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彌留之際為國家捐獻了上千件珍貴的孤品錢幣收藏!您認識他嗎?

2020-12-20 騰訊網

錢幣收藏是一項風雅的愛好活動,最早可以追溯至民國時期,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在我國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逐漸興起。這其中,就有必要簡單講述一下「中國泉幣學社」,作為我國最早的錢幣收藏研究與交流的學術團體,這裡面誕生了太多的收藏大家,有一位後來為我國錢幣領域相關博物館捐獻74箱珍貴孤品錢幣的我國當代錢幣學家——馬定祥先生,值得後人去銘記!

我國當代錢幣學家——馬定祥先生

馬定祥先生與「中國泉幣學社」—1931~1940

馬定祥先生從1931年起開始他的錢幣收藏生涯,最開始從練攤開始收集。原本行醫的馬先生在1937年停止了他的醫生職業,因為戰爭的全面爆發。居家避難從杭州老家遷往上海太平橋承慶裡。並於1939年開始,在上海經營錢幣業。1940年同丁福保、羅伯昭、張絅伯、張季量、戴葆庭、鄭家相、王蔭嘉等收藏大家共同創辦了「中國泉幣學社」。這就是我國最早的錢幣學研究民間團體!

我國最早的錢幣學研究民間團體

馬先生的錢幣收藏生意,風生水起的十年—1940~1949

從1940年開始,馬先生和他在上海的錢幣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經過後人和他後來的學生回憶,馬先生在當時無論是收錢幣還是售賣錢幣,他都會根據學識和研究,清晰地為他的「顧客們」講解錢幣版別和知識,他從不做奸商,大家都覺得他「價格公道」,因此他也在1940年至1949年間,獲得了大量的珍貴孤品錢幣,結交了很多比他年長的老藏家和名人之後。

馬定祥珍藏「吉字庫平一兩」

1941年結識大連崔家平,在互惠交換申獲「奉天省造光緒元寶中花十文銅元」等珍罕銅、銀幣及古錢。1944年 在天津得袁克定所藏「平津」全套試樣鎳幣。在這十年間,馬先生也從事錢幣研究工作,並且著有《泉幣大觀》等嘔心力作。

馬先生與他的新中國錢幣學研究事業三十年—1950~1980

新中國成立以後,馬先生受邀參與了我國重大錢幣事業發展事務,1956年以後他的錢幣商店公私合營,併入國營商店。在此期間,馬先生從事了大量的錢幣鑑定與評級工作。並且為大量稀世錢幣做了拓印工作,後人能夠一睹其風採!那時錢幣收藏還只是極其小眾的一種工作之餘的愛好行為,畢竟大多數人也對於那些承載過去記憶的錢幣十分陌生!

馬先生從事了大量的錢幣鑑定與評級工作

經歷了十年浩劫之後,馬先生的錢幣收藏事業重新開始,並進入到上海博物館工作,開始系統地進行錢幣學研究工作。1983年 。向南京市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捐獻太平天國及天地會105枚珍貴錢幣向南京市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捐獻太平天國及天地會105枚珍貴錢幣。

80年代退休收徒授業解惑,並捐獻大量珍貴的「文物級錢幣」—1981~1991

退休後的馬先生和他的徒弟們依舊從事著他畢生所奉獻的錢幣收藏與研究事業,這期間發表了大量的文章,出版了很多錢幣研究的力作!1985年應聘擔任《中國錢幣大辭典》編委會委員,兼元明清編主編。應故宮博物院之邀赴北京,鑑賞該院珍藏的清代歷朝古錢。應邀赴河南洛陽作錢幣學術報告。

馬定祥與李偉先先生

1990年 向浙江省博物館捐獻錢幣等珍藏1530件,該館為之舉辦 "馬定祥先生捐獻錢幣文物展覽"。將一生的珍藏孤品捐獻給國家。這是我國老一輩收藏大家的脊梁!1991年馬先生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是他的著作以及他為後人留下的寶貴歷史見證—稀有錢幣,卻幫人們永遠銘記住了曾經的歷史。

萬拓樓王

2004年馬老先生的兒子馬傳德先生應邀配合參與了父親生前收藏錢幣的展拍工作,讓後人見證了歷史,見證了我國稀有珍藏錢幣在當今時代的價值!推動了錢幣收藏事業的發展。如今錢幣收藏是一項群眾喜聞樂見的日常文化交流活動。人們在感受歷史文化的同時,也享受著收藏給人們帶來的喜悅。

