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著名科普作家凡爾納每天早上5點鐘就會起床,然後一直伏案寫到晚上8點。在這15個小時中,他通常只在吃飯時休息片刻。但他並不會與家人坐在一起吃飯,通常都是妻子給他送到他寫作的地方,他搓搓酸脹的手,拿起刀叉,以最快的速度填飽肚子,然後抹抹嘴,繼續拿起筆工作。
他的妻子看他如此辛苦,非常心疼地問:「你寫的書已經不少了,為什麼還抓得那麼緊呢?」
凡爾納笑著說:「你記得莎士比亞的名言嗎?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會放棄他。哪能不抓緊呢?!」
在40多年的寫作生涯中,凡爾納記了上萬冊筆記,寫了104部科幻小說,共有七八百萬字,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一些感到驚異的人悄悄地詢問凡爾納的妻子,想打聽凡爾納取得如此驚人成就的秘訣。凡爾納的妻子坦然地說:「秘密嘛,就是凡爾納從不放棄時間。」
時間是每個人最珍貴的財富,只有善於有效利用和管理自己時間的人,才能在有限的人生中獲得最大的進步和更多的突破。
如何做好時間管理,崔智東的《不瞎忙,不窮忙:哈佛時間管理課》匯聚了哈佛的學者、智者、各界成功人士經過大量的實踐應用之後的寶貴經驗,學會這7種方法,讓我們擺脫瞎忙、窮忙。
不瞎忙不窮忙:哈佛時間管理課
▼01 什麼是瞎忙窮忙
1.瞎忙——沒有準備,一切努力都是白費
哈佛智者認為:準備的程度決定著你前進的距離,走在最前面的,總是那些有準備的人。
2.窮忙——你只是看上去很努力
一名銷售員早上來到辦公室,按照工作安排,他應該在上午給十多個客戶打回訪電話,然而,整個上午,他都在翻閱資料、收集信息,中間上過幾次廁所,喝過幾次水,和同事聊了會兒天,也打過幾次電話,不過說的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很快就到了午飯時間,他決定把給客戶打電話的工作挪到下午,即便他知道會議和製作提案已經佔滿了下午的行程。快下班的時候,他忙著整理會議記錄,上交當日的工作報表等,做完這些後,辦公室的同事已經收拾東西準備下班了。在最後關上電腦準備離開辦公室的那一刻,給客戶的電話依然沒有打,因為已經「沒有時間」了——他要下班了,那些工作就留到明天再做吧!
有時候我們也意識到了時間的重要性,也有明確的目標,並且為之十分努力,但卻收效甚微。最主要的就是我們在做無用功。
3.越忙越抓狂——掉進時間「黑洞」
每天上班後,投入工作之前,對一天所做的工作進行「業務分解」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雖然需要提前投入十幾分鐘,但相對於事後的混亂,這十來分鐘的提前投入絕對是值得的。
4.「無聊」——隨意揮霍時間
所謂的「窮忙族」,可能比任何人都更忙碌,工作也更辛苦,但卻忙的沒什麼價值,這種「忙」,本質上其實就是對時間段隨意揮霍。
商界精英鮑伯·費佛說:「我必須堅持養成一種習慣:任何一件事都必須在規定好的幾分鐘、一天或一個星期內完成。每件事都必須有一個期限。如果堅持這麼做,你就會努力趕上期限,而不是無休止地拖下去。」
有多少人能像鮑伯·費佛這樣,做時間的主人?高爾基曾說過:「人從他出生的那天起,就一天天接近死亡。」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時間總是在不斷減少和失去,你無法創造,也無法花錢去買。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說自己花了多少時間去做某件事。而實際上,時間恰恰比任何商品都更有價值,它是無價的。
5.浪費時間——做事三分鐘熱度
