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產品職場:如何擺脫「瞎忙」狀態,實現高效工作?

2020-12-08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作為B端產品經理,你是不是被各種業務需求壓得喘不過氣,常年996但是績效考核卻總是B?如何擺脫這種「瞎忙」狀態?本篇文章從CRM產品小C的職場故事出發,梳理了B端產品每天要「忙」的工作並分享了自己的思考與建議,希望對你有用。

先介紹下本文的主人公:小C是某網際網路公司的CRM產品,一直以來工作積極,經常加班,但是從入職到現在快2年了,績效考核卻總是B。

一、B端產品小C的一天

2020年7月6日,今天是上半年績效公布的時間了。雖然周末因為一個線上BUG加了2天班,但小C還是早早的起床,然後灌了一大杯咖啡,滿懷期待的來到了公司。

打開電腦查了下績效管理系統,現在結果還沒開放。這會兒發現周末那個BUG群裡又有銷售@他,反饋新的問題。

正頭疼怎麼處理,大客銷售團隊的運營小美笑盈盈的過來了。

「小C哥哥,上周五聊得那個需求這周上線沒問題吧,下周我們就打算試點了。」

「好好好,沒問題,我這邊今天就出下方案然後拉技術評審下。」

剛送走小美,電銷的小強又過來了。

「小C,上次我給你說那個電銷外呼和拜訪打通的需求,怎麼又延期了,我這跟老闆沒法交代」

「嗯,這兩天有些臨時的線上問題要修復,所以耽誤了,我今天儘快跟進下開發那邊的進度」

小強這還沒走呢,開發小軍的語音就過來了。

「小C,你那個需求裡提供的上遊接口有問題,你今天找時間約他們對下,不然我這周沒法提測」

……

不知不覺就到晚上6點了, 運營、客服、開發、測試、設計等多方的輪轉轟炸也逐漸消停了。小C梳理了下手頭的工作,發現今天還有好幾個產品方案要出。計劃著先出去吃個晚飯,再回來加班。

突然電腦屏幕上彈出了績效發布的消息,小C光速打開了連結。然後……績效考評等級為B,又是B。

小王越想越覺得委屈,自己每天加班到10點以後,7*24小時的及時響應各種問題,對於業務需求也是盡力滿足,為什麼績效考評永遠都只是B。

正好這時,微信裡收到一條消息。是小A發過來了,他臨時來北京出差,酒店正好在小C公司附近,想約小C今晚一起吃飯。

小A是小C大學的學長,兩人在大學裡曾經一起組過樂隊,關係很鐵。後來小A畢業去了深圳,但兩人並未因為距離而疏遠,經常在微信上雲喝酒聊天。小A現在是某網際網路公司的產品總監,小C正鬱悶想找個專業的人給他點建議,恰好小A的微信就發過來了。

小C快速給小A發了個附近的燒烤店位置,20分鐘後兩個好兄弟見面了。開頭自然免不了要相互寒暄和調侃一番。不知不覺間,幾杯啤酒下肚,話匣子徹底打開了。小C開始跟小A說起了自己現在的工作情況,把滿腹的委屈徹底說了出來。小A耐心聽完,拍拍小C的肩膀說:別著急,咱倆好好梳理下,你這些問題我曾經也經歷過。我剛剛聽你講了,目前主要是3個問題:

  1. 忙,常年996
  2. 被投訴,時不時就被業務方和開發投訴
  3. 績效不好,一直是B

我們下面一個一個來聊~

二、常年996,每天都在忙什麼?

