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興新聞網丨父母犯錯,如何向孩子認錯

2020-09-21 湖州抽屜

父母犯錯,如何向孩子認錯

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是個人,總是有可能要犯錯的。但是,怎麼認錯,尤其是作為父母,犯了錯之後,怎麼向孩子認錯呢?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非常有意義的問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責任非常重大。但是家長們也是第一次為人父母,所以免不了會犯錯。但在現實生活當中,很多父母並不會和孩子道歉,總覺得自己是長輩,孩子就應該聽自己的。就算自己犯錯了,也輪不到孩子來指責,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和變遷,人的素質也在不斷提升。現在像80後、90後的父母,他們更能夠接受「向孩子認錯」的理念,跟孩子去溝通,願意為孩子改變。但是不乏有些父母,他們還是接受不了。那麼,父母犯錯,大概能分成什麼樣的類型?碰到不同情形時,父母又應該如何恰當地向孩子認錯?

一碗水未端平,如何認錯

之前韓國有一部電視劇收視率非常高,叫做《請回答1988》。這裡面有一段情節很有意思。裡面的女主角叫成德善,她上面有一個姐姐,下面有一個弟弟。上面的姐姐佔據優勢,下面的弟弟深受父母寵愛,唯獨作為中間的孩子,德善總是得做「好人」,又要「照顧」姐姐又要照顧弟弟。她得把雞蛋讓給姐姐;有時候洗頭沒有水,她得把熱水讓給姐姐,自己用冷水洗頭;甚至過生日的時候,她也只能順帶著跟姐姐一起過,沒有專屬於自己的生日蛋糕;家裡只有2個雞蛋時,爸媽也是自然而然地把雞蛋分給了姐姐和弟弟,沒有德善的份……直到有一次她實在受不了,大哭了一場,還跑出了家門,這時候,她的爸爸才意識到自己做錯了,沒有做到3個孩子一碗水端平。她的爸爸是如何認錯的呢?首先,他去蛋糕店給德善買了一個專屬於她的生日蛋糕,拿到德善的面前。和德善平等地坐下來,然後捧著蛋糕說:「爸爸媽媽對不住你,我們之前沒有意識到,對老大要好好教導,對老二要好好關心,對老小要教他好好做人。爸爸媽媽讓德善受委屈了。爸爸也不是生下來就會做爸爸的。女兒,你是不是可以原諒我?」這是一個非常經典的父女倆的對話場景,很多人看了都很感動。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我們作為父母也是在不斷學習,然後又不斷調整。父母要學會勇於敞開心扉,向孩子認錯,這樣做可以有利於改善親子關係。

對孩子產生了成見,如何認錯

有一個男孩,名叫安安,讀小學三年級,長得高高大大。平時在學校時,經常會和同學發生一些衝突,家長非常頭疼。有一次安安的家長又接到了老師的電話,老師說:「你們家安安今天在學校又和別人打架了。」安安家長的怒火一下子就冒了起來。安安放學回到家,爸爸媽媽怒目而視、一頓斥責。可是這次安安卻覺得非常委屈,他說今天真的沒有打架,他是看到了一個男同學在欺負另外一個孩子,上前把那個男同學推開。但當老師走過來的時候,看到的正好是安安在推男孩,以為他們倆在打架。但是安安的爸爸媽媽並沒有聽進去他的解釋。爸爸媽媽覺得,安安平時就是經常和同學起衝突的人,今天肯定是又打架了,在找推脫的理由。到了晚上,媽媽接到了一個電話,就是安安說的那個被欺負的同學媽媽打來的。對方說,今天幸虧有安安在,不然自己家的兒子就要被欺負了。因為老師在場的時候,兒子沒敢站出來,現在打電話來想謝謝安安。此時,真相大白了。爸爸媽媽這才意識到錯怪孩子了。這個時候,如果家長礙於面子的話,會給自己找理由:是因為兒子以前老是跟人家打架,所以父母才會這樣錯怪你。但這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態度。那麼這個時候,父母應該怎麼做呢?父母應該把安安叫過來,告訴他剛剛接到電話,得知了事情的原委。之前爸爸媽媽沒有聽安安的解釋,是爸爸媽媽的不對,爸爸媽媽應該信任安安。接著應該適當提出表揚:「孩子,你今天做的這個行為非常勇敢,你是一個很有正義感的孩子。」從這件事情上來看,家長應該遇事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拋開之前對孩子的成見,一碼事歸一碼事,要先把事情了解清楚。當父母願意「低頭」和孩子認錯,在孩子心目中就會樹立起「爸爸媽媽是一個勇於認錯、願意信任他/她」的形象。父母本來就應該做孩子的榜樣。父母體現出有擔當、有責任感的一面,對孩子就會有一個很好的影響力,孩子以後也更會在潛移默化中成為像父母那樣的人。

