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發現,雖然自己已經在微信公眾號上寫了7篇文章了,但好像對實際的工作沒有什麼提升,以前的文章都有點虛了,從這一期開始,計劃文章將更貼合實際一點,從產品經理的實際工作內容出發,儘可能將梳理的內容應用到實際工作中
這一期主要是整體梳理一下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並對其中的如何高效開會進行一個整體的梳理
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如上圖所示,是我根據實際工作內容以及在網上收集的資料綜合整理之後得出的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後期將圍繞這些內容逐項開始進行梳理總結
如何高效開會將如何高效開會作為第一篇總結的原因產品經理的工作其實說白了就是要去推動別人實現自己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避免不了需要參加各種各樣的會議
作為每天工作中的大頭,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卻總是感覺自己的開會效率不高,不論是自己主持的還是別人主持的
甚至有的時候一天有超過50%的時間都在開會,但最後好像也沒有什麼有價值的產出
為了能夠提升工作效率,騰出更多的時間給更有價值的思考,所以想從如何高效開會作為指導自己實際工作的開始這整個系列
實際工作中能遇到的會議都有哪些這裡將日常工作中所能參加的會議(Ps:這裡的會議泛指一切需要超過兩個人參與的,需要有明確結論的活動,包括了和周圍人的幾分鐘的溝通討論)進行歸納,將這些會議分為兩大類:落地執行型和決策思考型
本期重點討論的是有關落地執行型會議的高效開會流程(決策思考型往往不需要正式的會議流程,而且涉及到的人會相對較少,節奏相對可控,且隨機偶然新太強,後面有機會再單獨討論)
落地執行型會議開會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在了解如何高效開會之前,很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低效的會議都有哪些特徵
會中
氣氛緊張
效率不高
情緒激動
偏題跑題
開小差
無人說話
會議超時
各執己見
會後
總結一下:就是開會過衝中瘋狂撕逼卻沒有結論,導致花了大量時間卻沒有形成結論,無法指導下一步工作
高效開會的具體步驟這裡只討論產品經理本身作為會議主持者如何高效完成一場會議
會前充分準備
會議名稱
會議時間
會議地點(如果是線上會議,提前發邀請)
參會人員名單
會議主題和意圖:一定要在會議之前在會議主題和意圖這一點上讓所有相關人員知悉,會議之所以低效的一個很核心原因就是在於參會人員對會議主題的不一致
議程:如果可以的話,最好寫上,這樣有助於把控會議流程
材料:如果有相關資料提前發出來,讓參會人員知悉
主持人:產品經理本人
決策者:在發生意見衝突的時候可以一錘定音拍板的人,往往是領導
執行者:具體執行的人員,會上會就細節提出各種問題
相關干係人:不做具體執行,但做了這件事有可能影響到的各種其它人員,參與之後避免後期撕逼
預先溝通確保事情可做:需要注意的是,落地可執行的會議開會的目的是傳到信息,推動事情落地,所以在會上不應過多討論這個事情是否可做等問題,而應該是具體到實際執行過程中的細節;在會議召開之前,需要和幾個核心人員達成一致,確保這個東西是可做的,具體的細節可以在會上溝通討論
確定參會人員:一個正常的會議需要有如下人員參與
確定時間:正常會議涉及到的人過多,每個人都確定時間不太可能,正常和幾個核心人員確定好時間之後,剩下的人的時間自行協調(Ps:一定要在會議開始之前知會相關人員)
確定場地:對於會議室緊張的,一定要提前預定
發會議邀請郵件:包括如下內容
會中掌握全局
回顧和總結,避免遺漏,確保理解一致
維持會議秩序
把控會議節奏
明確決策和排期
會議記錄:如果一開始準備的時候有明確的會議議程,那記錄就可以相對簡單的,具體記錄的內容如下,當然,如果有可能,弄一個錄音筆全程記錄之後更容易整理出來
要求參會人員準時到場參加
會議中有人交頭接耳討論與會議無關的問題,當即打斷並給出警告
會議出現撕逼現象,及時中斷論戰,引導以表面擾亂會議氛圍
氣氛過於活躍時避免發散
氣氛僵住時破冰
懸而未決時拍板
意見統一後協調相關人員排期,給出明確時間節點
討論了哪些內容(挑重點寫)
達成了哪些共識
存在哪些問題
得出了哪些結論
重點發言人的發言內容
提前十分鐘到現場調試設備,避免會議開始人員到齊之後浪費時間
人員到齊後,花幾分鐘時間介紹一下會議議程、主要議題和期望,讓所有參會人員做到心裡有數,避免無效討論
會議開始前
會議過程中
會議結束前
會後保持跟進
下一期開始將分好幾期對需求池管理進行總結(分好幾期的原因是需求池管理涉及到需求收集、需求真偽判斷和需求優先級設定,內容過多,且很重要,為了更能指導工作一點,所以將分幾期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