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苦,在於想把「小草」培養成「大樹」

2020-12-20 教育一線工作者

「 如果你不能成為你期望中那樣偉大的人,那麼也要安於自己平凡的人生角色,承擔好自己的責任,盡好自己的努力,不卑不亢的奮力生長——讓大樹長成大樹,讓小草長成小草」

1.

偶然聽到一位老師說起一個孩子的狀況:這個孩子在學校裡學習成績不太好,各方好像也沒什麼特長,普普通通。但是,在一次農耕活動中,老師就發現他在這方面好像有種特別的優勢,幹起活來特別得起勁,全班同學就數他做得最好了。他幹活時那種投入和那種輕鬆,都自然地表現在他的臉上。老師開玩笑地說:這孩子,就是這命。

這,難道有什麼不好嗎?

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有的喜歡書法,有的喜歡武術,有的喜歡音樂,有的喜歡農耕,甚至,有的孩子什麼興趣愛好都沒有……說真的,當老師時間長了,真的感覺到:有的孩子,確實不是讀書的料。既然這樣,我們又何必強求呢?我們知道,不管一所學校處於什麼樣的檔次,不管一位老師有多麼厲害,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學生都統統送進重點高中、重點大學,總有一些學生要被分流到一般的學校、職業教育類學校,有的還會直接走向社會參加工作。這,其實也沒什麼問題。一個社會要發展,除了需要少部分的精英做出貢獻外,更需要普羅大眾的全體參與。因此,一個學生不管學習成績如何,即使是排在最後面的,只要有自信心,有想像力,創造力,能善於與人交往,總能夠在社會上站住腳,並實現自己的價值的。

2.

可是,我們當下的教育,卻偏偏想著要把「小草」培養成「大樹」,好像只有長成大樹了,居高臨下了,出人頭地了,才算成功了。

在這樣的追求下,很多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已經把「學生教育」異化為「升學教育」了,兩隻眼睛裡就只有分數。學校的一切行動都緊緊圍繞升學率,一切措施都緊緊圍繞成績靠前的學生。在這樣的理念引領下,學校的管理、教師的精力等各種優質資源幾乎都放在了那些有可能升學的學生身上,而對那些沒有機會升學的學生來說,他們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就不可避免地成為了其他學生的「陪讀、陪學、陪考」。

這些學生,學校不管他們能不能承受,都要他們跟著其他學生一起做大量的、高強度的訓練——即使這些訓練對他們來說以後一點用也沒有。有的學校甚至為了能讓部分好學生能考到好名次,不惜犧牲這些學生的利益,把他們當做墊腳石。而當每一次考試結束之後,學校會召開全體學生大會或家長會,隆重表彰那些考試名次在前面的學生,並把他們的照片放在學校的櫥窗裡。這種做法在鼓勵大家向優秀學生學習的同時,一定也會冷落了那些學生。在他們看來,自己只是個「多餘貨」,自己存在的價值只是為了襯託別人,這不僅會刺激到他們脆弱的神經,甚至會發生心理扭曲。

有個報導,說一名初中生放學回家,父親在窗戶裡看到兒子走過來,可幾分鐘後聽到有人在樓下喊「有人跳樓了!」原來孩子這次考試成績落到了年級的後幾名,感到未來沒有希望了,就選擇了跳樓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這,就是非要把小草培養成大樹的悲劇!

3.

當然,「讓大樹長成大樹,讓小草長成小草」,並不是指無為而教,放任自流,而是指在教學時,要做到因材施教,充分發揮每個孩子的長處。

世界上找不到兩邊相同的樹葉,同樣,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獨特的美麗,對與所有的人都使用相同的標準 ,會摧殘那一份份獨特的美麗,使很多人無法發揮出自我的優勢從而被埋沒掉,偏離了實現自我的人生目標。

一個木匠懂得用不同的木材做不同的家具,一名醫師懂得用不同的藥材去治療不同的疾病。如果讓木匠把所用的木頭都用作棟梁,醫師把所有的藥物都去治大病,那不但做不好,反而會變成了笑料。所以,教育者和木匠、和醫師一樣,只有因材施教,才能人盡其用,使每個孩子的潛力得到最大的發揮。

老子說「常善救物,故無棄物,常善救人,故無棄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4.

最後,就用自編的一首小詩,來調整我們的心態吧:

教育,要求自然,

就像在合適的季節裡,

種下一粒種子,

然後,開始期盼,開始等待。

或許它不會發芽,

或許,它只是有點懶,暫時沒有醒來。

但,這又怎樣?

