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北大附中經過改革之後,不像是一個中學,更像大學。北大附小校長王錚回應說,「我們不一定像大學,但是我們一定不要像小學,就是說它不能夠不給學生空間,一定要打破更多的障礙和圍牆,把空間讓給學生。」
那麼別人眼中的北大附中「大學」之學,到底是怎樣一種狀態?
在這裡,上什麼課程由學生自己選擇。只要修夠了國家規定的必修、選修課學分,就可以畢業。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是這裡的常態。因為選課,學生的每個課程的同學可能是不一樣的,學生可以認識更多的同學,結交更多的朋友。
科學課程的理論課和實驗在同一間專業教室,如果學生有實力還可以申請不到課堂上來,如果超有實力,可以申請免修,通過將直接拿到課程學分。
學生辛迪說:「北大附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點就是因材施教。學校對所有科目都設立了難度大、思維深的榮譽/元培課程。像我報的化學榮譽課程上,化學老師通過大量實驗與生動深入的講析,讓我們從一開始單純為實驗而興奮,到學會嚴密地探究、探索科學」。
這裡的英語課程是原汁原味的。高一、高二年級均不講課本,而是以閱讀當代英文原版暢銷書為主,直接品嘗原味英語。這門課分別設有基礎、初、中、高等級別,學生需要根據自身水平和興趣進行選擇。一般9~10周閱讀一本英文原版小說。
每周4節體育課,學生可以選擇擊劍、棒球、橄欖球……
當然,除了體育課,每天還有各個體育項目的俱樂部活動,足以保證每天運動1小時。
技術類課程強調設計、流程與實踐,學生得學會自己鋸斷木頭、做電路、噴模型,設計學校的紀念品、課桌椅,如果靠譜,學校將出資進行投產,讓學生的想法兌現。
中午,餓了,除了食堂,這裡有學生自主經營的咖啡屋,大家們在這交流、閱讀、談心;累了,這裡還有學生自主設計和裝修的書院活動室,大家在沙發上放鬆、彈彈吉他、唱唱歌……
如果午間,學生想自習,全天開放、舒適安靜的圖書館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學生個人困惑方面,有專門的學業規劃導師、心理輔導老師以及經驗豐富的學長學姐,針對學生的困惑進行個性化解決。
午休過後,一個半小時的「分享時刻」是一場精神盛宴:在這裡,跟學生聊天的對象可以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運冠軍、經濟學家、報社主編;在這裡,學生的創業想法可以得到已經成為企業高管的北大附中校友的指導;在這裡,學生和北大學者的會面,可以是在學術報告廳與他們進行思想的碰撞,也可以是在沙龍裡喝著咖啡促膝談天。
他們沒有行政班,也沒有班主任,學生日常生活以書院的形式進行自主管理,它是50~80個高一同學與同樣多的高二同學組成的學生社區。全校一共7個書院,分別是格物書院、致知書院、誠意書院、正心書院、明德書院、至善書院、新民書院。7個書院、7彩的書院色、各異的傳統和風格,形成了學校多元的校園文化氛圍。
學生自己設計、裝修書院活動室;自己制定使用規則,自主策劃和組織書院活動和賽事。因此,公共事務和公眾生活在這裡同樣成了學習的重要課題。
學生馬奕欣說,「因為書院,我遇見了上一屆與下一屆的學生,年級間縱向的相處使我有了更多交流的機會;因為自治,我可以自行召開自治會例會、組織選舉,與夥伴們合作討論書院失誤。這期間不乏挑戰,但我依舊享受並投入這樣的自主規劃的體驗。」
當然,在這裡還有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學校支持學生面向校內進行各種宣傳及出版刊物,但需要學生自主管理、自籌經費、文責自負。各學生社團實行社團自治,各社團間自主成立社團聯盟進行自我管理。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可以自己創建項目、招募團隊,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道,走出校園,走進社會,開啟一段體驗式的學習之旅。
晚上是自習時段,學生可以到圖書館自主學習……
除了到圖書館自習,學生還可以觀看校內各個劇場上演的文藝演出。這裡不僅有在校學生組織的活動,也經常會有社會專業演出團隊的演出。
一天的勞累、興奮也伴隨著夜色的朦朧,漸漸褪去,歸於校園的寧靜。回4人一間的宿舍,有淋浴,有空調,有舍友,還有那夜晚低聲的交談,和安穩的睡夢。
乍一看,這哪裡是高中生活,簡直就是大學生活啊,如此寬鬆、自由、自主,令人神往。但現實是:高考仍然是對教育教學質量的一個最重要的評價指標。高考成績一旦下降,再好的學校也要被家長罵,再好的改革也難以為繼,北大附中難道不擔心這一點嗎?
對此,北大附中創建了學院制,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
學校為高三學子高效備考專門設立了四個學院,分別是行知學院(Xingzhi Academy)、元培學院(Yuanpei Academy)、博雅學院(Boya Academy)、道爾頓學院(Dalton Academy)。
原來各學院獨立建設各自全部課程,各學院學生主要在本學院選課。自2014年9月起,學校打破了學院之間的各自獨立,實施全校課程通選。新模式下,各學院分工配合,以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實現高考夢想。
博雅學院開設閱讀古今中外經典原著的課程。比如,2015~2016年第一學期,開設的課程就會帶著學生研習《說文解字》、《詩經》、《莊子》、《瓦爾登湖》等經典。
行知學院開設國家課程中語言與文學、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四個領域的語文、外語、數學、歷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學、生物9個科目的標準學術課程。
元培學院強調深入學習、批判性思維及跨學科視野。強調課程的選擇性與差異性。在理科開設難度更大的榮譽課程(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開設知識理論、綜合科學實驗等專屬課程。
道爾頓學院開設中英文雙語人文課程和中外比較課程,通過小班研討性學習提升批判性思維,鼓勵學生跨學科思考,為計劃申請國外大學的學生做好準備課程。
這樣一來,在高一、高二時,學生能按照自己的興趣安排學習計劃,充分體驗快樂成長。而到高三時則安下心來,有針對性地全力備考,實現了多元個性化發展與高考的完美結合,又給我們呈現了一個「帶著腳鐐也能跳好舞」的生動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