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8百科 下冊 第9章 20世紀60年代的社會運動

2021-02-13 MTI翻碩與外刊精讀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美國民權運動的一部分,於1950年興起,直至1970年,乃是經由非暴力的抗議行動,爭取非裔美國人民權的群眾鬥爭。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美國黑人反對種族歧視和種族壓迫,爭取政治經濟和社會平等權利,1954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定教育委員會種族隔離的學校違法,1955年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黑人公民以全面罷乘來反對公車上的黑白隔離措施,1963年華盛頓的林肯紀念館廣場聚集二十五萬名群眾反種族隔離,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博士發表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為民權運動的高峰,其他參與的著名人物還有麥爾坎·X(Malcolm X)等人。

美國女權運動:美國女權運動是美國歷史上的三次女權主義行動。浪潮不僅觸動了美國的法律和憲法,而且極大地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凡涉及女性權利和權益的問題,女權主義浪潮可以說是無所不包、無所不爭。學界普遍認為,自美國女性政治覺醒掀起女權主義運動之日起,美國歷史上共出現了三次女權主義浪潮,其時段與西方其他國家的女權主義浪潮大體一致。具體而言,第一次浪潮始於19世紀40年代末,終於20世紀20年代;第二次浪潮起於20世紀60年代,止於20世紀80年代末;第三次浪潮發端於20世紀90年代初,持續至今。

羅莎·帕克斯:是一位美國黑人民權行動主義者,美國國會後來稱她為「現代民權運動之母」。羅莎·帕克斯,原名羅莎·路易絲·麥考利,高中時因為要照顧年邁的祖母輟學。婚後,在丈夫雷蒙德·帕克斯鼓勵下,她重新修學拿到文憑,並且積極參與黑人組織「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在當地的民權活動。

美國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NAACP).即美國白人和有色人種組成的旨在促進黑人民權的全國性組織。總部設在紐約。該組織的目標是保證每個人的政治、社會、教育和經濟權利,並消除種族仇視和種族歧視。

自由乘車運動:自由乘車者介紹的是美國民權活動家發起的運動。是指美國的民權活動家們從1961年開始的乘坐跨州巴士前往種族隔離現象嚴重的美國南部,以檢驗美國最高法院 針對 波因頓訴維吉尼亞案(Boynton v. Virginia)(1960) 和 艾琳·摩爾根訴維吉尼亞州案(Irene Morgan v. Commonwealth of Virginia) (1946) 判決的落實情況。

馬丁·路德·金:非裔美國人,出生於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美國牧師、社會活動家、黑人民權運動領袖。1947年,馬丁·路德·金被任命為埃比尼澤浸禮會教堂助理牧師。1954年9月,接受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德克斯特大街浸信會教堂的聘請,擔任該教堂的牧師;同年,當選為蒙哥馬利市有色人種協進會執委。1955年12月,被推選為蒙哥馬利改進協會主席,領導了蒙哥馬利對公共汽車的抵制運動。1957年8月,建立了南方基督教領袖會並當選為主席。1963年4月12日,在阿拉巴馬州的伯明罕領導了大規模群眾示威遊行;8月28日 ,組織了爭取黑人工作機會和自由權的「華盛頓工作與自由遊行」,馬丁·路德·金在林肯紀念館的臺階上發表了「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同年,馬丁·路德·金成為《時代周刊》的年度人物。1964年,馬丁·路德·金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1968年4月4日,馬丁·路德·金在孟菲斯市洛林汽車旅店二層被種族主義分子暗殺,終年39歲。

三K黨:是美國歷史上和現在的一個奉行白人至上和歧視有色族裔主義運動的民間排外團體,也是美國種族主義的代表性組織。三K黨是美國最悠久、最龐大的種族主義組織。Ku-Klux二字來源於希臘文KuKloo,意為集會。Klan是種族。因三個字頭都是K,故稱三K黨。又稱白色聯盟和無形帝國。

