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據說,十個二胎家庭,九個都經歷過倆熊孩子為一點小事吵起來,甚至打起來的場面。
看著熊孩子為了爭寵「明爭暗鬥」,當爹媽的也是哭笑不得。
回顧當初生二胎的初心——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給孩子一個親人。生二胎,不就是為了讓大寶不那麼孤單嗎?
這說好的「不孤單」怎麼就變成了「不消停」了呢?
本以為倆孩子會相親相愛,大寶和二寶的真實相處狀況卻打了父母的臉。
倆孩子把家裡整的雞飛狗跳,還天天要父母「斷案」,判一判孰是孰非,簡直叫人腦殼痛。
手心手背都是肉,清官都斷不了的家務事,當爹媽的咋斷?
這還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但凡教育大寶,二寶還小,大的應當讓著小的,大寶便會嘴角一撇,縮到一邊,玩起了沉默是金,看著大寶委屈的模樣,那才叫扎心!
02
米杜就是一個二胎媽媽。
大寶是女兒,小寶是兒子。
自從有了二胎後,米杜常常會被累到崩潰。為了照顧好兩個孩子,她每天的睡眠時間不足5小時。
她和大多數二胎媽媽一樣,希望自己的兩個孩子相互陪伴,相互溫暖,從成長到成熟,一路同行。
懷二胎的時候也有過擔心,擔心女兒會因為二寶的出生,有失寵的感覺。
所以,二寶出生後,米杜對女兒的關懷幾乎絲毫未減。寧可自己多受點累,也不想委屈了兩個孩子。
但畢竟二寶還小,更需要媽媽的呵護。女兒已經5歲了,有些事可以稍微放一放手。
此外,五歲的孩子,是需要教育的。再怎麼愛她,是非對錯也是要分清楚,小孩子難免犯錯,犯了錯就會被批評。弟弟沒出生時,女兒還能接受米杜的批評,有了弟弟後,每次被批評她,她都顯得格外失落,好像完全不能接受被媽媽的批評了。
看著女兒總是心事重重的樣子,米杜真的很焦慮,但不知該如何是好。
終於有一天,女兒看到米杜給弟弟餵果泥,她也非要媽媽喂,被拒絕後,她問了米杜一句:「媽媽你還愛我嗎?」
這句話刺痛了米杜的心,她真的沒想到,女兒竟然懷疑自己不再愛她了。
03
為什麼?
為什麼生了二胎,沒能如願以償看到孩子們相親相愛的畫面?
為了生二胎,付出了的人力,財力,物力……代價難以計算,換來的卻是孩子一句扎心的疑問——媽媽你還愛我嗎?
生二胎錯了嗎?
當你被兩個孩子折騰得心力交瘁的時候,當你的兩個孩子不如你期望中和諧相處的時候,當你懷疑自己生二胎是一個錯誤的決定的時候……
再回想一下生二胎的初心——你只是想多給孩子一個親人,你只是不想讓他那麼孤單。,你的出發點如此美好,生二胎怎麼會錯了呢?
然而,二胎的出生,一切卻沒能如你所願。
究竟是哪個環節錯了?
這時候,你一定會反思,我是不是太偏愛二寶了?我是不是應該更關注大寶?
如果你也像米杜一樣,聽到來自大寶的疑問——媽媽你還愛我嗎?你一定會滿懷愧疚,告誡自己絕不能再忽略大寶了,必須公平一點。
公平就對了嗎?
04
米杜的閨蜜拉拉是天秤座,拉拉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她告訴米杜,佛系帶娃,孩子的心理才能更健康。
拉拉認為二胎家庭,身為父母當然不能偏心,但也絕不能太注重公平。
給大寶一個蘋果,就要給二寶一個蘋果。
那麼假如兩個孩子拿出自己的蘋果相互比較比一比,誰的蘋果更大,你難道每次買蘋果都只敢買大小一樣的蘋果嗎?
