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直事業單位公車改革啟動:不得既領補貼又違規坐公車

2020-12-22 澎湃新聞

12月12日,湖北省召開省直事業單位公務用車改革動員會,公布《湖北省直事業單位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指導意見》,正式啟動全省事業單位公車改革。

其中,省直事業單位將率先實施公車改革,並於年底前基本完成。

本文圖片均來自楚天都市報

省直事業單位將分三類實施公車改革

省直事業單位車改範圍為省委、省政府直屬的事業單位機關本級,以及省直各部門所屬的事業單位;人員範圍為上述各事業單位原符合工作用車配備條件的崗位和人員,以及其他在編在崗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省車改辦有關負責人介紹,省直事業單位改革堅持分類改革的原則,根據省直事業單位行業特點和工作實際,區分不同單位性質、崗位類別和人員身份,採取不同的改革措施,不搞一刀切。

省直事業單位主要分為三類實施改革——

省委、省政府直屬事業單位,目前僅有省農科院和省社科院兩家,其機關本級將參照黨政機關公車改革有關政策實施改革;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的省直事業單位,既可按照省直事業單位有關政策實施改革,也可參照省屬國有企業公車改革有關規定實施改革;省直部門所屬事業單位,以報銷公務交通費為主,以適度發放公務交通補貼及其他符合規定的社會化方式為補充,保障參改人員正常公務出行。

省直事業單位公車改革於年底前基本完成,省垂管系統事業單位公車改革與省直事業單位同步完成。各市州及縣市區可參照省直事業單位公車改革有關政策,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本級事業單位公車改革實施方案,並於2018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改革工作。

納入此次公車改革的省直事業單位共有576家,參改人數約5.6萬餘人。

取消一般公務用車,保留必要業務用車和特種專業技術用車

根據《省直事業單位公車改革指導意見》有關規定,省委、省政府直屬事業單位機關本級,取消一般公務用車,保留必要的機要通信、應急、特種專業技術用車和離退休幹部服務用車等車輛。

省直各部門所屬事業單位可根據業務保障和專業技術活動工作實際,保留必要的醫療救護、新聞轉播、科學考察、技術勘察、檢疫檢測、環衛清潔等特定功能的特種專業技術用車和必要的業務用車,保留車輛全部納入編制管理。其中特種專業技術用車必須固定搭載專業技術設備,塗裝專用標識,專用於特定工作用途。不得保留與業務工作無關的車輛。事業單位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完成前,原則上不得新增車輛。

省直各部門所屬事業單位主要負責人(副廳級及以上)原配有實物保障工作用車且改革後確需保留的,由其主管部門審核後報省車改辦審核批准,其本人不得領取公務交通補貼或報銷公務交通費用。

省直所屬事業單位以報銷公務交通費為主

《省直事業單位公車改革指導意見》規定,除部分單位主要負責人(副廳級及以上)經審批後可選擇實物保障工作用車外,其他原符合工作用車配備條件的人員,取消其所配實物保障工作用車,參照省級黨政機關有關標準發放公務交通補貼。

目前,按照報銷公務交通費用及採用其他方式保障公務出行的人員,原則上維持現有方式不變。個別特定崗位確需發放公務交通補貼的,需報省車改辦審批。嚴格控制補貼發放人員範圍,避免普遍發放交通補貼或允許限額報銷等福利化改革傾向。

取消車輛通過拍賣公開進行處置

省直事業單位取消車輛要按照公開、公正的原則統一規範處置。各參改事業單位須根據有關處置要求,參照黨政機關取消車輛處置流程,在規定時間內將取消車輛交由經公開招標確定的車輛評估、拍賣機構公開進行處置,所得收入按國有資產處置收入相關管理規定執行。

另外,對現有在冊正式司勤人員,採取競聘上崗、綜合擇優等方式確定聘用人員。對落聘在編司勤人員,立足內部消化、多渠道安置,不得將其簡單推向社會。對解除、終止聘用合同或勞動合同的司勤人員,按照法律法規做好經濟補償等工作,切實保障合法權益。

不得既領取交通補貼又違規坐公車

《省直事業單位公車改革指導意見》強調,各參改事業單位不得變相超編制、超標準配備公務用車,不得以任何方式換用、借用、佔用下屬單位或其他單位和個人的車輛,不得向其他單位和個人提供車輛,不得以各種名義佔用特種專業技術用車和業務用車等定向化保障車輛或長期租用車輛變相作為個人固定用車,不得既領取公務交通補貼、又違規乘坐公務用車或報銷公務交通費用。

