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論畫一一王國維
人生三重境界以外的多重境界
王國維(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國楨,字靜安,亦字伯隅,初號禮堂,晚號觀堂,又號永觀,諡忠愨。漢族,浙江海寧人 。先生是中國近、現代相交時期一位享有很高聲譽的著名學者,一般歸結為民國時間段,可謂文人清骨之典範。
先生《人間詞話》中人生三重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讓人回味悠長。
先生書法好。他的著作多用毛筆書寫,行草瀟灑流暢、樸拙俊拔。小楷行雲流水、飛龍走蛇。甲骨文字很少出尖露鋒,技巧嫻熟,筆隨意轉,具呈逆回之勢,致使點畫起訖自有圓起方收之狀,文字結體與線條充滿天真爛漫,舒展自如,奔放流暢的特點。
先生的畫,現世的少,論畫較多。他1908年作的《中國名畫集》序。見的很深,為後輩論畫者所不及,節錄如下:
「繪畫之事,由來古矣。 六書之字,作始於象形;五服之章,輝煌於作會。楚壁神靈,發纍臣之問;宋舍眾史,受元君之圖。漢代黃門,亦有畫者,殷紂踞妲己之圖,周公負成王之像,遂乃懸諸別殿,頒之重臣。魏晉以還,盛圖故事,齊梁以降,兼寫佛像。爰自開天之際,實分南北之宗。王中允之清華,李將軍之刻畫,人物告退,而山水方滋。 下至韓馬、戴牛、張松、薛鶴,一物之工,茲焉託始。荊關崛起,董巨代興。天水一朝,士夫工於畫苑;有元四傑,氣韻溢乎典型。勝國興朝,代有作者,莫不家抱鐘山之璧,人握赤水之珠,變化擬於鬼神,矩鑊通於造化。陳之列肆,非徒照乘之光;鴻之
巾箱,恆有沖天之氣。今夫成而必虧者,時也;往而不復者,器也。江陵末造,見玉軸之揚灰;宣和舊藏,與降幡而北去。文武之道既盡,昆明之劫方多。即或脫墜簡於秦餘,逸焦桐於爨下。然且天吳紫鳳,坼為牧豎之衣;長康探微,辱於酒家之壁。同棌玉石,終委泥塗。又或幸遘收藏,並遭著錄,而蘭亭繭紙,永昭陵;爭坐遺文,莞分安氏。中郎帳中之帙,僅與王郎同觀:博士壁中之書,不許晁生轉與。此則叔疑之登龍斷,眾議其私;陽虎之竊大弓,當書為盜者矣。
平等閣主人英英如雲,醰醰好古,慨橫流之洞,懼名跡之榛蕪,是用盡發舊藏,並徵百氏。琳琅輻湊,吳越好事之家;摹寫精能,歐美發明之術。八萬四千之寶塔,成於崇朝;什一千百之菁英,珍茲片羽。冀以永留名墨,廣被人間。
懿此一舉有三美焉。夫學須才也,才須學。是以右相丹青,坐臥僧繇之側;率更翰墨,徘徊索靖之傍。近世畫師,罕窺真跡,見華亭而求北苑,執婁水以覓大痴,既摹仿之不知,於創作乎何有。今則摹從手跡,集自名家,裨我後生,貽之高矩,其美一也。且夫張而必弛者,文武之道;勞而求息者,含生之情。然走狗鬥雞,頗乖大雅;彈棋博鏨,易人機心。若夫象在而遺其形,心生而無所住。則豈有對曹霸、韓幹之馬而計馳騁之樂,見畢宏、韋偃之松而思棟梁之用。會心之處不遠,鄙吝之情聿銷,誠遣日之良方,亦息肩之勝地,其美二也。三代損益,文質殊尚,五方懸隔,嗜好不同,或以優美、宏壯為宗,或以雅、簡易為尚。我國繪事自為一宗,繪影繪聲則有所短,一丘一壑則有所長。凡厥反唇,育由韞櫝;今則假以印刷,廣彼流傳。賈舶東來,慧光西被,不使蜻蜓島國獨輝日出之光,羅馬故國專稱美術之國,其美三也。
小有搜羅,粗諳鑑別,睹茲盛舉,頗發幽情,索我弁言,貽君小引。翼夫筆精墨妙,隨江漢而長流;玉躞金題與崑崙而永固。」
一個把畫史講得如此透徹的學者,其畫如何?有待後續研究。
歲已亥之冬,十二月十五日於迪化烏魯木齊客舍,陳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