相關焦點

  • 民國時的錢幣收藏
    王希賢眼看他的鄰居「瑞府」一天天沒落了,把家裡的東西不斷往外賣,王希賢就專門挑選他們家的錢幣。他對付「瑞府」很有辦法,他們要是拿出五枚金幣,他就給六兩黃金;要是拿出十枚金幣,他就給十三兩黃金,加三成。久而久之,「瑞府」裡的金銀幣及其他珍貴古錢,都成了他的櫃中之物了。    王希賢頭一次從「瑞府」買了十枚大清金幣,花了十三兩黃金,其中有「丙午年造」的,也有「丁未年造」的。
  • 馬未都:我勸朋友買下孤品官窯,他卻相信大專家,損失過億!
    馬未都:我勸朋友買下孤品官窯,他卻相信大專家,損失過億! 馬未都是我國民間收藏家中唯一一位集齊五大名窯的人,所以他對官窯的了解,要比很多專家都深,也正是因為如此,有很多朋友熟人,遇到這類的瓷器也會來請教馬未都,但有一位朋友,本來都買下孤品官窯了
  • 中國最稀少的銅錢,這4枚古錢幣價值最高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
  • 杜月笙後人捐千枚古絲路錢幣 只因一句「我是中國人」
    對於低調杜維善先生而言,研究與收藏——正是他所選擇的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喜收藏,愛研究,從杜維善的求學之初就已奠定基礎。他不僅在父親的鞭策下,學習了豐富的國學知識。杜月笙更是為他請了多位外語老師,杜維善從小就學習了英語、德語、法語等多門外語,年少的他也對世界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南充九旬老人捐獻遺體,生前他是這樣的一個人
    近日,92歲的四川省川中監獄離休幹部金志文與世長辭沒有大操大辦的葬禮簡單的告別儀式之後家人按照金老的生前遺願將他的遺體和眼角膜捐獻給了1948年,還在師範院校就讀的他投筆從戎, 加入了「劉鄧大軍」。1949年, 金志平隨部隊踏上了「南下」的徵程,先後在瀘州、成都、富順等地開展工作。1962年,金志平調任四川省第一監獄(現四川省川中監獄)工作直至退休。「他為國家和人民奉獻了一生,就想在去世後再為醫學事業作點貢獻。」
  • 奶爸為娃打造"豪華"學步車,光是輪子就上千,網友:絕對是孤品
    奶爸為娃打造&34;學步車,光是輪子就上千,網友:絕對是孤品帶娃真的是一門技術活,沒有點投入和盡責真的幹不來。很多新手父母在帶娃的過程中被逼無奈只能夠練就十八般武藝,什麼東西都要會一點。當這輛車完成推到媽媽面前,媽媽:這輪子都價值上千了!但是也不忘大讚爸爸有頭腦有手藝,這車看起來真的很安全方便呢。
  • 天津博物館藏錢幣述略
    天津博物館藏曆代錢幣 2.4 萬餘件,數量多,種類全,且精品薈萃,是研究中國錢幣產生與發展的珍貴資料。本將選取部分館藏錢幣精品進行介紹賞析,對天津博物館藏錢幣及我國錢幣發展史的大致脈絡進行簡要梳理。一、金屬鑄幣誕生時期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便出現了「物物交換」現象。商代中晚期已經有青銅仿製海貝這一原始金屬鑄幣。
  • 翁萬戈為何將183件國寶無償捐給美國?對於他的理由國人並不買單
    這是清代大學士紀曉嵐在文物收藏方面吃了暗虧之後,自嘲的一句話。由此可以看出,自古以來文物收藏一直廣受世人歡迎。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其文化燦爛程度仿佛世界上最為璀璨的明珠一般,讓世人為之驚嘆。它不僅留給了後人無數珍貴的文化瑰寶,還給後人留下無數珍貴的文物。
  • 馬未都號稱「玉藏王」,可他所有藏品,都不及這位美國人一件珍貴
    "亂世黃金,盛世收藏"。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每逢亂世,作為硬通貨的黃金便會格外珍貴。四海昇平歲月,不少商人便投身於收藏界。我國有位叫做馬未都的收藏家,他這一生可是獲得了不少稀世珍品,收藏界不少人還尊稱馬未都為"玉藏王"。
