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紀全球最大地震:海原大地震90年祭
強烈的震動持續了十餘分鐘,當時世界上有96個地震臺都記錄到了這場地震,被稱之為「環球大震」。 ◎海原縣西安鄉一位倖存者董善徵說,「萬家水的那山合了,兩個山合到一起了,羊、人啥都沒有了。」中國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原所長郭增建說,地震在當地形成200多公裡的斷裂帶,有一個湖泊甚至因地面傾斜而遷移了幾公裡。
-
寧夏海原:100年前,這裡的山走了!
當年海原大地震造成的山體開裂、滑坡。寰球大震海原海子震湖,是1920年海原大地震發生時,造成山體滑坡,堵塞河道形成的。那個寒冷的冬天,地震重塑了這一帶土地的面容,也給二十幾萬鮮活的生命畫上句號。海原縣城西門外有個「萬人墳」。現任海原縣地震局局長的劉剛今年54歲,他還記得8歲初見這裡時的情景。
-
【防災減災】海原地震100周年!你必須知道的地震應急避險十法
總第645期 第1549篇1920年12月16日20時06分(民國九年),海原縣發生芮氏8.5級特大地震,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裡,地震共造成28.82萬人死亡,約30萬人受傷,毀城四座,數十座縣城遭受破壞。海原地震是20世紀發生在中國最大的地震,也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
-
海原大地震:一百年前的超級大地震,創造了中國近代史的多個第一
1920年12月16日(農曆十一月初七),20點06分09秒,在甘肅省固原縣和海原縣(今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和海原縣)發生了中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芮氏8.5級特大地震,被稱為「海原大地震」。要知道,08年的汶川大地震震級僅為8.0級,烈度為11級。海原大地震不僅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在中國,沒有任何一次地震的波及範圍可以和海原大地震相提並論。
-
紀念唐山大地震44周年:專家建言六措施防控城市直下型震災風險
中新網北京7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 高凱)2020年7月28日是唐山7.8級大地震發生44周年紀念日,為銘記唐山大地震經驗教訓、推進防震減災事業發展,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近日組織地震專家及相關單位,對44年前的唐山大地震進行科普分析與解讀。紀念唐山大地震44周年。
-
「老王說隴史」百年前,海原大地震究竟有多慘重?
百年前,海原大地震究竟有多慘重?1920年海原大地震12月16日是海原大地震一百周年。時光雖然過去了一百年,但留給人們的慘痛記憶,卻至今未能磨滅。1920年12月16日20時06分(民國九年),甘肅省固原縣和海原縣(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和海原縣)發生芮氏8.5級特大地震,地震共造成約27萬人遇難,為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毀滅性地震,也是中國震級最高、震中烈度最大、災害最重的地震之一,時稱「寰球大震」。
-
遼寧省地震局舉辦國際減災日科普系列活動
原標題:省地震局舉辦 國際減災日科普系列活動 10月13日至16日為國際減災宣傳周。遼寧省地震局舉辦了以「提高災害風險治理能力」為主題的防震減災科普系列宣傳活動,普及防震減災知識和地震防範應對基本技能。
-
海原大地震百年祭|高高的楊樹被搖得東倒西歪,鞭子般地抽向大地
海原大地震百年祭|震後幾十年,當地人即使再窮,也要拼命蓋房子海原大地震百年祭|高高的楊樹被搖得東倒西歪,鞭子般地抽向大地1920年12月16日20時06分,甘肅省固原縣和海原縣(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和海原縣)發生芮氏8.5級特大地震,震中位於海原縣縣城以西哨馬營和大溝門之間,
-
郊區開展系列活動紀念建黨99周年
重溫入黨誓詞、參觀代家莊村紅色紀念館、組織黨員座談……近日,郊區人大常委會機關黨總支開展了「傳承紅色基因、牢記初心使命」迎「七一」主題黨日活動。這是郊區開展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系列活動的一個縮影。
-
民國九年大地震百年祭 || 作者 大漠孤劍
晚20時06分,時為甘肅省固原縣和海原縣(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和海原縣)發生芮氏8.5級特大地震。百度資料顯示,那場強烈的震動持續了十餘分鐘,此震為典型的板塊內部大地震,重複期長。真正意義上接觸海源大地震遺址已經是我參加工作之後十多年的事了。2012年在靖煤為了給高三年級老師準備慶祝元旦的活動,我們幾個年級組的負責人打算到海原鹽池購買羊只,聽別人介紹鹽池的山羊因為喝鹽水,所以肉不腥羶,為此專程前往購買。
-
寰球大震(二)———紀念海原大地震100周年暨中國地震觀測百年發展...