我知道,

一月的日曆中,撕不下二月的日子來,

三月的春風裡,見不到四月的桃花開。

慢慢等,靜靜等,

在希望的時間裡,

每一分鐘都可能發芽。

就把剩下的交給時間吧,

小草會長成小草,

大樹會長成大樹。

一切是那麼自然。

相關焦點

  • 讓小草成長成為一棵茁壯、開心的小草,而非參天大樹
    —關於孩子家庭教育的一點淺見我的老太奶活了近百歲,臨終前拉著我的手說,娃啊,將來等你有了娃娃,不管國家咋規定,你都讓他7歲再上學。  當時不理解老太奶的話,可能因為我在7歲以前也沒上學,以為是慣例。彼時未上學時,我最大的樂趣就是像小豬佩奇一樣,卷著褲管踩泥坑。等後來上了學,才發現仿似開啟了新世界。
  • 作文私家課丨懷參天大樹的凌雲壯志,具青青小草的腳踏實地(作文新題與範文指導)
    【作文題】       近日,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劉瑜坦言:「正確的教育不是非要把一棵小草培養成參天大樹,而是要把小草培養成一棵美好的小草,一棵健康的小草。」這讓很多人想起俞敏洪的「大樹小草說」:人的生活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像草一樣活著。
  • 紅河州優質校推薦:慶來高中讓大樹更直、小草更綠!
    紅河州優質校推薦:慶來高中讓大樹更直、小草更綠!                2018年高中畢業生成績通報我校2018年高考共254人參考,上線254人,上線率100%。小班教學,精細管理,師生關係融洽,幫助學生身心成長,培養健康陽光心態。目標導引,貫穿勵志,錘鍊精神品質,幫助學生全面成長,培養現代競爭人才。慶來學校高中·特色班     ★ 多重保障,有效解決升學、擇校煩惱。★
  • 中小學仿寫題,人生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索取,你打算做什麼?
    中小學仿寫題,人生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索取,你打算做什麼?基本題型是常規題按要求寫句子,這是一道考查學生語文基本素養的常規題,也是稍有難度的爬坡題,難度應是中等或者中下,只要學生稍有語文的基本功,這道題就可以做對。
  • 2019年高考作文備考:眾芳搖落爭暄妍的春季裡,我甘心做一棵小草
    【寫作提示】小草要想使人們看見它,就要讓自己長得足夠翠綠、茂密、高大、魁梧;人們要想看到小草,不能只遙遠觀望,要親近、走近小草,給小草的努力以鼓勵,以肯定;小草無需贏得人們的眼光,它只要努力地生長,活出自我就夠了;人們與小草因為距離的遙遠而彼此陌生,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隔閡由此產生等等。
  • 小時候,我的父親像一顆年輕的大樹,我像小草一樣依偎的他
    小時候,我的父親像一顆年輕的大樹,我像小草一樣依偎的他,那時的天空是那麼的藍,那時的世界也顯得如此的燦爛,我懷念那時的父親,因為那時他很強壯,能給我力量。長大後,那棵大樹經過了歲月的洗禮,已經變得有些蒼老,這時的天空依舊那麼藍,這時的世界對於我來說去充滿著好奇,我有了自己的理想,那個大樹讓我靠了17年,我想我該自己飛了。在現在,父親那經過歲月刻畫過的臉,已經有了幾條深深的皺紋,我想我長大了,該我保護他了。
  • 教育的根本在於「言傳身教」,學問的根本在於「耳濡目染」
    欲栽大樹柱青天,教子方為存英志。論教育的根本只在於「言傳身教」,跟教學環境,教學條件等身外之物並無太多關係。換句話說,教育成功與否?教學環境,教學條件等起不了太多作用。簡而言之,如果老師不能德才兼備,那麼就很難教出大才。
  • 一株小草的「思考」,淺談全面教育和素質教育
    圖片來源於百家號這株小草生長在農民伯伯的田地裡,成為「黃田根草」,不僅與水稻爭肥,而且還繁殖很快,極大的破壞了莊稼,如果不及時剷除則也會導致成農民伯伯收成減半。同樣的「小草」卻用在不同人的身上,作用卻千差萬別,同樣的「小草」在莊稼人那裡就是「敵人」、「廢品」,而在園藝家的身邊則是「寶貝」「城市的衛士。」看似一株小草的寓言,但其中不凡蘊含著深刻的道理,表達得不就是我們在教育方面的「全面教育」、「素質教育」嗎?
  • 我是一棵大樹
    □駐馬店市第二十五小學   六(4)班譚新祝   我是一棵大樹
  • 小班美術教案:大樹穿新衣
    2、培養幼兒對手工活動的興趣,養成良好的撕貼習慣。  二、準備  1、固體膠、抹布、撕碎的各色彩紙若干。每組一個放碎紙的盆,粘貼用的大樹若干。  2、教學自製圖片一套。  三、過程  1、引出課題  以講故事的形式激起幼兒興趣:  春天來了,太陽光照在小朋友身上暖洋洋的,真舒服;太陽光照在大地上,大地上的小草穿上了新衣裳,太漂亮了;太陽光照在花園裡,花兒都開放了,哇,真美麗!太陽光照在小河裡,小魚快活的遊到了水面上,他們高興的說:「春天來了,春天來了!」
