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主動認錯,是你的教育方法有效嗎?可能贏在孩子對父母的愛

2020-11-05 淺淺媽媽育兒經

【文/淺淺媽媽育兒經】掌握實用的孕嬰、育兒知識,讓媽媽照顧寶寶更輕鬆!


導語:大多數的父母覺得自己更愛孩子,但認真地想想過往,還真的不一定。孩子愛父母,比我們想像中的要多得多。


有次爸爸因為淺淺不聽話,訓斥了她。但是過了一會兒,孩子又跟爸爸玩了起來,還故意跟我說,「媽媽我不喜歡你了,你走吧,我要跟爸爸玩」。

爸爸突然開竅了,跟我說了一句話,「你發現沒,孩子不記仇」。

可不嘛,你怎麼訓斥孩子,她還是會跟父母親近,但是換做親近的夫妻很有可能因為一件小事而散了一個家。


在樊登老師的《陪孩子終身成長》中,提到一個例子:

他為了做一檔節目,幫助過一些在家庭中受到虐待的孩子,有的家長會拿烙鐵烙孩子,孩子身上全是傷痕,在把孩子救出來之後,警察說,跟叔叔走吧。孩子說不去,警察問孩子要去哪兒,孩子說要回家。

哪怕家裡有人打他,他還是要回家。

孩子對父母的依戀,是一種天然的情感,是無法割捨的。


我們大多數的父母總覺得自己愛孩子,但是認真的想想,好像真的是孩子更愛父母一些。

樊登老師舉個例子有意思,他說,你試試看,你兒子打你一頓,過15分鐘,你能跟他和好嗎?

估計你早暴走了吧,孩子打家長,這是反了天了,到頭來孩子估計得挨一頓揍。


有的父母對孩子採取冷暴力的教育方式,來管教孩子。孩子犯了錯之後,父母會拋下孩子去另一間屋裡,或者是狠心的把孩子推到門外,讓他自個兒哭吧。

曾有個朋友說她最煩孩子哭,有一次孩子無理取鬧,她真得把孩子放到門外讓他哭。鄰居家的大爺聽不下去了,領著孩子敲門讓她不要這麼對待孩子。

過後她也很後悔,萬一孩子被壞人給抱走了,或者孩子一氣之下離家出走怎麼辦。但是說不定哪天孩子不聽話了,她的暴脾氣就又發作了。她說自己的父母就是這麼對她的,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她原來還覺得一定不要讓自己的孩子經歷自己的過往,但是沒想到有了孩子後,原生家庭的魔咒還是影響著她的育兒方式了。

她覺得自己的這種管教方式是管用的,因為每次孩子都會來跟她認錯,即便下次還會犯別的錯誤。


或許你也是上面這位朋友的管教方式,請想一想,是你的教育方法有效嗎?這是好的管教方式嗎?

肯定的說,不是。這是一種對孩子不公平,沒有從孩子的身心發展出發的管教方式。

孩子的認錯,很可能是因為你贏在了孩子對你的愛!

