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心血管病、慢性病、抑鬱症?這些年,被肥胖毀掉的中國孩子

2020-11-10 魚sir選課筆記

10月底,六部門出臺了一個方案——《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實施方案》。

魚sir感到訝異的是,大家的關注點竟然是,老師不得「拖堂」,還吵上了熱搜‍♂️。

話說,我們不是更應該關注「兒童青少年肥胖」以及我們可以做點什麼嗎?!

兒童青少年肥胖已經不是一個可以暫時擱一擱,無傷大雅的小問題了。

世界衛生組織將之列為21世紀最嚴重的公共衛生挑戰之一。

而中國,是目前全球範圍內,兒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人數最多的國家。

來看幾組數據:

據2017年北大公衛學院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布的《中國兒童肥胖報告》,1985-2014年,中國7歲以上學齡兒童超重率由2.1%增至12.2%,肥胖率則由0.5%增至7.3%,相應超重、肥胖人數也由615萬人增至3496萬人。

2019年10月,世界肥胖聯合會的數據顯示,中國肥胖兒童數量已經達到了3900萬,高居世界榜首。

增速之快,超乎想像。

若按照這樣的速度繼續胖下去,至2030年,中國0~7歲兒童肥胖檢出率將達到6%,肥胖兒童數將增至664萬人;7歲及以上學齡兒童超重及肥胖檢出率將達到28%,超重肥胖的兒童數將增至4948萬人。

中國小胖墩,到了該強行剎車的時候。

少年胖則終身胖

胖,已經不是一個身材走樣,有點醜的問題,它更是一個健康問題。

尤其是兒童肥胖,存在著難以預測的健康,甚至死亡風險。

《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實施方案》提到,兒童青少年期肥胖會增加成年期肥胖、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2型)等慢性病過早發生的風險對健康造成威脅,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

生活中,已有因肥胖導致的悲劇。

12歲小女孩身高1.31米,體重卻高達98.4公斤。

家長見她一年不長個兒,帶去檢查發現,孩子總膽固醇等多項血脂指標明顯增高,血清胰島素更是嚴重超標,還有脂肪性肝炎、黑棘皮等代謝問題引起的病症。

江蘇一男孩因狂吃各種補品,體重一路飆升,7歲時,已達到110斤,最終死亡。醫院的診斷結果是:孩子由於過度肥胖,引發腦血管疾病,最終因血管爆裂,搶救無效死亡。

兒時肥胖,很多時候影響終生。

有家長會覺得孩子胖胖肥肥的,是可愛和福氣,可家長大概不知道嬰兒肥胖20%~40%會轉成兒童肥胖,兒童肥胖50%~60%又會轉成青少年肥胖,青少年肥胖則80%都會發展為成年人肥胖。

而伴隨肥胖至成年後,死亡也如影隨形。

美國WedMD大眾醫療新聞網曾報導,根據一項追蹤近5000名兒童的長期研究得出,兒童時期肥胖的話,在55歲以前死亡的機率會高出一倍。

除此之外,肥胖還會增加兒童患焦慮和抑鬱的風險。

許多孩子因為肥胖,往往會遭遇更大的社交壓力,甚至校園暴力。

數據顯示,肥胖女孩的焦慮和抑鬱風險比一般人群的女孩高43%,而肥胖男孩的風險比同齡人高33%。

少數人胖,某個人極端胖,我們可以歸因於個體或特例,但現在有近4000萬孩子都胖,而且越來越多的孩子正在加入這一隊伍,這就成了一個社會問題,需要找出背後的社會根源。

除了吃太多,胖還有更複雜的原因

吃太多,運動太少被視為「胖」的主要原因。

這當然沒錯,但如果我們再問一句,為什麼不能少吃點,多動些呢?

