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出現過失、錯誤時,理當採取明智之舉勇於向孩子道歉。父母的這種行為會為孩子樹立榜樣,當孩子有錯誤時也會主動承認錯誤、主動道歉。父母勇於向孩子認錯,是種無言的人格力量,能影響孩子一生一世。
一天上午,淘淘的媽媽花瓶是淘淘打碎的,便不分青紅皂白地將兒子訓斥了一通。淘淘雖極力辯解,媽媽就是不信,還為兒子不肯承認錯誤而傷心不已。下午,鄰居家的孩子抱著小貓過來道歉,說小貓爬上爬下把花瓶打碎了,請求原諒。送走鄰居之後,媽媽趕忙把淘淘叫到了跟前,她撫摸著孩子的頭髮,柔聲說道對不起,寶貝,媽媽錯怪了你。媽媽現在知道花瓶是小貓打碎的,不是你,你願意原諒媽媽嗎?
沒想到淘淘竟「哇」地一聲哭了起來,比剛才還委屈。媽媽慌了,捧著兒子的小臉說道:「寶貝別哭,是媽媽不對,媽媽向你道歉好不好?下次再遇到什麼事情,媽媽一定會先調查一下的
決不會再冤枉你。」
媽媽接受了這個教訓,以後再也沒有盲目地批評過兒子。在這之後,淘淘經常向人提起這件事,並且自豪地說:「一想到這
件事兒,我就覺得媽媽很通情達理。」
不少人在家中卻從不道歉,尤其是父母,更不願向孩子道歉。
其實
一個人在生活中不可能不犯錯誤,不可能沒有缺點。無論我們多麼優秀,在長期的工作中也不可能沒有缺陷或者沒有感到後總能鄭重地向孩子認錯、道歉,孩子就會懂得承認錯誤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就會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嘗到原諒別人的甜味。比如當孩子闖禍後,一些父母由於一時衝動,往往會對孩子進行當的、過重的批評或懲罰,事後又往往會後悔。這時,倘若真誠地向孩子道歉,補救自己的過失,就能引導孩子更好地發展。
被稱為「西班牙王國上空的一顆光輝燦爛的巨星」的拉蒙·依·卡哈的成長,就說明了這一點。卡哈小時候調皮得很,13歲時用所學的知識造了門「真」的大炮,把鄰居家的孩子打傷了,闖了大禍,被罰款和拘留。當他從拘留所出來後,身為大學教授的父親把這個「頑童」著實訓斥了一頓,並責令他停止學業,學補鞋子。後來,父親越來越覺得這樣的處罰過於嚴厲,孩子闖了禍是要管教,但不能因噎廢食。一年後,父親上補鞋鋪接回了卡哈,摟著孩子深情地說:「爸爸做得不對,向你道歉。我不該因為你闖了一次禍就中斷你的學業。從現在起,你就在我身邊學習吧,你會有出息的。」從此卡哈潛心學習骨骼學,終於成為舉世矚目的神經組織學家,並榮獲了諾貝爾獎。
一位父親在報上曾刊登了題為《給兒子的「道歉信」)的尋人啟事:「看了昨天你給我的信,對我震動很大,反省自己,最近一段時間性格變得很暴躁,漠視了你的感受。在此,請接受我深深的歉意。給我一次機會,讓我們像朋友一樣說說心裡話。看到這封信,就給我打電話,好嗎?永遠愛你、惦記你的父親。」我們有理由相信,當兒子看到父親這封道歉信後,肯定會為父親的自責、反省、與兒子平等對話的勇氣所折服。
實際上,人類就是在不斷地犯錯誤並且不斷地改正錯誤的過程中取得進步的。所以,作為父母不妨坦誠自己的缺點或錯誤。有一位母親在教育孩子時,曾經多次將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犯過的錯誤告訴孩子,並詳細地分析主客觀原因,尤其是分析自己的些缺點在產生這種錯誤中所起的作用,其目的就是讓孩子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不再和她一樣,以類似的個人缺點犯同樣的錯誤。因此,一些父母認為「向孩子認錯、道歉會失面子,會失去權威」的擔憂是多餘的,父母學會向孩子道歉對教育子女無疑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