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行為判斷之八:聽覺敏感(8/14)

2020-08-16 楊光明說

我在問卷星網站上發起的「自閉症兒童行為調查」,有330人參與本次填寫,當然,有的確實有自閉傾向或確定為自閉,有的也只是語言發育遲緩,還有的家長對孩子很敏感,這部分兒童根本不是自閉症,其中被CARS量表判定為確實為自閉的有95個樣本,佔28.8%。

在95個樣本中,量表的第八項「聽覺反應」中,有16個為「與年齡相當」,佔16.84%,即正常;有異常反應的有79個,佔83.16%,其中,有57個為「輕度異常」,佔60%;有16個為「中度異常」,佔16.84%;還有6個為「嚴重異常」,即重度,佔6.32%。詳見下面截圖:

在CARS量表中,對「聽覺反應」的輕度、中度和重度的描述,如下:

  • 輕度:對聽覺刺激或某些特殊聲音缺乏一些反應,反應可能延遲,有時必須重複聲音刺激,有時對大的聲音敏感或對此聲音分心,有時會被無關的聲音搞得心煩意亂。
  • 中度:對聲音的反應常出現變化,往往必須重複數次刺激才產生反應,或對某些聲音敏感(如很容易受驚、捂上耳朵等)。
  • 重度:對聲音全面迴避,對聲音類型不加注意或極度敏感。

聽覺異常的行為表現

聽覺異常,也是感覺統合失調的一種,即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以及前庭平衡覺和本體覺的異常反應現象。人有管這種現象叫恐聲症,在一個自閉症兒童專項研究中顯示,有約68%的孩子存在感覺興趣異常而且有65%的孩子對噪音刺激非常敏感,而在參與我的調查的95名自閉兒童中有異常反應的是79個,佔83.16%,家長在網上填寫問卷時不知道是否存在「過度描述」或「過度擔心」的現象,導致異常項比例偏高。

有醫生說普遍成年人若聽覺異常,常伴隨著耳鳴和聽力下降等現象,不知道在自閉兒童中是否存在這些現象,以後我會繼續觀察,再把結果向大家公布。

聽覺異常,在自閉兒童中存在以下行為表現:

(1)對聲音過於敏感

  • 不喜歡大的聲音。如汽車飛馳而過的聲音和急剎車的聲音;聽到突然的鞭炮聲就大喊著躲到媽媽身後;電鑽和吸塵器的聲音;聽到有人說話聲音大就手心出汗;有的孩子怕雷聲和閃電,嚇得跑到門後;有的孩子聽到飛機的轟鳴聲就捂耳朵;……
  • 怕人多的地方。孩子似乎對噪聲、嘈雜的聲音敏感,所以,不愛去飯店、商場,甚至遊樂場等場所,有些孩子如果家裡來了幾位客人,大家在一起說話聊天時,他就會躲進自己的房間。
  • 不喜歡「強烈世界」。有一種「強烈世界」的說法,這對自閉兒童非常適合,其他們不光是有聽覺過於敏感,往往其他感官也有伴隨的情況,如視覺、觸覺等,只要這些經由感官輸入的信息稍微「強烈」一些,他們就會有「強烈」的反應,有些聽覺敏感的自閉兒童,醫生推薦使用降噪耳機,或者用耳機來播放音樂,雖然一些家長感到滿意,但我覺得這正是「掩耳盜鈴」,只是解決表現的問題,更深層次的問題還依然存在,不會永久解決問題。
  • 不是對所有聲音都過於敏感。有的對一些聲音反應很正常,跟正常的孩子一樣,沒有任何區別,像一年前來我這裡有個很瘦的男孩,他對聲音很敏感,但很喜歡鼓聲(鼓聲也很「強烈」),媽媽帶他去學架子鼓,我雖然沒聽過他打鼓,但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2) 對聲音缺少反應

