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說話變不利索了,是口吃的前兆嗎?

2021-02-07 夏天的陳小舒

 A  其實孩子在學說話的過程中,出現說話不流暢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最常見的年齡階段是學齡前,兩歲到四、五歲之間,這也是孩子語言發展最快速的時期。


在開口說話初期,孩子一般只會說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姐姐、哥哥這一類簡單的疊詞,幾乎沒有結巴的可能性。但是,當他們想說的句子變長,然而對表達的掌握還沒有那麼得心應手的時候,就有可能出現說話磕磕絆絆的情況。這種語言發展中的過渡期,其實不是真正的口吃,而是正常的發育過程中的語言不流暢,無需醫治與矯正,一段時間後會自然消失。


假如說話結巴持續了至少六個月,或者字的重複變得更加密集和頻繁,這應該被視為一個信號,孩子有可能是真正的口吃。這種情況下,家長需要積極諮詢專業人士,比如口吃矯正師的意見。


正常的學語言過程中的不流暢和真正的口吃在一些特徵上有所不同,爸爸媽媽稍加留意是可以大致區分的。


正常的不流暢多以重複為主,拉長語音的長度一般少於1秒,不會伴隨身體動作或表情。


口吃除了單字、詞語重複次數多,還可能:


在說話時拖長某些發音(超過1秒),比如我~~想睡覺;

插入不相關的字,比如,我累um um了,um想睡覺;

出現不當的肌張力,比如嘴唇、臉頰過度用力,導致不自然的臉部表情;

可能有多餘的動作,比如眨眼睛或顫動頭,音調也可能變高;

說話過程出現不適當的停頓,想說卻沒有聲音發出。


如果是正常的、學語言過程中的不流暢,父母最應該做的就是,耐心等孩子說完,不要催促,也不要「慢慢來,別著急」。不要打斷孩子,也不要替他回答,專心、專注地聽孩子說完是最好的做法。



