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境界說」

2020-12-12 觀人文

清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出了這樣一種說法:「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這就是當代文學史上有名的「境界說」,它不但涵蓋了學術方面的問題,也延伸到了如何提升人生境界的問題上來。

具體說來就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為第一境,語出晏殊的《蝶戀花》(也稱作《鵲踏枝》)。大意是:昨天夜晚時分,刮來一陣猛烈的秋風,使得碧綠的樹葉凋零殆盡,我獨自登上高樓,眺望著漫漫的長路,心中頓生迷惘和悽涼之感。這句詩表面上是在說時序的交替,景物的變化,本質上是寫人事的滄桑。王國維藉此來感嘆世事的變幻無常,也意在說明做學問和成大事業初期的迷茫。

再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為第二境,語出柳永的《蝶戀花》。說的是縱然衣帶漸漸地寬鬆了,但是他仍舊不後悔,為了追求伊人的芳心,即使容顏變得憔悴,他也甘之如飴。並且,「伊人」也可以指自己心中的志向或是理想,兩者皆是令人念念不忘的東西。在這裡,王國維正是想藉此說明一個人可以為了心中的理想而默默奮鬥,不辭勞苦。

另有,「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為第三境,語出辛棄疾的《青玉案》。詞句大致是說:本是元宵佳節,遊人遍地,此時華燈初上,我千遍萬遍地尋覓心中的理想人選,可怎麼也尋覓不到。就在我猛然回頭之際,發現我要找的人就在燈火暗淡的地方。王國維巧妙地運用了該詞的意境,表明人只要朝著明確的方向去努力,就會有出乎意外的收穫。

總之,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出的這三個境界需要依次去經歷,即先經歷迷茫,再心懷無畏,最後執著前行。那麼,無論是做學問,還是做人,終能豁然開朗。