對聲音缺少反應是指缺少應有的、正常的反應,像視覺遲鈍一樣,這是聲音遲鈍,即對聲音不敏感。

對聲音「缺少反應」的孩子,往往需要反覆幾次聲音提醒,孩子才會有反應,重度的仍然沒有反應,與「不理人」相對應。

有的孩子對「強烈」的聲音沒有反應,如鞭炮聲、汽車剎車聲等,不是聽不見,也不是「喜歡」聽,而是「沒反應」、「遲鈍」。

(3)對聲音反應異常

除了過於敏感和遲鈍外,還有一種奇怪的現象,不知道怎麼描述,也沒查到專門用於描述的詞彙,且用「反應異常」來說明一下吧。

比如,有的孩子在睡覺時聲音敏感,很容易被一些大的、小的、不和諧的聲音「驚醒」,所以,睡覺的時候常淺睡、睡不踏實。

再比如,有的孩子不喜歡音響,如電視的音響、手機的音響、汽車裡的音響等,可能是由於音響裡傳出來的聲音是「假」的緣故,因為他們對自然的聲音的反應是正常的。在疫情期間,一個沒見過面的孩子,我建議家長每天都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聽聽風聲、雨聲、流水、鳥鳴,遠離城市的嘈雜,結果孩子非常享受大自然、很開心,這樣過了一個月左右,家長報告說孩子的情況大有好轉,有對視了,增加了好幾項能力。

