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滄桑,傳遞文明,經久不衰的茶馬古道,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鑰匙

2020-12-25 炫世小魔王之熱點

茶馬古道是我國歷史上內地農業地區和邊疆遊牧業地區進行茶馬貿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線,分川藏、滇藏兩路。茶馬古道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是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茶馬古道分陝甘、陝康藏、滇藏大概路,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境內,直到抵達西亞、西非紅海海岸。茶馬古道是以茶馬互市為主要內容的古代商道,歷經漢、晉、隋、唐、宋、元、明、清,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西部國際貿易古通道之一。2013年3月5日,茶馬古道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茶馬古道起源於唐宋時期的「茶馬互市」。因康藏屬高寒地區,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類、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在高寒地區,需要攝入含熱量高的脂肪,但沒有蔬菜,糌粑又燥熱,過多的脂肪在人體內不易分解,而茶葉既能夠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熱,故藏民在長期的生活中,創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習慣,但藏區不產茶。

而在內地,民間役使和軍隊徵戰都需要大量的騾馬,但供不應求,而藏區和川、滇邊地則產良馬。於是,具有互補性的茶和馬的交易即「茶馬互市」便應運而生。這樣,藏區和川、滇邊地出產的騾馬、毛皮、藥材等和川滇及內地出產的茶葉、布匹、鹽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橫斷山區的高山深谷間南來北往,流動不息,並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日趨繁榮,形成一條延續至今的「茶馬古道」。

「北有絲綢之路,南有茶馬古道」。茶馬古道,一條與絲綢之路一樣在中華民族的孕育發展中曾經發揮過重要作用的通道,已隨現代文明的滌蕩而逐漸湮沒於歷史的塵埃中。但它的歷史與價值卻永遠熠熠生輝。茶馬古道不僅是衛藏與今川滇地區之間古代先民們遷移流動的一條重要通道,同時也是今川、滇、藏三地間古代文明傳播和交流的重要孔道。在這條綿亙10000多裡的古道上,凸顯了我國西南地區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原始形態。

