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貶值」時代,未來出路在哪裡?

2021-02-14 新東方

女同事說:

教育不應僅僅是成為功利的求職敲門磚,而應是一個豐富人生經歷、不斷向優秀靠近的途徑,使人擁有更為完善的人格、擁有在逆境中戰勝困難獲得幸福的能力。

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社會學家蘭德爾·柯林斯就在《文憑社會:教育與分層的歷史社會學》一書中提出過「文憑的通貨膨脹」的概念,指的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獲得更高的學位,工作職位對教育水平的要求也在水漲船高。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文憑通貨膨脹」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尤其在今年疫情的影響下,各行各業的用人單位在招聘時門檻把控得更嚴格,只有達到相應的學歷要求,才有可能通過簡歷篩選,獲取面試的機會。這促使失去競爭力的求職者不得不繼續求學深造,以適應社會需求。

從數據來看,2020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為1071萬,持續上漲帶來的是激烈殘酷的競爭,雖然每年錄取率都在增加,仍有百萬考生無緣大學的大門。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名341萬人,與去年相比增加了51萬人。儘管有擴招政策的扶持,然而受錄取條件及名校數量所限,錄取人數只有101.9萬,也就是說每3個考研er中,只有1個人可能會順利「上岸」,更多的人不得不淪為陪跑。國內優質教育資源的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放眼國際,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數據,2018年我國出國留學及歸國就業人數創歷史新高。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達到66.21萬人,其中自費留學46.76萬人,越來越多的學生不再聚焦國內賽道,將出國留學作為提升和發展自我的新途徑。而這些享受世界優質教育資源、學成歸國的海歸,也給越來越多的國內畢業生帶來了巨大的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劇了國內就業市場的競爭。

新東方發布的《2020中國留學白皮書》(下文簡稱「白皮書」)數據顯示,超過三分之一的企業認為海歸的招聘必不可少,超過5成的企業招聘海歸的傾向呈上升趨勢,海歸在回國就業的過程中仍存在一定優勢。

近年來,學術造假的新聞層出不窮,說明通過投機取巧的方式來獲取學歷的行為不在少數。出現這種不良社會風氣,究其原因,主要還是社會對教育整體認知的偏離。

將教育的目的與就業市場直接掛鈎,K12講升學率,大學講就業率,模式化的「批量生產」,自然會出現高分低能、高學歷零技能。功利化教育的影響廣泛而深遠,甚至漫延到小學中學,教師的業績與學生成績直接掛鈎,學校給老師施壓,老師轉而把壓力轉向家長,家長開始逼迫孩子,形成惡性循環。

功利化教育讓社會對「成功」的定義也越發狹隘,什麼是成功的人生?很多人會振臂高呼:考名校,拿高薪,進大企業成金領。而想要收穫這些,就必須要有高學歷這塊敲門磚。從應試教育中走出來的孩子,對學歷的崇拜是天然發自內心的。然而,對學歷的過分追求,往往容易造成教育目的的本末倒置。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2020年全國高等學校名單,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國高等學校共計3005所,其中一流大學有42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有95所,共計137所。雖然高校每年都在擴招,但跟龐大的學生群體相比,這一舉措顯得有些杯水車薪。

 

今年疫情以來,教育部宣布將對碩士研究生和第二學士學位進行擴招,這對於國內高校學生而言無疑是一個延緩就業壓力、等待行業復甦的重大利好。但如果學生不能堅持教育的初衷,更將加劇盲目追逐學歷這一現象。

 

儘管近年來,清北等中國頂尖高等學府在世界大學排名中的進步突飛猛進,但不可否認,我國的綜合實力和發達國家的高校仍有一段距離。在最新發布的2021年QS世界大學排名前200的高校中,美國45所、英國26所、澳洲11所、中國7所。如果我們將目光放得長遠一些,世界上的教育資源可以為中國學生提供更多的位置。

2013年開始,新東方CEO周成剛老師帶領團隊7年走訪了20多個國家的200餘所世界名校,與當地留學生、教授進行了500多次訪談,用鏡頭和文字記錄下了各國優質教育的風採和精髓。

追求這些前沿的教育資源,不出國是很難獲得的。曾經的留學生黃正談到這一話題時,已經在美國定居。即將為人父的他感慨,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走出舒適圈,才能迎接更大的挑戰。「正是出國留學讓我充分認識了自己,時刻保持清醒,為未來的發展做準備。」黃正說。

今年30歲的黃正研究生畢業於美國範德堡大學,現任美國康明斯(Cummins)產品經理。

像黃正這樣的同學還有很多,這也是當下很多人選擇留學的原因,希望能夠藉助國外的優質教育資源,成就最適合自己的職業之路。

2019年,前途出國首次發起了優秀海外人才系列訪談,採訪了30位年齡在30歲左右並已在國內外就業的留學畢業生,關注留學生群體個人職業發展,發掘有優異表現和有潛力的青年才俊。黃正的故事也收錄在此書中。