1958年,許紹燮和張奕麟開始探索將電子管放大器應用於地震觀測,完成了573型和581型地震儀的研製。60年代及其之後,我國地震工作者先後完成了62型地震儀等一系列放大倍率高達萬倍甚至十萬倍的高靈敏度短周期地震儀的研製。同時,為了增強對微小地震和中遠震的監測能力,50年代我國引進前蘇聯的基爾諾斯式地震儀、哈林式地震儀、維開克地震儀等進行仿製。
-
四川九寨溝地震3周年:建立「護身鎧甲」實現安全歸來
2020年8月8日是九寨溝發生7.0級地震3周年紀念日。來自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四川省地震局的最新消息說,歷經近3年的災後恢復重建,世界自然遺產地九寨溝不僅全面恢復往昔美麗,再現迷人光彩,而且建立起防震減災「護身鎧甲」,實現安全歸來。
-
我們不在地震帶上丨浙江將首次開展「地震普查」,這在全國是頭一回
這次全省性的地震災害風險普查,將全面查明我省地震災害風險等級和空間分布,摸清我省地震災害風險隱患底數,為地方各級政府開展地震災害防治和應急管理工作、切實保障全省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災害風險信息和科學決策依據,提升全社會抵禦地震災害的綜合防範能力。大地震是一種破壞性極強的突發性自然災害。
-
汶川地震十周年紀念——捕捉地震中的次聲波
汶川地震十周年紀念——捕捉地震中的次聲波 來源:中科院聲學所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芮氏8.0級的汶川地震爆發,山崩地裂,滿目瘡痍,69227人的生命因此被迫畫下休止符。經國務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
100年前的今天,寧夏,「震」驚世界!
海原縣地震局和海原縣人民政府編寫的《海原大地震1920》一書記載↓↓↓此次地震震級8.5級,波及17個省市區,有感面積達251萬平方公裡,是中國歷史上波及範圍最廣的一次大地震,甚至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國地震儀上,也清晰刻畫出了地震波。時稱「寰球大震」。
-
512汶川大地震12周年紀念日朋友圈說說,紀念汶川大地震心情說說
【導讀】512汶川大地震12周年紀念日朋友圈說說,紀念汶川大地震心情說說 江西人事考試網同步安徽人事考試網招聘信息:512汶川大地震12周年紀念日朋友圈說說,紀念汶川大地震心情說說,報名時間:,請考生多加關注。
-
唐山大地震44周年:地震預報那麼難,為什麼海城地震預報成功了?
1967年河間6.3級地震、1969年渤海7.4級地震,而渤海地震就發生在魯東至遼南地震活動帶的中間。鑑於遼南存在地震危險,1970年3月,遼寧設立了省地震辦公室,在國家地震局的幫助下,開展了地震預報研究。隨即,有計劃地進行了地面測量並建立了微震觀測臺網。
-
鷹潭:開展紀念九江瑞昌「11.26」地震15周年防災減災科普知識進...
今年11月26日是九江瑞昌5.7級地震15周年紀念日。為做好這一重要時點防災減災科普宣傳工作,鷹潭市應急管理局於12月4日聯合月湖區應急管理局、月湖區教體局,在鷹潭市第十小學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防災減災系列宣傳活動。
-
樺甸市教育局組織開展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系列活動
(文/教育局)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樺甸市教育局號召全市教育系統組織開展了紀念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的系列活動。有的學校通過召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主題班隊會,推進校園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中,學校利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的良好契機,積極組織號召全校各班級召開愛國主義教育主題班會,通過對抗日戰爭歷史的學習和交流研討,進一步弘揚民族精神,凝聚力量,增強民族自信。同時結合班會活動,學唱抗戰歌曲,讓學生在歌曲中進一步了解抗戰歷史,深化愛國主義精神的宣傳教育。
-
世界十大地震,第一讓明朝走向滅亡,汶川大地震排名第七
明天就是汶川大地震十周年,雖然已經過去了很久,但地震給汶川人民造成的心靈傷痕卻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撫慰。在世界近幾百年的歷史中,發生了無數次地震,有的地震甚至直接推動了歷史進城,今天就盤點一下受災最嚴重的十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