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起懷孕生娃,最令人(女同胞)羨慕的一點就是……沒有「大姨媽「(月經),短則一年,多則幾年,一身輕鬆!
不過也有過來人稱:
生娃後第一次來大姨媽,感覺像是把前面一年多攢下來的量,一次性釋放出來,痛苦加倍,像極了產後排惡露。
關於產後大姨媽,好像大家對它誤解還蠻多的,像什麼: 不來大姨媽就不用避孕啊,來大姨媽會讓母乳變「髒」,母乳不夠吃了才會來大姨媽,大姨媽來得越早恢復得越好……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啦!那接下來呢,小編就來跟大家好好聊聊產後大姨媽那些事兒,看看你聽過的哪些「過來人說」並不靠譜!
產後什麼時候會恢復大姨媽呢?
因人而異,跟個人體質、是否母乳都有關係。
但通常來說, 純母乳的媽媽會比不哺乳的媽媽來得更晚一些。因為哺乳會影響體內激素、內分泌系統的穩定和恢復,進而延遲了大姨媽的到來。
當然,也有些新手媽媽,遇到過「惡露剛排完,大姨媽就來報到」的窘況,對此,小編只能說一句:大姨媽就是這麼的任性!
不哺乳的媽媽,可能會在產後6-10周後恢復大姨媽。對於大多數母乳媽媽來說,斷奶後1-2個月來大姨媽較為正常(當然,也有產後幾個月就來的)。 如果斷奶後(不哺乳的話則是產後)3個月還沒來的話,記得去醫院檢查下哦~
生娃後來大姨媽怎麼還會痛經?
以前痛經時,過來人總會來一句:生完孩子就不痛啦!
騙子!生完還痛啊!
其實, 生完孩子後痛不痛經,也是因人而異,有人會有改善,有人就然並卵。無論哪種情況都是正常的,畢竟……也不會有人抱著「生個娃來改善痛經「這個念頭懷孕的吧?不過,如果產後痛經更加嚴重的話,還是要去醫院檢查下,排除子宮內膜異位症哦~
大姨媽來得越早,身體恢復越好?
胡扯呢!
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說法哦, 產婦的身體恢復與休息時間、營養補充相關,跟「大姨媽「可以說是毫無關係了。
不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 產後不管來沒來大姨媽,該做的避孕措施還是要做哦。因為,不來月經不代表不排卵啊!如果不想手裡奶著一個,肚子裡懷著一個的話,乖乖避孕哈~
恢復月經後,奶水有毒不能餵娃?
坊間總有這樣那樣的傳聞,其中就包括: 產婦來大姨媽後,奶水沒有營養,甚至有「毒「,不能餵給寶寶喝。
這又是沒有科學依據的謠言了!月經是子宮內膜定期脫落及出血而產生的,而母乳是大腦-催乳素-乳腺的共同作用產生的,二者毫無關聯並且互不影響。 來大姨媽了,想母乳的媽媽還是可以餵寶寶的。
是否斷奶,應該取決於媽媽的意願,而不是「是否恢復大姨媽「。
產後來大姨媽,奶量會減少?
也有傳言稱「就是因為母乳減少,不夠寶寶吃了,才會導致月經復潮。」
其實不是的, 產後月經恢復,跟媽媽的激素水平、子宮、卵巢等的情況都有關係,而不是簡簡單單的「奶水少了,所以月經來了」。
當然,有的媽媽可能會覺得 來大姨媽了,奶水變少了,這是正常現象。因為月經也會引起體內激素水平的變化,從而使得泌乳細胞之間的緊密連接重新打開,導致乳汁量少,還可能偏鹹味。 但這只是階段性的,等月經來完就恢復了。
眼瞅著奶量減少,該怎麼辦?
如果怕月經期間,奶量不夠寶寶喝的話,則可以適當追奶。
當然,最重要的就是 多讓寶寶吸吮了,多吸才能促進泌乳素的產生,進而增加奶量。另外, 媽媽也可以多喝水,哺乳前後都喝點溫水,也能加快乳汁的產生。 餵奶間隙,還可以藉助吸奶器,增加吸吮次數。
所以呢,產後來大姨媽也沒啥啦,既不會影響母乳質量,又不是奶水不夠的信號,大家就……該咋咋地吧,不要太過焦慮,多喝水多餵娃,身體不適記得就醫檢查哦~
此文章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