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特·舒赫:挺華文章被大量轉載後,有陌生人來電:「你真的是德國人...

2020-12-25 觀察者網

【採訪/觀察者網 李泠,翻譯/觀察者網 馬力】

華為CFO孟晚舟在加拿大獲保釋當天,一篇德國人對這一事件的評論文章在網絡上火了。

岡特·舒赫所寫的《一個德國人看孟晚舟被拘留》一文於12月12日在觀察者網上版後,先後被新華社、人民日報、CGTN等多家媒體轉載。當晚,他在一些社交媒體上的帳號突然湧入眾多聯繫請求,他還接到不少陌生人的來電,或求證,或質疑。

「文章似乎獲得了病毒式的成功(viral success)。」從未有過類似經歷的岡特·舒赫向觀察者網讚嘆道。與此同時,一些讀者的猜疑又讓他覺得有必要說明、澄清。

觀察者網:請問在廣為傳播的那幾天,您這邊都收到什麼反饋?

岡特·舒赫:親愛的中國讀者對我發表的關於「孟晚舟女士在溫哥華被扣留」一事的文章給予了大量回應,我在此想向你們道一聲「謝謝!」我感覺可能已經有數百萬的中國讀者讀了那篇文章,有眾多人通過微信、領英、XING等平臺找到我,甚至有很多人查到我的電話號碼並給我打來了電話,其中一些還是德國、加拿大來電。

觀察者網:介意透露他們對您有哪些好奇嗎?

岡特·舒赫:「岡特·舒赫是個虛構的人物嗎?」這是我被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我也感到奇怪,為什麼這麼多中國讀者會問這個問題。首先,我想說,我就是我,不是電腦程式或其他什麼虛構的人物。你可以在微信、領英、XING等平臺上找到我。我還經常在知乎上面回答問題和寫文章,而且會繼續下去。

岡特·舒赫先生的知乎頁面

我認為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人認為我是個虛構的人物,原因有二:

第一,文章的內容。正如一條讀者評論指出,「這位德國人比某些國人的看法都更接近中國官方的態度」,一些中國朋友不相信文中的觀點來自一個德國人、一個西方人。

第二,文章的形式。這篇文章最初是用英文書寫的,因為我無法用中文寫作,也不完全信任像「谷歌翻譯」這樣的自動翻譯軟體——它們的翻譯通常可讀,不過遠稱不上完美,有時甚至會完全改變原文的意思。這篇文章由觀察者網的專業譯者翻譯成中文。很顯然,這位譯者業務優秀,因為很多中國讀者對我說此文的中文譯文行文非常恰到好處,文風不像出自西方人之手。而我用谷歌翻譯將中文譯回英文後也發現,中文版本不存在任何明顯改變文章原意的地方。

觀察者網:不知您是否了解,有些德國媒體在中國被視作「反華急先鋒」,名氣還不小。因此不難理解為什麼一些讀者好奇您是不是真的德國人。其實這裡面也藏著個問題——作為一名德國人,您對中國的相對不一樣的認識是怎麼來的?或用一些人懷疑的那般表述,您與中國有什麼聯繫?

岡特·舒赫: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的個人背景。

我出生在德國漢堡,漢堡是上海的姐妹城市,是德國最大的港口,這座城市有著接納各種外國文化的傳統。我父母都是德國人。我少年時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德國多特蒙德度過的(也許你聽說過普魯士多特蒙德BVB09足球隊),我還在那裡服過一年兵役。

漢堡所在位置(圖截自谷歌

我在國外也住過很久。16歲時,我在美國佛羅裡達州讀了一年中學。在那邊,我學到的一點是:與我在德國時受父母教育和社會環境影響形成的觀念相對照,美國人的思維方式可能會非常不同,他們會經常做很多「錯誤」的事情。可實際上,那種美國的方式的確是行得通的。不僅如此,他們的社會體系也運轉良好。這使我思考:「這世界上是否存在一種以上的真理呢?」

所以此後我努力抓住每一個去國外生活的機會,無論是留學還是工作實習。每一次我踏足異國土地,我都會發現比德國好的地方,也會看到不如德國的地方。我意識到,在每一個國家裡,都有同樣的人,他們都有自己的希望,也都有自己的恐懼,他們只是簡單地想過上好的生活,想保護自己的家人。每個國家的人都對外國人有自己的各種偏見,他們的見識越少,對外國人的偏見和恐懼就越深。

我曾在西班牙首都馬德裡留學過一年,在那裡我遇到了一個法國女孩,她就是我現在的妻子。然後我又在美國加州、密西根州和賓夕法尼亞州工作過一年。後來,我又去瑞士工作了一年。

我們一家人定居法國至今已有9年。我有兩個兒子,分別已有5歲和7歲,他們都有法國和德國雙重國籍。考慮到德國和法國這兩個國家之間每隔20年便打一場大戰(從拿破崙時代一直到二戰結束前都是如此),我們這個家庭真的是很偉大了!

