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小學六年級的行程問題,有3種不同解題思路

2020-12-27 專注小學數學

行程(路程)問題一直以來是小學階段的重要應用題型,包括很多競賽也喜歡出這類題目。

這樣的題目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接觸,可簡單可複雜。

可以是單純的路程問題;可以是相遇問題;或追及問題;還可以是相遇、追及同時出現在一個題目當中(這種題目難度相對要大一些)。

路程問題有三個量非常關鍵即:路程=速度×時間。這個是解這一類題型的總思路。知道其中任意兩個量可以求出第三個量。

行進中的隊伍

如果對於路程問題的各種關係量,理解的比較透徹,不列方程,照樣可以解出來,這就需要比較清晰的思路了。

在路程問題中,路程相等,速度越快,所用的時間反而越短,也就是說路程一定:速度與時間成反比。

我們舉個例子,甲乙兩地相距100千米,一輛車以50千米/小時的速度從甲地出發到達乙地,需要100÷50=2(小時)。如果以40千米/小時的速度,跑完這100千米則需要,100÷40=2.5(小時)。

這兩個時間是不是和速度剛好成反比。速度越慢,所用的時間也就也長。

下面這道六年級的應用題,就屬於比較複雜行程問題。

體育小學組織學生排成隊伍去郊遊,步行的速度是每秒1米。隊尾的李老師以每秒2.5米的速度,趕到隊伍的最前面,然後立即返回隊伍的隊尾,共用10分鐘,求:隊伍的長度。

分析:這一題是比較典型的複雜行程問題。對於這一道題目有設未知數和不設未知數的解法。

在這一題中是有兩個過程。

從隊尾趕到隊伍最前面是一個追及過程。

李老師在向前走的同時,隊伍也是在往前走,我們怎麼算要多長時間呢?如果隊伍速度為0,是不是就非常簡單?

其實大家想下,老師的速度減去隊伍的速度,是不是相當於隊伍靜止狀態?多出來的才是他真正每秒多走的路程吧?每秒多走:2.5-1=1.5(米)。

而從隊伍的最前面返回到隊伍的最後面,這一段呢,是一個相遇問題,此時的速度=老師的速度+隊伍的速度。2.5+1=3.5(米)

好,到這裡我們基本上已經把思路理清了。

可以用設一個未知數來解這種題目,題目中所給的時間是10分鐘,運動速度卻是米每秒為單位。

所以在這裡有必要將單位進行統一。我們換算成秒。假設從隊伍最後面到最前面,所用的時間為x秒。那麼返回時間為600-x。

1.5x=3.5×(600-x)

X=420

隊伍長度:(2.5-1)×420=630(米)

答:隊伍長度為630米。

總結下:這裡我們假設的是時間為x秒,列方程抓住的關鍵點是兩次路程(隊伍長度)相等。

我們看另外一種解題思路,假設隊伍的長度為x米。根據追及時間,加相遇時間會等於10分鐘的等量關係。列出方程式,最後解方程。

因此可以列一個方程:x÷1.5+x÷3.5=600

可求得x=630

第3種方法,不列方程。所用到的知識點是:時間與速度成反比。整個時間是10分鐘,這個是不會變的。根據比例分別算出追及和相遇的時間。

追及時間與相遇時間比:3.5:1.5=7:3。

及追的時間為:10÷(7+3)×7=7(分鐘)。相遇時間:10-7=3(分鐘)。這裡要將單位進行統一,也就是追趕過程使用了420秒,相遇時間180秒。

隊伍長:1.5×420=630(米)

或3.5×180=630(米)

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一題多解,雖然解題過程不同,但得到的答案還是完全相同的。

