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主持人竇文濤曾經在一檔訪談節目中提起,他兒時有一次參加一場演講,當他走上檯面對全校師生的時候,竟然發現自己緊張得忘記了第三段的臺詞。忘了詞的竇文濤在臺上站了一分鐘,就在這時,他感受到左褲腿有一股暖流順流而下,隨後,在全校師生的矚目下,他「落荒而逃」跑出了校門。但事後老師鼓勵竇文濤:「雖然你緊張得忘了詞,但是你講的前兩段聲情並茂,非常好,推薦你去參加演講比賽。」在這之後,受到老師鼓勵的竇文濤參加了演講比賽,竟然拿到了二等獎。他的潛力被激發後便「一發不可收拾」,成為了著名的主持人。
心理學家武志紅聽罷告訴竇文濤:「之所以你記得這麼清楚,是因為老師的及時鼓勵和簡單開解。如果沒有老師的開解,這件小事很可能被壓抑進你的潛意識,雖然沒有人去提及,但對你產生持久的影響。」
老師的引導成功地阻止了負面情緒積壓在孩子潛意識中,老師的「化腐朽為神奇」也正是將負轉化為正的過程。
你可能會問:啥是潛意識?如果說人的意識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那麼潛意識就像是巨大的冰山水下部分,你看不見它,甚至感知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影響意識體驗的方式卻是最基本的——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如何看待我們生活中日常活動的意義,我們所做出的關乎生死的快速判斷和決定能力,以及我們本能體驗中所採取的行動。
如果孩子的負面情緒得不到及時的疏導,很可能會進入孩子的潛意識,對孩子產生持久的傷害。因此,與其對孩子的小尷尬採取不聞不問的態度,不如化腐朽為神奇,用成功積極的心態對失敗消極的心態進行分析批判,化害為利,讓失敗消極的潛意識象毒草化成肥料一樣變成有益於成功卓越的思想意識。
美國專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將害怕蜘蛛的人分成三組,讓他們用3種不同的方法來嘗試消除對蜘蛛的恐懼。第1組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去想些和蜘蛛無關的事情;第2組用一種讓人不害怕的方式來描述蜘蛛:「我面前的這隻蜘蛛很小,它是安全的」;第3組對自己的感覺進行精細的分類,例如「我面前的這隻蜘蛛長得很醜,讓人害怕,爬行的樣子讓我感覺噁心」。結果顯示,第三組的成員最好地克服了對於蜘蛛的恐懼。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當孩子產生恐懼、尷尬、羞愧等負面情緒時,無論在什麼樣的國家中、在什麼的樣的文化背景下,我們都應該開誠布公地和孩子談談。這才是化解孩子負面情緒的正確方法。
最後,媽咪愛提示各位寶爸寶媽:當孩子產生負面情緒時,與孩子的談話應該以疏解情緒為目的,因此語氣要平和,避免進一步責備孩子。談話時間不必過長,只要達到鼓勵孩子的作用,幾句話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