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一種自閉症療法可恢復大腦連接功能

2020-12-19 生物谷

2017年11月7日/生物谷BIOON/--根據一項來自UT西南醫學中心Peter O'Donnell 初級腦研究所的研究,科學家已經鑑定出了一組可以恢復自閉症患者大腦功能的療法。這些自閉症患者體內缺乏對維持神經元連接至關重要的基因。



雖然這個基因曾被與異常腦部大小相關聯,但在小鼠中進行的研究表明,這個基因並沒有這個功能,取而代之的是,它在調節一種抑制神經元之間互相通訊的蛋白質中發揮作用。


另外,這項研究發現,由於缺乏這一基因導致的大腦連接功能的喪失,完全可通過使用阻止這種蛋白的藥物在數小時內恢復。


"這一基因的缺失是大腦功能受損的主要途徑,而我們發現了一個修復損傷的途徑。但是我們在病人身上嘗試這些療法之前還有更多工作要做。這些發現給我們的線索是,告訴了我們什麼通路發生了改變以及該從哪入手,"臨床前研究中心主任、Erma Lowe 阿爾茲海默研究中心主任、 神經與神經治療科發育性大腦紊亂部門主管Craig Powell博士說。


這項發表在Nature上的研究和近期幾項已經發表或正在進行的研究,都致力於通過把焦點放在生物檢測上而不是行為症狀上來改善自閉症的早期診斷。然而,診斷之後什麼基因可作為有效的治療靶點,科學家們還少有了解。


Powell博士的研究關注KCTD13基因,它是16號染色體上跟自閉症、發育遲緩和智力障礙相關聯的一個區域裡的29個基因之一。


Powell博士的團隊在小鼠中刪除這個基因並檢測了各方面的影響,他們反駁了一項之前的研究。之前的研究表示,KCTD13缺失能導致這一染色體區域突變的人群中常見的腦部過大症狀。該研究認為,Kctd13的缺失並沒有改變大腦的大小,而是使神經元彼此通信的突觸連接數量減少了一半。


科學家們將這一問題的根源追溯到RhoA蛋白,這種蛋白在當Kctd13缺失時會積累起來。Powell博士的實驗室通過使用RhoA抑制劑藥物--Rhosin或胞外酶C3--在4小時之內便修復了大腦功能。


胞外酶C3已經被用在針對脊髓損傷的人類臨床試驗中,這是能加速包括自閉症在內的臨床試驗的進程的必要的第一步。


然而,Powell博士說科學家們必需首先研究KCTD13在廣大的基因池中的功能,以及研究改善大腦中的連接功能是否就能逆轉行為變化。


"這是很重要的一步,但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我們需要去更好地理解這個染色體區裡其他基因的功能以及它們是如何導致大腦功能紊亂和我們稱為自閉症的那些行為變化的,"Powell博士說。(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相關焦點