問題是不是一下子就變複雜了。

現在的孩子想少吃點,吃得健康點,實在太難了。

  • 爸媽擔心孩子學習太累,投餵各種高脂肪高卡路裡食物,甚至補品保健品;
  • 學校食堂投餵各種重口味食物,有同學特意拿尺子去量了食堂的雞蛋糕,五釐米高的雞蛋糕上邊飄著一釐米厚的油;
  • 孩子在課堂上自我投餵各種零食;
  • 還有個永遠認為你吃不飽的奶奶,在邊上「舉著槍」讓你吃。

吃太多,且吃得不夠健康,是肥胖的直接原因,但如果好好運動,也不至於胖成球。

說到運動,各位家長估計只能連連嘆氣了。

話說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哪還有運動的時間。

在家各種作業和課外輔導班,每天跟趕通告似的。

中國兒童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布的《中國兒童發展報告(2019)——兒童校外生活狀況》顯示,中國六成兒童參與課外班,上學日5天參與課外班的累計時間為3.4小時,周末兩天參與課外班的累計時間為3.2小時。

時間花費最多的是作業,日均近90分鐘,包括學校作業、課外班作業、家長布置的作業、其他作業。

在學校,唯一可以好好運動的是體育課,但體育課經常被其他主課搶佔。

在應試大環境下,運動成了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情。

胖一點則無關緊要。

孩子吃太多,運動量不夠,可以暫且視為肥胖的主觀原因,更加令人無能為力的是客觀原因。

一個是遺傳。

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肥胖呈明顯的家族聚集性,父母雙親都肥胖的,子女發生肥胖的機率約70%~80%,雙親之一肥胖,子女有40%~50%發生肥胖,雙親均不肥胖的,子女只有10%~14%肥胖。

還有一個是抗生素濫用。

2016年,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一課題組發現,抗生素的暴露模式可能是影響其促進脂肪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這裡的抗生素主要指食品或環境中的抗生素。

魚sir找到一份2013年的數據。

這一年,中國大陸抗生素使用量達16.2萬噸,約佔全球用量的一半,其中52%為獸用,48%為人用。超過5萬噸抗生素被排放進入水土環境中。

豬、奶牛、雞甚至魚,幾乎都存在濫用抗生素的現象,一方面,它們會以食物的方式進入我們的身體,另一方面,它們的排洩物會進入水土,最終還是影響我們。

顯然,大量小胖墩的出現,並非某個單一原因造成的,它是一個系統性困境,需要各方努力。

最好的突破點,當然是家庭。

「小胖墩」減肥之策:家長自己先瘦下來

《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實施方案》提出的策略,首先就是針對父母的。

魚sir簡單總結一下:父母要有健康意識,給孩子多吃健康食品,別老吃高油、高鹽、高糖的食物,關注孩子的體重變化,多督促孩子運動,沒有條件的,也要創造條件。

家庭環境既能導致肥胖,也能很好地起到預防肥胖的作用,就看家長做怎樣的選擇了

比如一下子很難改變的遺傳肥胖,好的家庭環境可以逆轉肥胖局面。

2018年,倫敦大學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多吃水果蔬菜、少看電視、少刷手機、作息習慣健康的家庭環境,可以將兒童肥胖的遺傳風險降低一半。

魚sir想講講少看電視的意義。

它並非表面的,可以減少坐在那兒邊看邊吃零食的可能,還有一重意義,減少看到垃圾食品廣告的可能。

英國癌症研究機構在2018年對近2500名兒童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那些每天上網或看電視超過半小時的兒童更有可能要求、購買或吃垃圾食品。

每天觀看超過3小時電視的兒童,比每天觀看半小時或更少的兒童超重或肥胖的可能性高59%。

說到底,家長要身體力行,少葛優躺刷手機,少吃垃圾食品,多鍛鍊,先讓自己瘦下來

另外,配合《方案》裡的幾條具體細則一起食用,效果可能會更佳。

首先一點是,體育成績被納入中考等考核,將倒逼家長和孩子重視體育。

《方案》還規定了具體的運動計劃:

  • 幼兒園幼兒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在正常的天氣情況下不少於2小時,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
  • 中小學生每天在校內中等及以上強度身體活動時間達到1小時以上,保證每周至少3小時高強度身體活動,進行肌肉力量練習和強健骨骼練習。

這樣的運動量,在過去肯定沒有,特別是高強度運動,像球類、跑步、爬山等。

換句話說,達不到這樣的運動量,很難有減肥健身的效果。

其次,社區支持和學校食堂夥食改善也意義重大。光靠家長和家庭環境,這事兒,成不了。

多管齊下,很有必要。

總之今後,各位家長的「雞娃」之路將變得充滿多巴胺。

大家不樂意也沒法。有關部門連著發文件,先是提高中考體育分,再是肥胖防控方案,顯然,不讓娃瘦下去,是不會罷休的。

既然這條船必須得上,那就馬上行動吧。

回家先測一下娃有沒有太胖。

正常情況,2至12歲兒童每年體重增長為2-3公斤,如年增長體重異常,最好到醫院檢查一下。

家長們也可以根據身體質量指數公式BMI =體重(kg)/身高的平方(㎡),來估算一下自家的孩子是否超標。

如果有超標,不能再放任啦!