青年運動/反戰運動:反越戰運動是指1961年,美國捲入越南戰爭以後,各大新聞機構組成駐西貢記者團„1963年,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播放/美軍士兵虐待俘虜的鏡頭,震驚全國。1964年爆發了部分新的界人士支持華盛幀反越戰的」五二不威運動」。1965年,《壁壘》月刊連續載文揭露政府對越政策上的佞略性動機,,同年8月,哥倫比亞廣播公4播放」火燒錦的也」的錄像,批評美軍的小人道行為。同年12月,《紐約時報》索爾茲伯裡採也河內,發出一系列報導說明美軍空襲的低效能。1967年,美國各大報在報導越南戰爭問題上的基調從懷疑開始轉向肯定地認為美同不能獲勝,1968年,美軍包序1越南南方的美萊村,殺死包括兒童在內的村民567人,被隨軍攝影帥拍成電影後在美同各大電視臺播放,激起了」向華盛頓進軍」的反戰小威運動1969年5月和11月,《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時代》雜誌、《新聞周刊》等報刊的記者、編輯參加戰遊行示威。1970年5月,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學生總罷課爆發,多所大專院校的師生罷課罷教參加反戰運動,10多萬學生湧人華盛頓進行抗議.美閏各大新聞機構再度掀起抨擊侵越政策的高潮。1973年美軍全部撤出越南。

嬉皮士:本來被用來描寫西方國家1960年代和1970年代反抗習俗和當時政治的年輕人。嬉皮士這個名稱是通過《舊金山紀事》的記者赫柏·凱恩普及的。嬉皮士不是一個統一的文化運動,它沒有宣言或領導人物。嬉皮士用公社式的和流浪的生活方式來反應出他們對民族主義和越南戰爭的反對,他們提倡非傳統的宗教文化,批評西方國家中層階級的價值觀。他們批評政府對公民的權益的限制,大公司的貪婪,傳統道德的狹窄和戰爭的無人道性。他們將他們反對的機構和組織稱為「陳府」(the establishment)。嬉皮士後來也被貶義使用,來描寫長發的、骯髒的吸毒者。保守派人士依然使用嬉皮士一詞作為對年輕的自由主義人士的侮辱。

美國婦女解放運動:美國女權運動是在時期興起的。1776年美國頒布的《獨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的天賦人權思想,成為美國女權主義的思想理論基礎。在獨立戰爭中,美國婦女不僅為爭取民族獨立而戰,同時也為爭取女性解放而戰。同年,美國女權運動的著名人物艾比蓋爾·亞當斯和瑪麗·奧提司·華倫等人聯名上書大陸會議,以婦女參戰為理由,要求給婦女以選舉權,所以講美國婦女運動以爭取婦女參政權為出發點。

美國全國婦女組織:於1966年10月在華盛頓成立,是一個社會聯繫面較廣的全國性婦女組織,在美國影響較大。《女性的奧秘》一書的作者貝蒂· 弗萊頓為該組織第一任主席。該組織政治意見傾向於民主黨。該組織每年召開一次年會,年會也是最高領導機構。年會下設全國委員會,由32名委員組成。日常工作由主席、2名副主席、秘書、財務5名全國領導人主持。每兩年改選一次領導成員。總部在華盛頓。在美國有幾十個全國性婦女組織是它的團體會員。組織各種活動,爭取「平等權力修正案」的早日實現;爭取男女平等和同工同酬;支持婦女參加政治生活和國家決策;反對美國對少數民族婦女的歧視。近年來,該組織在爭取婦女人工流產權利方面做了很多工作。1992年4月它在華盛頓組織了十幾萬婦女遊行示威,爭取「人流」的權利,在美國影響較大。

林登·詹森:美國第36任總統。詹森繼任後,他提出有關人權、減稅、反窮困和資源保護的立法,得以批准;他提出了建立「偉大的社會」的計劃,並出臺了一些實際措施,也取得了某些成效;他提請國會通過的立法比20世紀內任何一個總統在任何一屆國會所提出的都要多。