  • 腦科學日報:在自閉症小鼠中實現社交行為恢復;體重對大腦的影響
    科學家在自閉症小鼠模型中實現社交行為恢復 來源:小柯生命 瑞士巴塞爾大學Peter Scheiffele小組在自閉症小鼠模型中實現催產素反應和社交行為的恢復。研究成果於2020年8月5日在線發表在《自然》上。
  • Science:自閉症遺傳異質性或幫助開發個體化精準療法
    ,近日一項刊登於國際著名雜誌Science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MIT等處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解釋了為何深入剖析自閉症譜系障礙(ASD)中所觀察到的遺傳異質性可以幫助開發治療ASD疾病的精準化療法。研究者想去調查自閉症個體的基因組及其和環境的相互作用,同時研究者還結合了患者相關的效應來增強對引發ASD風險基因的理解,這或許可以幫助開發有效的治療ASD的新型療法。ASD是一種複雜的疾病,文章中研究者討論了當前研究中所面臨的障礙,並且提出了一些建議來幫助進行後期個體精準化療法的開發。
  • Nature:科學家逆轉自閉症症狀
    Shank3的基因,而該基因對大腦發育非常重要,如果缺失這種基因,個體就會出現典型的自閉症症狀,包括重複性的行為及避免與社會互動的行為等。近日刊登在Nature上的一項報告中,來自MIT的科學家們就表示他們可以通過在個體後期生活中「找回」缺失的基因來逆轉患者的部分行為,從而使得患者大腦更加合適地工作。研究人員Guoping Feng教授說道,這就說明即便是在成體大腦中我們也某種程度上也存在一定的可塑性,目前有很多證據表明,某些缺失的確可以逆轉,從而幫助我們開發特殊的療法治療自閉症患者。
  • 副作用顯著,自閉症相關基因療法試驗被叫停
    一項針對天使綜合症(Angelman syndrome,一種罕見的與自閉症相關的遺傳病)的基因療法臨床試驗被按下了「暫停鍵」,原因是兩名參與者暫時喪失了行走能力。專家認為,保證受試者的安全是很重要的,這有助於該療法以及其他類似療法的開發。
  • 【盤點】Nature等:新型光遺傳學療法!利用光控制基因和神經元的...
    這種療法是一種近年來利用光遺傳學進行臨床使用的方法,光遺傳學是利用光來控制基因的表達及神經衝動;今年3月份,RetroSense Therapeutics公司就開始利用光遺傳學療法進行首個臨床安全試驗來治療視網膜色素變性。
  • Nature長文解析:新思路恢復自閉症小鼠的催產素反應和社會行為
    高度異質性是自閉症治療的一個巨大挑戰,已知與自閉症相關的基因突變超過100個,但每個突變只佔病例的一小部分。為了儘量減少這種遺傳的複雜性,最近的一些治療策略集中在調節哺乳動物社會行為的神經肽催產素和血管加壓素上。在人類中,催產素受體(OXTR)基因的遺傳變異與社會行為的個體差異有關。在小鼠中,編碼催產素或其受體的基因突變會導致社會認知和社會獎勵信號的喪失。
  • PNAS:大腦掃描中的自閉症特徵神經信號
    一項研究說,科學家發現了大腦活動的一種模式可能是發展出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遺傳脆弱性的特徵。這種神經發育障礙削弱了社會互動與交流,而且已經被證明會破壞大腦解釋其他人的運動(稱為「生物運動」)的能力。Kevin A.
  • 海豚療法:福音還是炒作?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醫學超聲工程分會委員、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研究員牛鳳岐則認為:「海豚超聲波能激活大腦的說法還沒有得到科學認證,這種說法近似於『玄學』。」牛鳳岐介紹說,超聲波在醫學上可用於超聲診斷和超聲治療。超聲診斷有物理學原理的支撐和實踐的反覆證明。超聲治療中的理療和超聲刀等方面在原理和實踐上已得到普遍認可,但是將超聲用於自閉症治療目前只算是一種空想。
  • Nature:揭示脆性X染色體症候群蛋白與引發自閉症的100個基因直接相關
    2012年12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醫生們都知道,脆性X染色體症候群的病人,其是最常見的遺傳性智障病人,這種病人同時也被診斷為自閉症,但是關於這兩種病症之間的診斷相關性卻無人知曉。
  • 自閉症的表現 8種典型的自閉症表現
    6、興趣狹窄自閉症兒童在興趣愛好方面十分缺乏,他們只專注於一種或幾種活動。而一些正常孩子喜歡的動畫片或是電影等他們興致缺缺。很多患者每天都是重複同樣的路線和事情,有時候會無意識的做出自殘的事情。研究發現,患兒左顳葉角部擴大者較多,提示大腦中顳葉可能有病變存在。3、生化因素孤獨症患兒的多巴胺、5-羥色胺可增高,血漿中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增高、阿片等神經遞質異常,但缺乏特異性;腦組織發現小腦部位有神經細胞遷移的異常,浦肯野氏細胞數量的減少。另有研究報告孤獨症可能與大腦邊緣系統、杏仁核、海馬回有關。
