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架橋 外國學生觸摸真實鮮活的中國

2021-01-09 大眾網

遊學江蘇,更愛這裡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

在蘇州拙政園領悟中國建築之美,在揚州大明寺聽鑑真東渡的故事,在江蘇省工藝美術館體驗徐州香包、金陵剪紙等「非遺」文化,在南京「石塘人家」和當地人拉家常、吃農家菜……6月至8月,來自美國、日本、柬埔寨、泰國、寮國五國的30餘位學生陸續來到江蘇,各自用一周時間感受這裡的風土人情與歷史文化。

這30餘位學生都是2017年「江蘇杯」漢語演講比賽金獎和銀獎獲得者。因為想了解中國,他們選擇學習漢語;因為學習漢語,他們更愛上中國文化。

學習漢語:

老外也有「神器」和秘訣

「各種顏色的皮膚各種顏色的頭髮,嘴裡念的說的開始流行中國話……」一位泰國姑娘從小聽著臺灣歌壇組合S.H.E的歌聲長大,還給自己取了一個中國名字:田寧美。

不藉助翻譯就能了解自己喜歡的音樂、看懂電視劇演的是什麼,成為田寧美學習漢語的最初動力。「一開始通過遠程教育自學,後來我經常和中國人聊天,多看中國的電影、電視劇,自然就熟練了。」田寧美說,多看、多聽、多說是她學習漢語的「秘訣」。

來自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的史安諒,也是通過看電視劇學漢語。去年,史安諒在臺北大學交流學習一年,「刷」電視劇時遇到不懂的對話就截屏存下來,查字典了解怎麼讀、怎麼寫以及其中語法點。史安諒說:「學習語言,最重要的就是溝通,不要怕說錯話尷尬。當然,最快提升漢語水平的方式就是常來中國、多聽多說。所以,我參加了『江蘇杯』漢語演講比賽。」

「江蘇杯」漢語演講比賽由江蘇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主辦,從2011年起創立至今已歷經7年,在美國、日本、英國、澳大利亞、柬埔寨、寮國、泰國等國家舉辦過30餘場決賽,吸引了國外60餘所知名大學、30多所中小學的700餘名學生參加。近300名獲獎學生受邀來到江蘇遊學,5名特等獎得主獲全額獎學金,有機會到南京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感受歷史文化: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在南京博物院參觀時,來自日本京都大學歷史專業的手代木沙沙不走常規路線,而是直奔小劇場,觀看江蘇戲曲表演。戲臺上,錫劇《小過關》孟姜女千裡送寒衣正在上演,手代木沙沙雖然聽不懂具體唱的是什麼,但演員的唱腔、服裝和表演形式以及現場觀眾的神態足以滿足她的好奇心。「馬上我就要寫畢業論文了,主要方向就是中國戲曲。在中國,人們聽戲的方式和在日本有很大的不同,喝著茶、吃著瓜子,愜意而放鬆地享受這門藝術,非常有意思。」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這段話出自《道德經》,是美國喬治城大學學生李少軒最喜歡的中國古代名言。「學漢語,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李少軒說,自己愛看書,最喜歡看的是《論語》《道德經》《孫子兵法》等中國古代哲學方面的書籍。「儒家、道家、法家的很多思想對於現代人仍很有意義。學習中國古人的智慧,可以更了解當下的中國、中國人,更好地和中國人交朋友。」

幾年前,李少軒曾通過「海外學年」計劃來到中國北京,在一個家庭寄宿一年。李少軒稱「中國爸爸」為老李,他跟隨老李回鄉造訪親朋好友、買東西砍價、旅遊、製作中國菜,成了一個「中國通」。

看到越來越多外國學生能熟練運用成語、引用典故,江蘇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副秘書長鍾琪表示欣慰:「現在,外國學生們在學習漢語的同時,更願意了解語言背後的中國歷史、文化等更深層次內容。他們喜歡中國,盼望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近年來『漢語熱』興起,海外學習漢語的人越來越多,參加『江蘇杯』漢語演講比賽的學生水平也越來越高,這讓人感到振奮與自豪。」

在參加遊學活動之前,日本九州大學的林哲平提前兩天來到南京,專程去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日本,很多人並不了解這段歷史,我希望來到這裡了解更多。」在紀念館內,林哲平感到震驚。他表示,應該有更多日本人更全面知曉那段歷史。

熟練用漢語:

意味著更多就業機會

5月,剛從美國里奇蒙大學畢業的馬涵籤約當地一家設計創意公司,獲得人生第一份全職工作。「老闆是中國上海人,公司在美國完成產品的創意和設計後,到中國製造成品,最後回到美國銷售。面試時,老闆對我的漢語很滿意。」馬涵主要負責數據分析和部分與中國有關的物流工作,會說漢語無疑成為重要加分項。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增強,越來越多的外國學生開始了解中國並受其吸引,他們選擇學習漢語,希望了解更加真實的中國。」南京大學海外教育學院黨委副書記、留學生辦公室主任曹力前說,「近幾年,外國留學生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生學習漢語的人數穩步增長,南大留學生人數保持在3200人左右,而10年前,這個數字只有800到1000。」