黑豹黨:是一個美國黑人社團,1966年由修伊·牛頓(Huey Newton) 和西爾(Bobby Seale)在加利福尼亞的奧克蘭創建。他們反對美國政府,黑豹黨認為改變世界必須透過對民眾的長期組織和動員,他們試著從大眾組織和社區節目規劃來造就革命性的社會主義,在黑人社區提供窮人小孩免費早餐、給予社區民眾政治教育,希望一點一滴地改變人民想法,並賦予他們力量。黑豹黨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個為少數民族和工人階級解放戰鬥的組織之一。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美國黑人民權運動(African-American Civil Rights Movement,又譯為「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美國民權運動的一部分,於1950年興起,直至1970年,乃是經由非暴力的抗議行動,爭取非裔美國人民權的群眾鬥爭。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美國黑人反對種族歧視和種族壓迫,爭取政治經濟和社會平等權利,1954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定教育委員會種族隔離的學校違法,1955年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黑人公民以全面罷乘來反對公車上的黑白隔離措施,1963年華盛頓的林肯紀念館廣場聚集二十五萬名群眾反種族隔離,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博士發表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為民權運動的高峰,其他參與的著名人物還有麥爾坎·X(Malcolm X)等人。

蒙哥馬利巴士抵制運動:蒙哥馬利巴士抵制運動(Montgomery Bus Boycott)是美國民權運動歷史上的一座裡程碑。開始自1955年年底,持續了一年左右的蒙哥馬利巴士抵制運動展現了非裔美國人以及支持民權運動的其他美國人的反抗種族隔離與社會不平等的決心與毅力。蒙哥馬利巴士抵制運動最終促使1956年美國最高法院作出裁決,裁定蒙哥馬利市的公交種族隔離法違憲。

反主流文化:指與佔主導地位的文化抗爭的文化,具體講,是指的是當代西方社會中所產生的與傳統的西方社會理性文化發生衝突矛盾的各種現代文化。美國的反主流文化運動(Counter-culture Movement)主要指對美國主流文化的反叛與背離,其主體是青年,又稱青年文化運動。指同資本主義美國的傳統的政治制度、意識形態(包括文化、道德、宗教、倫理觀念)相對立而言的一種文化形式,是在反主流社會文化的共同目標下,由各種力量組成的聯合勢力。其共同點是對傳統文化採取不妥協主義。