「網際網路公司的產品確實是比較忙,但是我看你這天天都在11、2點。你每天都忙些什麼事兒?」小A喝了口啤酒,然後問小C。

「基本上白天都是在 處理線上問題、進行系統配置、開會、測試產品功能,然後到了晚上要加班處理各種業務需求,寫產品文檔還有各種總結匯報方案等」

「那咱一點一點聊」

1. 線上問題

「一般處理線上問題大概需要花多長時間?」

「這個平均每天大概10個吧,處理時間不等,有的幾分鐘,有的可能時間比較長,像上周五有個線上BUG,修復邏輯加數據清洗就搞了2天」

「為什麼這麼多,你們這產品質量管理也太糟糕了吧」

「確實有點,也不全是BUG,有的是業務規則問題,你知道的,我們這邊銷售管理太細,好多規則太複雜。經常有銷售弄不清楚問運營,運營就直接推到我這邊了,然後我就得花時間去給銷售解釋」

「線上問題這個確實很消耗時間和精力,主要是會經常打亂工作節奏。我這邊有3個建議:

  1. 針對系統BUG,把過去幾個月每類BUG引發的問題量及處理時長整理出來。針對TOP的問題,找你的產品leader協調開發和測試的leader,然後組個修復專項集中解決。如果短期內解決不了,那就讓開發側給個臨時的解決方案和sop流程,下次有問題就直接讓開發來處理。
  2. 針對業務規則諮詢,製作FAQ文檔把常見的規則問題都整理出來,同步給客服和運營側,後期就直接讓業務側自行處理。如果還是往你這邊報,那就聯繫客服和運營老闆,以給他們進行產品培訓的問題,把這塊FAQ交接給他們,以後這類問題就由他們來處理。」
  3. 最後建議在產品內部建立值班機制,比如你們CRM產品組輪轉負責這類線上問題。這樣即公平不容易引發內部矛盾,也有利於大家了解其他人的產品工作,做好相互備份。

「哈哈,薑還是老的辣,666」

「好了好了,我這也是時薪好幾百的人,抓緊時間聊下一個問題」

2. 日常業務任務

小A喝了口啤酒,繼續問道:「剛剛你說還有日常業務任務,這都是些什麼工作?」

「就是日常的功能權限配置,還有像銷售離職了要給把客戶重新分配給其他銷售?」

「這種為啥是找到你這邊,像客戶重新分配直接讓業務調整不就行了」

「現在沒有功能開放給業務直接做大批量的調整,所以每次都需要找我,我再找技術通過腳本批量處理」

「你知道業務系統流程優化4步走策略不?」

「 額,不曉得」

「來,哥兒跟你講講:

  1. 複雜流程–簡單化
  2. 簡單流程–標準化
  3. 標準流程–線上化
  4. 線上流程–自動化

所以這種日常業務問題跟線上問題的處理方式也一樣,先把相關的任務量及處理時長整理出來。針對TOP的問題,參考上面這幾個步驟進行優化。比如你上面說的要批量分配客戶,這種完全可以做個工具,讓業務自己手動分配;或者如果規則標準,那就直接系統自動分配。」

3. 開會

「哥,那開會咋辦啊,你知道我們那CRM是平臺產品,對接業務方太多了,天天被各個方拉著開會,經常一個會開一個多小時,更氣人的是還啥結論沒有,又不能不去,煩人」

「這個我原來也遇到過,很浪費時間。這種情況下你就要態度硬點,學會say no,學會提要求」

「啥意思,那好多會確實跟我這邊的產品有關係,不能不去啊」

「我的意思不是說全部不去,而是要對會議發起方有要求,自己有選擇。舉個例子:業務需求溝通會,連個需求文檔都沒有,臨時發起的會議就不要參加了,大部分這種情況第一次溝通肯定沒啥結果,回頭還得再來一次」

「你剛剛舉那個例子,還真是我現在的真實寫照,一個業務需求來來回回溝通好幾次,每次都是臨時約,這都聊了一個月了現在還沒結果呢。但是我這到底該怎麼解決呢」

「這裡就涉及到如何高效開會的問題了,這個網上有很多文章,回頭你可以自己看看。我重點講幾個點:

  1. 會議要至少提前一天邀約;
  2. 會議邀約要明確說明會議目的、溝通目標、會議議程、參會人需提前了解或準備的材料等;
  3. 會議過程要嚴格圍繞目標開展,不要無邊發散;
  4. 會議結束後一定要明確決議、後續TODO及對應責任人和交付時間。