岡特舒赫:「我的兩個兒子和幾分鐘前剛遇到的越南小孩玩在一起。孩子們相處,不需要介意語言、種族、宗教、政治等因素;只有我們成年人教他們什麼是歧視和仇恨。他們為什麼不能保持原有的狀態?」

我2004年第一次來中國。我在德國公司做了6年外派管理諮詢崗位,離職後便創立了自己的諮詢公司。在公司成立的第一年,我就在江蘇崑山開設了分公司。中國分公司裡都是中國員工,沒有其他德國人。我和這些中國員工一起工作已超過10年。我主要是通過這些員工來了解中國的。我從未在中國一次待滿兩個月,不過我來中國的次數已經多得數不清了。

如同過往的經歷一樣,我在中國也遇到很多好人和一些不那麼好的人。中國的社會運轉法則與德國是不同的,它有很大的優勢,但也帶來一些不便之處。這不是好壞的問題,只是與德國不同罷了。中國的社會秩序保持了一種內在的平衡,因此這個社會平穩地運行著。

你也許已經發現,我在看待這個世界時不是從「正義對邪惡」、「白對黑」、「我們對他們」的角度來觀察的。可惜的是,這世界上大多數人看世界時都是用這樣的思路。結果,人類歷史便成為了一部戰爭史,充滿了暴行和苦難。

我認為很少有國家或民族能成為真正的受益者,即便那些「勝利者」也難以受益。「雙輸」的情況經常出現。平和寬容的社會是難得一見的,如果哪個社會能做到這一點,它一定會十分繁榮。我的目標就是幫助人們加深互相理解,這就是我的基本態度。