紀檢監察機關要強化監督檢查,及時受理群眾舉報,依法依紀查處違反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政策和公務用車管理規定的行為,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原題為《省直事業單位公車改革啟動 取消一般用車保留必要車》)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公車改革明確時間表路線圖
    兩個文件明確了公車改革時間表和路線圖,全國範圍公車改革的大幕正式開啟。    《關於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用於全面指導公車改革,闡明了公車改革的意義,明確了公車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細化了公車改革主要任務,對健全公務用車管理和保障制度、認真做好組織實施工作提出了要求。
  • 七種辦法妥善安置司勤人員 適時啟動國有企事業單位公車改革
    原標題:七種辦法妥善安置司勤人員 適時啟動國有企事業單位公車改革 江西公車改革有了實施細則。10日,江西省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政策新聞通氣會在南昌舉行,大眾關心的車補標準共分四個層級,其中科員及以下人員每人每月500元。
  • 四問省級機關車改:1720輛公車取消之後
    去年,我省公車改革緊鑼密鼓:6月29日,我省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正式獲批,是繼陝西、廣東之後全國第3個獲中央車改辦批覆的省份;7月24日,全省公車改革電視電話會議召開,省級黨政機關公車改革正式啟動,隨後完成車輛封存停駛、發放公務交通補貼等工作;9月,啟動省直取消公車的拍賣。
  • 2020年事業單位公車改革正式啟動,教師也期盼能享受車補
    據報導,中央於2020年2月17日發布了中央事業單位和中央企業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實施意見,《意見》的印發標誌著中央企事業單位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正式啟動。該意見明確黨中央、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機關本級公務用車制度改革今年上半年完成;各部門所屬在京事業單位2020年底前完成;《意見》要求,合理確定公務交通補貼或費用報銷的範圍、標準或額度,不得既發放公務交通補貼又報銷公務交通費用。
  • 公車改革亂象漸顯:下屬單位工作人員成私家司機
    3月31日,新華社新媒體專線播發《10人開會8個司機,一邊拿車補一邊享公車?》稿件,引起公眾對地方新一輪公車改革的熱議。  當前,全國地方公車改革進入高潮。  顯然,到廣州開座談會不屬於上述用車範圍,但深圳7個既拿車補又坐公車的幹部中,李宇東與深圳市人大常委城建環資工委副主任劉定安仍然讓機關車輛服務中心派了公務車。  記者採訪了解到,各地有關車輛服務中心車輛用途的規定與深圳大同小異。一些城市給各單位下達一定的車次或行駛裡程配額,比如一個月可以申請多少車次。
  • 違規用公車12種情形要追責
    ;   (7)以公務交通補貼名義變相發放福利,擅自擴大補貼範圍,提高補貼標準,或者違規報銷交通費用,或者既領取公務交通補貼,又違規乘坐公務用車的;   (8)將公務用車用於單位旅遊觀光、休閒娛樂等非公務活動,或者公車私用,接送個人上下班、辦私事,超出用車範圍的;   (9)非因執法執勤、機要通信等需要,將公務用車長時間停放於單位固定停車場以外地方的(因維修保養停放於維修場的除外
  • 公車改革,司機何去何從
    去年,我國啟動全面公車改革的大幕,中央和國家機關力爭2014年底前完成,地方黨政機關在2015年底前完成,用兩到三年時間,完成包括事業單位、國企和國有金融企業改革。  實際上,在最初的頂層設計上,對公車改革中司機的去向已經有了明確的安排。相關文件指出,公車取消後,各級黨政機關根據實際需要,重新聘請司勤人員,未聘人員原則上以內部消化等措施妥善安置。
  • 福建公車改革司機怎麼辦 公務員交通補貼制度標準
    福建公車改革司機怎麼辦 公務員交通補貼制度標準  福建公車改革方案補貼最新消息:福建省公車改革方案出爐。記者昨日獲悉,《福建省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總體方案》(下稱《方案》),已經省委省政府同意,並報中央公務用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批准,於近日由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
  • 公車改革今年將啟動 司機安置或成為難點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啟動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短短十個字,意味著醞釀多年的公車改革將在今年得以啟動。報告提出,要抓好財稅體制改革這個重頭戲,打造陽光財政,讓群眾看明白、能監督,還要進一步擴展小微企業稅收優惠範圍,減輕企業負擔。
  • 山東公車改革方案出臺 處級每月車補最高1040元
    據了解,全省公務交通補貼共劃分為7個補貼層級,其中,廳局級正職每人每月不得高於1690元,縣處級正職每人每月不得高於1040元,鄉科級正職每人每月不得高於650元。」,已成各地公車改革所遵循的大方向,而這也是此次山東公車改革的主要任務。