我是魚sir,如果你的孩子遇到什麼問題,歡迎隨時在

頭條留言置頂處第一條或者頭條私信
找我聊一聊(必回復)。

相關焦點

  •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發布:中國心血管病現患人數3.3...
    1991`2009年,中國成年居民平均身體活動總量從385.9 MET·h/w下降到了 212.8 MET·h/w。靜態行為時間從1991年的平均15.1 h/w增加至2009年的 20.0 h/w。而身體活動每增加4 MET·h/d,心血管病死亡風險降低12.0%。
  •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發布|心血管|重磅|中國|患病率|高血壓|...
    近幾年來農村心血管病死亡率持續高於城市水平。2004年至今,心腦血管病住院費用年均增速遠高於國內生產總值增速。中國心血管病負擔日漸加重,已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防治心血管病刻不容緩。隨著社會老齡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我國居民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普遍暴露,呈現在低齡化、低收入群體中快速增長及個體聚集趨勢。今後10年心血管病 患病人數仍將快速增長。
  •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發布:心血管病現患人數3.3億...
    近日,2019年《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發布。 為貫徹「以基層為重點,以預防為主」的國家方針,真正實現使心血管病防治主戰場由醫院逐步向社區轉移,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將2005年以來每年組織全國相關領域的專家編撰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改版為《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
  •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出爐
    發布會現場居民平均身高持續增長2015年~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癌症中心、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開展了新一輪的中國居民慢性病與營養監測,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近6億人口,現場調查人數超過60萬,具有國家和省級代表性,根據監測結果編寫形成《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
  • 慢性病也緊急 防治需持之以恆
    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心血管內科二病區副主任劉芳說,以國人死亡的「第一元兇」心腦血管病為例,患者一般在青壯年時期就已出現斑塊徵兆,經過二三十年的「加碼」,血管逐漸變窄,此時可能出現胸悶氣短、頭暈乏力等症狀,但許多人不會太較真,直至狹窄到一定程度,出現嚴重症狀,甚至心肌梗死、腦梗死,人們才如臨大敵。積害難返,在對抗慢性病的道路上,任何一點疏忽、懈怠、任性,都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
  • 國務院新聞辦就《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有關...
    2015-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癌症中心、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開展了新一輪的中國居民慢性病與營養監測,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近6億人口,現場調查人數超過60萬,具有國家和省級代表性,根據監測結果編寫形成《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
  • 中國健康大數據公布,肥胖率竟如此之高
    12月23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有關情況。這項研究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近6億人口,現場調查人數超過60萬。結果來源於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癌症中心、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在2015-2019年開展的慢性病與營養監測。
  •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發布:中國心血管病患者超3億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指出,2017年,我國城鄉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於腫瘤及其他疾病。2017年農村心血管病死亡率為311.88/10萬,城市心血管病死亡率為268.19/10萬。農村心血管病死亡率從2009年起超過並持續高於城市。
  • 國新辦:中國成年人平均身高男性近1米7、女性158cm;抑鬱症和焦慮症...