相關焦點

  • 德在華人士:部分德國人對中國的偏見讓我感到沮喪
    【環球時報記者李艾鑫】上個月,當華為財務長孟晚舟被加拿大非法拘押一事發酵時,一位名叫岡特·舒赫的德國人寫了篇文章,批評美國任性的利己主義做法,沒想到在中國網絡上「火」了。因長期在華工作生活,舒赫對中國多有了解,近日,就西方對中國的認識問題,《環球時報》記者跟他作了交流。
  • 岡特·舒赫:奪命狗·「自由鬥士」·德國人
    我的目的是幫您了解德國人,反之亦然。但有時候,連我自己都不甚理解德國同胞。下面就是一個例子: 對一條背負兩條人命的鬥犬施以同情,並為它隆重守夜。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我們可以從中獲得哪些關於德國人本性的認識?
  • 《來電狂響》改編自《完美陌生人》,曾被多個國家改編,直擊內心
    《來電狂響》改編自《完美陌生人》,曾被多個國家改編,直擊內心電影《來電狂響》的立意非常棒,基本上每個人都能感同身受,片尾的彩蛋是最感人的,有留守兒童通過手機聯繫爸媽,有美國4歲小孩通過電話報警,有120急救中心工作人員通過手機遠程告訴對方如何心肺復甦
  • 德國人和瑞典人有何不同?
    但也有例外,當德國人跟陌生人交談時,經常會問陌生人是做什麼工作的。這方面有點像,現在很多男生跟女生搭訕時,上來就會問,「你是做什麼的,家住哪裡」之類的感覺。然而,瑞典人面對陌生人時會儘量選擇不說話,他們絕對不會問陌生人的工作等相關問題。大不了,雙方不說話,互相喝悶酒。
  • 德國人和瑞典人有何不同之處?
    瑞典跑車 柯尼塞格瑞典人更高冷兩國人的性格都非常高冷,對待陌生人很少會主動說話。但也有例外,當德國人跟陌生人交談時,經常會問陌生人是做什麼工作的。這方面有點像,現在很多男生跟女生搭訕時,上來就會問,「你是做什麼的,家住哪裡」之類的感覺。然而,瑞典人面對陌生人時會儘量選擇不說話,他們絕對不會問陌生人的工作等相關問題。大不了,雙方不說話,互相喝悶酒。
  • 德國人工作時間短到墊底 為什麼還能這麼成功?
    (而且,這裡統計的是正常工作時間+加班時間)   對於這個現象,有一位在德國工作的用戶做出了精煉的分析:   1. 德國人的工作時間可以靈活安排,員工有很大程度的自主權。   2. 德國人在工作的時候就專心工作,不會去咖啡角閒聊,也不會在走廊裡八卦。   3.
  • 德國人的嚴謹人設,早該塌了
    看看人家的超市吧,連賣的雞蛋都有編號。德國人,傳說中的將嚴謹之魂貫徹到生活每個角落。連廚房都備著稱、溫度計和量杯儀器,你的下廚只是柴米油鹽和一地雞毛,而德國家庭主婦下廚房,那就是一場精密的化學實驗。都說德國人最守時了,遲到30s都會挑剔。去之前朋友C還擔心準時到錯過一分鐘就可能會坐錯車。結果實際情況證明他想多了,德鐵的鐘擺大概跟我們想像的不同。你永遠也猜不到,德國列車到底有幾萬種晚點的理由——有人臥軌了、樹枝掉鐵路上了、停電了、電纜被偷了、司機開錯方向了、車軌上坐著大象……無釐頭到讓你開始懷疑人生。
  • 看新聞學英語:語文課本刪除大量經典文章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正文看新聞學英語:語文課本刪除大量經典文章 2010-09-08 15:02 來源:滬江英語 作者:
  • 為什麼當德意志帝國稱霸歐洲時有大量德國人移民美國?
    然而令人尷尬的是從德意志統一再到德國稱霸歐洲大陸這個過程裡,居然有大量德國人選擇「逃離」德國,移民美國。 為什麼在德國騰飛的過程中會有這麼多德國人選擇移民美國呢? 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 7個要點,幫你更快適應德國人說的德語!
    從前,學習德語的你花好幾個小時學習Genitiv和Dativ的區別,認真鑽研複雜的文章表,掌握複雜的詞序規則……結果在德國走下飛機,卻發現德國人說話好像有些聽不懂,和課上練習、教材不一樣。別驚訝,這是許多語言學習者的共同經歷。你在課本上讀到的德語和你在大街上聽到的德語是不一樣的,今天優優德語小編列出了7個重要的不同點來幫助你上手。
  • 年終喜劇片《來電狂響》,「放下手機」多擁抱真實的生活
    昨晚到影院看了號稱《完美陌生人》中國版的這部《來電狂響》,我不知道別人怎麼看,我很喜歡,我在淘票票的評分裡給了滿分。忘記在哪看過關於《完美陌生人》的介紹了,相關內容也很模糊了,這個名字卻記憶深刻,只不過一直沒有找來看看。
  • 德國人的這些禁忌 你不得不知
    或者你可以問,Darf ich Ihnen duzen-(就是問我可以用你稱呼您嗎-「挺麻煩的是吧,哈哈」)忌諱:對導師,長輩稱DU,在為獲得對方允許的時候稱其DU。穿著:德國人在穿著打扮上的總體風格,是莊重、樸素、整潔。尤其在宴會,音樂會等一些場合和考試的時候需要穿西裝或正裝。
  • 德國人的家庭教育:陪伴、愛閱讀、習慣培養
    德國人對讀書有著巨大的熱情,調查顯示,70%的德國人喜愛讀書,一半以上的人定期買書,1/3的人幾乎每天讀書。德國也是全世界人均書店密度最高的國家,買書非常方便,在柏林,每平均1.7萬人就有一家書店。讀書已經融入了德國人日常生活中,去過德國的會發現,不管是地鐵、公園還是醫院的候診室,你都能看到很多手捧書本埋頭閱讀的人。就算是五六歲的孩子,通常手裡也會拿著繪本,安安靜靜地閱讀。
  • 開學後,中小學部分家長質疑大量的文章背誦有沒有意義?
    開學後,背誦作業多開學快兩周了,家長一方面開心孩子的返校。但是隨之而來,家長的煩惱也來了,那就是各種各樣的作業需要輔導。尤其是很多的背誦作業,需要家長去監督完成,耗時耗力。家長也不斷地提出質疑,大量的背誦有意義嗎?背誦也成為了很多孩子的噩夢。
  • 德國人的「特色」社交禮儀,你遇到過嗎?
    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社交禮儀文化,德國自然也不例外。所謂入鄉隨俗,據了解,德國人比較重視禮節禮儀,禮儀甚至被作為家庭社會文明禮貌教育的重要環節。如果您打算的移民德國的話,不妨先來學習一下他們的社交禮儀。
  • 《中華文摘》文章:德國人這樣過生活
    安全出行  在公共運輸十分發達的德國,仍有70%多的德國人開私家車去上班。有關汽車的各種偏見,德國人是怎麼看的呢?42%的受訪者覺得,開奔馳的人大都自以為是,自認為在路上有優先權。52%的人相信,「好車是男性實力的象徵」。但對於「女人不會泊車」這種老調調,只有不到1/3的人表示認同。一個比較有趣的數字是:72%的德國人經常在開車時引吭高歌,而且很大聲。
  • 英語每日一句:你說得挺有道理的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英語每日一句:你說得挺有道理的 2016-11-11 15:56 來源:新東方網 作者:
  • 如何讓別人不拒絕你? 如何讓陌生人答應你的請求?
    你平時可能只會覺得這是個小麻煩,不過,你今天剛好必須在外頭撥打一通短暫卻必要的電話。現在你有兩個選擇: 1. 乾脆不打電話 2. 向陌生人藉手機,並面臨尷尬和被拒   原標題:如何讓別人不拒絕你? 如何讓陌生人答應你的請求?   最糟糕的事已經發生了:你的手機沒電了。
  • 「陌生人做的最讓你感動的事情,是什麼?」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戀愛日常事,ID:laircs】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吹滅小山河.昨天生日 不發朋友圈就不會有人記得 只有陌生人和我說了生日快樂 到晚上媽媽看到我發的pyq也才想起來 有時候就在想是自己存在感太低還是真的孤兒 畢竟每個人都很忙小學六年級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