但無論是用哪一種方法都是在尋找等量關係。這也是解應用題的關鍵所在。大家有更好用或更容易理解的方法,歡迎發到評論區。

相關焦點

  • 六年級數學:29道「行程問題」歸類,題型經典,建議為孩子收著!
    六年級數學:29道「行程問題」歸類,題型經典,建議為孩子收著!在小學數學中,應用題一直是其中的一個難點,很多同學在小學數學的過程中,雖然基礎的公式定理掌握得不錯,但是一遇到應用題就找不到正確的解題思路,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練做應用題的正確思路都沒有掌握好,又這麼開始之後的學習做對應用題呢?
  • 一道小學六年級的數學題,難度係數五星
    這是一道小學六年級的數學題,一道多個圖形面積的綜合圖形題型,涉及正方形、圓(半圓)、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依照圖形通過補畫正方形的兩條對角線,這樣這個正方形的圖形裡面就可以看出有四個半圖、四個小的三角形。
  • 行程問題(相遇問題)五道典型例題(附解題思路及答案)
    行程問題中的相遇問題同一般行程問題一樣,也是研究速度,時間和路程三者數量之間關係的問題。只是一般的行程問題研究的是一個物體的運動,而相遇問題研究的是兩個物體的運動,它研究的速度包含兩個物體的速度,路程也是兩個物體的路程。下面我們通過五道典型例題來分析下如何解答相遇問題。
  • 一道小學六年級數學題,中學老師幾天幾夜做不出來,問題出在哪?
    文|冷絲欄目|絲說小學教育一道求面積的數學題出現在小學六年級的練習冊裡,這道題目是安排在小學六年級學生學習圓的面積計算後而設計的,題目是求陰影部分計算。小學生在做作業很多小學老師用小學的面積計算方法,怎麼都難以找到答題方法。冷絲想問的是:是題目太難?還是題目設計有問題?或者說本身就超綱了?
  • 一道小學六年級數學題,丟在家長群裡求解,多人表示解題條件不夠
    一位小學六年級學生的家長,在小升初家長群裡發布一道數學題,請求大家幫助提供解題思路和方法。這道數學題如下: 「如圖,AF=2FB,FD=3EF,直角三角形ABC的面積是78平方釐米。求三角形EFB和三角形AFD的面積。」
  • 初中數學,記住公式重要會用更關鍵,四種類型行程問題及解題思路
    很多同學,遇到這類題特別頭疼,題目讀了好多遍也不理解,有的同學是理解不到位,不知道從哪裡入手解題。作為百家號,人生底色看語文的數學老師,為了方便同學們的學習,將關於行程問題的各種類型以及學習方法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同學們不妨想想,行程問題不就是涉及到三個變量嗎?哪三個呢?很簡單,時間,速度還有距離。那麼,它們三者的關係就很容易理解了。時間等於什麼?
  • 六年級數學幾類應用題詳細解題思路,給孩子收藏列印
    8、一個大水坑,每分鐘從四周流掉(四壁滲水)一定數量的水,如果用5臺水泵,5小時就能抽乾水坑裡的水;如果用10臺水泵,3小時就能抽乾水坑裡的水。現在要1小時抽乾水坑裡的水,需要( )臺水泵。第一題解題思路:有同學說,我看歷史書上記住是哪年了,OK!
  • 小學六年級數學考試前期,分類複習至關重要
    圖片來源網絡小學六年級數學的分類複習了分為:易錯題、計算題、幾何題,其中包括:圓的周長和面積的求法、統計題等。分類複習的目標相當於強化訓練,即是把同一種類型的題目在變換條件、數字之後,考察學生的應變能力、理解能力、計算能力、思維能力等。它是提高學生解題能力,增強學生數學思維,加快學生計算能力的有效有段。以下是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解決問題呢分類練習。
  • 比的應用題:按比分配的2種解題思路與3種常考基礎題型總結
    這類應用題實際上與之前學過的平均分問題、歸一問題、分數應用題的解題方法和思路是如出一轍的。尤其是比和分數本來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比的應用題完全可以轉化成分數應用題來解答。思路一:平均分法。總數是360本,按照3:4:5的比分配,可以看做四、五、六年級分別得到3份、4份、5份。也就是說把這批書平均分成了3+4+5=12份,可求得每一份是360÷12=30本。所以四年級分得3×30=90本、五年級分得4×30=120本、六年級分得5×30=150本.
  • 小學三年級數學附加題如何突破?解題思路詳解,幫你掌握提分技巧
    在學有餘力的情況下,將附加題做對,也是提高成績的一種辦法,但是這是一件具有難度的事情。那麼,小學三年級數學附加題應該如何突破呢?今天小編就來談一談如何做小學三年級數學附加題,從真實的例子出發,引出五個解題思路與技巧,幫助大家掌握提分技巧。首先,我們大家來看一下第一道附加題,這道附加題需要我們在空白格裡面填上合適的數,使得豎式成立即可。
  • 小學數學:應用題21種類型總結(附例題+解題思路),攻克難點
    小升初:小學數學應用題21種類型總結(附例題+解題思路)建議收藏小學階段數學的學習除了計算,概念定義的考核,最為重要的就是應用題了,解答應用題在小學6年了一直都是很多孩子的攔路虎「攔路虎」讓孩子十分懊惱。
