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子曰:「既來之,則安之.」

2021-02-19 龍口公交

點擊上方"龍口公交",免費訂閱哦!

子曰:「既來之,則安之。」

                                             ——《論語·季氏》

【譯文】

孔子說:「既然讓他們來了,就讓他們安下心。」

【感悟】

公交車是乘客短暫相聚的場所,相聚是聚,相識是友,每個人應該從自身做起、待人和氣,與人為友,與鄰為善,相互之間以禮相讓,共同維護好車廂環境,讓人人都感到舒適溫馨。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論語·顏淵》

【譯文】

曾子說:「君子以文章學問來結交朋友,依靠朋友幫助自己培養仁德。」

【感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公交車廂就是一個小社會,大家要善於交友,向有知識、有修養、有志向的人學習,從中領悟到做人的道理,明事理,辨美醜,知禮儀,做好事,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論語·子張》

【譯文】

子貢說:「君子的過失,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樣:犯錯的時候,每個人都看得見;更改的時候,每個人都仰望著。」

【感悟】

公交作為城市文明的窗口,公交車廂中每個人的言行都代表著城市的文明形象。大家要時刻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用真誠的心善待他人,就會博得周圍人的認同和尊敬。





相關焦點

  • 看看《論語》:讀《季氏將伐顓臾》
    儒家思想的主要內容體現在儒家創始人孔子的《論語》當中,今天論語中的很多文章都還是我們學習的精華。下面我們來看一下《論語》中的《季氏將伐顓臾》: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 【《論語》專輯】《為政以德》一
    4.既來之,則安之(已經讓他們來了,就要讓他們安定下來。)實詞(詞類活用,解釋加點的詞語)1.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足,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充足。信,信任。)2.富之(使動用法,使……富裕起來)3.於斯三者何先(作動詞,把……放在前面,先做……)4.則修文德以來之(使動用法,使……來)5.既來之,則安之(使動用法,使……來;使……安定。)
  • 「既來之,則安之」英文怎麼說?還有「吃一塹長一智」等!
    5、Take things as they come這句話的意思是「情按照其原本的樣子接受一些事情」,也就是「既來之,則安之;安於現狀,對一切事情處之泰然」。
  • 《論語》與幹部道德品質修養系列(2、道德與品德)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論語·為政1》)以德來施政,其它一切都無法與之抗衡了。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3》)同樣是說如果用道德來施政,民眾不僅有羞恥心而且還能走上正途。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論語·述而22》)孔子說天讓我具備了道德品質,其他人怎麼能奈何我?
  • 《論語》中敢說「子曰」的有四人,都是誰?
    論語第一篇《學而》第一章內容為: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第二章內容為: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①,而好(hào)犯上者,鮮②(xiǎn)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③者,未之有也④。君子務本⑤,本立而道⑥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⑧?」① 「弟」,同悌(tì),指尊敬兄長。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長曰弟,《弟子規》中的「首孝悌」也是這個意思。
  • 《論語》求知|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
    【原文】2·21 或(1)謂孔子曰:「子奚(2)不為政?」子曰:「《書》(3)云:『孝乎惟 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4)』,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注釋】(1)或:有人。(2)奚:疑問詞,相當於「為什麼」。
  • 中國文化 經典國學-論語第十六篇《季氏篇》本文帶譯文註解
    論語-季氏篇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 【子曰】《論語》給你一顆強大的心
    然而,對於「君子」這個概念,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感受與定義,所以,我們不妨先暫時擱置對概念本身的爭議,轉而去思考一個與之緊密相關的問題,那就是——我們是不是都希望自己能夠擁有一顆強大的、勇敢的、堅韌的、平和的心靈?答案無疑是肯定的。其實,《論語》所要實現的終極目標、學習《論語》所能達到的一個終極結果,都是讓人能夠擁有一顆強大的心靈。
  • 《論語》求知|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1)。」【注釋】(1)楊伯峻: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後漢書 孝明八王傳注》引《東觀漢記》說:和帝賜彭城王恭詔曰:」孔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貴仁者所好惡得其中也。」我認為「貴仁者所好惡行其中」,正可說明這句。
  • 《論語》求知|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4.4 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譯文】楊伯峻先生譯文:孔子說:「假如立定志向實行仁德,總沒有壞處。」【參考文獻】楊伯峻 《論語譯註》錢 穆 《論語新解》陳曉芬 《論語譯註》
  • 《論語17·13》子曰:「鄉愿,德之賊也.」
    >【論語彙】-主群  柳 慧【論語彙】-孔學論壇 任殷  【論語彙】-北京  柳 慧         【論語彙】-浙江 任殷【論語彙】-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眾好之,必察焉;眾惡之,必察焉。可參讀王德巖:解本章最精彩的當然是《孟子》。《孟子·盡心下》最後在聖道相傳了一節之前就是討論本章鄉原的內容。
  • 湯殷權《論語》講義:《學而第一》篇「子曰父在章」
    湯殷權《論語》講義(原創)【原文】1.11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論語》中論孝的章節很多,每個章節所講的都是孝的一個方面,都是一個點。此章也不例外,所以不宜在此過分擴展地去論孝。把《論語》學完之後,才可以回過頭來,通盤體會「孝」。父在之時,自己作為兒子,不當家,不能自己說了算,所以不能任意而為。也就是說,這時候自己的行為是受到父親約束的。正因為受到約束,所以不能看他的行為如何,要看他的「志」。
  • 論語天天讀之098-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
    按:這套論語天天讀系列,是學而讀書會成員冬青,以南公懷瑾大士《論語別裁》為主,合參雪廬老人《論語講要》,融會個人心得總結而成,耗時年餘,計408
  •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專題前言  從今天開始,我們會不定期推出《論語》專題,專題主要由學生撰寫
  • 讀四書·論語丨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摘自:《論語·裡仁第四·第十二章》 原文: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注釋:放(fǎng):或譯為縱,謂縱心於利也:或釋為依據,今從後說。
  • 《論語》「君子」之六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論語·公冶長》: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東方文化是農業、家庭、鄉村文化,與西方商業城鎮文化完全不同。這東方文化就是在中國形成的。幾千年來,我們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稼而食」。這個宰予,大白天裡,不讀書,不幹活,卻在睡覺。
  • 《論語》求知|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原文】1·14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謂好學也已。」【參考文獻】楊伯峻 《論語譯註》錢 穆 《論語新解》陳曉芬 《論語譯註》
  • 「李保佳講論語86」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
    「李保佳講論語86」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翻譯:孔子說:堅定的相信儒家之道,勤奮學習,堅持依道行事,直到死去。危險、動亂的國家,不要去。
  • 《論語》晨讀,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晨讀筆記】柳慧:【論語晨讀】第869天孔曆二千五百六十八年夏曆丁酉年六月二十四2017年7月17日星期一吳亞楠:各位師友,早上好。今早與大家繼續一起學習《論語·子罕》第22章。原文: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
  • 龍大析《論語》
    龍大析《論語》龍群2020.01.31-2020.02.02討論要點龍蛇起陸: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