如果你認同孩子對你的愛是無私純粹的,那就請你也好好的愛孩子,管教孩子的方式有多種,請不要總以家長的權威來讓孩子服從,那只是表面的不是發自內心的。

相關焦點

  • 孩子犯錯不承認,家長別逼著認錯,常說這三句話孩子主動認錯
    2.人都會犯錯的,可是你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了嗎沒有人是完美無缺的,都是會犯錯,也可以給孩子講自己犯錯誤的經歷,告訴孩子,犯錯也是一種成長的方式。錯誤沒有那麼可怕,但是我們一定要從錯誤中吸取教訓。輕柔地問問孩子,你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了嗎?
  • 孩子犯錯怎麼辦?教你三招搞定,比強迫孩子認錯更有效
    因為一不注意,孩子可能就幹了件「大事」,而且有可能是接二連三,這讓父母著急上火,忍不住嚴厲斥責,伸手就揍,可這樣孩子真的能意識到錯誤嗎?如果這時父母不是耐心教育,而是嚴厲打罵,恐嚇,孩子失去了與父母的有效連接,心裡會更加害怕,失去安全感。最可怕的是一些父母不分場合隨意辱罵孩子,對孩子的心理傷害更嚴重。
  • 孩子不肯認錯,家長應該怎麼做?
    1 孩子不肯認錯, 可能是需要情感撫慰 我們有多少家長犯過這樣的錯誤: 本想教育孩子遇事多檢討自己,學會體諒他人,沒想到卻在無意中傷了孩子的心——讓孩子覺得爸媽總是「向著別人的」,而「我的需求」沒有人在意,「體諒別人」總要以
  • 楊瀾再爆料教育秘籍:主動道歉的父母,贏得了孩子的心
    ,更不用說主動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與不足。然而,在教育問題上,有見識的父母往往不會羞於承認自己的不足,這樣的效果似乎更好。父母在孩子面前認錯,真的會丟面子嗎?爸爸媽媽永遠愛你,不希望你受到任何的驚嚇和傷害。」正是楊瀾的這些話,孩子才慢慢平靜下來,接受了父母的道歉。
  • 作為家長,如果你自己做錯了,會給孩子認錯嗎?
    你冤枉我了!碗是弟弟打碎的,你為什麼打我……」文文大聲叫道。「打你又怎麼了?你不應該把弟弟照顧好嗎……」文文媽媽強行辯解道。「明明是你們的錯!憑什麼怪到我頭上?」文文一邊哭,一邊「呯」地一聲關上門跑出去了。「不是你的錯,你就該這樣做嗎?
  • 主動愛學習的孩子,都有善用「稀缺原理」的父母
    很多時候,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喜歡用「強制性」措施用力把孩子往自己期望的方向推,結果越是用力,孩子就越反抗。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借用人性中「稀缺性原理」,減弱或者消除那股強制的力量和意識,孩子反而會主動走上我們期望的「跑道」。
  • 孩子愛撒謊,可能是你的教育方式不對,父母要以身作則
    小明的媽媽原本以為自己的教育能夠起到比較好的效果,但是卻發現小明沒有任何改變。其實,孩子形成愛撒謊的習慣可能是由於父母沒有選擇正確的教育方式造成的。所以大家一定要使用正確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改掉容易撒謊的壞習慣。二、父母應該怎樣教育愛撒謊的孩子?1.分析原因以上的幾種情況都是特別容易導致孩子撒謊的原因,父母對此一定要重視起來,並且在發現孩子撒謊之後仔細分析,找到他們撒謊的原因。
  • 孩子犯錯後你會逼孩子認錯嗎?家長的這三種做法更是錯上加錯
    不同的父母可能會有不同的解決方式,通常都會發現一種情況,當孩子犯錯之後,父母都會很嚴厲地問孩子:知道自己錯了嗎?下回還敢不敢了!而孩子迫於父母的逼問,大多情況下會委屈地說到:我再也不敢了,我錯了。可是孩子這個時候說知道錯了,就真的知道他錯在哪兒了嗎?
  • 超前教育不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是在消耗他的學習興趣
    現在很多父母聽信某些私家教育機構說的廣告語,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於是很多父母就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給孩子報名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孩子比大人還要忙,可是父母這樣做只會讓孩子感覺越來越累,父母自己的壓力也不小,金錢和時間的付出。
  • 向孩子認錯的「甜蜜」嘗試:教你收穫酸爽有溫情的愛
    當時我情緒可能不對,說:「玩什麼玩,不知道樓下還有鄰居嗎?」女兒一臉委屈地走開了。休息片刻,我意識到對女兒有點粗魯了,我不該把自己的情緒轉嫁到女兒身上。然後我就去臥室找到女兒,抱著她說:「寶貝,剛才對不起啊,媽媽幹了一上午活有點累,你找媽媽玩,媽媽還對你發脾氣,委屈你了」。
  • 孩子愛撒謊不是大毛病,找對方法最關鍵,這種教育方法比打罵管用