泰國清邁大學老師朱彩蘭告訴記者,泰國的大部分大學已開設中文系,一些高中也提供中文選修課程。僅在清邁大學,就有數千名泰國學生學習漢語,很多學生畢業後從事與中泰經貿和文化交流相關的工作。

7月,剛從柬埔寨亞歐大學畢業的江柏利靠兼職翻譯工作掙了1000多美元。「當初父母『逼』著我學,如今在柬埔寨,會說漢語的人工資往往比說英語的人還高。」這份兼職為他帶來月均數百美元收入,江柏利希望將來做一名導遊。

記者 葉 真 衛 鑫

實習生 倪健苗

相關焦點

  • 外國學生眼中的漢語水平考試:詞彙量要求太「坑」了
    圖為正在參加漢語水平考試的日本大學生  來源:中國僑網  中國學生出國留學需要考「託福」「雅思」,而外國學生想要來中國留學,就必須要通過漢語水平考試(HSK),這是一個為測試母語非漢語者的漢語水平的國際漢語能力標準化考試
  • 張濤:瑞來,在真實生活中學習鮮活的英語
    談起瑞來的最大特色,張濤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  瑞來特色:「在真實生活中學習鮮活的英語」  會學不會用,不會說,是目前中國學生學習英語時候最大的問題,張濤認為。「如『芹菜』、『西蘭花』、『胡蘿蔔』,這些在實際生活中幾乎每天都在使用的詞彙,有多少英語學習者能夠脫口而出?
  • 給外國學生「道歉」,你們的漢語考試試卷,我也不會做
    說了英語的話,相信很多人都特別頭疼,在上學的時候最討厭的一門考試大概就是英語了,不過在之前俄羅斯教育部門宣布將漢語列為了高考的項目,這個項目的改動讓絕大多數中國的學生還是比較欣喜的,當然了,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來,中文在俄羅斯的使用範圍有多麼廣泛。
  • 給力中國「新少年」用鏡頭觸摸鮮活科學
    科學創造影像,影像記錄科學,以少年視角捕捉科學印記,以科學之眼觸摸未來之夢。2020年9月20日第十一屆全國青少年科學影像節展映活動即將正式拉開帷幕。本屆展映活動由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天津市科學技術協會共同主辦,天津市科學技術館、天津市青少年科技中心、天津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天津市青少年科學基金會承辦。今年活動主題為「科學共想,鏡向未來」。
  • 漢語熱持續升溫 聽聽外國學生和中文的故事
    瑞士伯爾尼中國語言專家中文學校(China Specialist)校長談捷給《學中文》版發來了一封推薦信。她在信中寫道:「我想推薦3名學生的中文作文。他們是38歲到61歲的成年人,平時工作很忙,在工作之餘堅持學習漢語4年,這非常不容易。
  • 81名外國留學生參加漢語四六級考試:我愛中國
    中國漢語水平考試(HSK)是為測試母語非漢語者(包括外國人、華僑和中國少數民族考生)的漢語水平而設立的國家級標準化考試,由北京語言大學漢語水平考試中心設計研製,包括基礎漢語水平考試,初、中等漢語水平考試和高等漢語水平考試。隨著中國的不斷開放,全球性貿易及文化交流的頻繁,在全球掀起了一股中國風,推動了漢語熱。
  • 中文不是一蹴而 漢語學校幫助冰島學生一起探索中國文化
    中文不是一蹴而 漢語學校幫助冰島學生一起探索中國文化中文不是一蹴而 漢語學校幫助冰島學生一起探索中國文化「漢語難,難於上青天」這是許多外國人學習漢語的時候發出的感嘆,近幾年來,來中國學習漢語的人數與日俱增,尤其是來自冰島等國家的外國留學生和外企工作人員,他們在學習漢語的時候會遇到哪些困難呢?
  • 天津國際漢語學院外國留學生與天津第25中學學生互動交流
    本次活動的主題為「各國的校園文化生活」。12名留學生分別進入4個班級進行交流。在活動中,中外學生圍繞著活動的主題侃侃而談,沒有絲毫的陌生感,爭先恐後地介紹自己學校獨特的校園文化和演唱中外歌曲。中國學生認真地學習地道的英語表達方式並熱情地教外國留學生們說中國的繞口令及天津方言、特色小吃的正確表達方式。整個活動在新穎別致的課堂設計中結束。
  • 當中國春節與學漢語相遇
    鑑於此,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漢語老師要設法創造詞物共現的語境,增加表現詞語所指的實物或者環境暗示,讓學習者儘可能多地接觸到詞物匹配的語言輸入,從而感受到話語產生和話語功能的真實氛圍,讓他們身臨其境地學習,這樣才能提高漢語學習效率。這樣的語言認知學理,要求漢語教師要巧妙地因時取材,順應情境,利用一切機會,實現情景化教學。
  • 爭鋒| 在中國大學裡學漢語,沒有外國大學裡學得好?
    【編者按】       「外國人在中國大學裡學漢語,還趕不上在外國大學裡學漢語。國內不要一廂情願以為自己肯定在對外漢語教學上肯定有優勢。」看到這段話,不知國內讀者怎麼想,會不會有「完了完了」的感覺。       復旦大學教授嚴鋒在微博評論道:「外國人在中國大學裡學漢語,還趕不上在外國大學裡學漢語,這聽上去很荒唐,但確實是有可能的,因為國外的漢語教師可能更了解外國人的學習特點,課程更有針對性,也更密集量大。所以國內不要一廂情願以為自己肯定在對外漢語教學上肯定有優勢。」
