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開始對於寫日記這回事我就是深惡痛疾的,因為從一二年級開始語文老師為了讓我們提高寫作水平,天天逼著我們去寫日記,日記寫過了還要讓我們寫周記。學校專門發下來的那種小本子一個學期就能給我們好幾本。當時可謂是噩夢般的存在。
每天寫這些日記、周記的時候都在不停的問自己寫什麼呢?我的一天就是早晨起床去學校,中午回家下午去學校,晚上回家,一天天一周周都是這樣的日子,一點新意都沒有。生活沒有新意,但是周記和日記還是要寫的。這就造成了一種狀況,不斷的瞎編亂造。將一些幻想中的劇情加進我自己生活中寫到文章裡。事實上,當時覺得自己挺會造假的。現在想一想,這是不是也是某種意義上的藝術加工?畢竟藝術來源於生活嘛。
如果說寫日記和周記讓人覺得痛苦,那麼更加痛苦的就是互相評價了。老師會把這些周記日記收上去,然後亂發下來,你不知道你會拿到誰的你也不知道誰會拿到你的,在它被發下來之前。當這些周記和日記被發下來以後同學們就要開始根據老師的要求評分。事實上評分這種事情我一向是做到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每一次都是儘量能多給點就多給點。我想有些同學應該也是這樣因為學生評價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確實比老師給的分數要高。但是還有一部分同學屬於正直的人,他們完完全全是按照要求來評分。所以文章的分數也是比較高低起伏吧!
一開始老師是讓我們每天都要寫日記,後來就變成了周記。但說實話寫周記,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因為我從小就不大記事,這一周發生了什麼我很容易就忘,可能是因為不在意吧!?學校的生活對我來說是千篇一律的。並且毫無新意。小時候很孤僻幾乎沒有玩得上的同學朋友。可能有過但是我很難維持這些關係,所以往往是沒過多久就不玩了,她們又去找別的小朋友了。
這種情況一直維持到高中。別人的朋友是三五成群,而我的永遠都是小貓兩三隻。那時不覺得孤獨可能是因為從來就沒有擁有過,所以不知道孤獨的滋味。但是在高中有了一個玩的很好的朋友,便開始患得患失了。開始評估自己在對方心裡的地位,開始害怕我不是你的唯一了,這樣的中二想法也出現了,活的挺累的。過去屬於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但擁有了以後就開始害怕失去了。畢竟只有擁有才會失去。
周記一般都會被小學的語文老師布置成周末家庭作業。可能你們會想既然是周末,那一定生活的豐富一定有東西可寫,但事實上真的沒什麼好寫的。因為我不出門,不和朋友玩只呆在家裡。看電視,玩電腦生活枯燥乏味的很。當然並不是說我當時覺得自己過的枯燥乏味,只是在寫周記的時候回想一下周末發生的事情會感覺很枯燥沒什麼好寫的。
比起和人一起玩。我更喜歡自己一個人呆著。那時候我可以一本書一看看一天不挪窩的。但這種事情寫在日記裡以後就會被老師們說是流水帳。是的,有一次我好不容易寫完了一篇,但是周一交了作業,下午發下來的時候她給我評論的是流水帳。說實話,我一開始不明白流水帳是什麼意思,後來看的多了也就明白了,原來寫作文這種事情是不可以一件一件的把今天幹了什麼記錄下來的是必須要詳寫某一件事情。可是你讓我寫什麼?寫我這一天看書嗎?那不就成讀書筆記了嗎?還是想寫我這一天看的電視?玩著遊戲?當時很不能理解。因為不理解,所以更傾向於瞎編亂造了。
小時候幻想著自己能擁有一隻小狗,所以在我的文章裡總會不定時的出現家裡有一隻小狗的情形。有一次也是同學之間互相評,下課的時候突然被一個同學攔住了,他跟我說,「嘿,我這節課看的是你的作文。」我當時心裡就慌了我不想別人這樣直白的告訴我,雖然知道除了老師之外有第三個人看了我的文章。但是我還是想像鴕鳥一樣的當做不知道。因為自己挺害羞的於是我當時第一個想法便是告訴他。「哦,我那篇文章全都是瞎編的。」
比起真情實意寫的被他們評論我更希望他們以為他們評論的是我瞎編亂造的。即使那一篇文章確實是我認認真真在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