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今天熱辣出爐的高考語文作文題:
2020 年高考全國卷 Ⅰ
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佐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鉤,小白裝死逃脫。後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於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後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稱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
這個作文題出得真好,所謂文史不分家,那些覺得理科的同學不用學歷史的觀點,站不住腳吧。而且在今年這個時候出這道作文題,真是意味深長。
這個題應該怎麼寫呢?我掃了一眼網上的討論,都說齊桓公和鮑叔牙好寫,管仲特別不好寫。但是我建議寫管仲,因為大家都去寫齊桓公和鮑叔牙了,如果你寫管仲能翻出新意來,那很容易得高分的。
當然你想翻出新意,首先要了解歷史背景吧,管仲作為全民偶像諸葛亮的偶像,可寫的實在太多了,可是如果不緊扣這三個人的關係,很容易跑題。那應該從哪些角度去寫呢?
第一個,大家最容易想到的, 千裡馬也需伯樂,英雄也需際遇!都說人成功需要高人指路,貴人相助,親人支持,小人刺激,親人支持一般大家都有,小人刺激大家就更不缺了。難的是前兩個,管仲何其幸也!
第二個角度是「管鮑之交」,實際上,鮑叔牙不只是推薦管仲且甘居其下,他對管仲實在太好了,好到有點兒過分的程度,實際上,按照現在的人理解,管仲私德是有虧的,比如帶兵打仗啊,進攻的時候他躲在後邊,逃跑的時候,卻跑在最前面,鮑叔牙卻說,他這麼怕死是因為他家裡老母尚在,他要回去孝順他媽。當逃兵都能說得這麼清新脫俗,所以腦殘粉不是現在才有的。
兩人合夥做生意,鮑叔牙出的錢多,也就是股份多,但每次分錢的時候,管仲總是要多拿,鮑叔牙手下的人就很不高興啊,鮑叔牙繼續洗白,管仲不是貪錢,是他家生活困難,我自願讓給他的,這一點就秒殺現在好多天天把兄弟掛在嘴邊的人,不過話說一個男人對另外一個男人能好到這種程度,這也是不容易的,感覺你不是鮑叔,你是管仲他叔!
但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或者說感觸最深的是最後一點:要說鮑叔牙對管仲這麼好,那管仲應該知恩圖報吧?
管仲病危的時候,齊桓公去看他,然後上演了一出後來又無數次上演的故事,就是「臨終問相」。
齊桓公就問管仲,你百年之後誰能接替你的位置?要我們一般人肯定說鮑叔牙呀,他既有這個能力又是恩人齊桓公還很信任他。結果管仲反問,你想選誰?那齊桓公就說鮑叔牙!更好了,你說都不用主動說,只要順水推舟點個頭就完了,結果管仲說,鮑叔牙是清官沒錯了,能力也有,但是,為人過於剛正,不適合為相,就推薦了公孫隰朋。鮑叔牙聽後呢就說管仲說的正確,他這樣做是公大於私,首先為國。一如既往「管仲虐我千百遍,我待管仲如初戀。」
但實際上大家仔細想一想?管仲這樣做,是不是既為了國也為了鮑叔牙,公私兼顧呀?因為他同樣非常了解鮑叔牙,你把鮑叔牙這麼剛正的人放到不適合的位置上對鮑叔牙是好事嗎?果然在公孫隰朋去世以後,齊桓公堅持讓鮑叔牙為相,但同時,齊桓公又寵幸易牙、開方、豎刁幾個小人,鮑叔牙非常憤怒,又無力改變,很快就抑鬱而終。
所以都說管鮑之交是鮑叔牙對管仲單方面的知人和寬容,但實際上,知己是雙向的,「知管仲者鮑叔牙也,知鮑叔牙者管仲也」。
這樣寫,是不是能翻出一點新意呢?當然,要想出新,你必須要了解相關的歷史背景,如果你能再加一點詩詞的元素,可能會更好。比如王安石的著名的浪淘沙令:
浪淘沙令·伊呂兩衰翁
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一為釣叟一耕傭。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
湯武偶相逢。風虎雲龍。興王只在笑談中。直至如今千載後,誰與爭功。
你放在第一點 君臣際遇裡邊,當能增色不少。
那有的朋友可能會說,喬老師,我就是個歷史渣渣,別說你說的這些詩詞歷史了,我連題目都沒看明白。我還有機會嗎?
有啊!關注一下這個號唄!隨手轉發一下,沒事少看點八卦,多來聽聽課,很快你就會成為歷史達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