父母食言,如何認錯

父母也是普通人,在沒有孩子之前,家長們可能還未發現自己身上有一些應該要改變的地方。而有了孩子以後,孩子就成為了家長的一面「鏡子」,可以照出自己的不足。有個女孩,名叫小靜,她是一個很乖巧的女孩子,在學校裡非常遵守紀律,聽老師的話,和同學相處得也很融洽。因為爸爸媽媽工作非常忙,而且兩人之間的溝通又不是那麼積極。有一次期中考後要開家長會,結果那天媽媽出差,以為爸爸會去參加,爸爸也沒搞清楚狀況,沒去參加。老師批評了小靜,說全班就只有她的父母沒有參加家長會,老師以為是小靜沒有把消息帶給父母。小靜感到非常委屈。還有的時候,爸爸明明答應小靜周末要去科學博物館,小靜已經想好了在博物館要記錄什麼東西,回來之後要完成什麼作品。結果到了周末的時候,爸爸又跟其他同事去團建了,壓根忘了這件事情。像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小靜就覺得爸爸媽媽好像完全不重視她的事情,很忽視她,老是說話不算數,所以她也不太敢信任爸爸媽媽了。長此以往,這樣的親子關係就會發生一些問題。因為像小靜一家人的現象是長時間形成的,僅僅通過一次的談話還不足以解決。於是,我建議小靜的爸爸媽媽和小靜三個人坐下來,爸爸負責寫一封信,把以前自己沒有實現那些諾言,比如錯過的家長會、運動會,都寫一寫。之後,三個人在家裡的牆上做一張很大的日程表,把各自今天、明天、後天、一周、一個月,知道的要做的事情記在日程表上。這樣一來,大家可以互相提醒和監督。自從有了這張日程表後,三個人經常一起討論周末安排、班級活動,家庭氛圍也變得非常融洽。

給孩子「下樁子」,如何認錯

還有一些家長,之前由於沒有機會收看像《家長大學堂》這樣的講座,或是沒有接受家庭教育方面的理念,所以等到聽了課,才發現自己之前有些行為做錯了。比如有一名媽媽,她自己的性格非常開朗,做的工作也是經常和很多人打交道。但是她的女兒小裴一直以來都是性格非常的安靜,不太愛說話,一出去就是自己帶著一本書,坐在角落裡看,不太跟別人交流。媽媽就給小裴報了各種主持人班、演講班,想打開她的性子。而且當得知老師的反饋說孩子上課不積極,不願意上臺後,她也是經常批評孩子,認為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的孩子活潑。周而復始,小裴的性格變得更加內向,更加不愛說話。直到一次家庭教育講座後,小裴媽媽才知道,原來是自己給小裴下了一個「樁子」,給孩子下了一個定義,認為孩子就是非常怕羞的、不愛說話的。於是讓小裴自己也覺得:原來我就是這樣一個孩子。所以我給他們的建議是,讓媽媽帶著小裴一起去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做《奇蹟男孩》(非常建議家長們都可以帶孩子一起看看這部電影,你們會在這部電影中得到很多啟發)。看完之後,小裴媽媽借著電影的「勁兒」,和小裴說:「一直以來媽媽做錯了一件事情,今天媽媽想跟你認個錯。以前媽媽總是說你膽小,說你不會說話,說你害羞,但是媽媽發現你其實是一個非常安靜、非常專注、非常認真、非常執著的好孩子。你看了那麼多的書,已經學到了非常多的知識,甚至都超過了媽媽。媽媽其實心裡很欣賞你。」這樣的一番話,讓小裴知道了,原來她在媽媽心目當中,並不是之前說的那個樣子。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她的表現,是獨一無二的。他/她身上的品質,要從正面的角度去欣賞、發現、肯定,不要給孩子過早地「下樁子」、下定義,其實孩子是有無限可能的。