或許文憑可以成為打開名企大門的敲門磚,然而一味的執著於所謂名校的光環,反而容易丟失追求教育的初衷。

以留學生就業為例,白皮書顯示,海歸作為一個整體,其視野、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得到了用人單位的廣泛認可。但是具體到每一個海歸求職者的個體,感受卻不盡相同。造成海歸在職場的不同待遇的背後,就在於當初選擇通過留學來追求教育的初衷有所不同。

面對全球疫情防控逐漸進入常態,很多單純的追求文憑的學生擱置了留學的想法,同時也加速了留學真正的「黃金時代」的到來,幫助國人樹立理性、成熟的留學觀。根據2020年QS對30000多名準留學生的調研顯示,47%的受訪者打算推遲留學,13%的受訪者打算出國留學,僅7%的受訪者放棄了出國的計劃,人數佔總人數比例不到一成,中國留學生決定放棄留學的更是僅佔4%。留學帶來的獨特價值,仍是不出國就很難獲得的優勢。

2017年,普華永道對全球的CEO進行了調研,很多CEO反應,具有創造力、領導力、高情商、解決問題能力的人才難能可貴。而這些能力是伴隨一個人走過職場生涯的利器,也是在國外長期學習生活後可以明顯提升的。在中國諸多產業發展逐漸走向世界前列的今天,我們或許在某些專業技術領域上在逐漸縮小與世界強國的差距,但是一段異地的求學生活經歷、幾年跨文化的合作經驗、與多元文化人群的交流碰撞、在陌生環境下的獨自生活探索,仍然非常珍貴。

在疫情對全球經濟開始產生深遠影響的當下,對變化時代的適應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新的世界格局下的創新能力、跨文化適應能力等,將成為未來社會生存的立足之本。

「一個更強的環境可以為個體帶來巨大的提升作用,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有一個更好的學術環境或者工作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一定是有幫助的。」新東方前途出國總裁孫濤表示,與優秀的人在一起共同學習,這或許是教育的另一層含義。

北京、上海的高等教育在國內數一數二,然而這兩個城市2019年本科應屆畢業生中分別有13.87%和13.17%的比例去境外深造,這個比例可以說是非常高了,可見越是優秀的人越是認可環境提升帶來的作用。

雖然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導致很多學生等待觀望,但隨著疫情防控的常態化和秋季開學的到來,各國留學通道逐漸開放,留學熱度開始回升。

好的教育是能夠互通有無的,中西結合培養出來的往往是一種跨界人才。他們在語言及文化思想上具備雙向了解,因此在各類競爭中勝出的概率也會更大。正如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CEO周成剛老師所言:「無論我們的孩子未來在中國接受教育還是在國外接受教育,留學也好,高考也好,都應該具備一種國際的眼光,最終和世界的年輕人同臺,和世界去接軌。「

教育的目的是要造就美好的人,美好的人才能構成美好的社會。教育不應僅僅是成為功利的求職敲門磚,而應是一個豐富人生經歷、不斷向優秀靠近的途徑,使人擁有更為完善的人格、擁有在逆境中戰勝困難獲得幸福的能力。

當然,想要追求更美好的未來也要有所行動。與其溺於困境,不如直面焦慮,從點滴開始改變。歡迎參加「第48屆新東方國際教育展」,全國40城火熱開啟!大咖講座全面升級,助力學子培養全球視野下的核心競爭力,直面未來社會的需求與挑戰。

現在報名,可以與全球院校招生代表直面交流,聽新東方老師講解最新趨勢和申請政策、知名企業介紹求職技巧……多維獲取專業意見,規劃出最適合你的成長之路!