    你有沒有為孩子愛說謊煩惱?李阿姨提起她的孫女晴晴就頭痛,在李阿姨的心裡,晴晴已經從愛說謊變成「謊話精」了。家裡的碗碟打碎了,晴晴說是小花貓扒下來的;老師讓交課外書籍費20元,晴晴說成50元;晴晴搶了鄰家弟弟的玩具,把弟弟惹哭,卻告訴家長是弟弟摔跤所以哭了。晴晴十句話裡只有一兩句是真的,這真是令李阿姨困擾不已,不知道該拿小孫女怎麼辦。
  • 母親的以死相逼,孩子跪下認錯,你教會了孩子什麼?
    事後,經過消防員和鄰居的勸解,媽媽放棄了跳樓的想法,主動從陽臺上下來,但依然哭著講「沒見過這樣的孩子」,這一切的起因,就是因為孩子不寫作業。最後的結果是孩子給媽媽跪下認錯,媽媽表示接受,事情看似結束了。可是這一場鬧劇,究竟給了孩子什麼?在孩子的潛意識裡,學會了一種處理問題的方法:以死相逼。每一個孩子真的是一張白紙,父母處問題的方式就是一筆一筆寫下去的痕跡,看看周邊的孩子,或愛動手打人,或喜歡意氣指使,或總是委屈求全,很多的方式都來自自己父母在處理問題時慣用的方式。
  • 如果錯了,要敢於向孩子認錯!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出現過失、錯誤時,理當採取明智之舉勇於向孩子道歉。父母的這種行為會為孩子樹立榜樣,當孩子有錯誤時也會主動承認錯誤、主動道歉。父母勇於向孩子認錯,是種無言的人格力量,能影響孩子一生一世。下午,鄰居家的孩子抱著小貓過來道歉,說小貓爬上爬下把花瓶打碎了,請求原諒。送走鄰居之後,媽媽趕忙把淘淘叫到了跟前,她撫摸著孩子的頭髮,柔聲說道對不起,寶貝,媽媽錯怪了你。媽媽現在知道花瓶是小貓打碎的,不是你,你願意原諒媽媽嗎?沒想到淘淘竟「哇」地一聲哭了起來,比剛才還委屈。媽媽慌了,捧著兒子的小臉說道:「寶貝別哭,是媽媽不對,媽媽向你道歉好不好?
  • 有時候,父母要支持孩子的「不認錯」
    身為父母我們都有過這樣的時刻,孩子死活不認錯,尤其到了青春期,孩子不僅不認錯,我們和他有意見向左的時候,孩子都不想理我們了。怎麼辦呢?但同時,也要學習如何漠視無理、挑釁的批評和冷嘲熱諷,讓孩子學會「冷處理」,讓這些批評隨風而去;也要學習如何反駁污衊、損害的批評,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權益的方法,也有維護自己權益的勇氣。 其次,有時候孩子不願意認錯,可能真的問題在我們。
  • 「陳小春兒子犯錯後對鏡頭道歉」:孩子拒認錯,心理學家教你4招
    ,是孩子情商教育中一個重要的點。在一些奉行棍棒教育的家庭裡,孩子稍微有點錯就會遭受批評和責罵,這意味著在犯錯的瞬間,就產生了承擔後果的巨大精神壓力,為了逃避這種壓力,孩子會選擇撒謊,拒不認錯。一些家長總是居高臨下地教訓孩子,讓孩子服從自己的意願,但他們卻從來不檢討自己的行為,一旦自己犯了錯,也不會主動向孩子認錯。
  • 孩子犯錯屢教不改,巧用「反彈琵琶」式批評教育,讓孩子主動糾錯
    新聞資料顯示,離家男孩的父親楊某在教育孩子上,常用「我們都是農村的,進城讀書不容易」「爸爸又在打工,你不好好學習就回鄉壩頭去」「要出去,就讓他出去,喊他走,不要回這個家了」等詞句,這類從父母角度和立場出發的批評用語,卻成了孩子眼中的傷害性表達,不僅傷害了父子間的親密關係,也造成了孩子自卑、消極、叛逆的性格,甚至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 孩子犯錯不承認,打罵沒有效果,一個問題讓他們主動認錯
    很多孩子平時表現良好,是父母和老師心中的&34;。犯了錯誤後,一方面擔心會受到父母的責罰;另一方面不願意讓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形象受損。避免這兩種後果的方法便是推卸責任,拒不承認。其實他們也抱有一絲僥倖心理,希望自己的矢口否認,可以讓父母轉移&34;。如果自己的過錯沒有被深究,孩子的形象也就不會受損。
  • 父母的愛不必面面俱到,學會留白式教育,給孩子的成長留足可能
    文/心蕊編輯/心蕊父母為了孩子願奉獻全部的愛,給予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和面面俱到的照顧。很少有父母去思考,過度的愛和保護真的是孩子所需要的嗎?對於孩子百利而無一害嗎?答案必然是否定的。許多家長奉行教育孩子從娃娃抓起。
  • 孩子缺愛,脾氣變壞:父母該如何愛孩子?
    愛孩子就是要學會欣賞孩子身上的優點、長處和潛力,做到「優點不說不得了,缺點少說慢慢少」。愛的教育篇   孩子是禾苗,父母是土壤,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教育孩子要與時俱進,不要用昨天的方法,來教育今天的孩子。
  • 父母該不該向孩子道歉?父母別為了贏面子,卻輸了孩子的心
    但他們覺得沒有必要向孩子道歉,這讓身為父母的他們多沒面子,還說道:「球球,差不多得了啊,不就一道數學題嗎,現在都承認你的思路也正確了。」現實生活中,像球球爸爸媽媽這樣的父母數不勝數,總是拿著父母的頭銜壓制、否定孩子。但是當父母犯了錯,卻又不向孩子承認錯誤,礙於面子又或者覺得對孩子道歉沒有意義,就簡單地含糊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