    12月23日,國新辦舉行發布會,發布《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中國男女性成人平均身高分別為169.7釐米和158釐米據介紹,2015年至2019年,國家衛健委組織中國疾控中心、國家癌症中心、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開展了新一輪中國居民慢性病與營養監測,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近6億人口,現場調查人數超過60萬,具有國家和省級代表性,根據監測結果編寫形成上述報告
  • 治得好的慢性病,治不好的「窮病」:中國農村慢性病人生活實錄(下)
    十五年來,慢性病的併發症像魔鬼一樣纏著母親。 在嚴重的時候,她會面部潮紅、心悸,這些症狀嚇壞了她——她經常會平躺著床上,兩眼空洞地望著某處,一句話都沒說,但每一個動作都在訴說著絕望。
  • 孩子肥胖的危害絕對比你想像中大!只是90%家長還不自知
    每次看到這樣的事件都很痛心,因為肥胖奪走一個小孩子生命,值得我們每個家長警覺,肥胖不再是不打緊的事,肥胖的孩子也不再是少數。 看看《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發布的數據。 2012年6-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率為9.6%,肥胖率為6.4%,這分別是2002年的2倍多和3倍多,如圖。
  • (內附防慢性病「秘籍」不要錯過)
    今日(23日)上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有關情況。五年來,我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有何新變化?如何預防慢性病?一文帶你看懂!長了個兒, 也漲了健康意識!
  • 2018年中國慢性病大會:專家呼籲加強公共衛生與臨床醫學整合
    記者從中華預防醫學會獲悉,以「加強公共衛生與臨床醫學整合,護航老齡健康」為主題的2018年中國慢性病大會近日在京召開,本次大會由中華預防醫學會、中華醫學會、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國家癌症中心、國家老年醫學中心共同主辦。
  • 近九成死亡人數源於慢性病,健康中國行動將對慢性病發起總攻
    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我們也叫「非傳染性疾病」),以此為代表的慢性病導致的死亡人數已經佔到了總死亡人數的88%,由此導致的疾病負擔佔總疾病負擔的70%以上,嚴重危害人民健康。
  • 「我得了抑鬱症,但父母不相信這是病」
    你聽過抑鬱症嗎?你知道抑鬱症是一種病嗎?你了解抑鬱症的症狀嗎?2019年,中科院心理所一份研究表明,中國有3000萬青少年正經受著心理障礙的困擾。但研究沒有提到的是,這3000萬青少年中,有多少本該正處於天真爛漫的孩子,涉入黑暗沼澤。我們都認為,幼小的孩子不會自殺,也沒有能力去自殺,這只是一種偏見。
  • 腰細的人心血管病死亡率更低?蘋果型身材再次中槍了
    普通人將軟尺經肚臍上方0.5~1釐米處水平繞一周,肥胖者選腰部最粗的地方水平繞一周測腰圍。腰圍粗者心血管病死亡率高國際權威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網絡開放子刊發表了一項涉及15萬絕經後女性長達20年的臨床研究。在BMI指數正常的這部分女性中,腰圍粗者患心血管病死亡率也比腰圍細者明顯高25%。
  • 北京心血管專家:防治心血管,中醫藥更有優勢!
    ——苗陽(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血管研究室心一科主任) 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血管研究室心一科主任。1982年12月畢業於中山醫科大學醫療系,畢業後一直從事臨床、科研、教學及研究工作。先後多次參加中醫藥、心臟急症、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療、心血管疾病進展學習班學習等。師從陳可冀、李祥國、翁維良等,在常見病、多發病的中醫辨證施治方面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著書多部,承擔研究生、留學生及進修醫師帶教工作,帶教碩士研究生多人。
  • 從慢病管理到健康教育的戰略意義
    目前,我國慢性疾病的發病形勢,十分嚴峻,2014年全國居民慢性病死亡佔總死亡的90.95%, 心腦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為主要死因(79.7%),2014年8月8日,中國心臟大會(CHC2014)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高潤霖院士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3年)》。
  • 中國肥胖指數發布 肥胖的九大致命危害
    今天上午,「中國肥胖指數」階段研究成果發布。研究表明:中國的肥胖人群分布,由北向南呈逐步收緊趨勢,北方胖子偏多,南方胖子較少,東北地區更是胖子的「重災區」。數據顯示,北方地區減肥人群肥胖率(BMI≥28.0)平均超過35%,而南方地區減肥人群肥胖率平均只佔27%。  專家解釋,緯度越高的地區,天氣冷,人們運動少,代謝慢,是肥胖的主要成因。在東北高寒地區,居民更是形成了多吃少動的習慣,造成東北地區肥胖率居高不下。以遼寧為例,遼寧省發布的數據顯示,遼寧居民超重肥胖問題明顯,肥胖率比全國高出7個百分點。與之相反,南方地區肥胖率普遍偏低。
  • 百萬人的心血管病調查:10個人裡就有1個是高危人群,尤其中國這些...
    來源:健康時報 心血管疾病被稱為「健康殺手」!每到冬季,心血管病的發生率就會有所上升,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沒有秘訣,唯一的辦法就是控制危險因素。近日,一項近百萬人的調查分析了我國不同地區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