相關焦點

  • 自閉症判斷標準之六:不喜歡改變(6/14)
    自閉症也叫孤獨症,之所以叫孤獨症,就是因為孩子像一個星星的孩子一樣,自己玩自己的,而且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只是玩那幾樣東西,那幾樣他非常熟悉的東西,總是在他熟悉的地方活動,經常用同一種動作不斷地重複,……換種說法,他對陌生的東西,即使再好玩兒、再有意思,也提不起他們的興趣。這是判斷自閉症的第六個標準:不喜歡改變。
  • 情感障礙,判斷自閉症的標準之三(3/14)
    從量表進行判斷判斷孩子是否為自閉症的第三個標準是感情反應,即與他人的情感關係狀況,當然,自閉症兒童與他人的情感關係是異常的,所以,也可以叫情感障礙。從兒童的情感發展的角度判斷(1)0-3個月,新生兒對所有人都會做出相同的反應,沒有對任何人形成特殊的情感反應;(2)3-12個月,嬰兒對熟悉的人有特殊的積極的反應,能從周圍眾多人中識別出自己認為最親近的人,並願意接近;(3)1-2歲,嬰兒對陌生人會明確表示出拒絕,具有了主動接近看護人的能力,建立了穩定的情感依戀關係;(4)3歲後,嬰兒開始覺察、觀察他人的願望和情感,根據看護人的願望和情感來調整自己的行為
  • 解讀自閉症:如何通過觀察感統失調判斷自閉症程度?
    五感失調的具體表現 1.視覺敏感 類似於顯示器提升色飽和度,會讓紅的更紅,藍的更藍,但由於紅色波長最長最顯眼,所以最容易吸引孩子,也可能表現為特定的形狀(比如圓形、三角或星形)。
  • 自閉症兒童的聽覺問題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聽覺敏感的自閉症兒童。根據科學文獻,關於自閉症兒童案例中,有15%-100%是在聽覺發育上出現問題,他們主要表現的是對語言的不敏感。比如,當我們去呼喚他的名字,例如乖乖、寶寶等名字的時候,他像沒有聽見一樣不抬頭、不轉頭,沒有任何回應,這是我們自閉症兒童聽覺不敏感的一個主要表現。我們很多患兒的家長都以為孩子在聽力上有問題,醫生也是要求家長去做各種聽力測試,看看孩子是不是聽力上有問題。經過幾番這樣的測試之後,我們發現,孩子並沒有任何問題,而是他們出現聽覺不敏感問題。
  • 興趣古怪、愛玩不是玩具的東西:自閉症判斷標準之五(5/14)
    ※中度:對多數物體缺乏興趣或表現有些特別,如重複轉動某件物體,反覆用手指尖捏起東西,旋轉輪子或對某部分著迷,這些行為可部分地或暫時地糾正。具體有如下表現:(1)對母親過度依戀由於自閉症兒童100%安全感不好,膽小、怕黑、害羞、怕陌生人、不愛與人交流,對聲音和光線過度敏感或過度遲鈍,所以,他會拒絕與人交流、拒絕外界事物,只與自己覺得安全的人或物在一起,而母親,成為了他的
  • 自閉症兒童康復幹預答疑匯總(一)
    當然,也有可能是行為問題,如果發現孩子是故意在不聽指令,建議進行行為功能分析,看看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聽大人的指令。不愛學習指的是哪方面呢?有可能是她確實不感興趣,興趣狹窄是自閉症兒童的主要特徵之一。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目標應該是儘量改善或利用孩子的興趣。完全消除這個問題是不現實的,並且這種對某種事物特別痴迷的特點應該說是譜系人群的長處。
  • 自閉症判斷標準之九:除了有視覺和聽覺問題外,還有其他感覺問題
    根據CARS量表對自閉兒童行為的判斷標準,這是第九項:近處感覺反應。與第七項和第八項一樣,也是根據感官的情況來做判斷的,第七項是視覺反應,第八項是聽覺反應,而本項則是從其他感官來做判斷的,即觸覺、味覺和嗅覺,這三個感官是對「近處」信息的處理,所以叫近處感覺反應。
  • 自閉症是什麼病因?走進孤獨症(自閉症)的世界,西瓜視頻科普
    沒錯,《雨人》講述的正是自閉症患者的故事,哥哥雷蒙正是患了自閉症。那麼自閉症是什麼病因,自閉症患者眼中的世界是怎樣的呢?讓我們跟著西瓜視頻創作人李永樂老師一看究竟吧。上面提到的不願意說話和有社交障礙這兩點其實都是自閉症的典型症狀。症狀及診斷1、症狀。其實每個自閉症的孩子的症狀都不一樣。但是他們都有如下共同特徵。(1)語言障礙:不說話、不回答、重複簡單的話語。(2)溝通障礙:迴避與人的目光交流,不能理解情境。他人的表情和手勢。
  • 兒童自閉症怎麼判斷,圖文詳解12條家庭判斷法,醫院是怎麼診斷的
    >自閉症的症狀具有廣泛的特徵和行為,每個自閉症兒童無論是表現出來的特徵、行為還是出現的時間(年齡)都不一樣,沒有統一的判斷標準,很多特徵在3-6個月就開始出現,但表現不明顯,很難引起家長注意。、哭鬧;在嘈雜和混亂環境中不知所措;對溫度不敏感;對噪音不敏感;對疼痛不敏感;味覺不敏感等
  • 情感障礙,判斷自閉症的標準之三(3/14)
