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大地震發生在民國9年(1920年)12月16日晚八時許,中心在海源縣城以西的甘鹽池。海原大地震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震之一,故又稱「環球大地震」。關於海原大地震,人們至今記憶深刻,幾乎每家每戶都能講出許多關於海原大地震的各種各樣的故事。
白銀市是海原大地震的重災區,五個縣區都有涉及,其中靖遠、平川、會寧距離震中較近,為極震區,受災十分嚴重。
《甘肅省志•大事記》記載:「極震區包括靜寧、靖遠、會寧、通渭、平涼等縣。共死亡23萬餘人,百萬災民流離失所。災後瘟疫流行,災民被凍、餓、疫疾而亡者甚多。」
《白銀市志》記載:「(民國)9年(1920)12月16日18時30分甘肅58縣發生芮氏8.5級強烈地震,波及13個省區,面積達170萬平方公裡。震中在海原、固原一帶,烈度為12度。極震區在靖遠、會寧、通渭等縣,面積達200平方公裡,全省共死亡23.4117萬人。靖遠、會寧、景泰共死亡6萬多人,其中會寧3萬多人,靖遠2萬多人。牲畜死亡,房屋倒塌。餘震連續兩月,數萬災民流離失所。震後瘟疫流行。」
《白銀區志》記載:「(民國)9年(1920)12月16日 晚9時,強烈地震,境內房屋、窯洞多有毀壞,民眾死于震難者甚多。」此時的白銀區分屬於蘭山道、靖遠縣、皋蘭縣、紅水縣等管轄。
《平川區志》記載:「民國9年(1920)農曆十一月七日晚九時許,區境發生8.5級強烈地震,沿河一帶房屋全部倒塌,人畜傷亡很多。山區窯洞亦全部震塌,死亡尤為慘重。因系晚上就寢時,許多家庭無一生存,餘震延續兩月餘。」
《會寧縣誌》記載:「(1920年)12月16日,全縣發生強烈地震,烈震約20分鐘,各種建築物倒塌嚴重,死亡13942人(《民國9年12月甘肅地震報告》記死亡3萬餘人),壓死牲畜5萬餘頭,倒塌房屋窯洞八九萬間,山崩106處。縣東災情最重,青江驛甄家灣山體滑坡3處,將響河壅塞成湖。」
《靖遠縣誌》記載:「農曆11月7日晚9時許,地大震,震級為8.5級,連續兩月餘,牆壁傾斜,房屋倒塌,全縣死傷22930餘人。」據武永寶先生考證,靖遠縣實際死亡3.09萬人,傷0.28萬人。
據武永寶先生調查:「地震于靖遠城東區域至打拉池、海原一線最烈。並說,打拉池受震災之烈,連二尺高的牆都沒留下,全搖平了……」「打拉池老文化人齊仲華先生(86歲)回憶說:打拉池民國九年地震,震前一萬人,震後只剩下73人……小水村張家大戶,震前3000多人,震後僅剩下52人!打拉池一帶,由於處於震中中心區域,所以,受害最烈!為靖遠各鄉鎮之首。」
據《靖遠縣新志稿》(範振緒編纂》記載:「民國九年十一月初七日下午九時,忽有聲自東南來,如萬馬奔騰,又如雷震耳,不一秒鐘,屋瓦齊飛,棟育崩隳,立成天災也。倉卒之間,人不之防,無論坐者,非即時死之,即半成殘廢;其逃出屋外者,均立於露天之下,不敢入室,且無室可入,蓋全城屋宇無一間完整者。自十一月起連續震動者不下半年。當初大震時,尚有傾斜未倒屋宇,至十二月十六日下午四時及八時復連續大震兩次,洶湧異常,初次房屋未倒者,經此次震蕩同歸於盡。事後查點,全縣被壓斃者二萬二千餘人,房屋全毀,東區最嚴重,南區次之。當初震時,餘堡地裂巨穴,噴出沙水皆黑,人不能近。劉寨柯搖出古城一座,興堡川狂風引火燒毀民窩鋪(臨時搭建的草棚)數十處,災民逃出者甚少。」以及「所有城垣、公所、學校,損毀殆盡,縣北城灘陷出黑水湖,寬徑三丈餘,深不可測。東川地裂,綿亙數縣,遠長數百裡,若斷若續,遍地裂縫,初見黑煙,繼之以火。其它沿河一帶,地裂為黑河,白河,黃水,紅水。最奇特者,南鄉劉寨一山陷入地中,竟變為砂河,距此山五裡處,湧出古城一座,其大約二頃餘,城垣內高三丈,外高五丈,四周炮臺宛然,惟無雉堞。噫!地質如此變遷,而人民被災慘狀概可知矣!」
