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學江蘇,更愛這裡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
在蘇州拙政園領悟中國建築之美,在揚州大明寺聽鑑真東渡的故事,在江蘇省工藝美術館體驗徐州香包、金陵剪紙等「非遺」文化,在南京「石塘人家」和當地人拉家常、吃農家菜……6月至8月,來自美國、日本、柬埔寨、泰國、寮國五國的30餘位學生陸續來到江蘇,各自用一周時間感受這裡的風土人情與歷史文化。
這30餘位學生都是2017年「江蘇杯」漢語演講比賽金獎和銀獎獲得者。因為想了解中國,他們選擇學習漢語;因為學習漢語,他們更愛上中國文化。
學習漢語:
老外也有「神器」和秘訣
「各種顏色的皮膚各種顏色的頭髮,嘴裡念的說的開始流行中國話……」一位泰國姑娘從小聽著臺灣歌壇組合S.H.E的歌聲長大,還給自己取了一個中國名字:田寧美。
不藉助翻譯就能了解自己喜歡的音樂、看懂電視劇演的是什麼,成為田寧美學習漢語的最初動力。「一開始通過遠程教育自學,後來我經常和中國人聊天,多看中國的電影、電視劇,自然就熟練了。」田寧美說,多看、多聽、多說是她學習漢語的「秘訣」。
來自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的史安諒,也是通過看電視劇學漢語。去年,史安諒在臺北大學交流學習一年,「刷」電視劇時遇到不懂的對話就截屏存下來,查字典了解怎麼讀、怎麼寫以及其中語法點。史安諒說:「學習語言,最重要的就是溝通,不要怕說錯話尷尬。當然,最快提升漢語水平的方式就是常來中國、多聽多說。所以,我參加了『江蘇杯』漢語演講比賽。」
「江蘇杯」漢語演講比賽由江蘇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主辦,從2011年起創立至今已歷經7年,在美國、日本、英國、澳大利亞、柬埔寨、寮國、泰國等國家舉辦過30餘場決賽,吸引了國外60餘所知名大學、30多所中小學的700餘名學生參加。近300名獲獎學生受邀來到江蘇遊學,5名特等獎得主獲全額獎學金,有機會到南京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感受歷史文化: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在南京博物院參觀時,來自日本京都大學歷史專業的手代木沙沙不走常規路線,而是直奔小劇場,觀看江蘇戲曲表演。戲臺上,錫劇《小過關》孟姜女千裡送寒衣正在上演,手代木沙沙雖然聽不懂具體唱的是什麼,但演員的唱腔、服裝和表演形式以及現場觀眾的神態足以滿足她的好奇心。「馬上我就要寫畢業論文了,主要方向就是中國戲曲。在中國,人們聽戲的方式和在日本有很大的不同,喝著茶、吃著瓜子,愜意而放鬆地享受這門藝術,非常有意思。」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這段話出自《道德經》,是美國喬治城大學學生李少軒最喜歡的中國古代名言。「學漢語,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李少軒說,自己愛看書,最喜歡看的是《論語》《道德經》《孫子兵法》等中國古代哲學方面的書籍。「儒家、道家、法家的很多思想對於現代人仍很有意義。學習中國古人的智慧,可以更了解當下的中國、中國人,更好地和中國人交朋友。」
幾年前,李少軒曾通過「海外學年」計劃來到中國北京,在一個家庭寄宿一年。李少軒稱「中國爸爸」為老李,他跟隨老李回鄉造訪親朋好友、買東西砍價、旅遊、製作中國菜,成了一個「中國通」。
看到越來越多外國學生能熟練運用成語、引用典故,江蘇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副秘書長鍾琪表示欣慰:「現在,外國學生們在學習漢語的同時,更願意了解語言背後的中國歷史、文化等更深層次內容。他們喜歡中國,盼望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近年來『漢語熱』興起,海外學習漢語的人越來越多,參加『江蘇杯』漢語演講比賽的學生水平也越來越高,這讓人感到振奮與自豪。」
在參加遊學活動之前,日本九州大學的林哲平提前兩天來到南京,專程去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日本,很多人並不了解這段歷史,我希望來到這裡了解更多。」在紀念館內,林哲平感到震驚。他表示,應該有更多日本人更全面知曉那段歷史。
熟練用漢語:
意味著更多就業機會
5月,剛從美國里奇蒙大學畢業的馬涵籤約當地一家設計創意公司,獲得人生第一份全職工作。「老闆是中國上海人,公司在美國完成產品的創意和設計後,到中國製造成品,最後回到美國銷售。面試時,老闆對我的漢語很滿意。」馬涵主要負責數據分析和部分與中國有關的物流工作,會說漢語無疑成為重要加分項。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增強,越來越多的外國學生開始了解中國並受其吸引,他們選擇學習漢語,希望了解更加真實的中國。」南京大學海外教育學院黨委副書記、留學生辦公室主任曹力前說,「近幾年,外國留學生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生學習漢語的人數穩步增長,南大留學生人數保持在3200人左右,而10年前,這個數字只有800到1000。」
泰國清邁大學老師朱彩蘭告訴記者,泰國的大部分大學已開設中文系,一些高中也提供中文選修課程。僅在清邁大學,就有數千名泰國學生學習漢語,很多學生畢業後從事與中泰經貿和文化交流相關的工作。
7月,剛從柬埔寨亞歐大學畢業的江柏利靠兼職翻譯工作掙了1000多美元。「當初父母『逼』著我學,如今在柬埔寨,會說漢語的人工資往往比說英語的人還高。」這份兼職為他帶來月均數百美元收入,江柏利希望將來做一名導遊。
記者 葉 真 衛 鑫
實習生 倪健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