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收藏是一項風雅的愛好活動,最早可以追溯至民國時期,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在我國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逐漸興起。這其中,就有必要簡單講述一下「中國泉幣學社」,作為我國最早的錢幣收藏研究與交流的學術團體,這裡面誕生了太多的收藏大家,有一位後來為我國錢幣領域相關博物館捐獻74箱珍貴孤品錢幣的我國當代錢幣學家——馬定祥先生,值得後人去銘記!
我國當代錢幣學家——馬定祥先生
馬定祥先生與「中國泉幣學社」—1931~1940
馬定祥先生從1931年起開始他的錢幣收藏生涯,最開始從練攤開始收集。原本行醫的馬先生在1937年停止了他的醫生職業,因為戰爭的全面爆發。居家避難從杭州老家遷往上海太平橋承慶裡。並於1939年開始,在上海經營錢幣業。1940年同丁福保、羅伯昭、張絅伯、張季量、戴葆庭、鄭家相、王蔭嘉等收藏大家共同創辦了「中國泉幣學社」。這就是我國最早的錢幣學研究民間團體!
我國最早的錢幣學研究民間團體
馬先生的錢幣收藏生意,風生水起的十年—1940~1949
從1940年開始,馬先生和他在上海的錢幣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經過後人和他後來的學生回憶,馬先生在當時無論是收錢幣還是售賣錢幣,他都會根據學識和研究,清晰地為他的「顧客們」講解錢幣版別和知識,他從不做奸商,大家都覺得他「價格公道」,因此他也在1940年至1949年間,獲得了大量的珍貴孤品錢幣,結交了很多比他年長的老藏家和名人之後。
馬定祥珍藏「吉字庫平一兩」
1941年結識大連崔家平,在互惠交換申獲「奉天省造光緒元寶中花十文銅元」等珍罕銅、銀幣及古錢。1944年 在天津得袁克定所藏「平津」全套試樣鎳幣。在這十年間,馬先生也從事錢幣研究工作,並且著有《泉幣大觀》等嘔心力作。
馬先生與他的新中國錢幣學研究事業三十年—1950~1980
新中國成立以後,馬先生受邀參與了我國重大錢幣事業發展事務,1956年以後他的錢幣商店公私合營,併入國營商店。在此期間,馬先生從事了大量的錢幣鑑定與評級工作。並且為大量稀世錢幣做了拓印工作,後人能夠一睹其風採!那時錢幣收藏還只是極其小眾的一種工作之餘的愛好行為,畢竟大多數人也對於那些承載過去記憶的錢幣十分陌生!
馬先生從事了大量的錢幣鑑定與評級工作
經歷了十年浩劫之後,馬先生的錢幣收藏事業重新開始,並進入到上海博物館工作,開始系統地進行錢幣學研究工作。1983年 。向南京市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捐獻太平天國及天地會105枚珍貴錢幣向南京市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捐獻太平天國及天地會105枚珍貴錢幣。
80年代退休收徒授業解惑,並捐獻大量珍貴的「文物級錢幣」—1981~1991
退休後的馬先生和他的徒弟們依舊從事著他畢生所奉獻的錢幣收藏與研究事業,這期間發表了大量的文章,出版了很多錢幣研究的力作!1985年應聘擔任《中國錢幣大辭典》編委會委員,兼元明清編主編。應故宮博物院之邀赴北京,鑑賞該院珍藏的清代歷朝古錢。應邀赴河南洛陽作錢幣學術報告。
馬定祥與李偉先先生
1990年 向浙江省博物館捐獻錢幣等珍藏1530件,該館為之舉辦 "馬定祥先生捐獻錢幣文物展覽"。將一生的珍藏孤品捐獻給國家。這是我國老一輩收藏大家的脊梁!1991年馬先生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是他的著作以及他為後人留下的寶貴歷史見證—稀有錢幣,卻幫人們永遠銘記住了曾經的歷史。
萬拓樓王
2004年馬老先生的兒子馬傳德先生應邀配合參與了父親生前收藏錢幣的展拍工作,讓後人見證了歷史,見證了我國稀有珍藏錢幣在當今時代的價值!推動了錢幣收藏事業的發展。如今錢幣收藏是一項群眾喜聞樂見的日常文化交流活動。人們在感受歷史文化的同時,也享受著收藏給人們帶來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