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的蓋茨、蘋果的賈伯斯、Facebook的扎克伯格……這些輟學、休學創業的成功案例,總是能激起年輕學子的衝動與熱情。
近日,教育部發布《關於做好2015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通知》表示,各地各高校要建立彈性學制,鼓勵扶持開設網店等多種創業形態,允許在校學生休學創業。
連日來「休學創業」成為高教界最熱門的詞彙之一。
其實,在溫州多所高校早已試水引導學生創業,而在大學期間就進行創業的學生也比比皆是,但「休學創業」鮮有人問津。
溫州多所高校早已「試水」引導學生創業創新
雖然教育部提出支持休學創業,但其實大學生可休學創業的提法幾年前就已經被一些溫州高校採納。
溫州大學從2002年起,指導學生創辦創業工作室,2004年開設了36個學時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必修課;2007年開設了大學生創業教育選修課、創辦了大學生創業園。 2009年溫大更是開全省先河成立創業學院,在課程設置、教學改革、隊伍建設、科學研究上全方位推進創業教育。「溫州人身上就有創業的基因在,很多學生從小就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對創業有憧憬甚至可以說他們有創業的條件,所以學校也自然會就此進行引導。」溫州大學創業學院的施老師如是說。
而近年來,溫州高校的創業教育也顯露出了成績。在今年「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上,溫州醫科大學、溫州大學、溫州職業技術學院都取得歷史性的好成績。溫醫大也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基金,創立創業園。溫職院提出「三園三體系」學生創業教學體系,創業園年利潤達到了700萬元。
集聚100多名大學生微商的溫大甌江學院
目前,溫州不少高校採用學分制管理制,學生在修滿學分情況下,可提早畢業,也可適當調整延遲畢業,這為休學創業提供了可實行的前提保證。
記者調查發現,雖然大學生們熱衷創業,但真正要在學校裡找出幾個選擇休學創業的學生卻並不容易。以溫州大學為例,2007年創辦創業園至今,已經有2000餘名大學生入駐溫大創業園開展創業實踐活動,近4年來,學生創業團隊的營業總收入超過3000萬元。但休學創業的人數在學校就業處老師的印象裡,幾年統計起來還不到一隻手。
而溫大甌江學院今年率先成立首個大學生微商聯盟,成立之初就有100多名學生微商加入,可記者聯繫該學院的老師卻表示學校並沒有休學創業的學生。
在採訪中,即使後來有學校找到學生的聯繫方式,記者聯繫卻發現這些學生的創業並不理想,更是對採訪避而遠之。
休學後如何再適應學生身份成「休學創業」的後遺症
溫州大學城市學院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王天琪是休學創業的成功典型,但遺憾的是他創業之後便不再返校。據了解,2007年剛入學的他就沒閒著,與2個校友一同創業,承接廣告策劃、路演等活動。除此之外,他還參與設計校園DIY雜誌、經營奶茶店,用「特立獨行,不走尋常路」來形容他不以為過。2009年大二的他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繼續「安分守己」地完成學業,而是走了休學創業之路。
提起當初的選擇,他說:「我老家在河南,大老遠跑到溫州上大學,就是希望能學到溫州人經商創業的拼搏精神。」如今他在上海成立了歐聞貿易有限公司,可以說創業成功。但王天琪卻再也沒有回到校園。記者問他:「是否認同大學生休學創業?」他的回答卻讓人意外:「大學生還是應該認真學習專業知識,獲取大學文憑,在校期間,可以適當參與校外實習、工作兼職等。」言下之意並不認同,為了創業而休學。
今年23歲的項如意,2012年提出休學申請,結束學校的學業課程,雖然她的休學創業更多是來源於家庭方面的特殊要求,但是和王天琪一樣,也沒有再回歸校園,「當初好不容易適應不再是上學而是上班,如今再重新去適應學生身份,很難。」可以看出,休學後如何再適應學生身份成「休學創業」的後遺症。
記者調查:
創業VS休學
「在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時就選擇休學創業太不靠譜了。」溫州醫科大學的一名男生表示。溫州大學甌江學院的大三女生小陳表示無法理解:「可以邊上學邊創業,為何一定要休學去創業,而且離開學校估計就很難回來了。」
「對於一般的學生而言,比爾·蓋茨、賈伯斯的故事雖然勵志,但真的要放棄學習去投身創業卻需要很大的勇氣,如何得到家長的理解就是一個難題。」溫州大學城市學院的陳老師如是說。
而記者也採訪了幾位大學生家長。反對孩子休學創業,認為風險太大居多。二十出頭的大學生,社會經驗、閱歷還有專業知識都需要增長,可能空有一腔熱情,一旦失敗,付出的代價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