相關焦點

  • 寶寶本來說話很利索,但突然發現變得有點「口吃」了,是什麼原因?
    一般來講,兒童在2-4歲時,由於言語功能發育不成熟,掌握詞彙量有限,不能流利連接語音和詞語,經常表現說話重複或拖長一個字音或短語中的一個詞,出現發育性口吃。其中3歲左右的孩子最多。「口吃」形成的原因:1、模仿:據統計,70%的口吃是由於模仿形成的。
  • 孩子突然說話結巴是口吃?不,只是娃思維的速度超過說話的速度
    很多家長曾反映過一個問題,就是寶寶在學會說話後的不久出現了口吃現象,原本說話很順溜的孩子突然會反覆吐字,表達不流暢。既然是很多家長都反映的狀況,那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其實這是眾多寶寶可能在成長中要經歷的一個階段。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這種情況表示十分的焦慮,害怕影響到孩子以後的表達上。
  • 口吃的人是不好好說話嗎?
    對於靠說話吃飯的主持人來說,把繞口令背利索是基本功。可是對於「口吃」星人來說,把話說利索,就已經不錯了。好在,結巴有時候也不是什麼壞事,就好比以一己之力,撐起《哪吒之魔童降世》全片將近一半的笑點的申公豹,就全靠他的結巴。並且看完電影之後,這壞萌壞萌的形象,被網友們徹底玩壞了。
  • 孩子說話晚、突然口吃?都是因為你在幫倒忙啊!
    他口吃,說起話來很費勁。當時,漢高祖劉邦想廢掉太子劉盈,周昌對此堅決反對,並向劉邦提出勸諫。他說:「臣……臣……口才不好,但臣……臣……期……期……知道你這樣做是不對的。如果陛……陛……下廢掉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抬槓並不可怕,可怕的就是你不會抬得幽默,槓得開心。
  • 寶寶突然發育性口吃,媽媽最好「視而不見」
    第一天的時候,我和老公都沒有太在意,只是在心裡嘀咕:這孩子是怎麼了?前兩天還用流利的「川普」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咋突然就舌頭不利索了?直到第二天,兒子好像想表達點什麼,但就是磕磕絆絆半天擠不出一個字,整個小臉兒急得通紅,此時我才真正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瞬間石化一般,目瞪口呆地看著他「表演」竟不知所措。
  • 孩子突然口吃說話不利索,專家卻說很正常,3招幫孩子糾正很管用
    ,但是最近這段時間圓圓突然變得口吃不已,媽媽每當看到她口吃,就擔心她以後上幼兒園因為口吃很有可能受到大家的嘲笑,除此之外,口吃真的對一個影響很大,對圓圓的未來也有不利影響。上次圓圓又一次口吃,媽媽終於忍不住了,對她怒吼,圓圓一下子就開始委屈了,看著圓圓那委屈的小臉,媽媽也感到很傷心。後來媽媽帶著圓圓去醫院諮詢口吃,聽了專業人士話讓鄰居提著的心放了下來。原來孩子在2-3歲口吃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因為他們的語言發育系統還未完善,而當他們過去了這個過渡期後,那麼孩子就可以正常的說話了。
  • 寶寶說話突然結巴,離不開三大因素,重點在父母,別讓寶寶變口吃
    若受到他人的嘲諷,寶寶因為口吃問題會更加不自信。父母需要了解寶寶說話結巴的根源,提前做好防治。寶寶說話突然結巴,離不開三大因素,重點在父母,別讓寶寶變口吃寶寶2-5歲時,說話結巴,除了語言快速發展的進程中帶來的一種語言不流利的情況以外,還有可能是由生理、模仿、壓力等原因引起的。
  • 2歲孩子突然患「口吃」,說話結結巴巴,看看醫生檢查後怎麼說
    可最近這段時間,圓圓突然發現女兒莫名結巴起來,張嘴說話的第一個字總需要重複幾遍。今天早上,女兒拿了顆蘋果想讓爸爸削,結果張口說:「我我我……」就是說不出後面的字,圓圓的暴脾氣一點就著,拉過女兒就是爆吼一聲:「我什麼我,趕緊好好說話,再這樣就別吃了。」
  • 孩子說話口吃但唱歌正常,這種口吃需要矯正嗎?
    ,只要一開口就會暴露,這就導致很多口吃者為了不讓他人發現自己的結巴問題,只能選擇儘量減少和社會接觸的時間和次數。成人口吃者如是,兒童口吃者又是怎樣的呢?很多成人口吃者從小便有口吃的問題,但因為種種原因錯過了矯正的最佳時期,口吃便被遺留到成年。在幼時,有些孩子便出現說話卡頓、重複、難發的情況,但因為家庭的不重視而屢屢錯失矯正的機會。出現這種情況的孩子在前些年不在少數。
  • 孩子說話有口吃毛病怎麼辦?怎樣糾正?
    患有口吃的孩子,表現為發音困難,說話時重複,面紅耳赤,而且頸背肌肉及情緒緊張,說話失去流暢性,在某個字上停頓,重音和拖音,也可表現為說話中的突然停止或把一個字拖得很長。尤其是在激動時,著急得說不出話來。口吃分為短暫性口吃、良性口吃和永久性口吃。
  • 小兒突然口吃,為什麼?
    前段時間,朋友的孩子,3歲,突然口吃;之前發音非常標準、語言流利,說話也早。朋友工作忙無暇顧及孩子,送老家了1個月多,回來之後,講話開始有點結巴,首字、詞要重複才能講出來,但能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這是什麼情況? 之後孩子姥姥過來照顧孩子,這下更麻煩了,說話很費勁,孩子著急會跺腳。尤其在刻意表達的時候,平時倒還好。這種情況持續了2個月沒有改善。
  • 孩子突然口吃家長該幹預嗎?如何預防寶寶口吃?