相關焦點

  • 回溯與反思:20世紀50、60年代的 「新國畫運動」研究展
    研討會現場9月8日,「再造山河———20世紀50、60年代『新國畫運動』」研究展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四層展廳與公眾見面。第一板塊「中國畫轉型的討論」以文獻的形式向觀眾橫向呈現了各家觀點——以西方之長改造的融合主義、堅守文化特性的傳統主義和反映生活的現實主義,呈現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不同地域的前輩藝術家們對中國畫變革所持的基本觀點,勾勒了「新國畫運動」的基本面貌。本次展覽的另外一個亮點是對五六十年代中國畫變革過程中「寫生」狀態的提煉和歸納。
  • 20世紀60年代的新加坡
    14世紀,新加坡屬於拜裡米蘇拉建立的馬六甲蘇丹王朝。19世紀初被英國佔為殖民地。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被侵略的日軍佔領。1965年,新加坡正式獨立。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新加坡以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而著稱,是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
  • 回首19世紀60年代清政府悲壯自救的洋務運動
    圖為甲午海戰的戰鬥場面  近代史專家講述洋務運動背景及部分細節  軍用工業最重要,但資金缺乏,需要民用工業來養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原所長,博士生導師。  1964年7月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學系,8月進入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中日歷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史學會副會長、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副會長、全國臺灣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市學位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近代史研究》雜誌社社長、《抗日戰爭研究》雜誌主編等。
  • 20世紀三四十年代 中國共產黨「階級」概念的演變
    [摘要]在20世紀20年代,「階級」概念已被中國共產黨大量用於分析中國社會。後來擴大到以「階級意識」來分析問題,如反對「非無產階級意識」。到了三四十年代,特別是由於抗日戰爭中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複雜交織的局勢,為適應中國革命發展和黨的革命理論發展的需要,「階級」概念被擴大到分析中國社會的各個具體階層,及其在中國革命運動不同階段的地位與作用。尤其是對民族資產階級的認識和判斷,因時局的不斷發展變化而多次改變。由此中共逐漸建構起一套針對中國社會問題的意識形態分析理論。同時,「階級」概念擴展到黨內,成為思想鬥爭的理論武器。
  • 模糊的合法性:20世紀10至60年代英國絕育的合法化
    年代到60年代英國的絕育活動》的學術報告。這場運動在英國興起於20世紀初,以誕生於19世紀末弗朗西斯·高爾頓(Francis Galton,1822-1911)所創的優生學理論為指導。Cheek合法性嬗變格蘭傑博士通過查閱原始材料,觀察到20世紀40年代到60年代關於這一問題合法性的三種變化傾向。
  • 20世紀90年代末至21世紀初日本「教室崩壞」年代,現實版熱血高校
    由於孩童人數減少,有人也許認為社會一定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會用各種方法幫助他們有一個更成功的人生。但儘管年輕人人數減少,教育與青年卻似乎一直處於危機狀態。在20世紀90年代及21世紀初,大學一直備受指責,認為它們無法教年輕人批判性地思考,無法引導他們適應不斷變動的全球化環境。
  • 【2018122·人類學】範可: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西方政治人類學
    [1]我們可以粗略地把20世紀40到60年代中期考慮為政治人類學研究的黃金時期。如同維多利亞時代是大英帝國由盛轉衰的節點一樣,20世紀60年代中期政治人類學的狀況堪與類比。換言之,20世紀60年代中期之後,政治人類學作為學術領域的名稱,其出鏡率顯然與此前難以相提並論,而且大有淡出的趨勢。回想筆者20多年前留美時,閱讀書單上已經沒有當年被視為政治人類學的經典作品。
  • 從概念變化的視角理解19世紀俄國革命運動
    虛無主義運動醞釀了19世紀60年代革命運動的兩個重要傾向:一方面,許多虛無主義青年決心把知識和文化送到群眾中去,進而發動和組織群眾。他們到工業城市去做工,在工人中間組織合作社,開辦文化補習學校,這就是後來「到人民中去」運動的發端。另一方面,虛無主義運動中崇尚暴力和恐怖的傾向逐漸發展,俄國雅各賓主義的形成,以及1866年卡拉科佐夫行刺沙皇未遂,成為19世紀70年代革命恐怖主義的先聲。
  • 20世紀90年代能否寫成「1990年代」?
