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為何覺得李清照是「詞別是一家」?

2021-01-10 喬飛說動漫

王國維是近代詞學批評史上一位很有影響力的批評家,其聲名最顯赫的評論著作莫過於《人間詞話》。

《人間詞話》形式上雖然採用的是詩話詞話的傳統模式,但它所建立的批評體系,但是卻有十分明顯的開拓性——不僅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論建構,而且幾乎使詞史上有成就的詞家以獨特而清晰的面目呈現在他所構建的批評格局中。

然而,這樣一位視野開闊的批評家,卻對兩宋詞壇上享有盛名的女詞人李清照及其作品未置一詞,引起無數猜想。墨醬對這一問題也作了一點功課,認為王國維之所以在《人間詞話》中對李清照隻字未提,原因大抵如下:

首先,我覺得必須注意到一點,李清照對詞學有自己的一套理論,王國維也是如此。我們先看看李清照的詞學理論有哪些?李清照的詞學理論主要在她的《詞論》裡,北宋詞人,除了周邦彥,基本上都被她批駁一番,因為,李清照覺得「詞別是一家」。

1.首先詩歌要協律,這樣蘇軾這樣以詩為詞,不協音律的,就不行了。

陸遊《老學庵筆記》:「則公(蘇軾)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耳。」。

2.詞要高雅,不能像柳永一樣喜歡用俗詞(柳永自己喜歡用「念,恁,那堪」等詞,都是北宋當時的俗語)「詞語塵下」

3.詞需要渾成,不喜歡那種有句無篇的,比如宋祁,張先(張先寫得好的不就是三影嗎?)等人。「有妙語而破碎」

4.詞要鋪敘,鋪敘的話,小令基本上和鋪敘無緣了,晏幾道這樣只寫小令,沒有長調作品的就不行了。

5.主情致,後面還要說。

6.尚故實,不滿秦觀和黃庭堅。「秦即專主情致,而少故實」

7.詞需要重典

看看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

「嚴滄浪《詩話》謂:「盛唐諸公唯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澈玲瓏,不可湊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餘謂北宋以前之詞亦復如是。」

王國維推崇北宋之詞,而李清照把除了周邦彥的北宋詞人駁斥了遍。兩個人似乎根本就不對付。

「『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雲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王國維先生重視鍊字鍊句,這個和李清照的「有妙語而破碎」相符合,舉的例子,恰恰是李清照的反面典型「宋祁」,強調鍊字,有時候,容易有句無篇。

王國維喜歡蘇軾的曠達,而李清照則恰恰反感蘇軾以詩為詞,這不能不說是兩個人相牴觸的地方。

「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無二人之胸襟而學其詞,猶東施之效捧心也。」

王國維自己的詞多是小令,按照李清照的觀點根本不可能看上眼,王國維不談李清照也是正常。

李清照詞作語言上的一大特點,是典雅中透露著情致。其詞清新淡雅、語淡情深。她習慣選取日常生活中的環境作為詞中的場景,眼見的實景在詞中栩栩如生。

王國維愛什麼呢?李清照詞總是有個人情感在裡面,王國維推崇的李煜則是把個人情感上升到家國淪亡的情緒,這一點來看,李清照也確實不合乎王國維口味。

而且,你要理解,王國維的情懷是士大夫的家國情懷,王國維面對的是積貧積弱的近代,後來,投湖未必不是感受到了文化的衰落,看見了家國任人宰割。

而李清照固然也面對北宋覆滅,國破家亡,她並非沒有家國情懷,但是,這方面的作品多是詩(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而非詞。這樣,似乎給人感覺李清照都是婉約姿態的詞,大的家國情懷缺失了。

李清照強調的音韻,這個在宋代以後,詞譜遺失,重視音律基本上不可能了,只能按照格律去填詞,王國維有可能因為這一點,不談論李清照。

而且比較有趣的是,李清照自己保存下來的詞符合自己標準的也不多,即理論並沒有指導自己寫詞。而《人間詞話》是王國維早年的作品,王國維先生很多評論都帶有自己的口味,有很強的主觀性。比如,把周邦彥比作娼妓,這放在今天就是「毒舌」,如果是今天在網上,一定會被一群人怒斥。

"永叔、少遊雖作豔語,終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貴婦人與倡伎之別」

《人間詞話》

雖然王國維是清朝的詞人,可是這首詞完全可與宋詞相媲美,無論是意境,還是寫作手法,那都是達到了很高的水準。

王國維不僅在詩詞方面有著很高的造詣,他的評論集《人間詞話》也很是經典,相信喜愛文學的朋友,對於他的這部作品一定是不會陌生,在部集子裡,王國維收錄了眾多有價值的詞作,並且對於其中的作品給予了點評,以及高度的評價。

