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委員黃元華:組建醫科高校 提升海南衛生人才培養造血能力

2020-12-17 南海網

點擊查看更多視頻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1月25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莊曉珊)1月25日,政協第七屆海南省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海口召開。省政協委員黃元華在發言時建議,海南要以衛生和教育機制改革為抓手,組建高水平醫科高校,提升衛生人才培養的「自我造血」能力。

  「海南全省只有兩家高校附屬醫院,海南醫學院是海南唯一從事醫學高等學歷教育的高校。」黃元華認為,海南衛生人才學歷教育能力不足,缺乏高水平的「自我造血」能力,其中表現為可用臨床資源嚴重不足,資源不能充分利用,管理機制不順,積極性不足等。

  黃元華建議,海南可以以改革和建立新機制為抓手,將海南醫學院作為基礎,聯合海南省人民醫院、海南省中醫醫院、海南省兒童醫院等省屬三甲醫院組建高水平醫科大學,提升海南省培養衛生人才培養的「自我造血」能力,支撐海南的國家戰略擔當和社會經濟發展。通過建立自我人才培養機制和提升自我人才培養的能力,為海南衛生事業長期穩定發展、躋身國內乃至國際先進水平作出努力。

責任編輯:肖秀燕

相關焦點

  • 黃元華:叩響生殖醫學之門
    特別是這例試管嬰兒是在黃元華的老師――北京醫科大學生殖工程組負責人、中國婦產科專家張麗珠教授指導下完成的,這就更加堅定了他的科研選擇――將婦產醫學與生殖醫學結合起來,攻克不孕症。黃元華本科就讀於北京醫科大學,在上海醫科大學讀了碩士,工作後,又積累了婦產科醫生的經驗。1990年,他選擇了醫學發展相對落後的海南,成為海南醫學院引進的特殊人才。
  • 人才缺乏 政協委員建議高校增設託幼課程和專業
    在今年的廣東省兩會上,有省政協委員建議,要實施嚴格的資格準入制度,政府、高校、專科院校聯動培養專業人才。【案例】一名保健醫生照顧一百多名孩子每天下午2時多,在越秀區的唐尼翰博保育園裡,穿著白大褂的範紅(化名)行走在各個班級間,為午睡剛醒的孩子檢測體溫。
  • 找小語種翻譯難 海南政協委員建議建小語種人才儲備庫
    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院長、省政協委員李渝鳳建議,呼喚以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為目標,加快海南小語種人才培養與儲備。小語種人才培養規模小、人才匱乏。海南小語種的建設步伐緩慢,語種數量不多且覆蓋面不全,特別是高端人才培養和儲備都明顯不足。以法語人才培養為例,海南省僅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開設該語種,目前每年的招生規模在30至50人左右,在校生120人左右。有關數據顯示,市場對小語種的人才需求量在逐年擴大,但因為長期忽視小語種人才培養,導致小語種人才嚴重匱乏。
  • 泉州籍省政協委員建議 籌建泉州海峽大學
    泉州籍省政協委員駱沙鳴建議,可以籌建福建泉州「海峽大學」,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增添文化支撐力量。  「海峽大學」比「泉州大學」更有高度和內涵,對臺生也更有吸引力,對海峽兩岸的高校交流合作提供更大的平臺,同時更有利於海外泉州人和泉州籍臺灣人捐資助學。
  • 省政協委員就校園建設、師資提升、課程...
    在民生協商論壇上,省政協委員、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長毛偉民提出,「四同步」政策的施行,有力促進了我省新建住宅區配套幼兒園的落地實施。同時,也要看到老舊城區配套幼兒園不足的情況,在全省各地均有不同程度存在。徐美珍在發言中提出,應當完善學前教育師資職前和職後培養體系建設,大力提升學前教育師資隊伍水平。「要擴大高校已有的學前教育專業本科招生計劃,增加碩士和博士學位點。
  • 海南醫學院召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第十次讀書會暨第...
    黨委書記呂傳柱;黨委副書記、校長楊俊;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謝江波;副校長黃元華;黨委委員、副校長孫曉寧;黨委委員、副校長向偉;黨委委員、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李麗;黨委委員牟忠林;黨委委員王慷慨;校長助理龔寧波等校領導出席本次會議。會議由向偉副校長主持。
  • 海南省政協委員建言進一步放寬海南入境籤證政策
    會議期間,多位省政協委員建言,期望國家進一步放寬海南入境籤證政策,向更多外國遊客、人才「敞開」大門。自2018年5月起,59國人員入境旅遊免籤政策在海南落地,吸引了更多境外遊客到海南觀光旅遊,在促進海南入境旅遊發展的同時,推動了海南旅遊國際化水平的提升。
  • 中國最南端的醫科大學:海南醫學院申請更名「海南醫科大學」
    最近,網上關於「海南醫學院」申請更名「海南醫科大學」的消息成為熱點。在此,我們以時間軸來做一個簡單梳理。地方公立醫院通過加掛高校直屬附屬醫院牌子或成建制劃轉等方式助力高校發展的案例已有多起。例如,2017年12月23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揭牌成立,安徽省立醫院成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省屬醫院的加入,極大地提升了醫學院或醫學部的醫教結合能力。
  • 全國政協委員劉春平《關於組建「中國應急科技大學」的建議》!
    另據吉林省衛健委網站消息,今年全國兩會,「抗疫」成為許多政協委員關注的話題。全國政協委員秦海濤重點關注了 「公共人才培養及隊伍建設」。秦海濤表示,要加強衛生醫療人才,特別是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及隊伍建設,他建議加快設立中國公共衛生與防疫大學,加大高質量公共衛生學院的設立,同時有針對性的設置學科專業。
  • 疫情大考呼喚醫科人才培養新模式