    很多孩子都會在2-5歲左右出現口吃,不過多數情況下僅僅持續一段時間就會自愈。但家長們通常都很擔心孩子的口吃會延續終生。家長該幹預嗎?如何預防寶寶口吃? 觀察發現,口吃的兒童一般不會對口吃這件事過分留意,而且在這一時期口吃反射尚未在大腦中完全確立,比較容易「矯正」過來。口吃都有自愈的功能。尤其是兒童時期,口吃的自愈時間更快。 家長在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要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孩子就不會發展為口吃心理問題。寶爸寶媽要學會對口吃寬容,這是決定兒童口吃是否變成口吃病的關鍵。
  • 孩子突然「口吃」,千萬不能大意!
    前段時間,朋友的孩子,3歲,突然口吃;之前發音非常標準、語言流利,說話也早。朋友工作忙無暇顧及孩子,送老家了1個月多,回來之後,講話開始有點結巴,首字、詞要重複才能講出來,但能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可能是和孩子頻繁換生活環境、看護人有關係,三歲是學習的關鍵期,估計出現了功能性口吃。那導致孩子口吃的因素還有哪些?1、性格急躁口吃的小兒往往性情急躁、易興奮、情緒不穩定,好衝動、說話不加思索、隨口而出,難免出現語言不連貫、重複、結巴。
  • 孩子說話口吃、咬字不清?不能信「長大就好了」這種鬼話!
    @小悅悅我家娃三歲五個月,在家就像十萬個為什麼,以前說話很流利的,這段時間發現說話時經常第一個字不發音,是不是口吃了?需不需要專業的訓練?看到其他小孩也沒這種現象啊....@小胡妹孩子兩歲八個月,從剛會說話時就口齒不清,快三周歲了依舊不清楚,爺爺奶奶說長大就會好了,鄰居有時會笑她,她大大咧咧的性格也不在意,親戚說這孩子像是舌根短,帶去醫院查過大夫說沒事,我們應該如何引導她說話呢?....孩子講話不清楚?這真的正常嗎?
  • 孩子說話口吃、咬字不清?不能信「長大就好了」這種鬼話
    ,這段時間發現說話時經常第一個字不發音,是不是口吃了?孩子講話不清楚?這真的正常嗎?會不會長大後說話也受影響?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孩子逐漸長大後,開始學習第二種語言(如普通話)。當孩子從非常熟悉的第一語言突然轉向較為陌生的第二語言時,由於先掌握的第一語言詞彙量已經較多,思維也較快,可第二語言的發音方式還不太熟悉,因此講話時就出現了阻滯和停頓。
  • 「洗……洗澡」孩子說話突然變磕巴怎麼辦?超過這個時間要注意
    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孩子怎麼突然變得口吃了?孩子說話突然變磕巴是怎麼回事?如果寶寶已經過了三個生日以後,還是存在說話結巴的現象,這就預示著孩子可能真的有語言表達能力的障礙。這時候就要及時到專業的醫院,由醫生作出判斷孩子是不是真的口吃?如果是真的口吃應該及時進行專業的治療!那我們家長能做些什麼呢?
  • 孩子說話時磕磕絆絆,不一定就是口吃,家長可以這麼分辨
    一、為什麼家長會擔心孩子會「口吃」口吃通俗來講就是結巴,是一種語言障礙。口吃的孩子,在表達的時候往往比較吃虧,因為磕磕巴巴不僅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來說清楚一句話,還常常讓聽的人感覺不舒服,失去耐心。孩子可能因為口吃而自卑,因為口吃而缺少朋友,長大後可能因為口吃而不能通過工作面試……口吃就像一直攔路虎,時不時讓孩子碰壁。
  • 孩子說話突然結結巴巴,要不要管?
    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一直是爸爸媽媽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老編輯也跟大家詳細聊了好幾個問題:寶寶說話早聰明還是說話晚聰明?「吃飯飯、睡覺覺」有好處,但過了這個年齡就別再說了說不來也聽不懂的小嬰兒,大人有必要跟 TA 說話聊天嗎?
  • 孩子說話緊張、口吃、不自信,或是"心理失語",三步幫走出困境
    比如長大後說話不自信,明明內心已經想好了要怎麼表達,可一開口就會緊張、說話斷斷續續、含糊不清。還有些發音不準、口吃、表達語句困難,或者說話不利索只能緩慢地表達,稍微快一點就不流暢等。朋友私下問我,孩子平時口吃也只是輕微,但只要他爸爸在家就會變得很嚴重,他是不是因為害怕才會這樣的?父母對孩子說話太嚴厲,孩子則會膽怯。當他遭遇到來自父母語言傷害時,只會將這種恐懼壓在潛意識裡。如果這種恐懼長期積累得不到消除,他就會在內心禁閉自己,從而阻礙語言發展,造成說話困難。
  • 孩子說話會結巴,是口吃嗎?家長該如何做?
    相信對於眾多爸媽而言,關注孩子開口說話、語言表達是育兒上的重點,如果孩子說話吐字不清、表達斷斷續續、語言表達不流暢,這都會讓做父母的心頭一緊,甚至開始懷疑自家的孩子會口吃。那麼,今天就來討論一個話題:孩子說話會結巴,是口吃嗎?首先,我們先從專業的角度上去分析。根據美國口吃協會的標準,如果孩子說話結巴的時間持續超過6個月,那麼就有口吃的先兆,需要家長進一步幹預,甚至去尋求醫生、語言治療師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