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忙碌了一上午,有點疲憊,就坐在沙發上休息。這時女兒就過來拉著我說,「媽媽我們玩球吧」。
我說,「不想玩。」女兒就拉著我的手說:「我想玩嘛」。
當時我情緒可能不對,說:「玩什麼玩,不知道樓下還有鄰居嗎?」女兒一臉委屈地走開了。
休息片刻,我意識到對女兒有點粗魯了,我不該把自己的情緒轉嫁到女兒身上。
然後我就去臥室找到女兒,抱著她說:「寶貝,剛才對不起啊,媽媽幹了一上午活有點累,你找媽媽玩,媽媽還對你發脾氣,委屈你了」。
五歲的女兒聽了我的話,緊緊抱著我的脖子,在我耳邊說:「媽媽,我還是很愛你的」 。哇,真是好暖的女兒。是的,在女兒這,我收穫了酸爽又溫情的愛。
大家都知道,我們不僅是孩子情感的引導者也是孩子的榜樣。
孩子從不看我們說了什麼,而是看我們做了什麼。
當我們不把孩子看成是小孩子,而把他們看作是和我們的有情感有生命的人時,
他們也會感受到這種真實情感的力量。
始終記住,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當我們教育孩子時,要時刻檢視我們的「榜樣行為」。
當自己也犯錯時,要馬上修正自己行為。這樣,我們的親子關係才會越來越融洽。
孩子都是想超越父母的。如果我們偶爾的犯錯反而會激勵我們成為孩子更好的榜樣。
「主動去認錯」讓孩子認識到大人也會犯錯,表達情感和承認錯誤是每個人基本的修養。
同時,我們道歉的內容一定要具體,要點明自己的錯誤所在,
並和孩子分享你當時的心理狀態和之後的感受。
這樣,你也向孩子證明了自己並不是十全十美的。
孩子也能深深地體諒我們的發脾氣並不是因為他不好,是我們自己的原因,這樣孩子內心就會少一些
內疚和內耗。
你要讓孩子知道,不完美並不是錯誤,所有的人都會犯錯。
父母勇於承認錯誤,就是在用自然和健康的方式來幫助孩子去面對世界的不完美,
並指導他們去建立和維持與他人的關係。
就拿我來說,我就沒少犯錯!每當我特別忙碌或者壓力過大的時候,
我常常會忍不住大喊:「現在給我觀賞電視!」——但是我馬上就會接著說:「我很抱歉對你大喊大叫,
但是媽媽又困又餓,我只有在沒有辦法的時候才會這樣說話。
我只是希望我們都能主動控制看電視的時間,所以我需要一點幫助。你會幫我是嗎?
當你發現自己因為不堪重負而無法對孩子進行情感引導的時候,
首要的是讓你的孩子知道,即使是父母也同樣會犯錯,但你會因為自己的不恰當反應而感到懊悔。
孩子們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們天生富有同情心和寬容心,會竭盡全力地去幫助你。
孩子們不會同情那些懲罰他們的家長,但如果你是孩子的惺惺相惜的引導者的話,
他們就會在你遇到困難和倒退的時候給予你同情。
無論你為孩子付出了多少,你都只會從他們那裡拿到足夠的溫情和感動。
學會向孩子認錯,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養孩子的格局。
願我們在養孩子過程中也能溫情地「養」自己一遍,和孩子共同成長。一邊播種,一邊收穫,將這育孩之路裝扮地花團錦簇,芳香宜人。
喜歡我的文字就記得關注我奧,這回給我更大的創造動力,嘻嘻
心理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