相關焦點

  • 學歷貶值背景下,專科還有必要去讀嗎?大專生的出路又在哪裡
    回顧中國過去10年大學畢業人數,一直是呈上升的趨勢,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畢業生越來越多,學歷逐漸貶值,本科生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導致大專生的就業壓力更大,就業空間也更小。從大專院校的生源來看,來自農村的學生非常的多,農村父母對孩子未來的出路也給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孩子在將來畢業的時候,能有一份非常好的工作,可是現實可能並不如所期望的那樣令人滿意。大專雖然也有一些非常不錯的專業和學校,但是從總體上講,大專有的專業本科一般他都有,所以大專畢業生在就業的時候,很容易被本科生所取代。大專生的社會認可度在下降,目前三四線城市的招聘都已經從本科開始,留給大專生的機會不多。
  • 學歷貶值是未來20年大趨勢,對雞娃有哪些方向性影響?
    中國進入學歷加速貶值的年代?從國家政策層面看,十九大明確提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高等教育普及化,是大政方針,不可動搖的大趨勢;從未來職業需求層面看,人工智慧時代,會進一步淘汰純體力勞動者,高知人才、深度腦力工作者,將是未來職業標配。社會型內卷就是這樣發生的,高等教育越普及,人才越多,學歷越貶值,這將是未來20年的社會大趨勢。
  • 學歷都貶值了,追求高學歷還有意義嗎?
    之前被廣泛熱議的「哈佛物理學博士後任職深圳街道辦副主任」這一消息,有的人覺得高學歷正好可以服務好高科技產業,但也有人覺得這是大材小用,浪費了教育資源;也有「杭州餘杭區招聘北大、清華博士畢業生作為儲備人才」,讓人感嘆,現在真的是沒有博士學歷,連街道辦都進不去了嗎?這真的是學歷的通貨膨脹啊,以後學歷是不是會一直貶值啊。
  • 未來15年,一半大學將破產:學歷貶值時代,孩子的出路在哪裡?
    越來越多的信號表明,美國大學的網課可能會常態化。哪怕新冠結束,大學也會走向線上線下的混合模式。高科技公司進軍高等教育,徹底顛覆學歷授予版圖美國大學的財政窘境由來已久。出生率的降低導致入學率持續下降,各州政府持續削減對高校的撥款。媒體現在討論的,已經不是會不會出現倒閉潮,而是什麼時候會出現和規模如何。暢銷書《創新者的窘境》作者、哈佛商學院著名教授Clayton Christensen早在2017年就放言,未來10-15年,一半的美國大學將破產。
  • 未來十年一半的美國大學將破產,學歷貶值時代孩子的出路在哪裡?
    未來大學學歷含金量如何?知識學習與職業技能培養如何匹配、融合?學習會變成什麼樣?下文中,作者總結了美國多位學界專家、商界領袖的看法,介紹了未來教育可能的四大趨勢。它們不僅擁有幾十億客戶,還手握無法估算能量的新時代石油——數據。
  • 未來15年,一半的美國大學將破產:學歷貶值時代,孩子的出路在哪裡?
    未來大學學歷含金量如何?知識學習與職業技能培養如何匹配、融合?學習會變成什麼樣?下文中,作者總結了美國多位學界專家、商界領袖的看法,介紹了未來教育可能的四大趨勢。✨ 進入公眾號主頁面「星標」我們,準時準點接收閱讀第一每日乾貨。
  • 未來15年,一半的美國大學將破產:學歷貶值時代,孩子的出路在哪裡?
    未來大學學歷含金量如何?知識學習與職業技能培養如何匹配、融合?學習會變成什麼樣?下文中,作者總結了美國多位學界專家、商界領袖的看法,介紹了未來教育可能的四大趨勢。 進入公眾號主頁面「星標」我們,準時準點接收閱讀第一每日乾貨。
  •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人生未來的出路在哪裡?
    曾經的天之驕子,如今的遍地都是,資源過剩,出家當個和尚都需要研究生學歷,現實擺在眼前,出路卻在何方!面對著天價的學區房,學歷卻越來越貶值這樣的社會現實!人生未來的出路在哪裡?如果所有的學生還一味的重複著高中學習精神分數第一,刷題至上那相較於目前的就業形勢和物質社會,對大多數學生來說都是不合時宜的!如果你喜歡學習,喜歡科研,喜歡研究文化那麼你可以在大學裡繼續深造,從某種意義來說人類的進步是一批又一批科學家在前面開闢道路,在前面摸索才有了今天這樣的局面,但是這樣的畢竟是少數,更多的還是芸芸眾生!
  • 藤校變「電大」,谷歌培訓忙…學歷貶值時代,孩子們的出路在哪裡?
    未來大學學歷含金量如何?知識學習與職業技能培養如何匹配、融合?學習會變成什麼樣?下文中,作者總結了美國多位學界專家、商界領袖的看法,介紹了未來教育可能的四大趨勢。支持外灘君,請進入公眾號主頁面「星標」我們,從此「不失聯」。許多今年畢業的高中生,本來應該在9月赴美國開啟四年大學生涯,卻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間隔年。
  • 非全日制學歷出路在哪裡?