相關焦點

  • 尋訪火站村茶馬古道遺蹤
    相傳萬曆十三年(1585年)的一個春天,這條古道由於商貿往來已經趨於繁盛,經當時的火鑽批檢茶引所批驗後,運送給今天水秦州區三十五里舖的物資,除了大量的茶葉還有少量的絲綢、珠寶。茶馬古道的繁盛也使商貿出現了一種多樣化的勢頭,但由於榆樹火鑽至秦州的這一條茶馬古道,因當時頻發自然災害,本來就艱險的幾處路段時有塌方,造成幾處斷頭路。
  • 從茶馬古道走出的安化黑茶,你喝過嗎?
    #安化黑茶#安化縣,地處湘中偏北,資水中遊,雪峰山脈北端,古稱「梅山蠻地」,土著多為瑤族,是名聞遐邇的梅山文化發祥地沿著茶馬古道,安化黑茶源源不斷從這裡走向了大西北,走向了全國各地。走在茶馬古道上,仿佛聽見當年馬幫和背負的馬鈴聲,吆喝聲。腳下發亮的青石板,猶如他們堅毅的目光。傳承了千年的茶馬文化,是馬班用勇氣、智慧、汗水澆灌出來的。茶馬古道經過的原始次森林中,雲霧蒙蒙,蒼翠幽深,仿佛厚重的歷史書寫出的不朽歲月長詩。
  • 人,當詩意的生活——雲南茶馬古道挑戰之路
    雲貴高原是我國的第四大高原,海拔多在800米到2500米之間,雲南是中國的最西南地區,聚集了很多的民族,中國有56個民族,雲南就佔了52個,古滇文化、茶馬古道都使雲南這個邊陲城市,充滿了神秘的色彩。這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為神秘的線路。
  • 【河湟文化】青海商貿古道與茶馬互市
    吐谷渾時,以伏俟城(今共和縣鐵卜加)為中心,有東通中原的「河湟古道」,北接蒙古草原的「羌胡古道」,東南連益州(今四川成都一帶)的「河南道」,西北經白蘭(今柴達木都蘭一帶)至西域鄯善的「羌中道」,以及由西寧、大通、門源至張掖,由柴達木盆地經當金山至玉門關的多條道路。其中「河湟古道」、「羌中道」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商隊經此來往於西域、中原。
  • 茶馬司是茶馬古道最佳見證
    位於名山區新店鎮的茶馬司遺址前不久,雲南茶馬古道研究專家李旭的新書《茶馬古道——從橫斷山脈到青藏高原》出版。自1986年開始,30多年來,李旭幾乎不間斷地行走於茶馬古道,不僅參與了茶馬古道開創性考察和命名,還持之以恆地進行了深入的探訪和研究。
  • 寧波有條古道,驢友稱之為浙東茶馬古道,景色迷人卻鮮為人知
    山中有一半時間是雲霧繚繞的景色,徒步在古道中,衣服溼漉漉是。古道一年四季氣候宜人,兩邊山坡滿山茶樹,環境幽靜。看「樹草青青,蝶舞蜂飛,萬枝丹彩,獨佔美色」,一路風光獨好,心曠神怡。寧波茶馬古道位於慈谿市方家河頭古村至江北區慈城鎮金沙村,名稱叫桃花嶺古道,是連接鎮海、慈谿、江北三界的一條古道,「樹草青青、蝶舞蜂飛」,在交通運輸不便的古代,桃花嶺古道可是擔任著重要的作用,崎嶇的山路,連接了慈谿與鎮海,當地村民外出山貨外運及海貨內運和求學的必經之路。在這裡徒步,穿山過溪,一路歡歌笑語,使人忘卻了徒步的疲倦。
  • 「印象隴原」尋訪火站村茶馬古道遺蹤
    相傳萬曆十三年(1585年)的一個春天,這條古道由於商貿往來已經趨於繁盛,經當時的火鑽批檢茶引所批驗後,運送給今天水秦州區三十五里舖的物資,除了大量的茶葉還有少量的絲綢、珠寶。茶馬古道的繁盛也使商貿出現了一種多樣化的勢頭,但由於榆樹火鑽至秦州的這一條茶馬古道,因當時頻發自然災害,本來就艱險的幾處路段時有塌方,造成幾處斷頭路。當時榆樹火鑽竹林寺附近的路段,也被一場山洪衝成了斷頭路。
  • 遺失的茶馬古道:絲綢之路上的神秘黑茶
    在「一帶一路」倡議在多個領域被延伸的今天,沿著安化茶馬古道在歷史上的腳印尋覓,不難發現,安化茶馬古道和黑茶在歷史長河中所承載的不僅僅是跨區域的貿易往來,更是一種文化的輸出與交流。 悠悠歷史長河裡,西北大地上嗒嗒的馬蹄聲,綿延千年,一個關於茶馬古道的故事仍在繼續…… 「茶馬古道」源於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
  • 茶馬古道雕塑,迴蕩動聽的馬鈴聲依然記憶猶新
    茶馬古道是我國西南地區一條經濟、文化交流的貿易通道,在古代地區貿易與文化交流融合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儘管茶馬古道的歷史地位不容替代,但是比起絲綢之路來,茶馬古道的名氣就小了很多,正因為此.讓更多的人了解茶馬古道的歷史來源就顯得尤為重要。
  • 陶宴嶺古道,號稱古紹興的茶馬古道,戶外徒步愛好者的天堂
    浙江紹興就有這樣一條古道,堪稱紹興的茶馬古道,它就是上青古道。起於紹興平水鎮上灶村,終於王壇鎮青壇村,這是古時王壇及平水居民到紹興城區的交通要道,也是嵊州一帶通往紹興的唯一陸上官道,不難想像,古道曾經是何等熱鬧,隨著公路網的建設,如今的古道卻人跡罕至。
  • 寧波橫溪古道文化節 宣揚古道文化 倡導文明登山