要改變三分鐘熱度的懶惰基因,請試著一次只做一件事,並專注於這件事,直到完成階段性的目標為止。
6.拖延——對生命最大的浪費
拖延是最具破壞性的,它是一種最危險的惡習,會使人喪失進取心。一旦開始遇事推脫,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變成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
▼02 學會高效能人士的這7個方法,你就不會瞎忙窮忙
1.把表調快10分鐘
許多人總是習慣於把事情拖到「最後一分鐘」,認為這樣可以逼自己集中精力,從而最大限度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殊不知,這種做法常會給我們帶來麻煩與損失。
我們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因貪戀幾分鐘的睡覺時間而吃不上早餐,胡亂洗了把臉就衝出門去,在往公司或約會地點趕的時候,一個勁地大罵交通差勁,等到一邊攏著頭髮一邊跑到公司或約會地點的時候,卻早已過了上班或約會的時間。
很多人因為拖拉的毛病而吃了不少苦頭,把本來可以成交的生意給搞砸了,破壞了原本很好的人際關係,給上司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每次遇到這種事情,無論是家裡的鐘還是手腕上的表,不妨把它調快10分鐘。
李嘉誠14歲就因家境貧寒而輟學,但他牢記父親的教導,做人要有骨氣,求人不如求己,他謝絕了舅父繼續供他上學的好意,自謀職業當起了茶童。他每天工作15個小時,總把時間調得比別人快10分鐘,定好鬧鐘,最早一個趕到茶樓。後來,李嘉誠為了不耽誤開會,不失約於人,雷打不動地將自己的手錶調快了10分鐘,以保證準時出席或赴約。
李嘉誠曾在17小時內談妥一筆2.9億港元的交易,隨即致電滙豐銀行,兩分鐘內就安排了一筆1.9億港元的貨款。他處世果斷、老練,決不拖泥帶水。他經常對下屬說:「早上的事情,下午必須有決定或答覆;假如17小時內發生的事非常繁複,則一定要在24小時內答覆。」這就是華人首富李嘉誠對時間的態度。
把表調快10分鐘這個習慣,李嘉誠一直保持了大半個世紀。
2.只專注於有效的工作
哈佛時間管理學認為,一個總是忙於要事的人在做事的過程中會首先確認它是否是最有效的,然後才會傾其所能,努力地去完成。只要專注於某一項事業,就一定會做出使自己感到吃驚的成績來。
專注於有效的工作,需要你避免分心。要避免分心,就要儘量把那些會妨礙你的事物阻擋在門外。如果你有單獨的辦公室,你可以把門關上,讓辦公桌遠離走廊,用電話錄音過濾電話,或者在門口掛一塊「請勿打擾」的牌子。如果你和同事共用一個辦公室,可以跟同事約定工作時間儘量減少討論,保持辦公環境的安靜。對於同事的請求,如果與自己的工作相衝突,就婉言拒絕;如果與自己的工作沒有直接衝突,不會對自己的工作產生負面的影響,也可以答應他們。
如果別人的打擾真正影響了你,讓你沒辦法專注於有效的工作,你可以抽出一些時間,跟找你的人見見面或者電話溝通一下,當然,這要安排在非工作時間。
你要按照自己的時間表工作,而不是順應別人的時間表做事。你越能控制好自己的時間,就越能專注於有效的工作,進而主導自己的一生。
3.有技巧地拒絕
哈佛時間管理學認為,生活中的大多數人由於愛面子而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的一些要求,結果無端地浪費了很多時間,耽誤了很多事情,失去了不少本來可以抓住的機會。
對於很多人來說,拒絕別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如果拒絕別人時沒有採取正確的方法,很可能會失去友情,被人誤解。然而,有時候你不得不拒絕別人,所以,學會拒絕的技巧很重要。