如果你是參會方,就以上面4點去要求會議發起方,如果做不到那你就可以不去;同樣如果你是會議發起方,那就一定要做到上面這4點,不要浪費別人的時間。」

「嗯,這方面確實我有時候作為會議發起方也沒做到位。」

4. 測試

「你剛剛還提到有什麼事兒,比較佔工作時間?」

「測試,我們現在測試資源少,好多需求都是我自己測試的,我要是會開發,我就全棧了,自己寫需求,自己開發,自己測試上線。哈哈……」

「作為產品經理,你必須要有owner意識,就是對這個產品的一切負責。測試資源不足的情況下,為了保證順利上線及上線後的質量,作為產品確實是需要承擔這部分測試工作的。而且你現在工作不到2年,多測試有助於你了解產品細節,對後面的產品方案設計也是有幫助的。

不過你的崗位畢竟是產品,所以還是要把更多的精力花在產品規劃和設計上。針對測試的問題,我這邊給你的建議,就是向上反饋爭取資源。有2個方法:

  1. 針對項目進行分級,重要的項目一定要跟leader溝通,重點強調測試質量的重要性–簡單說就是讓leader知道這個項目如果產品自測有遺漏,出現質量問題後果很嚴重。leader也不想捅出簍子,所以leader肯定會想辦法去申請測試資源。
  2. 整理出所有你自測項目的數據,例如項目數量,測試工時。然後找leader溝通,合格的leader肯定會想辦法幫你去協調資源,即使最後沒有協調成功。但至少讓leader看到了你的付出,會更認可你的工作。」

小C思考了下,誠懇的說到:「嗯吶,向上溝通反饋這點我確實做得不到位。之前總想著我自己能搞定的事兒就儘量別浪費leader時間,或者有些事情例如協調測試資源,感覺找leader也沒用也就直接放棄。然後leader就總感覺我沒做什麼事兒,工作效率還特別低」

小A看著開悟的望著小C露出了老阿姨式的微笑,又補充到:「職場上,不僅要踏踏實實幹活,還得學會向上管理、適當表現。leader也很忙,需要你更加主動的反饋才能讓他看到你的能力和付出。」

5. 產品設計

小C忙著又問到:「哥,我這天天其實花在產品上的時間也挺多的,就是感覺需求總做不完」

小A說到:「是不是有種天天被業務需求追著跑的感覺?」

「對對對,就是那樣。每個業務方提過來的需求都特別著急,天天拿著小皮鞭子後面催」

「其實B端產品很容易陷入被動承接業務需求的狀態,成為一個需求翻譯器,即沒有成就感又很忙很累。兄弟,咱倆這關係我就不跟你整那套虛的。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其實是因為產品能力的不足導致的。

  1. 首先對業務不夠了解,所以導致你無法判斷需求的合理性和優先級,只能照單全收;
  2. 缺乏抽象建模能力,接到零星需求就只解決這一點,難以從整體去思考更加完善的解決方案。舉個例子:電銷對拜訪記錄有個需求,咱就處理了電銷的需求;過段時間大客對拜訪也有需求,那就再處理一遍。其實類似這種,完全可以從產品架構角度抽象出共性的地方,然後做出可配置的,各個團隊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配置拜訪記錄的模板。這樣既能滿足電銷又能滿足大客和其他團隊的需求,避免多次重複開發」

小C陷入了深思,過了好一會兒才說道:「大哥,你這是一針見血,其實我也知道B端產品必須要了解業務,懂抽象建模。可是我一直沒找到學習和提升的辦法」

小A 喝了口啤酒,跟小C繼續說道:「B端產品是需要長期積累的,所以你也別太著急。我先給你幾點建議,你嘗試著慢慢來

首先,業務這方面有3點

  1. 多深入一線走訪,跟著銷售去拜訪商戶。要做個優秀的CRM產品經理,必須先是一個優秀的銷售,多了解商戶,多觀察和思考銷售是如何談單籤單的。
  2. 多跟優秀的銷售和銷售管理者溝通,了解他們的工作流程和思維方式,畢竟他們是CRM產品的核心用戶。
  3. 多參加業務側的會議,例如周會、月會等等,這樣能了解後續的業務規劃方向,可以提前做好相關的產品規劃。