    近年來,橫溪古道名聲遠揚,各地登山愛好者紛沓而至,古道已成為人們登山健身、陶冶心情的勝地。據橫溪古道開發保護協會俞光透會長介紹,橫溪古道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環境,孕育和繁榮了豐富多彩的古道文化,以亭溪、雙石兩大古道為例,歷經一百多年風雨侵蝕和世事滄桑,仍風採依然,古味濃烈。  俞會長還用詩詞來描繪古道的豔麗美景。
  • 通達世界的中國文化經濟大通道:茶馬古道探源
    中國西南,長達三千公裡的茶馬古道,橫跨崇山峻岭、峽谷、高原,從西元七世紀至二十世紀,歷時一千三百多年,那是一條百姓為了生計,牽引著馬騾靠著雙腳行走出來的貿易路線。世界上,除了古絲綢路外,歷時最久遠、範圍最廣的貿易路線就屬茶馬古道了。
  • 遇見茶馬古道上的那柯裡:任時光在愜意中流淌
    那柯裡,位於雲南省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同心鎮,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也是現存較為完好的驛站之一,具有深厚的普洱茶文化、茶馬古道文化和馬幫文化。閉上眼睛,品一碗普洱茶,生津回甘,仿佛穿越到了那個馬蹄鈴鐺聲聲的年代,一隊一隊的馬幫經過這裡,踏過這一塊塊的石板,從普洱出發,沿著茶馬古道到達西藏。茶馬古道上的輝煌長久的留在了歷史的長河裡。而如今的那柯裡又在書寫著這個時代屬於它的新篇章。風雨橋歷經千年風霜,青石板長滿歲月的青苔,古老的歲月在現代的生機中淡然平和。
  • 「2020年中國體育彩票嘉年華暨『茶馬古道』雲南地方主題即開型...
    據悉,面值為20元的「茶馬古道」最高獎金100萬元,以國際商貿通道、文化交流走廊的「茶馬古道」路線作為設計元素,票樣再現馬幫在古道上運輸的場景。 「茶馬古道」是以茶馬互市為主要內容的古代商道,歷經漢、晉、隋、唐、宋、元、明、清,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西部國際貿易古通道之一。
  • 走進千年古寨,尋找千年古茶樹,重走茶馬古道
    最近這幾年的時間,旅遊業發展的非常快速,各個省每年到了節假日都開始熱鬧起來了,有了旅遊行業的推動,每個地方的經濟也在快速的發展,景點跟景點都有些非同一般的意義,特別是對當地的發展,它是在時間中遺留下來的歷史文化,等待著有緣人去發現。
  • 古道西風瘦馬——茶馬古道上最後的風景
    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在陸路上開闢了兩條對外通道,一條在北方,就是大家熟知的絲綢之路;一條在南方,被稱為「亞洲的天堂走廊」的茶馬古道。茶馬古道是一個有著特定含義的歷史概念。自古以來,地處高寒的康藏地區不產蔬菜,藏民族以糌粑、奶類、酥油、牛羊肉為主食,高脂肪,高熱量,需要喝酥油茶,分解脂肪,防止燥熱,補充維生素。
  • 茶馬古道震後一周年修復重生:一條古道 三種生態
    4月10日,在雅安做生意的北京人岑培雷想和記者一起去茶馬古道「踩點」。這一次,與前兩年在蘆山單純包下200畝地種茶不同,他已在心裡許了一個大大的願:與茶馬古道一起新生。岑培雷的信心來自茶馬古道雅安段的修復規劃。茶馬古道不僅是一項文物修復工程,借力災後重建,它已經衍變為關係民生的安居工程、輻射產業發展的經濟坐標。茶馬古道的文化重建之路,也是一條文化、經濟與民生的復興之路。
  • 一天一點普洱(1998)茶馬古道旅遊景區,夢想照進現實……
    普洱茶馬古道旅遊景區是雲南湄公河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首個人文景區,除了項目區位獨特,兼具北回歸線上最後一片綠洲良好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外,如何在這片唯一而獨特的歷史遺址之上,保護性開發,打造南絲綢之路最具代表的線性文化作品,講好普洱茶文化、茶馬古道文化、馬幫文化和邊地少數民族文化,繼承先輩留下的文化遺產,傳承勇於開拓的馬幫精神,成為擺在景區管理團隊面前最大的課題。
  • 探尋千年民間商貿通道,為什麼要遊安化茶馬古道?
    今天,905就帶你遊一遊位於湖南益陽的安化縣茶馬古道。安化茶馬古道徒步攻略之主要景點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集市——洞市老街這裡曾是安化前鄉到後鄉,與新化到安化的必經要道。從明清至解放後初期的數百年裡,這裡商賈雲集,店鋪如林,作坊遍布。
  • 安徽六安舉行大別山茶馬古道徒步越野挑戰賽
    12月13日,2020年首屆長三角全民健身登山大會暨大別山茶馬古道徒步越野挑戰賽在六安市霍山縣漫水河鎮茶馬古道激情開賽,吸引了來自全省各地的300名徒步越野愛好者參賽。  本次比賽設置了挑戰組25KM、體驗組5KM兩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