他還在《人間詞話》中提到了三種境界:一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在報社工作時,接受了西洋美學思想之洗禮後,以嶄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評論。可以說在當時是一部眼光長遠、中西結合的一部作品

著名的文學家朱光潛就在書裡提到:「近二三十年來,就我個人所讀過的來說,似以王靜安(王國維的字)先生的《人間詞話》為最精到。」

如果你也對古代文學感興趣、或者對王國維感興趣,那麼現在點擊下方商品卡就能購買。

相關焦點

  • 王國維《人間詞話》精解(一)
    王國維(1877—1927),字靜庵,又字伯隅、靜安,號人間、永觀、禮堂、觀堂等。後以「王國維」和「觀堂」名世。浙江海寧鹽官鎮人,我國清末民初第一大學問家,曾任清廢帝溥儀南書房行走,1925年任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導師,與梁啓超、陳寅恪、趙元任被人並稱為清華「四大師」(加上人類學講師李濟,也被人稱作清華「五大師」),而其實居其首席。
  •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境界說」
    清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出了這樣一種說法:「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這就是當代文學史上有名的「境界說」,它不但涵蓋了學術方面的問題,也延伸到了如何提升人生境界的問題上來。
  • 王國維:用三大境界凝聚出人生感悟,《人間詞話》值得一讀再度
    這個階段,他由哲學轉攻文學,向國人介紹了託爾斯泰、莎士比亞、但丁、歌德、拜倫等人的思想和作品,還對美學、詞學、中國戲曲史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也就是這段時間,他寫出了最著名的《人間詞話》。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政府解體了,王國維攜全家隨羅振玉東渡日本,僑居在日本京都。
  • 《人間詞話》學習筆記
    寫在前面:這學期(2021春),在新網師選修了《人間詞話》,想跟著導師和眾學友把這本書讀透一些,能夠較為自由地領略詩詞意味,更好地引導學生欣賞民族的文化瑰寶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故一優美,一宏壯也。      五      自然中之物,互相限制。然其寫之於文學及美術中也,必遺其關係,限制之處。故雖寫實家,亦理想家也。又雖如何虛構之境,其材料必求之於自然,而其構造,亦必從自然之法則。故雖理想家,亦寫實家也。
  • 追隨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的足跡,探密《人間詞話》的境界之美
    早就聽說過《人間詞話》在詩詞批評史上的盛名。年前逛書店的時候,無意在書架上看到了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便買了下來。當時一併買回來的還有《閱微草堂筆記》、《浮生六記》、《鏡花緣》、《傳習錄》等,同屬古代文學大類。近日閒來無事,閱讀了這本意境優美的《人間詞話》。
  • 朱光潛在《詩的隱與顯—關於王靜安的〈人間詞話〉的幾點意見》?
    只寥寥幾句,便點明了王國維評論詩詞的一個核心觀點:以境界來評價詞的高下優劣。這也是《人間詞話》的核心理論,更是本書的靈魂所在。沒有讀過這本書的人,可能會有如下好奇:《人間詞話》是一本怎樣的書?他對歷代著名詞家有哪些精妙點評?王國維是一個怎樣的人?下面,我將為大家揭開《人間詞話》的神秘面紗,領略中華傳統詩詞文學之美。何謂《人間詞話》?
  • 《人間詞話》:人間年年歲歲又何其相似
    但內心對國學經典又是渴望得很,總想讀一讀的,這一期讀書會的書目又正好是《人間詞話》,不能不讀了。 朱光潛曾評價《人間詞話》:"近二三十年來,就我個人所讀過的來說,似以王靜安先生的《人間詞話》為最精到。"
  • 隔與不隔 1 人間詞話為何說池塘生春草不隔 而謝家池上「隔」?
    一、王國維《人間詞話》隔與不隔王國維在《人間詞話》第四十篇中,這樣說道:問「隔」與「不隔」之別。曰:陶謝之詩不隔,延年之詩稍隔矣;東坡之詩不隔,山谷則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處唯在不隔。
