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標題下方「央廣網」即可訂閱微信號
央廣夜新聞關注:大學生休學創業
臨近年末,又到了大學畢業生開始忙碌找工作的時節。2015年我國應屆高校畢業生的人數達749萬,比被稱為史上「更難就業季」的2014年又增加了22萬人。畢業人數再創歷史新高,就業創業工作任務艱巨,宏觀就業壓力不減。
昨天,教育部正式公布近日印發的《教育部關於做好2015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提出高校要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學生休學創業,鼓勵扶持開設網店等多種創業形態。通知指出,在校生可以利用休學創業的鼓勵政策,利用彈性學制,依託國家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把導師們的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創業項目,爭當創業贏家。在記者調查中發現,如今有很多大學生已經開始在畢業之前走上創業的道路。
大學生創業,各自顯神通
通過各地記者調查發現,如今很多大學生開始在畢業之前嘗試自主創業,激烈經驗,為以後的發展提前摸索打算。創業過程中可以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但也要面臨重重的困難。
河南商丘的姬程程是一名大二的學生,他和幾位同學合夥創業,借鑑「店連店」的模式設計了「大學生聯盟卡」,既是一種打折卡又是積分卡,大學生只需要繳納30塊錢,在學校周邊上網、購物、美發等消費有折扣,在校期間可以一直使用。他告訴記者,剛開始創業的時候遇到的最大問題是資金,並且由於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得不到周圍人的理解。但現在做出了一些成績,同學們都理解了,也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武漢體育學院大四學生尋晨告訴記者,他從大二下學期就開始自己創業了,目前已經是第二次創業的他,正在做一款抗衰老的護膚品。尋晨坦言,創業確實會影響到自己的學業,學習成績由過去的班級前二十名落後到前六十名。雖然自己在邊學習邊創業時遇到了諸多不便,但尋晨坦言他不會選擇休學去創業。他認為,創業只能作為生活學習的一部分,而不能作為全部。
然而,一旦選擇創業,要面對的是諸多的曲折和考驗。武漢大學計算計專業90後大學生李鑫晨在即將畢業那年就申請休學,和朋友開辦了一個勞務派遣公司。在記者採訪中,李鑫晨透露了自己的創業心得:「開公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初次開公司,沒有經驗,在工作安排及事務管理等方面,並不能很好地統籌。」經過兩年的摸爬滾打,現在李鑫晨對公司經營漸漸摸出了門道,並與當地許多企事業單位都建立了合作關係。創業的過程,也讓李鑫晨深感自身知識結構的欠缺。他認為現在的大學課程較少涉及到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大學生休學創業應謹慎。
創業資金不足,政府給予支持
對於大學生來說,創業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資金的缺乏。記者在吉林省通化市了解到,考慮到風險,目前還沒有針對大學生創業的專項貸款。但是為給大學生創業者提供資金支持,通化市人社局跟銀行合作,為部分大學生創業者申請了5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
此外,記者從市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到,為鼓勵大學生創業,國家及省市給政策、給資金、給場地,通化市按照減免最大化原則,為青年創業者落實各項減稅優惠政策。昂貴的店面租金為創業增加了難度。為解決這一問題,通化市為創業者提供了創業的實體店面,位於市區繁華地帶的大學生創業城,對大學畢業生、下崗工人等創業經營者實行首年免租、第二年付一半房租的政策,這讓創業者的創業成本負擔大為減輕。據市人才交流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通化市政府已經新建了3所大學生創業園,進入創業園創業的大學生可享受創業園免費向其提供的政策諮詢,項目評估,創業實訓,跟蹤管理等服務。同時還推薦有創業意願的大學生到有創業培訓資質的機構進行創業培訓。
專家觀點
大學生職業規劃應更加多元化
對於鼓勵大學生休學創業的政策,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研究員丁大建教授表示贊成。在他看來,休學創業的機制在國外十分普遍,比如微軟的創始人最早就是大學生創業者,對此,政府部門應該給與大學生創業的通道,各個高校也應該給大學生足夠的彈性空間,實行多元化的管理機制,以適應社會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但就具體的大學生個體而言,丁教授認為應該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量力而行。創業是一個十分艱難的過程,市場也有風險,對於大學生創業不能指標化和統一化,應該鼓勵學生根據自身興趣和基礎選擇發展道路。
觀察員評論政府應更多鼓勵,學生需量力而行
對於大學生創業,觀察員潘採夫持支持態度。他認為首先大學生應該具有自主選擇職業道路的權利,並且以後應該更多的享有這種自主權。其次國家還應該更多的採取相關措施進行刺激,以鼓勵更多有才華的大學生走上創業的道路,緩解就業壓力。觀察員朱煦則認為,學生的主業還是學習,大學生應該在學校打好基礎,才能增加創業成功的機率,不能盲目跟風,要量力而行。(來源:央廣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