來源:長興新聞網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犯錯」不承擔,父母「犯錯」不認錯,想讓孩子成才太難
    很多家長在職場生涯上面特別雷厲風行,能夠把自己的特點發揮到極致,但是在面臨家中幾歲寶寶的時候,卻像是一個菜鳥小白,不知道該如何去管控寶寶。在面對孩子犯錯的時候,會選擇用特別簡單的粗暴模式去打罵孩子。而有的家長對於孩子太過於寵愛,會袒護孩子的一切,不讓孩子去承擔責任。
  • 孩子犯錯不承認,家長別逼著認錯,常說這三句話孩子主動認錯
    這時,兩位家長也來到了孩子身邊,看到兒子抓了別的小朋友的臉,於是小李就讓兒子道歉,可是兒子卻說是他先推的我。小李和兒子說,「推你,你也不能抓別人的臉。」在小李的呵斥下,兒子向另外一個小朋友道歉了。孩子還小,犯錯也是很正常的,而家長的態度卻對孩子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 「陳小春兒子犯錯後對鏡頭道歉」:孩子拒認錯,心理學家教你4招
    有時候,書明明是孩子撕壞的,可他一口咬定不是Ta?明明是孩子打了別的小孩,他卻不道歉?明明是孩子把筆筒碰到在地,然後熟視無睹地走開了,可他就是不承認……那麼當孩子犯錯時,父母該如何正確地教孩子道歉,讓孩子在小的時候就養成好的行為習慣?
  • 孩子犯錯怎麼辦?教你三招搞定,比強迫孩子認錯更有效
    大部分傳統的父母都認為自己是長輩,孩子對父母就是要無條件的服從。所以在孩子犯錯時,不問緣由,急於讓孩子承認錯誤以樹立自己在孩子心中的權威。卻不知道這樣做,不僅疏遠了親子關係,也容易讓孩子養成敷衍認錯,根本不認真反思問題的毛病。
  • 孩子犯錯後你會逼孩子認錯嗎?家長的這三種做法更是錯上加錯
    孩子犯錯後,父母的處理方式決定你的層次,也決定了孩子的一生。不同的父母可能會有不同的解決方式,通常都會發現一種情況,當孩子犯錯之後,父母都會很嚴厲地問孩子:知道自己錯了嗎?下回還敢不敢了!而孩子迫於父母的逼問,大多情況下會委屈地說到:我再也不敢了,我錯了。可是孩子這個時候說知道錯了,就真的知道他錯在哪兒了嗎?
  • 孩子犯錯往懷裡鑽就是認錯嗎?"求抱抱"行為還蘊含這些心理暗示
    孩子一犯錯就往家長的懷裡鑽就是認錯嗎?面對孩子一犯錯就&34;的心態,也讓很多家長們疑惑不解,畢竟成年人受到指責的時候,要麼是反駁堅持自己的觀點,要麼是沉默不語地待在一邊什麼也不說,但是孩子的行為卻表現得恰恰相反,很多人覺得這樣的&34;是在向家長認錯,也有家長認為孩子這是在乎自己的父母
  • 一句「對不起」並不能解決問題,父母如何教孩子正確地道歉?
    孩子總會犯錯,當孩子犯錯時,父母如何引導教育孩子承認錯誤、吸取經驗、積極改正就顯得尤為重要。孩子不願意說對不起怎麼辦?孩子屢教屢犯怎麼辦?父母如何正確地教孩子道歉,讓孩子在小的時候就養成好的行為習慣?一.父母要給孩子認錯的勇氣有的孩子不敢認錯,是害怕父母的責怪,害怕犯錯的後果。
  • 孩子犯錯不敢承認?父母「恩威並施」,讓孩子學會對「錯誤」負責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犯錯其實是一件較為常見的事情,但是孩子犯錯積極主動承認卻是很少見的,一個原因可能是孩子不覺得自己有錯,另一原因可能是要面子不肯認錯。不管孩子對於錯誤承認與否,父母的態度都是十分重要的。
  • 孩子犯錯不承認,打罵沒有效果,一個問題讓他們主動認錯
    在公共場合會遭到道德譴責,家長的管教方式也會被質疑;在家中犯錯則會被父母說教或是打罵。然而對於一些性格倔強的孩子,無論使出何種手段,他們的回答始終是&34;。為什麼有些孩子犯了錯誤不願意承認呢?很多孩子平時表現良好,是父母和老師心中的&34;。犯了錯誤後,一方面擔心會受到父母的責罰;另一方面不願意讓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形象受損。避免這兩種後果的方法便是推卸責任,拒不承認。其實他們也抱有一絲僥倖心理,希望自己的矢口否認,可以讓父母轉移&34;。如果自己的過錯沒有被深究,孩子的形象也就不會受損。
  • 向孩子認錯的「甜蜜」嘗試:教你收穫酸爽有溫情的愛
    大家都知道,我們不僅是孩子情感的引導者也是孩子的榜樣。孩子從不看我們說了什麼,而是看我們做了什麼。當我們不把孩子看成是小孩子,而把他們看作是和我們的有情感有生命的人時,他們也會感受到這種真實情感的力量。始終記住,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當我們教育孩子時,要時刻檢視我們的「榜樣行為」。
  • 孩子犯錯,父母咋有血有肉引導?行之有效的幾種方法,娃印象深刻
    本來,富二代父親給過了第一次所謂的機會:跪下向他兒子承認錯誤,但是毅然拒絕,寧願背負在高三被退學的代價。看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憤怒,也可能會有人覺得可惜。雖然明明是富二代的錯,但自己勢力不如人家,低頭認錯一次又如何?如果他認錯了,他爸爸就不用被辭退,他也可以完成當警察的夢想。