  •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期末試卷附答案,需要學生拓展思路去解題
    今天小編帶來套人教版小學六年級的數學期末真題,寒假最後的幾天可以在家做做鞏固鞏固上學期所學的知識。這套試卷緊扣教材同時,對於上學期所學的重點內容園和百分數的應用著重考查,也能將數學知識和生活進行整合。整套試題主要由概念、計算和應用這三部分組成,其中考查概念性的習題分值佔了約40%,計算部分有30%,應用部分30%。關於難度值方面,簡單的比較容易得分的題型大概有50%左右,中等難度佔40%,難題的話只有10%,整體來說難度適中。
  • 小學奧數差倍問題-解題分析,解題關鍵是設題目中的小數為1份數
    小學奧數問題中,有一類問題為差倍問題。做題時,同學們要認真讀題,仔細思考,了解差倍問題出題的方式,一旦確定是差倍問題的題,就可運用差倍問題的固定解題模式解答,簡單直接,不易出錯。奧數差倍問題試題:甲、乙兩個藥店都有口罩出售,甲藥店比乙藥店多200包口罩,甲藥店擁有的口罩包數是乙藥店口罩包數的3倍,問甲、乙兩個藥店各有多少包口罩?和倍問題的解題方法很多同學覺得奧數題很難學,每次考試成績差不知從何做起,不知道解題方法。
  • 兩道小學行程問題應用題解析,找對題中的等量關係是解題關鍵
    今天,數學世界給大家分享兩道小學數學應用題,這兩道題都是行程問題,解決這道題關鍵就是靈活運用路程、時間、速度之間的數量關係,找到變化的量和不變的量,找出題中的等量關係。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這兩道例題吧!
  • 行程問題(追及問題)三道典型例題(附解題思路及答案)
    追及問題分三種情況:一種指的是兩個物體在不同地點同時出發,第二種 指的是兩個物體在同一點不同時出發,第三種,只能是兩個物體在不同地點不同時出發,這三種情況都是,兩個物體同向而行,前面的速度慢些,後面的速度快些,在一定時間內,後面的物體追上前面的物體。
  • 小學奧數《差倍問題》基本題型的解題思路
    三年級開始會遇到很多應用題,比如植樹問題、間隔排列問題、和差倍問題,等等。那麼如何去巧妙的解決這些應用題呢?只是在小學階段,涉及到的數學方法還不是很多,但對於未來的數學學習卻很重要,你能正確的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習慣嗎,這很重要。
  • 一道七年級行程類拓展題,大部分學生思維方式不對,直呼太難了!
    講到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行程類應用題時,給學生補充了一道拓展題,本以為學生很容易能做出來,可是學生思維方式不對,直呼太難了,真有這麼難嗎?快來看看吧!原來這是一道典型的行程類相遇問題,但這題不是簡單的相遇,而是相遇後兩輛車又繼續行駛,到相距100km時停止,要求甲車從出發開始到停止共行駛了多少千米?
  • 六年級《百分數》求百分率、成活率、出勤率等通用解題公式和思路
    目前大部分學校的進度已經學到甚至學完了第六單元《百分數(一)》,這一單元的知識點並不多,且百分數的解題思路和分數乘除法的解題思路基本上相差無幾,所以學起來並不算是很難。但是,百分數這個單元的題型卻很容易出錯,尤其是有些題目看起來比較容易混淆,很多同學搞不清楚。
  •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分數除法相關知識點
    中公教師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分數除法相關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分數除法1.分數除法的意義: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都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2.分數除以整數(0除外),等於分數乘這個整數的倒數。
  • 一道小學三年級的數學題目,家長:題目有問題 老師:沒毛病
    現在小學題目有一些出題非常靈活。如果按照常規的理解可能無從下手。因為在小學期間所學的知識,根本就無法解決。比如說前幾天的一道數學題,三個連續自然數相乘積等於504,求這三個數的和是多少?可能到初中以後,用初中以後的知識來解決這個問題是可以解決,如果去假設X,會出現3次方,但是我們說了這題是小學題目。既然是小學題目,自然就有小學知識範圍內的方法能把它解出來。各位網友也紛紛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大多數朋友都算出來這三個數分別是7,8,9,和等於24。不過計算過程各有不同,有網友是採用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