    具體地說,要表示「一百年」,用「世紀」;要表示「十年」,用「年代」;要表示「一年」,用「年」。其詞語含義是非常明確的。更應提及的是,文件中還出現了"20世紀80年代」的示例。因此,「1990年代」的寫法是錯誤的,應當堅決禁止。高東升認為:「年」與「年代」阿拉伯數字表示的數位不同:年一般用四位數表示,如「1990年」;年代用兩位數表示,如「90年代」。
  • 冬季運動百科:冰球(Ice Hockey)
    冬季運動百科:冰球(Ice Hockey) 2016年01月08日17:14 來源:中國網
  • 20世紀90年代國內毛澤東思想研究回顧
    這些成果當然是在20世紀80年代的成果基礎上取得的。從歷史過程看,毛澤東著作的編輯和出版工作,自「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便開始提上議事日程。70年代末我國就編輯出版了《毛澤東選集》第5卷(1977年)、《毛澤東在一九三六年同斯諾的談話》(1979年)。80年代,國內共有6部毛澤東著作出版或再版。
  • 論20世紀70年代臺灣詩歌的「本土」意識
    臺灣50-60年代的現代詩運動,在進入70年代前後,隨著《中國現代詩論選》、《中國現代文學大系·詩》、《ModernChinesePoetry》(《中國現代詩選》)等選本的出版(①《中國現代詩論選》,洛夫、張默、瘂弦主編,高雄:大業書店,1969;《中國現代文學大系·詩》,洛夫編,臺北:巨人出版社
  • 電影鑑賞:淺析20世紀20年代中國社會家庭倫理道德電影,長知識!
    淺析20世紀20年代中國社會家庭倫理道德電影 1895年12月28日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在法國公開放映了由他們自己製作的《工廠大門》和《火車進站》等活動影片後的7個月零13天,上海的《申報》登出一則最早有關中國電影的記載,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8月11日上海徐園內的又淺析20世紀
  • 20世紀60年代初期蘇聯駐華商務機構撤銷問題的歷史考察
    [摘 要]20世紀50年代,按照中蘇貿易互惠協議,蘇聯政府在北京、上海、廣州、大連等地建立了商務機構,從事貿易管理事務,為中蘇友好和雙邊經濟合作做出了很大貢獻。
  • 從劉德華到蔡徐坤,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20年代男星審美的變遷
    從舞蹈動作而言,加入了籃球動作的部分算是比較有創意的點子,奈何籃球運動從來都是屬於比較MAN的男人運動,而蔡徐坤本身的形象和並不太標準的籃球動作就成為了最大的黑點。當然,就我個人而言,我對蔡徐坤並沒有太大的成見,但是從蔡徐坤的身上,老貓突然發現,現在男星的審美標準,已經離我們曾經的青春年代太遠了。曾幾何時,帥氣而充滿男人味幾乎是整個八九十年代男星的標準。而如今,「小鮮肉」卻成為了21世紀20年代新的流行趨勢。點解?其實我也曾想了很久。
  • 初一數學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六章實數測試題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數學單元測試:第6章實數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24分)1. 25的算術平方根是( )2.下列運算中>D. 125的立方根是±54.在實數:中,無理數有( )A. 1個B. 2個C. 3個D. 4個5.在0到20
  • 中國軍史:19世紀60-90年代 洋務運動
    第二年他對上述看法加以發揮,主張購外國船炮,訪求能人巧匠,先演習,後試造,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成為官民通行之物,那時可以剿發(指太平軍)、捻(捻軍),勤遠略,這是救時第一要務(《曾文正公全集》奏稿,第14卷,第11頁)。1862年李鴻章到上海後,得到外國侵略者幫助訓練洋炮隊、設洋炮局。
  • 球類運動歷史:橄欖球是19世紀20年代發源於英國的一項體育運動
    球類運動歷史:橄欖球是19世紀20年代發源於英國的一項體育運動橄欖球橄欖球是19世紀20年代發源於英國的一項體育運動,距今已有180多年的歷史。經過漫長歲月的演變,發展成為當今的英式橄欖球和美式橄欖球。
  • 20 世紀 20 年代十大必讀書籍
    僅僅幾年後,20世紀20年代將是過去一百年。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那十年雖然在流行文化和時尚中表面上是值得慶祝的,但在很大程度上被誤解了。雖然大多數人可以想像Flappers 和黑幫,朗姆酒賽跑者和股票經紀人,許多人錯過的是,20 世紀20年代在許多方面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可識別的"現代"時期。
  • 博士生新論丨富裕的現代生活還是較高的社會地位? ——20世紀80年代中國電視的媒介形象研究
    資料來源:《人民畫報》1984年第1期雖然這個承諾不是太過理想而不能實現,然而,大部分中國人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所獲得的閒暇時間並非源自技術之光,而是得益於各種人為因素所造成的政策和局面。對此,現年60多歲的受訪者王女士談道:我們過去常常在完成單位的工作之後要做許多事情。但是,我們在20世紀80年代並沒有我們的父母那麼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