  • 長興新聞網丨怎樣表揚和批評孩子
    這時候家長會發現好像孩子讓他們滿意的地方變少了,不滿意的地方越來越多,家長也不會像幼兒園階段那樣去誇孩子了,常常會發現孩子這道題做得不對,作業做得不夠好,這次考試只考到了第十名等,家長對孩子的期待值提高了,所以就會出現更多的批評了。到了初中,也到了孩子的青春期,出現最常見的場景就是爸爸媽媽尤其是媽媽不停地絮絮叨叨,孩子就會選擇關上房門,不讓父母進來。
  • 孩子犯錯,父母應該如何面對?
    01焦慮,是來自於父母還是來自於孩子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犯錯,並且犯錯也是成長方式之一,孩子更是在不斷地試錯中一點點長大的。這個道理好像人人都懂,可是當自己的孩子犯了錯誤時,很多父母又難以釋懷。只有這樣,父母才能釐清親子界限,更客觀、更理性、更溫和地教育引導孩子!02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何改正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錯在哪裡?如何去改正?孩子怎樣才能從錯誤中逐漸成長,關鍵在於父母的引導、教育。◆ 引導孩子看到每件事情的動機是什麼?◆ 嘗試處理的方法是否有效?◆ 思考會引發怎樣的後果?
  • 怎樣使犯錯的學生主動認錯?
    這就說明你主動認錯,老師一定為你保密,原諒你。如果不認錯,同學們舉報出來,這可是很丟人的事,以後大家都不跟你一起玩,到誰家去都會被趕出大門的。″ 當同學們把紙條都交給我走出教室後,我發現竊錢同學果真承認了。我讓他在教室沒同學時把錢交給我。我把錢還給失主時還特意表揚:知錯就改便是好同學。並告訴全體同學以後誰也不許追究這人是誰。從此到現在三十多年之久,就連他家長也不知道他兒子做過這種事。
  • 孩子犯錯,父母該如何教育?善用「自然法則」,孩子成長更優秀
    文丨熊爸(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教育之路不容易,很多家長都表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都有一種打敗仗的失落感。越是希望孩子懂事,孩子越是調皮搗蛋,一直以來不知道用多少的生氣和憤怒,才換來孩子一時半會的聽話。
  • 孩子犯錯,一句對不起就結束了嗎?
    孩子犯錯後,每當聽見孩子這樣態度誠懇的認錯時,當父母的是不是會甚感欣慰?於是立刻放走了孩子繼續去玩耍,留下自己耐心地收拾闖禍後的「災難現場」,去安撫被欺負的弟弟或者小朋友。孩子犯錯後,用「講道理」的方式來處理孩子的犯錯行為,並要求他們道歉,對嗎?當然對!但如果只是限於上述的,說一聲道歉,孩子所犯下的錯就一筆勾銷,這種做法其實是不夠完整的。
  • 為什麼孩子喜歡一錯再錯?父母的怒火成為孩子最大的壓力
    可是,有的家長又說,孩子認錯特別快,而且把「認錯」當成是免死金牌,用來逃避處罰,結果下次還會繼續犯錯,必須要給點顏色看看,才能讓孩子「印象深刻」。 但是如果家長們能夠在情緒冷靜之後,和孩子坦誠相對,告訴孩子,父母生氣憤怒的原因,並不是不愛孩子,而是因為對孩子犯錯而感到的情緒失控,進而去和孩子一起分析整件事情,如何去判定對與錯,這樣孩子認識錯誤的程度才會更深。
  • 孩子犯錯時,你的第一句話至關重要
    這些孩子並不懂,在家人眼裡,他們犯的小錯誤,怎麼比得上他的生命重要?但是,在他們小小的心靈裡,早已埋下了種子:我犯錯了,我罪不可赦。作為父母,恐怕也不知道,自己的語言竟然給孩子帶來這麼致命的傷害!為了逃避父母的責罵,有的人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還有的人選擇結束別人的性命!
  • 「我沒有,不是我」,孩子犯錯老不承認,巧用「健康恥感」改善
    文丨啵啵育兒經(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人們總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但有些時候人們往往缺乏承認錯誤的勇氣,孩子更是如此。一次和朋友聚餐,朋友帶著她的孩子一起前來。在吃飯期間孩子總是想要玩手機,朋友不允許,孩子就一直吵鬧,身體動來動去,最後碰倒了桌上的飯菜。
  • 兒子犯錯,孫儷竟然獎勵他?聰明的父母,都懂得這樣懲罰孩子
    當看到孩子犯錯,很多父母第一反應就是責罵孩子,逼孩子認錯。殊不知,這樣的教育方式往往起不到好的效果,一味的責罵只會傷害孩子,讓孩子感到害怕,戰戰兢兢,變得畏首畏尾。孩子不僅沒有從中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父母也喪失了一次教育孩子的機會。懲罰孩子,是一門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