而,產品架構規劃與設計,這方面也是3點

  1. 多學習行業標杆產品,例如你做CRM就要多研究salesforce,這種研究不能僅局限與功能,更要深入思考背後的邏輯,為什麼要設計這個功能,為什麼這個功能要這樣設計。
  2. 接到需求後,多思考其他團隊是否有類似的需求,多調研各個團隊的實際業務情況。把所有業務場景都調研清楚了,接下來就簡單了,合併同類項,配置差異項——把相同的部分抽象出來做成通用功能,不同的地方做成可配置的。當然這裡面會涉及到一些開發成本的評估,並不是所有需求都適合做成可配置的。但是在產品設計階段儘可能按我說的那樣去思考去規劃。
  3. 嘗試著自己畫產品架構圖和演進的roadmap,雖然你現在只是基礎的產品執行崗位,但是也需要站在產品整體來思考。開始可能沒法畫的這麼好,但是可以在過程中不斷完善。」

小C在旁邊聽著不停點頭,等小A說完了,趕緊問道:「哥,你剛剛說的那個產品架構圖我其實也看過別人畫的,特高大上,但是具體怎麼畫?」

小A笑了笑,「這個畫法每個人肯定都不一樣,我給你說說我的方法吧

  1. 明確產品定位–解決什麼人的什麼問題。
  2. 梳理相關的角色–場景–所需的產品功能,這就是整個的產品功能架構。
  3. 結合功能的重要緊急程度和前後依賴關係,就可以梳理出roadmap,即先做哪些功能,後做哪些功能。」

小C豁然開朗,抬頭看了下店裡掛著的時鐘,現在就夜裡11點。感激這看著小A,「哥兒,今兒這跟你聊完,我真的是醍醐灌頂,我這都手機錄音了,回去我得好好再消化消化。你明天還有會兒,我先送你回去休息吧」

小A看了下手機,確實11點多了。「那咱倆喝完杯中酒,今天就到這兒,你那剩下的問題等有時間我再跟你聊聊」

「行,乾杯」小C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結完帳,小C先送小A回了酒店,回家路上反覆思考著小A的話,感覺B端產品之路的進階方向又清晰了一點。

行進的路上難免會有迷茫,但只要方向是正確的,努力前行一定能達到目的地。

 