  • 中央國家機關公車改革完成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16日介紹,目前中央國家機關公車改革已全面完成,共取消車輛3868輛,都已規範處置,收入已上繳國庫。  連維良當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此次中央國家機關公車改革涉及140個參改單位、參改人員接近5萬人,壓縮的車輛達到62%,安置司勤人員2000多人。同時,各省區市已基本完成車改總體方案制定,已經上報到國家層面的有20家,已經批覆了16家。「我們有信心在年底之前,基本完成對地方公車改革方案的審批工作。」
  • 政解|22省份確定公車改革補貼標準 車改後公務員怎麼出行?
    》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公車改革全面推進。目前,中央和國家機關本級車改已全面完成,多省份已基本完成省一級車改,且22地出臺了公車補貼標準。公車改革正在向情況更為複雜的地市推進。  基層車改推進情況不一  就公車改革的推進情況,記者昨日聯繫採訪了多地公務員。
  • 公車改革再加速 市級機關事業單位車改啟動
    》(以下簡稱《意見》),市級機關、事業單位啟動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列入車改範圍的市級機關事業單位,都要成立主要領導牽頭、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的車改工作領導小組,明確責任處室及相關人員,摸清涉改人員、公務車輛、公車開支等基本情況,填報相關報表並於4月30日前報市級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核批准。車改單位在完成車輛上繳、駕駛員分流處置等工作後,於次月起向涉改人員發放用車補貼,6月底前完成市級機關公務用車改革。
  • 公車改革收官之年:司機去哪兒
    3月9日,陳建國抽著一支雲煙慢悠悠地說,這支煙是前兩天送單位領導出門,後者遞給他的。陳建國的兒子今年要參加中考,學習努力,但致使陳建國發火並非是孩子的學習,只是心中鬱悶,便莫名其妙地呵斥了兒子一頓。真正的壞消息是前一天廣東省官方媒體宣布,最快將在今年4月底出臺地方版本的公車改革方案。這將是繼中央和國家機關公車改革之後,首個地方上出臺的公車改革方案。
  • 公車司機為何對「公車改革」恨之入骨?
    公車司機們為何對公車改革恨之入骨?報導中說:「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現有公務用車基本是領導用三分之一,家屬用三分之一,司機用三分之一。給公家開車,等於端上鐵飯碗,跟的又大多是實權人物。公車私用是其一,從車輛維護保養中吃回扣是其二。司機是現有公務用車制度的既得利益者。」
  • 北市京紀委通報元旦違規用公車情況,10個單位上榜
    十九大後的第一個元旦,北京市紀委市監委對全市公車高速公路通行情況開展專項監督,發現10個單位存在違規使用公車問題,並於今天公開通報。這10個單位的公車是: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車牌號為京A81436的公務用車;北京食品安全監控和風險評估中心車牌號為京NQ4378的公務用車;中國戲曲學院車牌號為京N62Q59
  • 濟南章丘封存過半公車 剩餘公車安裝GPS監控
    14日,齊魯晚報記者從章丘市獲悉,章丘市已經完成了公車改革,並已經開始發放公車補貼。章丘市80個單位的1062輛公車,經過改革保留485輛。剩餘的公車均安裝了GPS車輛定位系統,實現了對車輛的24小時監控,防止公車私用現象,並給公車貼車標,方便群眾監督。據章丘市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介紹,章丘市抽調市發改委、財政局、機關事務管理局和公安交警大隊聯合組成公車收繳工作組,在6月24日前對全市涉改的車輛進行了封存收繳。
  • 違規使用公車案例分析:加油卡變購物卡,擅自使用救護車
    今年以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通報曝光的案例中,有68起涉及違規使用公車或私車公養。個別黨員幹部違規使用公車背後的動機是什麼?怎樣堵住公車管理中的漏洞?公車私用、私車公養、違規借車等行為佔比大,個別案例持續時間長達十餘年68起典型案例中,公車私用36起、私車公養28起,違規借用管理服務對象或企業車輛8起,4起既存在公車私用、又存在私車公養情形。36起公車私用典型案例,包括利用公車辦理個人事務、為親朋好友處理私人事務、接送上下班、駕駛公車旅遊等。
  • 盤點各國公車管理:日本公務員須坐公共運輸上班
    如何管好公車?隨著我國公車改革方案出爐,人們對此越來越關注。其實,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公車管理都是一個讓政府頭疼的問題。為了管好車輪子,守住錢袋子,各國也是「費盡腦汁」,各出奇招。各部首長也可以使用公車上下班,但副部級以下的官員通常就要自己開車了。外出工作或緊急情況下,政府職員可以在住家和工作地點之間使用公車,前提是必須得到單位負責人的批准。條例還規定,各單位只能配置完成工作任務所需要的最基本車型,除了總統、副總統用車以及一些安全與特殊機構,其他部門只能配置中小型轎車。條例嚴禁公車私用,明確指出政府所有或租賃的車輛,只能用於公務。
  • 中央和國家機關公車壓減逾6成 29省份車改基本完成
    今年年初,國家發改委公布了各地公車改革進展,截至2016年底,除西藏、新疆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外,其他29個省份省直機關車改已全部完成、26個省份完成地市級車改、近20個省份完成縣級車改。  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表示,各級黨政機關打破舊的公務用車使用和管理模式,建立新型公務出行保障模式,從根本上解決了公車私用、超編制超標準配車、公車經費支出居高不下等頑瘴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