    我們應認真總結,進一步完善醫科人才培養的理念、策略、體系和模式,加快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創新,為健康中國建設培育具有家國情懷的高素質醫學人才隊伍和創新拔尖領軍人才。醫護人員產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包括,擔心被感染,因傳染病防控及危急重症救治能力不足而出現技能恐慌等。這與醫生護士培養過程中精神心理教育被忽視、大多數醫院無精神心理科不無關係。多學科交叉融合協作機制需要完善。近年我國醫改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主要集中在醫療層面,公共衛生短板仍然明顯,人才吸引難度大、高層次人才流失嚴重。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醫學院擬明年申辦熱帶醫科大學
    日前,記者採訪了《海南醫學院「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主要起草人。據介紹,「十三五」期間,海南醫學院提出建設鮮明特色醫科大學,服務海南社會經濟建設的發展目標。對此,海南醫學院將採取發揮熱帶醫學特色專業優勢、立足海南健康服務產業發展需要培養人才;進行資源整合,構建「海醫系」;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向「一帶一路」國家擴大留學生招生規模,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
  • 全國共有39所醫科大學,全部是本科高校,醫學人才培養基地
    首都醫科大學首都醫科大學(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簡稱首醫大,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教育部共建院校,是北京市重點高等院校、入選國家「2011計劃」牽頭高校,國家首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 四川有所「中醫藥」命名的醫學高校,已培養10萬名醫藥衛生人才
    學校與綿陽市內外多個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建立起校地、校企、校校合作關係為川內外培養出近10萬名醫療衛生專業人才下面的填報十大理由學校辦學條件好,師資能力強,教學質量高,在西部地區具有較高的聲譽。、雙師教師潛心教學,大批臨床專家、行業能手也在醫教協同的辦學模式下積極參與到醫藥衛生人才的培養中。
  • 海南醫學院第六屆教代會暨第七次工會會員代表大會隆重召開
    中新網海南新聞4月3日電 2019年3月29日,海南醫學院第六屆教代會暨第七次工會會員代表大會在該校本部圖書館二樓國際報告廳隆重召開。海南醫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楊俊;黨委副書記、附屬海南醫院黨委書記趙建農;副校長黃元華;黨委委員、副校長向偉;黨委委員牟忠林;黨委委員、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李麗;第二附屬醫院院長王毅等大會主席團成員出席並在主席臺就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勇當海南遺傳病防治「排頭兵」
    近年來,海南省生殖醫學中心為省內外多家生殖醫學中心培訓專業技術人才並提供技術支撐。  「很多人都以為我們生殖醫學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幫助患者解決生育困難問題,其實不然。」  今年5月,省科技廳、省衛生計生委和省食藥監局正式批准海醫一附院組建海南省地方病(地中海貧血)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如今,海醫一附院正朝著新的目標邁進——申報國家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 "望聞問切"浙江中醫藥產業 人才培養與標準建設最關鍵
    今天下午,主題為「發展我省中醫藥產業」的第十八次「浙江政協·民生論壇」舉行,醫藥衛生等界別的政協委員與省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展開了深入探討,共同為中醫藥產業「望聞問切」。省政協主席喬傳秀主持活動。  尋醫:推動中醫藥人才培養  儘管屠呦呦讓世界重新關注中醫藥,但人才匱乏、創新乏力卻也是目前中醫藥產業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 海南衛生健康職業學院正式揭牌,為海南自貿港培育衛生健康人才
    海南醫學院:學校位於海南省會海口,是國家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教育部第一批專業綜合改革試點本科院校和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截至2020年1月,學院佔地面積共計1492.76畝;下設18個二級院系、27個本科專業。
  • 人才啊
    培養更多院士 吸引更多候鳥型專家 培養更多基層全科醫生21 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啊在談到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時,幾位委員分別就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以及基層醫療人才的培養作了精彩發言。省醫兒科主任醫師劉鳳云:多為社區醫院培養全科醫生,緩解看病難只有提高社區醫院的技術力量,才能吸引更多患者前往就診,也才能夠真正緩解大醫院看病難的問題。「醫改這麼多年,國家也重視社區醫院發展,可病人還是愛擠大醫院,這根本原因是什麼?」省政協委員、省醫兒科主任醫師劉鳳雲表示,解決看病難的辦法一定是在基層。
  • 省政協委員、華西附二院兒科醫生母得志:四川應在更多大學開設兒科...
    實際上,根據《關於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加強兒科醫務人員隊伍建設,每千名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0.69 名。要實現這個目標,四川還需要下大工夫。「兒科醫生荒」該如何破題?1月25日,記者對話了省政協委員、華西附二院兒科醫生母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