    而另一部分人依舊在努力備考,他們也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學歷,有的是成人高考,有的是自學考試,有的則為在職研究生考試。對於這一部分人所取得的學歷,統稱為非全日制學歷。研究生類型非全日制學歷又被稱作是非統招生學歷,所謂的統招生學歷就是通過國家統一的高考、研究生等入學考試所取得的學歷,統招生都是全日制的在校學習模式,學制統招專科為3年,統招本科(非醫學
  • 專科生畢業幾年月薪仍是3000多,未來的出路在哪裡?
    2020考研報考人數比過去幾年人數都多,因此很多人都在感嘆大學生就業難,但是在大學生本科群體之外,還有很多專科生很少有人注意到,這些專科生在求職就業中沒有本科生那麼風光,很少能有專科生能獲得比本科生更好地工作,並且沒有考研和考公務員的機會,身邊的一些專科生畢業幾年後月薪仍是3000多,他們工作沒有發展前景,因此使人不得不思考專科生的未來出路在哪裡
  • 學歷在貶值了...
    可能很多人也會覺得說讓清北畢業的人去街道辦工作有些大材小用了,那是因為在大部分人的認知裡,對於街道辦從事人員的刻板印象都是:學歷一般、辦事低效、待人高傲不耐煩。的確,不少人都經歷過地方辦事麻煩且低效的情況,形成這樣的刻板印象不足為奇。但不得不說,時代在發展,讀書的人越來越多,已經不再是高材生就得去搞各種科研或者進入高新企業的時候了。
  • 非全日制的學歷好尷尬,自考生的出路在哪裡?
    隨著成人教育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都在通過自考提升自己的學歷,但有些小夥伴也面臨著非全日制學歷出來找工作被拒的情況,不是說自考的學歷是國家承認,學信網可查學籍的嗎?為什麼還有人會說非全日制的學歷好尷尬呢?自考生的出路在哪裡?
  • 藤校變「電大」,谷歌培訓忙…學歷貶值時代,孩子們的出路在哪裡?
    未來大學學歷含金量如何?知識學習與職業技能培養如何匹配、融合?學習會變成什麼樣?下文中,作者總結了美國多位學界專家、商界領袖的看法,介紹了未來教育可能的四大趨勢。許多今年畢業的高中生,本來應該在9月赴美國開啟四年大學生涯,卻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間隔年。不然,他們只能忍受時差的折磨,晨昏顛倒地上網課,還要拖累家人為他們準備不知是夜宵還是早點的餐食。
  • 學歷不會貶值,只會增值
    考研過後,有關學歷貶值的話題層出不窮。按照應屆畢業生900萬,377萬考研來算,考研率已經達到了42%,這還不包括每年幾十萬的留學生。單看數據,學歷確實在貶值,社會確實在內卷。不過今天,我想和大家談一些不一樣的觀點。
  • 藤校變「電大」谷歌培訓忙…學歷貶值時代,孩子們的出路在哪裡?
    這份職業證書在谷歌等同於4年大學學歷,而承認此證書的公司還包括沃爾瑪、英特爾、美洲銀行、Best Buy等。它們不僅擁有幾十億客戶,還手握無法估算能量的新時代石油——數據。但即便如此,它們改變世界和締造未來的能力,任何人都無法低估。
  • ​考不上大學沒出路?成績差不配復讀?高考落榜生的未來在哪裡?
    考不上大學沒有出路?成績差不配復讀?高考落榜生的未來在哪裡?當下高考志願正在填報,但是有不少同學在高考中失利,沒有考出好成績。這樣的話,因為成績不理想,導致志願無法填報,不能去讀大學。考不上大學,就好像就堵住了考生未來的所有出路一樣!
  • 7萬碩士送外賣, 學歷正在以驚人速度貶值
    有沒有發現,就像你辛苦掙來的鈔票,購買力大不如從前;辛苦讀來的學位,也正在貶值?學歷貶值、或者叫學歷膨脹,是一個全球現象。作者:魏陽,哈佛大學博士,科羅拉多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來源「爸爸真棒」(id:babazhenbang)。
  • 學歷貶值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認為學歷不重要!
    許多知名企業的高薪崗位會要求應聘者的學歷是研究生及以上,直接在招聘門檻上就過濾掉了本科學生。在一千個人中,只有幾個人是研究生,說明研究生仍舊是「千裡挑一」,更不要說博士了,現在論斷碩博學歷貶值,實在是為時過早!而從就業上看,碩博學歷依舊比本科學歷更加有競爭力。在工作招聘中,只招碩士學歷以上的佔28%,只招本科的佔11%,剩下的61%兼招研究生和本科生,而且一般研究生優先。
  • 清北畢業生扎堆當小學老師,美國海歸做汽修,學歷貶值時代已經來臨?
    更何況,憑藉「一張大學文憑就能解決就業問題」的時代早已經過去,我們面臨的更嚴峻的現實是,很多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其中不乏名校學生。 而學歷貶值導致的最直接結果是,往往一個不錯的崗位會出現諸多競爭者。譬如,前不久流傳網絡的深圳市南山外國語學校的擬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