相關焦點

  • 王國維《人間詞話》精解(一)
    王國維美學散見於他的《紅樓夢評論》《人間詞》《文學小言》《屈子文學之精神》《古雅在美學上之位置》《人間詞話》《宋元戲曲考》等著作中,而尤以《人間詞話》為最集中之代表。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境界」是偏於詞作思想情調或人格內涵的概念,即人格和文格相統一的詞的「意境」,抑或說是具有人學意涵的特殊「意境」。高格:「格」有規格,格式,品質,風度之義,比如「格調」即指作家或作品的藝術特點的綜合表現(總的品式、特徵或風格),或指一個人的風格或品格。王國維此處是指詞作所蘊含的思想情調或高邁的人格境界,是形容詞的情志格調或品級的高邁、高超、高妙或非同一般。
  • 追隨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的足跡,探密《人間詞話》的境界之美
    早就聽說過《人間詞話》在詩詞批評史上的盛名。年前逛書店的時候,無意在書架上看到了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便買了下來。當時一併買回來的還有《閱微草堂筆記》、《浮生六記》、《鏡花緣》、《傳習錄》等,同屬古代文學大類。近日閒來無事,閱讀了這本意境優美的《人間詞話》。
  • 王國維:用三大境界凝聚出人生感悟,《人間詞話》值得一讀再度
    以上是王國維的人生經歷,接下來我們來談談他最著名的《人間詞話》裡面的人生三大境界。眾所周知,王國維最著名的作品是《人間詞話》。這本著作不僅是一部開創了新紀元的詞話經典,更是一部影響深遠的文化經典。他的詞作最主要的成就是在於境界的開拓上,而在他的《人間詞話》裡,「境界」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 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眾裡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 人間詞話中境界有什麼內涵,寫詩如何有境界?王國維給出4條建議
    今日繼續王國維《人間詞話》之品讀。王氏論詩詞,力主「境界說」,其所謂之「境界」,既指詩詞作者對世態人情體悟之深淺,天人宇宙感想之狹闊;又指詩文本身意境之渾融,文辭之天然真摯,寫情命意之動人,故於作者可稱為「格調」,於作品可視為「神韻」。
  •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為何覺得李清照是「詞別是一家」?
    王國維是近代詞學批評史上一位很有影響力的批評家,其聲名最顯赫的評論著作莫過於《人間詞話》。《人間詞話》形式上雖然採用的是詩話詞話的傳統模式,但它所建立的批評體系,但是卻有十分明顯的開拓性——不僅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論建構,而且幾乎使詞史上有成就的詞家以獨特而清晰的面目呈現在他所構建的批評格局中。
  • 人間詞話十一則:境界說與傳統詞學的交叉
    這是王國維《人間詞話》的第十一則,在他的手稿中,原本是放在第四則的位置,緊承上一則。在他剛開始撰寫《人間詞話》的時候,常常將前人的一些觀點援引出來進行討論,進而表明自己的立場,後面將這一則放到這個位置,顯然是考慮到這一則的內容和境界說是有著相通之處的。
  • 從「有我」與「無我」中體會王國維《人間詞話》的意境
    說到對於詞之境界的解讀,其中詞學大師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一段人生三境界論,可以說是無人不知,其實,詞作品想要表達的境界,正是人生境界的一種傳達的媒介:古今之成大事者、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
  • 《人間詞話》:藝術作品的「境界」應該如何體現?
    經過兩個多月的兜兜轉轉,我們終於來到了這裡,實在是不容易,我們花了兩個月的時間,目的就是為了弄懂《人間詞話》。我們從《人間詞話》出發,經歷了叔本華、康德、休謨、柏拉圖,最終又將回到《人間詞話》。《人間詞話》絕不是初高中語文老師口中說的那樣好懂,它背後有大量的哲學邏輯,如果太早的讓孩子接觸這本書,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我們對待經典作品,千萬不能只是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今天的內容將是「王庶文講壇」-《人間詞話》內容的最後一篇內容,希望這兩個月的學習對您有所幫助。
  • 王國維 人間詞話
    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七      「紅杏枝頭春意鬧[1]」,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雲破月來花弄影[2]」,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 《人間詞話》:人間年年歲歲又何其相似
    朱光潛曾評價《人間詞話》:"近二三十年來,就我個人所讀過的來說,似以王靜安先生的《人間詞話》為最精到。"這也讓我們看到了王國維先生的另一面,雖不善言語,卻對妻子用情至深。不久,繼母故亡離世。接二連三的親人去世,看著家中無人照顧的三個兒子,王國維一度頹廢。後來,嶽母做主,王國維娶了娶了莫氏表甥女潘氏為妻,舉家遷往北京。在這樣的心情下,王國維扎進了中國古詩詞的研究中,寫出了《人間詞話》。
  • 朱光潛在《詩的隱與顯—關於王靜安的〈人間詞話〉的幾點意見》?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只寥寥幾句,便點明了王國維評論詩詞的一個核心觀點:以境界來評價詞的高下優劣。這也是《人間詞話》的核心理論,更是本書的靈魂所在。沒有讀過這本書的人,可能會有如下好奇:《人間詞話》是一本怎樣的書?他對歷代著名詞家有哪些精妙點評?王國維是一個怎樣的人?
  • 「被發明的傳統」 ——《人間詞話》是如何成為國學經典的
    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後,由於胡適、胡云翼等人的推闡發揚,《人間詞話》影響日增,聲譽日隆,在學術界的思想勢力越來越大,這時況周頤、朱祖謀、吳梅等人的一批衣缽弟子,如唐圭璋、龍榆生等,便不再能夠繼續保持沉默了,在三四十年代,他們紛紛撰文,或直接或間接地批評王國維的觀點。其中最尖銳的是唐圭璋1938年發表於《斯文》雜誌的論文《評人間詞話》。
  •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是中國美學史上融通中西、承前啟後的理論巨著。下面是我們摘錄的《人間詞話》中的重要章節。第一部分 [一]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二]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
  • 《人間詞話》學習筆記
    閱讀書目:《人間詞話》兩個版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和上海三聯書店)《人間詞話七講》、《唐宋詞十七講》(均為葉嘉瑩所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古老的回聲》(王富仁 四川人民出版社)葉嘉瑩女士在《人間詞話七講》中說:「王國維的『境界』這兩個字用得太模糊了。
  • 深讀《人間詞話》:人生三大境界,看看王國維怎麼說,該如何領悟
    王國維,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諡忠愨。我國近代享有國際盛譽的著名學者,近現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巨子,國學大師。他在《人間詞話》一書中提出著名的「人間三境」理論,深受世人稱讚。
  • 王國維《人間詞話》妄評(三十、三一、三二則)
    詞中惜少此二種氣象,前者唯東坡,後者唯白石,略得一二耳。蕭統稱陶淵明詩「氣勢縱放自如、文意清晰曉暢,超越其它同類詩歌;音韻抑揚變化,清爽明朗,也沒有人能抗衡」。王績稱薛收的賦「音韻趣味高雅新奇,詞意幽曠深遠,高峻蕭瑟,難以言語形容。」可惜詞中缺少這兩種氣象,前者的氣象只有蘇軾,後者的氣象只有姜夔,略微達到一些。
  • 大咖王國維論畫,詞話三重境界以外的書畫多重境界
    大咖論畫一一王國維 人生三重境界以外的多重境界王國維(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國楨,字靜安,亦字伯隅,初號禮堂,晚號觀堂,又號永觀,諡忠愨。漢族,浙江海寧人 。先生《人間詞話》中人生三重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讓人回味悠長。先生書法好。他的著作多用毛筆書寫,行草瀟灑流暢、樸拙俊拔。小楷行雲流水、飛龍走蛇。
  • 那年今日 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
    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摘自他的作品《人間詞話》,他從古人描寫兒女私情的詩句中提煉出「懸思——苦索——頓悟」,用以表現治學三境界,把詩句由愛情領域推繹到治學領域,賦予其深刻的內涵。《人間詞話》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 王國維115年前的一首詞,寫盡人間悲劇,末二句是經典名句
    最是人間留不住, 朱顏辭鏡花辭樹。這世間最留不住的,就是老去的容顏和凋零的花朵。周策縱《論王國維人間詞》中說:「(王國維)往往以沉重之心情,不得已之筆墨,透露宇宙悠悠、人生飄忽、悲歡無據之意境,亦即無可免之悲劇。」久別重逢,本是高興的事,但王國維在詞中,傳達出一種無限的悔恨與遺憾。妻子曾經美好的年華在無聲無息中逝去了,他無從補償。
  • 如此品詩詞|朋友圈刷屏「三境界說」,成就王國維,因一事太打臉
    ——《人間詞話》王國維的境界說,對後世頗有影響。而以這三句為核心的三境界說,更是奠定了評論界大咖的地位,讓人無法超越。只此一句,生出張冠李戴之事,想必王國維先生在世也會慚愧會不安的。雖然如此,他所締造的三境界,也在當時的朋友圈達到刷屏的效果。這三個境界說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