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爆發後,相關調查顯示:儘管明著裁員的不多,國內80%的大企業都有不同程度的降薪。
裁員也有成本,n+1的補償金是必須得,所以如果不捨得花錢,或者不願面對輿論壓力,公司就採取「無薪休假」,代繳五險一金,發最低工資,大家耗著,如果你忍不住自己走人,公司當然樂見其成。
另外還有30%左右的小企業,微型企業不敢復工——復工就是個填不滿的黑洞,租金、員工工資,開門營業都立馬要兌付,於是 「無薪休假」的員工也不少。
其實,還有比我們更糟糕的,因為疫情蔓延,國外裁員和員工「無薪休假」的現象比我們要嚴重得多了。所以,「無薪休假」這個詞是頻頻見諸報端。
那麼,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個詞彙吧!
有人說,「無薪休假」是unpaid leave,當然沒錯。
但在經濟不景氣,企業困難的情況下,讓員工在家待崗,保持基本的福利,未來等業務恢復再重新上崗。
表達這層意思,在英語裡一般用「furlough」 [fl] 。
furlough源自荷蘭語verlof,意思是「許可」。最初是指給予政府或軍事人員的休假,也適用於允許囚犯在規定時間裡暫時離開監獄,但一般來說,現在最常見的是指非自願的無薪休假。如:
「There are people taking pay cuts in the country and people being furloughed.
國內有人減薪,也有人休假。
Another 30 or so worked from home, but the majority were furloughed.
另有大約30人在家工作,但大多數人都休假了。
The planned furloughing of 30 staff at her label led to a backlash.
她所在的公司計劃讓30名員工待崗,這引起了強烈反響。
It plans to bring 90% of furloughed staff back, but will lay some people off.
公司計劃將90%的無薪休假員工調回來,但會裁掉一些人。
Boyd, which furloughed many workers nationwide starting April 11, said furloughs would last six months.
從4月11日起,博伊德全國範圍內許多工人開始無薪休假,據說,休假將持續6個月。
The decision is "forcing an initial 1,000 employees to remain on furlough".
這項決定「迫使最初的1000名員工繼續休假」。
人生在世,永遠一帆風順的畢竟是少數,甚至可以說沒有這樣的幸運兒。
如果你不幸被furlough了,注你早日重返崗位!
圖片選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