    從量表進行判斷判斷孩子是否為自閉症的第三個標準是感情反應,即與他人的情感關係狀況,當然,自閉症兒童與他人的情感關係是異常的,所以,也可以叫情感障礙。從兒童的情感發展的角度判斷(1)0-3個月,新生兒對所有人都會做出相同的反應,沒有對任何人形成特殊的情感反應;
  • 不與人交流,是自閉症判斷的重要標準
    接觸自閉症兒童以來,寫了不少關於自閉症判斷的文章,但還是經常有網友諮詢如何判斷的問題,看來,還是我寫得不夠詳細,讓網友沒有抓手、做不好判斷。從今天起,我陸續寫一些詳細的判斷方法,來幫助大家做好判斷和甄別。
  • 如何判斷孩子得了自閉症?
    曾經在特殊學校幫忙帶小孩,接觸的都是自閉症和發育遲緩的孩子。所以我對自閉症有些實質方面的認識和理解。 首先,確診自閉症最大的明顯之處是社交障礙。小朋友不和其他人接觸,自己玩自己的,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有的小朋友不喜歡任何人碰她,或者離她特別近,如果那樣就會坐立不安,情緒失控。除非是自己認識的家人,還有的是大人可以碰,小朋友不可以。
  • 一周一話題 | 自閉症孩子的行為表現都一樣嗎?
    我們常常會認為,自閉症孩子的行為表現都一樣,例如:不對視、不理人、不回應、刻板動作.......事實真是如此嗎其實,自閉症孩子之間個體差異性很大。例如,有的人對聲音敏感,一點小動靜就捂耳朵;有的對聲音不敏感,敲鑼打鼓他都不在乎;有的會計算,有的1+1等於幾不知道;有的能理解,有的能理解一點......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
  • 一周一話題|自閉症孩子的行為表現都一樣嗎?
    我們常常會認為,自閉症孩子的行為表現都一樣,例如:不對視、不理人、不回應、刻板動作……事實真是如此嗎?其實,自閉症孩子之間個體差異性很大。例如,有的人對聲音敏感,一點小動靜就捂耳朵;有的對聲音不敏感,敲鑼打鼓他都不在乎;有的會計算,有的1+1等於幾不知道;有的能理解,有的能理解一點……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這是因為神經發育問題和組合的問題導致了他們的不同。
  • 自閉症孩子世界裡的「聲音刺激」
    是什麼引起了自閉症群體的聽覺刺激失調?又有哪些治療手段呢?在一個自閉症兒童專項研究中,有約68%的孩子存在感覺興趣異常而且有65%的孩子對噪音刺激非常敏感。但研究人員做不到完全確定的結論。英國的一組科研人員想了解自閉症青少年群體對於聲音的音調,音量和持續時間是否較其他同齡人更為敏感。在對比研究數據後,他們發現大部分自閉症青少年的聲音分辨能力無異於其他同齡人。然而,當他們把自閉症群體內部根據能力區別細分成幾個小組進行相互對比以後,卻得到了一個有趣的發現,大約有20%的人員有額外的分辨不同的音調的能力。
  • 自閉症兒童在學校的偏執性行為,該如何幹預?(下)
    一、如何理解這樣的行為?1)例子中的王磊在小學時老師可能都是準時上下課,但是剛踏進中學的他卻未能接受老師的彈性下課,因而反應強烈 。2)不變的規律往往為自閉症學生帶來安全感。3)自閉症學生學會某項規則之後,往往會比其他學生更嚴格地遵守,甚至是一成不變的依從。
  • 孩子不說話就有自閉症?自閉症的8個真實特徵你知道嗎?
    其實,自閉症並沒有明確的診斷標準,它與常規醫學診斷有所不同,常規醫學診斷需要依靠病人某處生理變異的事實來下結論。而自閉症診斷,需要依靠醫生通過「核心症狀」或「診斷量表」進行綜合判斷。 那麼,自閉症的核心症狀有哪些?不同年齡段的自閉症患者有哪些表現?
  • 自閉症孩子聲音敏感,易哭愛捂耳朵常崩潰,這樣來解決
    很多小朋友經常會有捂耳朵甚至打耳朵,用肩膀夾耳朵等行為,這些看來怪異的舉動,很可能與聲音敏感相關。聽覺神經迴路受損,大腦無法過濾掉無關緊要的信息,這也是自閉症患者最容易出現的問題,相對來講,他們的世界比一般人更吵,因此他們會對聲音也會更敏感。
  • 在家就能評估孩子是不是自閉症,來自美國的這張表準確率超過8成
    五歲前的小孩子無論做什麼都顯得可愛,即使他們不說話;即使他們亂發脾氣;即使他們目光閃爍;即使他們行為刻板;即使他們……但如果自閉症的孩子不做康復,長大了會怎樣呢?還有很多家長則是在孩子出現問題行為後選擇逃避,拒絕去醫院檢查,這往往耽誤更多的時間。家長產生這種心態的原因有很多,我們不詳細探究,以下是一張自閉症的建議評估表,可以在孩子出現問題後進行粗略的篩查。克氏行為量表由美國克蘭西編制,適用於2-5歲的幼兒。
  • 自閉症兒童康復幹預答疑匯總(二)
    2)不理解仿說的句子:很多自閉症的孩子在學習語言時,會把整句跟情景聯繫起來(Chunking),但卻不能理解句子中各個字詞的含義。也因此無法恰當地把字詞按照其應有的含義組合在一起進行表達。這就需要降低平常跟孩子溝通的句子難度,讓孩子先把字詞的含義建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