  • 外國漢語學習者如何看待網絡用語 要不要集中學?
    在中國,網絡用語不僅出現在網絡對話裡,還出現在人們的日常交流中。那麼,外國漢語學習者又是如何看待中文網絡用語的呢?他們有必要系統和集中地學習這些網絡用語嗎?   要不要集中學習視情況而定   對於外國漢語學習者來說,缺少詞彙的產生和使用背景等知識的介紹,要想理解這些中文網絡用語有一定的難度。那麼,有沒有必要系統和集中地去學習它們呢?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唐正大認為,網絡用語也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並且是了解當代中國人思想、思潮、價值觀的重要標引之一。
  • 漢語學校幫愛爾蘭學生學習中文 傳播中國自信
    漢語學校幫愛爾蘭學生學習中文 傳播中國自信漢語學校幫愛爾蘭學生學習中文 傳播中國自信>中華傳統文化亦稱華夏文明,是中國5000年優秀文化的統領,其思想深邃、內容廣博,是多元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括。
  • 漢語之家報考對外漢語,就業前景真實分享
    漢語之家報考對外漢語,就業前景真實分享 2020-04-17 11:59:43   來源:網絡
  • 外國中學生鄭州生活:學漢語很時尚喜歡少林功夫
    近日,記者採訪了這些外國學生。  學漢語很時尚  與眾多來中國留學的外國人一樣,5名外國中學生到鄭州中學學習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學漢語。由於是首次接收外國學生,鄭州中學還特別安排了專職的語文教師給他們上課,以此讓他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
  • 外國學生:漢語成長之路感謝有你——我的漢語老師
    在漢語學習的道路上,學生與老師彼此互相成就,而這一切只因對語言的熱愛、執著。但學習成長之路,能遇到一位耐心、有教學方法引導的老師也是非常值得學生珍惜感謝的。本周即將到來的感恩節,讓我們一起來看他們的成長感言吧!
  • 國際漢語教師|外國學生用中文給哈利波特配音
    最大的好處是真實又好玩,學生可能會對自己的配音不滿意從而不知疲倦地反覆練習5.糾正發音看大片老師不要忘了幫助學生記錄並糾正在每次配音過程中出現的語音錯誤關於我們武漢國際漢語教育中心中心教學體系的建立是以學生為本的原則。
  • 外國中文教師自編本土漢語教材 更重實用性
    外國中文教師自編本土漢語教材 更重實用性 2013年04月09日 10:4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畢業於英國卡迪夫大學的泰老師,學的是心理學專業,因為在大三時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清華大學學生夏令營任外教,第一次接觸漢語,從此和中國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2006年大學畢業後,他再次選擇來到中國,在蘇州大學任英語教師。任教期間,對中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邊教書,一邊學習中文,聽說讀寫能力快速提高。這為他日後從事漢語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外國留學生學漢語熱 對外漢語教學方興未艾
    人民網上海4月22日電(陳晨)2018年4月21日,第二屆「漢教英雄會」夏令營江浙滬片區選拔賽暨「上外·沃動杯」第四屆江浙滬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教學技能大賽在上海外國語大學順利舉行。來自江浙滬地區19所高校的52名中外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研究生參加了比賽。
  • 漢語學習網讓斯洛伐克學生了解中國文化的信念更堅定
    漢語學習網讓斯洛伐克學生了解中國文化的信念更堅定漢語學習網讓斯洛伐克學生了解中國文化的信念更堅定隨著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快,很多外國人希望了解中國,了解中國歷史文化,而現代網絡的不斷發展與創新,給予了外國人學習中國文化很大的幫助。
  • 寒假外國小朋友漢語培訓班是怎樣的?
    隨著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主動學習漢語,由此在對他們的漢語培訓也是越發豐富起來,在此就是單獨針對寒假外國小朋友漢語培訓班教學,這在他們的父母看來在此學好漢語後,可使得自己的孩子在未來贏在人生起跑線上,所以他們很重視寒假外國小朋友漢語培訓班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