  •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是中國美學史上融通中西、承前啟後的理論巨著。下面是我們摘錄的《人間詞話》中的重要章節。第一部分 [一]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二]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
  • 「被發明的傳統」 ——《人間詞話》是如何成為國學經典的
    東坡《卜算子·詠雁》、碧山之《齊天樂·詠蟬》說物即以說人,語語雙關,何能以隔譏之,若盡以淺露直率為不隔,則亦何貴有此不隔。  如果說「境界說」是《人間詞話》的核心,那麼「隔與不隔說」就是核心中的核心。正如《人間詞話》手稿透露的,王國維所謂「不隔」就是叔本華的「直觀」,亦即今日各種文藝理論教材中所謂「形象」。
  • 人間詞話中境界有什麼內涵,寫詩如何有境界?王國維給出4條建議
    今日繼續王國維《人間詞話》之品讀。王氏論詩詞,力主「境界說」,其所謂之「境界」,既指詩詞作者對世態人情體悟之深淺,天人宇宙感想之狹闊;又指詩文本身意境之渾融,文辭之天然真摯,寫情命意之動人,故於作者可稱為「格調」,於作品可視為「神韻」。
  • 6年後王國維回到家,妻子已人老珠黃,為其寫一首詞,卻流傳至今
    王國維6年後回到家,看到妻子人老珠黃,寫下一首詞,卻流傳至今許多人都說,兩宋之後,再無詞人。因為兩宋的詞人,無論是辛棄疾,蘇軾,還是李清照等人,所寫的詞在高度還有表現手法上,都是後人望塵莫及的。相信許多人認識王國維先生,是因為先生在《人間詞話》中寫下的人生三種境界:一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從「有我」與「無我」中體會王國維《人間詞話》的意境
    說到對於詞之境界的解讀,其中詞學大師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一段人生三境界論,可以說是無人不知,其實,詞作品想要表達的境界,正是人生境界的一種傳達的媒介:古今之成大事者、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
  • 王國維《人間詞話》妄評(三十、三一、三二則)
    〔三一〕昭明太子稱陶淵明詩「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王無功稱薛收賦「韻趣高奇,詞義曠遠,嵯峨蕭瑟,真不可言」。詞中惜少此二種氣象,前者唯東坡,後者唯白石,略得一二耳。蕭統稱陶淵明詩「氣勢縱放自如、文意清晰曉暢,超越其它同類詩歌;音韻抑揚變化,清爽明朗,也沒有人能抗衡」。
  • 讀《人間詞話》,看李煜的詞為何如此有感染力
    幾乎沒有人去否定李煜在文學創作上的成就,而在近代,王國維在《人間詞話》 中稱李煜詞「神秀」 ,高度評價了李煜的詞作。02在王國維看來,李煜的詞之所以如此有魅力,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1.雖然在《人間詞話》中他引用過德國哲學家尼採、叔本華的話,但王國維對他們的理解還不夠深刻。作為一代國學大師,對他影響至深的還是中國傳統文化。因為李煜獨特的生活環境、經歷以及個性,使得他無論是在詞作還是在為人處事的態度上,都顯得坦誠而沒有城府。
  • 人間詞話十一則:境界說與傳統詞學的交叉
    這是王國維《人間詞話》的第十一則,在他的手稿中,原本是放在第四則的位置,緊承上一則。在他剛開始撰寫《人間詞話》的時候,常常將前人的一些觀點援引出來進行討論,進而表明自己的立場,後面將這一則放到這個位置,顯然是考慮到這一則的內容和境界說是有著相通之處的。
  • 王國維115年前的一首詞,寫盡人間悲劇,末二句是經典名句
    近代學者王國維,深受叔本華哲學影響,對人生充滿深沉的悲劇意識,這在他的《人間詞》中,亦有所體現。蝶戀花閱盡天涯離別苦, 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花底相看無一語, 綠窗春與天俱暮。待把相思燈下訴, 一縷新歡,舊恨千千縷。最是人間留不住, 朱顏辭鏡花辭樹。
  • 王國維《人間詞》《人間詞話》,全文收藏版!
    且向田家拚泥飲,聊從卜肆憩徵鞍。只應遊戲在塵寰。好事近夜起倚危樓,樓角玉繩低亞。唯有月明霜冷,浸萬家鴛瓦。人間何苦又悲秋,正是傷春罷。卻向春風亭畔,數梧桐葉下。小立西風吹素幘,人間幾度生華髮。蝶戀花簾幕深深香霧重,四照朱顏,銀燭光浮動。一霎新歡千萬種,人間今夜渾如夢。小語燈前和目送,蜜意芳心,不放羅帷空。看取博山閒嫋鳳,蒙蒙一氣雙煙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