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是近代詞學批評史上一位很有影響力的批評家,其聲名最顯赫的評論著作莫過於《人間詞話》。
《人間詞話》形式上雖然採用的是詩話詞話的傳統模式,但它所建立的批評體系,但是卻有十分明顯的開拓性——不僅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論建構,而且幾乎使詞史上有成就的詞家以獨特而清晰的面目呈現在他所構建的批評格局中。
然而,這樣一位視野開闊的批評家,卻對兩宋詞壇上享有盛名的女詞人李清照及其作品未置一詞,引起無數猜想。墨醬對這一問題也作了一點功課,認為王國維之所以在《人間詞話》中對李清照隻字未提,原因大抵如下:
首先,我覺得必須注意到一點,李清照對詞學有自己的一套理論,王國維也是如此。我們先看看李清照的詞學理論有哪些?李清照的詞學理論主要在她的《詞論》裡,北宋詞人,除了周邦彥,基本上都被她批駁一番,因為,李清照覺得「詞別是一家」。
1.首先詩歌要協律,這樣蘇軾這樣以詩為詞,不協音律的,就不行了。
陸遊《老學庵筆記》:「則公(蘇軾)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耳。」。
2.詞要高雅,不能像柳永一樣喜歡用俗詞(柳永自己喜歡用「念,恁,那堪」等詞,都是北宋當時的俗語)「詞語塵下」
3.詞需要渾成,不喜歡那種有句無篇的,比如宋祁,張先(張先寫得好的不就是三影嗎?)等人。「有妙語而破碎」
4.詞要鋪敘,鋪敘的話,小令基本上和鋪敘無緣了,晏幾道這樣只寫小令,沒有長調作品的就不行了。
5.主情致,後面還要說。
6.尚故實,不滿秦觀和黃庭堅。「秦即專主情致,而少故實」
7.詞需要重典
看看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
「嚴滄浪《詩話》謂:「盛唐諸公唯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澈玲瓏,不可湊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餘謂北宋以前之詞亦復如是。」
王國維推崇北宋之詞,而李清照把除了周邦彥的北宋詞人駁斥了遍。兩個人似乎根本就不對付。
「『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雲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王國維先生重視鍊字鍊句,這個和李清照的「有妙語而破碎」相符合,舉的例子,恰恰是李清照的反面典型「宋祁」,強調鍊字,有時候,容易有句無篇。
王國維喜歡蘇軾的曠達,而李清照則恰恰反感蘇軾以詩為詞,這不能不說是兩個人相牴觸的地方。
「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無二人之胸襟而學其詞,猶東施之效捧心也。」
王國維自己的詞多是小令,按照李清照的觀點根本不可能看上眼,王國維不談李清照也是正常。
李清照詞作語言上的一大特點,是典雅中透露著情致。其詞清新淡雅、語淡情深。她習慣選取日常生活中的環境作為詞中的場景,眼見的實景在詞中栩栩如生。
王國維愛什麼呢?李清照詞總是有個人情感在裡面,王國維推崇的李煜則是把個人情感上升到家國淪亡的情緒,這一點來看,李清照也確實不合乎王國維口味。
而且,你要理解,王國維的情懷是士大夫的家國情懷,王國維面對的是積貧積弱的近代,後來,投湖未必不是感受到了文化的衰落,看見了家國任人宰割。
而李清照固然也面對北宋覆滅,國破家亡,她並非沒有家國情懷,但是,這方面的作品多是詩(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而非詞。這樣,似乎給人感覺李清照都是婉約姿態的詞,大的家國情懷缺失了。
李清照強調的音韻,這個在宋代以後,詞譜遺失,重視音律基本上不可能了,只能按照格律去填詞,王國維有可能因為這一點,不談論李清照。
而且比較有趣的是,李清照自己保存下來的詞符合自己標準的也不多,即理論並沒有指導自己寫詞。而《人間詞話》是王國維早年的作品,王國維先生很多評論都帶有自己的口味,有很強的主觀性。比如,把周邦彥比作娼妓,這放在今天就是「毒舌」,如果是今天在網上,一定會被一群人怒斥。
"永叔、少遊雖作豔語,終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貴婦人與倡伎之別」
《人間詞話》
雖然王國維是清朝的詞人,可是這首詞完全可與宋詞相媲美,無論是意境,還是寫作手法,那都是達到了很高的水準。
王國維不僅在詩詞方面有著很高的造詣,他的評論集《人間詞話》也很是經典,相信喜愛文學的朋友,對於他的這部作品一定是不會陌生,在部集子裡,王國維收錄了眾多有價值的詞作,並且對於其中的作品給予了點評,以及高度的評價。
他還在《人間詞話》中提到了三種境界:一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在報社工作時,接受了西洋美學思想之洗禮後,以嶄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評論。可以說在當時是一部眼光長遠、中西結合的一部作品
著名的文學家朱光潛就在書裡提到:「近二三十年來,就我個人所讀過的來說,似以王靜安(王國維的字)先生的《人間詞話》為最精到。」
如果你也對古代文學感興趣、或者對王國維感興趣,那麼現在點擊下方商品卡就能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