本文由 @水問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全面深度解析B端產品 | 教你如何從0到1設計B端產品的通用方法(下篇)
    編輯導語:上一篇文章《全面深度解析B端產品 | 教你如何從0到1設計B端產品的通用方法(上篇)》,分別從用戶、需求、業務、運營、產品、設計、思維和數據八大維度,較為全面地分析了B端和C端產品的差異,全面深度地解析了B端產品及其發展機會點;本篇文章將結合個人實際案例,繼續講解如何從0到1設計B端產品的通用設計方法
  • B端產品運營的工作核心是什麼?
    而目前大多數運營人都自成一派,C端運營和B端運營似乎涇渭分明、各有章法。究其本質的差別:B端運營的核心在於利益撬動,C端運營更傾向於利益誘導和情感連接。二者的運營策略和實現手段各有千秋,但有個相同的目標——讓用戶認可產品或品牌的價值,從而願意付出對等的交換物來交換使用權。
  • 如何合理的設計B端產品經理的考核目標?
    如何給B端產品經理設置合理的考核目標,從而激發大家的工作鬥志,為企業或團隊創造價值和收益,並可以科學評估大家的工作產出? 估計這個問題,對很多B端產品管理人員來講,都是一件比較頭疼的事情。
  • 重新定義B端產品
    這一回答相比於前一種更合理一些,至少把B端產品的核心價值之一體現出來了。 但是,b端產品核心價值更準確的講不是降本增效,而是滿足業務需求,降本增效只是業務需求的一部分。
  • 時間沒有比較多,該怎麼成為職場精英?「高效習慣」幫你開槓桿
    有著高效習慣的人,站在原點的前面運用著高效習慣所帶來的複利效應,做起事來事半功倍;而有著低效習慣的人,站在原點的後方,學習著高效方法試圖養成習慣,由於沒有擺脫低效習慣,低效習慣的作用力抵銷了高效方法的成效,甚至可能造成反效果,加速往反向移動。 舉個最實際的例子。
  • 如何兼顧工作與生活?給職場媽媽們一份高效禮物
    兼顧事業和家庭的職場媽媽,她們獨立、果敢,在實現自我價值的路上披荊斬棘。她們是努力付出而在事業上獲得成就的職場達人,也是生活中充滿柔情與大愛的好媽媽、好妻子。  然而在有限的24小時內,工作與家庭帶給職場媽媽的是雙重考驗——急著下班回家帶孩子,老闆卻說要加班;在公司勞累一天,在家也片刻不得閒;瑣事繁雜導致工作效率低,職場發展受阻……有調查數據顯示,26.3%的職場媽媽,不得不因照顧家庭而被迫放棄事業。  如何「平衡」職場與家庭,既能在職場上奮力奔向一個又一個新的階段,又能給予家庭和孩子高質量的陪伴?高效,是關鍵詞,也是答案。
  • 如何定義B端產品的MVP(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ToB行業頭條,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在上一篇文章《如何定義B端產品MVP(上)》點擊文章標題即可閱讀 裡面,我們談到了定義MVP產品的前面三個步驟,確定產品定位,找到種子用戶,確定產品路線
  • 每天瞎忙窮忙,學學高效能人士的這7種方法
    如何做好時間管理,崔智東的《不瞎忙,不窮忙:哈佛時間管理課》匯聚了哈佛的學者、智者、各界成功人士經過大量的實踐應用之後的寶貴經驗,學會這7種方法,讓我們擺脫瞎忙、窮忙。不瞎忙不窮忙:哈佛時間管理課▼01 什麼是瞎忙窮忙1.瞎忙——沒有準備
  • B端產品如何畫好流程圖?
    本文舉了幾個案例,分析了B端產品畫好流程圖的方法與要點。一、線框圖的分類1. 線框圖的必要性作為一個B端產品經理,如果在工作中遇到需要從0到1搭建一個產品,我們該如何開始呢?B端產品的特性決定了在產品設計時,業務流程繁多,涉及到的後期使用角色多樣化,職能分工細化,以及每個用戶對產品的訴求不一樣,這就需要我們在前期從0到1開始務必明確產品的業務流程以及角色對應的功能。2.
  • B端產品心法(1):如何設計B端產品,且讓用戶願意用?
    本文將從B端產品的用戶角色定位以及用戶體驗入手,分享了如何讓用戶樂意用我們的產品。雖然有兩次差點能在這個領域裡切出一個不亞於阿里的生態產業體系,也搞出過建築行業的像支付寶這樣的關鍵樞紐APP產品及能支撐其的後臺,ERP。所以,我的B端學生朋友們總是催我寫一篇關於如何做好B端產品設計的文章,希望能分享我在這行的思考。先,我認為優秀的B端產品人的視角應始於宏觀,行於微觀,而在產品設計中沒有什麼終結,只有業務的階段需求下的「適可而止」。