  • 兩錢幣發燒友收藏古錢上萬枚 出資創辦錢幣博物館
    「目前,我收藏的最古老的古錢幣是最原始的貝幣,距今已有4000多年。」聶廣鴻介紹,他的收藏從數千年前最原始的貝幣到後來各個歷史時期的銅、鐵、銀幣,及近代中國紙幣,總數高達一萬四千多枚,四千多個品種,其中以鐵錢品種最多,近五百種。只要探知某枚古錢所在,傾其所有也在所不惜。
  • 湖南高三女生彌留之際捐獻遺體,高考當日媽媽發文緬懷
    湖南高三女生彌留之際捐獻遺體,高考當日媽媽發文緬懷 2020-07-08 15: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錢幣收藏十多年,我賺了多少錢?
    新朋友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可樂學霸」,再點關 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今天一位藏友來信,他是一個有著多年收藏經歷的人,主要是紙幣、硬幣和紀念幣的收藏,這麼多年他感覺沒賺到什麼錢,有些對收藏失望了。小編在這裡和大家分析分析,你也可以回家看看曾經收藏的錢幣,到底賺到錢了嗎?
  • 收藏人物:宋幣大家吳革勝的一世"錢"緣
    年僅四十一歲的吳革勝卻有著三十年的古幣收藏經歷,是一個十足的「錢迷」。三十年來,經他手的銅錢有數十噸之多,他是擁有中國北宋錢幣版別種類最多的一人。稀有母錢、頭爐錢、孤品等稀有品種,在他家都可以見到。有人調侃說,若回到北宋,他將是世界首富。   吳革勝說,能在古錢幣收藏上有所成績,他做夢也想不到。
  • 你見過這種最稀少,最珍貴且神秘的錢幣嗎?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
  • 收藏:小錢幣,大文化,圖4難得一見!
    五帝錢除了具有古錢所收藏的藝術價值,跟普通古錢相比,賦予了古錢幣更多文化內涵和靈氣,所以,真正的五帝錢既珍貴又難得。下面我們看看「大五帝錢」有哪五枚:1、始鑄年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錢幣名:秦始皇半兩;材質:青銅;錢徑4.7釐米、重33.1克;
  • 56件俄羅斯特列恰科夫國家畫廊油畫將在杭州展出
    原標題:56件俄羅斯特列恰科夫國家畫廊油畫將在杭州展出  如果你去俄羅斯遊玩,想感受一下最有份量的俄羅斯藝術,必須去這個地方——位於莫斯科市中心的俄羅斯特列恰科夫國家畫廊。   雖然中文名譯為「畫廊」,但這裡其實是一座大型美術館。畫廊集中珍藏了公元10至20世紀的俄羅斯藝術家珍品,總數達8萬餘件。
  • 五代十國錢幣之保大元寶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貨幣在長達五千年的使用過程,經歷了從不同朝代不同試樣金屬貨幣向當今紙幣的演變。雖然古代貨幣在當今市場無法兌換商品體現貨幣該有屬性,但隨著收藏市場的崛起,部分古代貨幣附加值遠遠超越了貨幣本身價值,它們屬有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是當今貨幣無法比擬的。
  • 上海博物館10件「國家寶藏」,你想請誰來守護?
    俯仰幾千年的館藏,12000平方米,各類珍貴文物14萬件。光是國家 一級文物就有700多件,「鎮館之寶」都能列出長長的清單。青銅器館1200平方米,陳列了400餘件精美的青銅器,以大克鼎、子仲姜盤、晉侯穌鍾等為魁首,囊括商周以降的國之重器。
  • 紹興地名的銀錠、各式「花錢」200枚錢幣珍品將亮相紹興
    收不完的小紹興,紹興是錢幣收藏的一方熱土「在國內收藏界,有『收不完的小紹興』之說。這種說法,同樣適用於錢幣收藏。」戴葆庭錢幣文化博物館的創辦人陳寶祥,是一位有著近30年錢幣收藏經歷的老藏家,同時擔任著中國民俗錢幣學會副會長、浙江收藏協會泉友會會長、紹興市收藏家協會會長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