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人在江湖飄,哪能不生病。
小到頭疼腦熱,
大到手術住院,
人這一輩子跟醫院總要有點關係,
別管平時多麼叱吒風雲,
進了醫院照樣兩眼一抹黑,
看病,才是經歷社會毒打最狠的一步。
醫院之外,我們緊跟時代步伐,
自以為可以掌控一切,
但第一次獨自踏進醫院,
才知道人生啊,有多麼無助。
哪怕日常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一看到醫生也只會阿巴阿巴阿巴……
甚至才知道看病的步驟是:
掛號、問診、付費、取藥。
平時遊戲機、iPad各種智能機玩的賊溜,
進了醫院卻連掛個號都費勁!
看著大廳裡人來人往,
你只能假裝若無其事地玩手機,
然後在網上搜索著「看病流程」。
每個在醫院裡忙手忙腳的年輕人,
應該都想不到有朝一日,
自己會有如此狼狽的一刻。
有人拿著好不容易掛到的號,
以為自己擁有了全世界,
可轉個彎,連去科室的路都不知道,
剛建立起來的信心
在排隊3個小時之後,
被瞬間擊碎!
有人努力做好了攻略,
帶好了所有可能要用到的證件,
雄糾糾氣昂昂地踏進了醫院的大門,
一頓猛掏,
最後拿出了港澳通行證,
醫保卡呢???
不知道啊!!!
眼前的卡不是卡,
你說的卡又是什麼卡?
以為自己拿到了愛的號碼牌,
搞了半天原來連進場資格都沒有。
而那些得意洋洋提前在網上掛號的人,
以為自己走在了看病前線,
擺脫了被嘲笑的尷尬,
然而,沒被掛號系統欺負過,
能叫看過病?
你永遠不知道這個坑在哪裡等著你,
掛號太難,我說累了。
掛號沒有那麼容易,
每個醫院都有他的脾氣。
有的醫院集中掛號,
而有的醫院還分批掛號:
專家號一個點,普通號一個點。
一旦時間記錯,
沒關係,下次再來吧。
當你終於耐心而嚴謹地摸索到了他的規則,
沒號了,拜拜。
事實證明,
醫院小白尋醫問藥的能力,
遠不如樓下平時咋咋唬唬的大媽來得厲害。
年輕人暈頭轉向在手機上拼命百度,
而上了點年紀的,
卻全程非常熟練地穿梭在各個科室,
時不時還能幫一幫看起來無助又迷茫的小年輕。
掛號只是入場第一步,
別高興太早,
當你乖乖做好心理準備等待檢查,
才發現掛完號還要籤到,
才能被叫到。
然後,兩個小時又沒了……
當然,
即便你走完了所有步驟,
也有可能最後連醫生都找不到,
咱也不知道這醫院是咋了,
欺生嗎?
對於第一次自己去看病的人來說,
獨自面對醫生的刺激感,
不亞於坐過山車,
有的一問三不知,
有的我是誰我在哪我是不是快不行了,
更有甚者,面對醫生的魔鬼質疑,
甚至都忘了自己是來幹嘛的
原本是來看病的,
一頓折騰完身體咋樣不知道,
火確實是沒少上,
出現這種情況,那必然是迷路了。
醫院的路,對第一次進的人絕對是考驗,
這種考驗能讓人感覺瞬間穿越,
覺得自己是不是在拍科幻片,
怎麼進了一扇門出來就分不清東西了,
怎麼做了一趟電梯轉身不知道自己在哪了。
不會吧不會吧,
自己不是在玩密室逃脫吧
十個人裡面能有八個迷路的,
剩下兩個找不到路。
看似溫柔的護士小姐姐,
看起來普渡眾生的醫院,
怎麼就這麼為難我等小平民呢?
哪怕平時號稱「人肉GPS」,
進了醫院獨自看到地上的指引標線,
也會突如其來的頭大,
立馬忘了自己是個社恐,
逮住一個人就問路,
歪果仁都不放過了。
世界上最堵的路,
不是CBD的晚高峰,
也不是三環的十字路口,
而是醫院的停車場。
那裡從來沒有堵和不堵的區分,
只有很堵和非常堵的微小差異,
導航上鮮紅一片只是常態,
找個合適的停車位堪比中獎。
摸不清狀況的人路上兩小時,
看病五分鐘是常規操作,
能順利結束就謝天謝地吧。
往往很多人,
都是在外圍徘徊又徘徊,
等待又等待,
最後跟保安都混了個臉熟,
卻還沒拿到停車的入場券。
這個時候就別指望別人了,
第一次來醫院都是這麼迷茫,
哪怕是院長剛來,
他也照樣該迷路迷路。
我時常覺得自己是個沒見過世面的憨憨,
又覺得自己是個敢敢,
別問,問就是因為找不到路心碎了。
不知從何而來,
不知要到哪去,
就連醫院的實習生,
也逃不過這宛如迷宮的設計。
第一次去醫院,
太難為人了。
但這也是年輕人不得不踏出的一步。
醫院能切切實實感受到生活的雞零狗碎,
畢竟這裡見證太多故事了。
這是成長很重要的一環,
也是必經之路。
不過,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醫院,還是少去最好。
網絡上有人將孤獨分為10個等級,
獨自看病甚至住院是最高級。
為了不再讓第一次去看病的人感受到孤獨,
一些簡單的流程大家也要搞清楚:
掛號,先弄清楚自己要看哪方面的醫生;
排隊,按照指示牌去相應的科室等待叫號;
問醫,跟醫生說明自己的情況,遵醫囑拿藥;
繳費:拿著醫生開的單子去交錢;
領藥:拿著交完錢的單子去拿藥。
都說沒有在深夜痛哭過,
不足以談人生。
而沒有獨自看過病,
也不算是成長。
下次獨自看病時,
不必害怕也不用慫,
你遠比自己想像的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