛空高取捨因果較粉細有人問:佛教的因果除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還有什麼內容嗎?因果二字其實是一種比較模糊的稱呼,因果之間還有種種作為構成條件的緣,因果本身的種類也非常繁多。因果有很多規律,如是因如是果只是最廣為人知的一種,而因果最隱秘的法則,在於它的「等流性」。所謂等流,意思就是果相似於因。
  • 詐騙類犯罪因果關係認定研究
    然而,從事實的描述當中可以看出,甲是在乙提出希望長期交往的情況下與乙交往並發生關係,上述行為建立在甲乙今後將長期交往的基礎上,當乙與甲發生關係並將甲拉黑不再聯繫時,甲虛構了懷孕的事實。但此時甲虛構這一事實的目的並不清楚,是希望挽回與乙的關係還是以此向乙索要錢財?由此,可以發現目前將因果關係作為純粹的客觀要素考察時所確定的詐騙罪的類型化因果關係存在一定的缺陷。
  • 三種因果關係
    實務案例中最頭疼的是疊加因果關係關於疊加因果關係的結果歸屬,也存在價值判斷問題。從事實因果關係角度分析,參與疊加的人都應該承擔不法後果,但是從價值判斷角度分析,需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限制處罰範圍。例如上述案例,如甲投毒致死作用僅佔百分之五,而乙佔百分之九十五,那麼甲因不起主要作用,可以放他一馬。
  • 刑法因果關係的司法證明
    其二,之所以有如此多樣乃至差異巨大的刑法因果關係的話語表達,可能是因為,不同的訴訟參與者會使用不同的語詞或語句,以證明或證偽因果關係。訴訟各方有什麼是因果關係的理解分歧,也有多因一果情形下原因力的對抗性論辯;有實行行為對損害結果作用大小的爭論,也有是否應認定因果關係中斷的對峙;除了定性分析,還常涉及到因果關係的定量認定問題。
  • 侵權責任中的因果關係
    ④這一學說在實務界曾極為通行。對什麼是有重要影響的條件,又提出了充分原因說(德國心理學家馮.克裡斯創始,他認為,被告自己的行為致人損害支付賠償,其行為必須是損害結果的充分原因)和直接條件說(認為,被告應對其行為應由其負責的事件引起的一切直接後果負責)等。認為起因不能等於原因者大約是贊成該學說。  條件說把所有構成損害的條件都作為原因對待。
  • 攀登因果關係之梯
    攀登因果關係之梯 運用想像能力發掘和利用因果關係是人類智能的重要特徵,而傳統統計學語言難以表述因果關係,局限了人工智慧的發展和人類對自身智能生成方式的理解。Judea Pearl 從人類的觀察,行動和想像能力出發,構建了因果關系科學表達的語言體系和系統架構,為人工智慧攀登」相關-幹預-反事實」的因果關係之梯奠定了基礎。
  • 似是而非的因果關係
    這裡的確存在這兩個事實: 1、中國網際網路滲透率還算不錯,擁有極其龐大的網民群體; 2、中國人在閱讀這件事上——比如說,讀書——的確乏善可陳。 但這兩個事實之間有因果關係嗎? 其實很可疑。 二 大咖在即席演講時,提到了中美讀書的數據對比。我依稀記得是說中國人就看一本書(人均),美國人看三十本。
  • 因果關係:真的存在嗎?
    實際上,這也是一種自以為是的主觀想當然,這是緣於許多因果邏輯關係是事實價值混合的,而且是有條件的,相對可變的,比如一座立交橋有時是有益於地面交通的,但很可能不利於未來地下交通建設(立新的地鐵站)。對此我們不能生搬硬套地理解各種邏輯關係(包括Pearl的因果關係),而要明白多層意義的邏輯重構,多尺度因果組合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