  • 關於寫小草的作文(精選3篇)
    【關於寫小草的作文篇二:】  春天到了,小草長出嫩嫩的綠芽,生命在此時更加堅定、強韌,也更加勇敢。她從春的氣息中呼吸出無限的自由,盡情地享受這芬芳的季節。其實,小草至今還隱藏著冬天帶給她的傷痛,揣著一顆堅定活力的心迎接春天的盎然生機,夏天的火熱。是的,夏天很美好,有鮮花、蝴蝶、還有發芽的大樹。
  • 萊州郭家店鎮小草溝村結合實踐開展主題教育
    山東省萊州市郭家店鎮小草溝村位於萊州東南山區,近年來,村莊在黨支部的引領下,沿著鄉村振興這條主線,逐漸從一個貧窮落後的窮山村蛻變成富饒美麗的網紅村。當下,小草溝村正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
  • 尋找我的樹|大樹「故事會」
    也可能是大樹下被陰涼庇護的小草們,輕輕搖動開滿黃色小花朵的可愛小腦袋,為大樹歌唱。每一個小生靈、小痕跡看起來都很微小,而對於樹林、對於自然卻又萬分重要。剛過去的周末,我們聖海林的夥伴們在樹林裡玩耍,通過聽、看、甚至摸、讀……了解了不少」重要「的故事。
  • 大樹的(作文素材)
    大樹的(作文素材) 2013-09-09 11:29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中考滿分作文:平凡的小草
    有人喜愛高直挺拔的青松,有人喜愛清香淡雅的蘭花,還有人喜愛高潔傲骨的梅花,我卻喜愛那平平凡凡的小草。草,雖然平凡、渺小,但卻具有極其旺盛的生命力。草,不論是閃電雷擊,還是狂風驟雨,或者是嚴寒酷暑,都毫不畏懼。這一切都是信念的力量,小草渴望生命,渴望生存,於是它頑強地站了起來!
  • 清華教授想培養女兒成普通人獲群嘲:讀清華附小的學霸會普通?
    清華教授劉瑜,在一次《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的演講中談到,有個朋友告訴了她一句話,這句話讓她印象如此深刻,以致於立刻就從虎媽的戰車上解了綁,獲得了做母親的自由。 這句話是:「要堅信自己的孩子會長成一個普通人!」
  • 大樹底下不長草
    突然,在一片樹木特別茂密的地方,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大樹底下幾乎沒有小草,只露出光禿禿的土皮。這是怎麼回事?果然是「大樹底下好乘涼」。哦,我明白了,原來大樹枝條伸向四面八方,稠密的樹葉遮住了陽光和雨露,龐大的根系吸收了土壤中的營養,導致它下面的小草沒有了生存之基。在大自然中,這是一種再普遍不過的現象,前者利用自己的優勢,成長得更加強壯。而後者在前者的蔭蔽之下,逐漸失去了生存的能力,最後導致自我消亡。反觀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不也是這樣的嗎?
  • 孩子的培養,不只在於成績,更在於……
    我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但我們同樣與孩子父母一樣,肩負起培養孩子的責任。剛剛結束的中考、高考,許多父母為了孩子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付出了許多的努力,目的就讓孩子能上一個好大學,有一個好未來。這一點無可厚非,但是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孩子的培養是從小開始的,而且人格的修煉要放在首要位置。
  • 「三苦」的教育最終苦了誰?
    01 在我國,人們教育功利化傾向特別嚴重,「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一考定終身」等觀念和機制的深入滲透,讓參與教育的三方都挺苦挺累!現在教師整體社會地位下降,待遇也不十分到位,各種非教育教學事務多,每天工作時間超長,這讓教師們都感受到工作的辛苦。「家有二鬥糧,不當孩子王」,側面也證明教書之苦。3、家長苦陪。教育的幾方中,最累的莫過於家長,那是放著大量財力投入不說,那是身累心更累。教育是個長期的過程,一般有20多年,這個過程中的照料和陪同,那種艱辛每個家長都有體會。
  • 白巖松是如何培養出「學霸」兒子的?父母必須要讓孩子吃這三種苦
    在面對怎樣能培養出這麼優秀的孩子這個問題時,白巖松分享了他獨特的教育方式:要想孩子優秀,就一定得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值得家長們借鑑!我到幼兒園之後發現孩子並沒有摔得很嚴重,我就走過去和孩子說:&34;寶寶和我說:&34;當時我就在想,是不是因為我平時太驕縱孩子了,導致孩子只是小小的摔了一跤,都對媽媽的依賴性這麼大,我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