  • 自閉症的表現 自閉症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極少數孤獨症患兒在某一方面可顯示出對音樂、計算機和機械記憶領域的特殊能力,極個別患兒可有島狀早熟或特異功能,即所謂「白痴學者」。部分患兒有癲癇發作。語言發育障礙為本症最突出的表現之一。兒童患病後一般語言逐漸減少,嚴重時完全缺乏。
  • 自閉症孩子該如何進行營養幹預?竟然與菌群、過敏、不耐受有關
    谷咖肽和β酪咖肽是2種具有神經毒性的阿片樣物質——外咖肽,通過「腸漏」狀態的腸道後進入大腦,幹擾大腦正常工作。引起行為和大腦發育異常。同時也可能伴有谷蛋白或酪蛋白引起的自身免疫反應(類似過敏),對大腦直接造成損傷。這樣,最終導致大腦功能失調,出現兒童自閉症的障礙表現。
  • 自閉症是因為大腦超負荷運作?專家:自閉症者大多都很有天賦
    兩位科學家提出一種名為「強烈世界」的假說,用一種神經缺陷來解釋上述自閉症特徵:過於活躍的大腦將普通的感覺經驗極度放大。 此項假說正引起自閉症專家的巨大關注,一旦確證,這一夫婦研究團隊顯然將在自閉症研究上添寫一條重要的新理論。
  • 自閉症更有效的幹預
    今天跟大家分享:神經可塑性技術和傳統行為應用療法的區別很多家長特別想了解:「大腦神經可塑技術是採用什麼樣的方法?它的效果怎麼樣?」講一個小小的案例,我們機構接觸過一個三十幾個月的兒童,當時被確診為疑似性自閉症,按照我們常規來講就是自閉症,父母決定到沃桑來訓練之後,我們給她制定了一套非常個性化的神經可塑性療法。
  • Nature雜誌11月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5】假基因沒那麼「假」doi | 10.1038/nature19824假基因指的是累積了提前終止密碼子(PTC)的基因,被視為「垃圾」DNA。人們一度認為,它們或許能生成調控RNA或小的多肽片段,但是不能編碼功能蛋白。
  • Nature解讀!科學家有望利用CRISPR-Cas9基因療法治療快樂木偶症候群!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題為「Cas9 gene therapy for Angelman syndrome traps Ube3a-ATS long non-coding RNA」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北卡羅來納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示,利用基因編輯和基因療法等技術或有望恢復人類神經元培養物中UBE3A基因的功能並能有效治療Angelman症候群模型的缺陷,相關研究結果或為後期科學家們治療
  • 自閉症是因為大腦預期出了問題?
    不像其它「大一統」理論試圖解釋自閉症所有的症狀,這個理論是建立在對大腦功能更通用的描述上的,這種描述被稱為預測性編碼(predictive coding)。它假設所有的感知活動都是一種模型構建(model-building)和模型測試(testing)的實踐——做出預測並看看是否實現。
  • 醫學前沿:和普通娃相比,自閉症孩子大腦究竟哪不一樣?
    自閉症孩子的大腦跟普通孩子是否一樣,他們為什麼會出現特別的行為?這是很多研究者和家長都關心的問題。最新研究顯示,自閉症孩子的大腦感覺區域連接過於緊密,這種連接阻礙了他們大腦的發育。今天這篇文章來自國際前沿「大腦感覺神經連接與早期自閉症」。
  • Nature:發現一種新類型的中間神經元僅存在於靈長類動物大腦中
    2020年10月9日訊/生物谷BIOON/---精神分裂症和自閉症等神經精神疾病是大腦化學物、環境和遺傳學之間的複雜相互作用的結果,需要仔細研究才能了解它們的根源。科學家們傳統上依靠從小鼠和非人靈長類動物身上提取的樣本來研究這些疾病是如何產生的。但是,一個問題一直揮之不去:這些受試對象的大腦是否與人類足夠相似,從而產生有用的新見解?
  • 產業探索 | 10分鐘助您建立自閉症數字療法產業基礎研究框架
    什麼是數字療法數字療法(DTx)是一種基於軟體程序的療法,為患者提供循證治療幹預以預防、管理或治療疾病。它可以獨立使用,也可以與藥物、設備或其他療法配合使用。在以往,病人根據醫生開具的處方去藥房取藥。數字療法則是將其中的藥物更換為了某款手機app而已——當然,也可能是軟硬體結合的產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