  • 工作難度大,但經驗不足,「職場小白」該如何堅持下去,實現逆襲
    幾乎所有的牛人,都會經歷這樣一個過程,也正是因為這樣一個過程,才讓他們從職場小白轉變為職場大牛,所以,阿胖這篇回答,將從4個點來與你分享工作任務在大於工作經驗時,職場小白如何堅持下去,實現從小白到職場大牛的轉逆襲。一、提升專注度首先,你一定要做到專注工作。
  • 那些瞎忙的人正在受到時間的懲罰!你別再做無用功
    其實,並不是因為你笨,而是因為你其實並不懂,高效並不等於瞎忙。1、瞎忙,是時間和精力管理很差首先,到底怎麼判斷自己是在瞎忙還是真的在做有意義的工作呢?2、瞎忙是因為不會做戰略在職場上有一句話很經典,叫做「不要用戰術的勤奮來掩蓋你戰略上的懶惰」。
  • B端產品設計中,用戶體驗可能不是重點
    這就是B端產品,Business,即商業,幫助客戶實現戰略需求,從線下已有的運行業務進行信息化、系統化、高效的處理。B端產品基本模塊由用戶管理、權限管理、OA管理、CRM管理、營銷管理、訂單管理面、報表統計等組成,幾乎覆蓋B端客戶能應用的管理場景和運營場景。
  • B端產品中,Web端表單如何設計
    編輯導語:B端產品往往由於業務體量龐大,導致信息複雜,同時對業務的精確性的要求很高;服務於B端的業務,不能夠出信息錯誤,填錯一個信息,就會引發巨大的問題。本文結合筆者自己的工作經驗,總結了大型B端業務中表單的設計方法,供小夥伴參考。
  • B端產品面試技巧:業務調度設計的邏輯測驗及分析
    編輯導讀:為了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需要有意識地觀察生活,並做一些產品思考。本文作者將以一道產品的筆試題為例,談談業務調度設計的邏輯測驗及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個人一直覺得產品面試是一件非常有挑戰的事情,今天選擇從一個角度分享B端產品的面試技巧。
  • B端產品面試技巧:業務調度設計的邏輯測驗及分析
    個人一直覺得產品面試是一件非常有挑戰的事情,今天選擇從一個角度分享B端產品的面試技巧。這是一道筆試的面試題,這道源自於老狗某日在等電梯時的突發奇想。一棟樓內有N部互相關聯的電梯,當任一樓層內的用戶,按下呼叫鍵(上/下)後,系統對接載乘客需求的響應邏輯該如何設計,目標是讓電梯實現高效且合乎我們日常使用體驗。這個問題,通常情況下,請作為筆試題,並給候選人至少30分鐘以上思考時間。
  • 身在職場,如何讓自己的忙變得更有價值?學會有目的的忙!
    朋友問我,這又有什麼意義呢,啥好事都沒自己的,如何能讓自己忙的更有價值呢?其實職場中,我們經常感嘆天天很忙,但是到頭來在忙什麼,又說不清楚,仿佛就每天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日復一日的重複性工作。如何讓忙碌的工作變成自身增長的價值呢?
  • B端產品在異常狀態下的設計思考
    在一次次的失望,放棄這款產品,不再使用。而這僅僅是因為我們沒有對異常狀態做好一個合理反饋/引導。正常情況下,產品經理應該定義清楚,在諸如網絡異常、用戶無權限等異常狀態下,產品應該如何提示用戶,幫助用戶恢復正軌。如上述例子中,可以在界面提示用戶帳號權限不足,請聯繫管理員,或給到技術支持電話,通過人工介入的形式,使無助的用戶能快速獲得幫助。
  • B端產品如何做競品分析?
    編輯導語:我們在做一款產品之前,往往需要先做競品分析,通過了解市場狀況以及競品們的優點缺點,來對症下藥,打造自己的產品。相比於C端來說,B端產品的分析難度會大一些,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做B端產品的競品分析呢?本文作者為我們總結了如下6個步驟。
  • 職場中,那些「瞎忙」的人比懶惰的人更可怕
    現在,我們在工作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就是感覺一天下來自己並沒有幹什麼事情,就到了下班的時候,其實這就是自己沒有給自己的工作做好一個規劃,現在很多職場當中有一些瞎忙的人,其實對於這種人來說比懶惰的人更可怕,那麼,究竟你是不是這樣的人呢?今天小編就帶你一起來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