大寶喜歡自行車,你給他買了一輛自行車,二寶喜歡積木,一盒積木用不了多少錢,為了公平,你難道要花一輛自行車的錢,給二寶買幾十盒積木嗎?
絕對的公平,並不能讓兩個孩子的心理保持平衡狀態,反而會讓他們變得更敏感。
你的態度會影響到兩個孩子的思維。你把公平看得太重,他們同樣也會把公平看得很重,每一次從父母這裡獲得什麼,都要認真計較是否公平,稍有偏頗,心態立刻失衡。
對公平的執著,不僅讓大人很累,也無法讓孩子無法舒適而安心地享受父母的愛。
反過來,你對公平不那麼過分在意,又能做到從心理上不偏袒任何一方,實際情況來判斷,誰需要父母的付出,就多關愛誰一點。這一次給大寶多一點,下一次給二寶多一點。習慣了大大咧咧,兩個孩子也就沒那麼計較了。
05
當然了,即使在公平方面,父母做的到位了。家有兩個孩子,吵架,打架,也在所難免。
有時候,孩子們的爭端和公不公平無關。人和人相處,必然會產生矛盾,大人如此,孩子同樣也如此。
孩子之間產生矛盾時,喜歡找大人評理。他們要的不是誰對誰錯的答案,只是想通過大人的態度來判斷大人更愛誰。
只要兩個孩子之間沒有出現嚴重傷害,就不要去插手孩子之間的爭端。
孩子的矛盾讓孩子去解決,這對兩個孩子來說都是一種信任,相信他們有能力處理矛盾,這比主動去幫他們調和關係更有意義。
如果孩子們來找你評理了,你批評了錯誤嚴重的一方,這時候,在兩個孩子的潛意識裡,沒有被批評的一方就是父母更愛的一方。
當兩個孩子產生了這樣的想法,他們還會去在意對和錯嗎?
批評沒有讓犯錯的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只是讓他感到了失落,這樣的批評就沒有意義。
06
二胎家庭,除了顧全以上兩點以外,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讓兩個孩子都能感受到父母給予的愛。
兩個孩子都能在父母這裡感受到愛,就不會問出「媽媽,你還愛我嗎?」,這樣的扎心問題了。
設想一下,哪怕是獨生子女家庭,聽到孩子問你是否還愛他,你的心裡也一樣會很難受。你同樣會反思自己是不是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怎麼樣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呢?
並不是多給孩子買一件衣服,多帶孩子去吃他喜歡的美食,更不是儘量滿足他的所有要求。
理解孩子的體會,他就能感覺到你的愛。
比如說,在哄二寶睡覺的時候,想讓大寶把電視聲音關小點。
不要說:「你能不能安靜點?沒看到弟弟/妹妹在睡覺嗎?」
要說:「我看電視的時候也喜歡開那麼大聲,但是弟弟/妹妹在睡覺。你可以小聲一點嗎?我知道這樣會不舒服。但媽媽還是希望你能忍一忍,謝謝了。」
再比如,二寶想跟大寶一樣,吃一點點薯片,或一兩塊炸雞。
不要說:「你那麼小,怎麼能吃那些東西呢?」
要說:「我知道忍著不吃真的很難受,不過,你還是得再忍一忍,等你像哥哥姐姐那麼大了,就可以偶爾試一試吃那些東西了。」
你明白應該怎樣讓孩子感覺到你的關懷了嗎?
告訴他,你懂他的感受,你會站在他的角度替他著想。你的理解對孩子來說就是愛。
無論是大寶還是二寶,都能得到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愛。
你可以陪大寶騎自行車,陪二寶搭積木。允許大寶試一試大孩子可以嘗試的運動或零食,幫助或陪伴二寶,一起完成他想完成的事。
這些就是給兩個孩子不同的、獨一無二的愛。
給的愛足夠多,他們就不會因為彼此的存在,懷疑父母是否還愛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