《景泰縣誌》記載:「民國9年(1920)12月16日傍晚地震,震中寧夏海源、固原,震級8.5,震中烈度12度。」傷亡3000多人。
從以上資料看出,僅靖遠(包括平川)、會寧、景泰四縣區死亡估計超過4萬人,牲畜無數。
景泰縣發生許多山體滑坡。大蘆塘崩裂米家山30裡、小蘆塘崩裂烏龍山4裡、鎖罕堡(興泉村)米家山陷45裡。
《景泰縣誌》記載:「黃河兩岸,當地震極頻時,河水漫溢,廬舍為墟,居民或浮家泛宅,或沉溺於水。蘆塘、米家山等處,居民多窯居,為害較甚。最輕之處為一條山,房屋坍塌數處,並未傷人。米家山南坡常生窯房屋均倒塌。同日戌時地大震,歷時約五秒鐘,感覺震波自西北來往東南去,隨後不時震動,大小不一,初次勢最猛烈。喜集水、野狐水、趙家水、狼跑水、腦泉、白墩子、崇家澇壩、永泰堡等處皆有傾倒房屋、傷亡人口之事。計死亡118人,傷134人,牲畜死者千餘頭,房屋傾倒千餘間。」
我本人親自考察了會寧青江驛地震遺址和韓集鎮李灣社地震遺址。韓家集鎮雲臺山以東李灣社有一處地震遺蹟,叫任家坪,是海原大地震時山梁滑坡形成的,整個山頭向東北方向前移數百米。傳說,那次大地震之後的幾天裡,還能聽到埋在地下的磨房裡有驢拉磨的聲音,有的還說下場的碌碡跑到了上場裡去了等。在地震遺址附近有兩口水井,相距不過十幾米,但卻一口是甜水,一口是苦水,估計與地震有關,總之奇異故事很多。
據《中國民報》報導「(會寧)青江驛以東,山崩地裂,村莊淹沒,數十裡人煙斷絕,雞犬絕跡」。「青江驛蓮臺土山崩塌三處,其附近之響河被山崩壅塞,上流水積成湖」。「青江驛諸地災情嚴重,伏屍累累,生者啼號,饑寒交迫,扶老攜幼」「青江驛響河上遊滑坡體將2500米的一段河流堵塞,並在其上遊形成了地震堰塞湖。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地震滑坡」。
會寧縣城以東張城堡、太平店、青江驛諸地災情嚴重,伏屍累累。青江驛當地人周耀祖先生記載:「東五裡橋山顛崩頹,堆滿深谷二裡許,大路不通,水道壅塞。」大地震致使青江驛甄家灣山體滑坡三處,甄家鋪從此消失,響河壅塞成堰湖。青江驛是目前會寧地震遺蹟最多、最清楚的地方。
海原大地震過去已經整整一百年了,大地發生了變化,社會發生了變化,人們已經解決溫飽、進入小康社會,但是,逝去的是我們的親人,永遠不能忘記;當時國之不國,北洋軍閥混戰顧不得民生、民命,戰爭、自然災禍疊加殃及廣大百姓,不堪回首!請看今日,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不讓一個人挨餓受凍,保證每家每戶「兩不愁三保障」。在災難面前,我們的黨決不讓一個人無端逝去,特別在這次疫情面前,連百歲以上的老人都要不惜一切代價地搶救、要救活,思前想後,每一個人如何在當代社會做好自己,也為國家、社會做一點工作,使我們成為對待起時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