拒絕別人的時候,可以參考以下方法:
(1) 移花接木法。
(2)自言自語法。
(3)先承後轉法。
(4)略地攻心法。
4.認識自己的最佳做事時間
在這裡,最佳時間指的是一個人最佳工作的時間。通過長期的工作,你能夠發現什麼時候是你的最佳工作時間。對於你來說,它可能是早晨很早的時候,也可能是下午或晚上很晚的時候。
5.每天多做一點點
全心全意、盡職盡責可以帶來成功,但我們多做一些自己分外的工作,比別人期待的更多一點,這樣才可以吸引更多的注意力,給自我的提升創造更多的機會。
你沒有義務去做你職責之外的事,但你可以自願地選擇去做,或者想辦法讓自己養成多做一點點的習慣,以鞭策自己快速前進。率先主動是一種極珍貴、備受重視的素養,能使人變得更加敏捷、積極。無論你是管理者還是普通職員,「每天多做一點」的工作態度都能使你從競爭中脫穎而出,你的老闆、委託人和顧客會關注你、信賴你,從而給你更多的機會。
卡洛最初為杜蘭特工作時,職位很低,薪水也不高,經過他的努力奮鬥,他成為了杜蘭特先生的左膀右臂,並且得到了杜蘭特的重用,擔任其下屬一家公司的總裁。有很多人問卡洛為什麼能那麼快得到成功,他說了這樣一段話:「我成功的秘密就在於每天多幹一點。在為杜蘭特先生工作之初,我就注意到,每天下班後,所有的人都回家了,杜蘭特先生仍然會留在辦公室裡繼續工作到很晚。因此,我決定下班後也留在辦公室裡。然而,在杜蘭特先生工作的時候,他總會讓我給他找文件、列印材料。一開始,這些工作都是他自己親自做的,由於我的出現,這些事很快都成了我的事,杜蘭特先生也逐漸養成了招呼我的習慣。對於我來說,這些事的確沒有人要求我做,但我認為我應該為了自己的快樂和幸福去做,在杜蘭特先生需要我的時候給一些幫助。」
命運不會虧待一個矢志不渝者。成功最欣賞那些默默無聞的耕耘者。假如人與自然界一樣有春華秋實,那麼能每天努力一點點的人,一定能品嘗到金秋的瓊漿玉液,享受大地賜予的豐收喜悅。
6.掌握ABC分析法
懂得節省時間才能算得上是高效使用時間。人們在研究如何讓工作高效的時候,總結出了ABC分析法。
在確立工作次序的時候(假設都以ABC為主要標記符號),首先應該列出清單,其次是在那些你認為最重要的條目上標明A,在那些一般重要的條目上標明B,在那些最不重要的條目上標明C。其實,在這個標記的過程中,根據的完全是你個人對這件事情的重要價值和時間安排上的一種估量,因為你並不確定現在這種排列方式是否適合你這一天的時間。當然,不同的人對時間的安排有不同的理解,而且,一天當中總會有幾件突發事情。
通過ABC這種排序方式,你可以輕鬆地將清單上的所有條目次序完全標記出來。
7.秩序是效率的第一法則
在華盛頓的國會圖書館的天花板上,寫著著名詩人波魯的一句話:「秩序是效率的第一條法則。」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們會養成各種各樣的習慣。有些習慣可能不好,但不會造成什麼嚴重的後果;而有些則是我們為獲取幸福與成功的最大阻礙。我們應該堅決改正它,將它摒棄,否則,這些惡習將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惡劣的影響。
長期的工作經驗告訴我們,沒有人能始終按照事情的輕重程度去辦事。但經驗表明,按部就班地做事總比想到什麼就做什麼要好得多。要提高工作效率,就要先安排好工作秩序。
▼結語
高效能人士的7個方法歸結到一點就是「時間管理」。一個成功的時間管理者,他的高明之處在於,不僅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時間,還能有效地遵守工作時間,不讓任何一個計劃或時間表變得毫無價值。
「時間管理」的過程從實質上說也是「自我管理」的過程,我們學習高效能人士的7個方法從實質上說其實就是學習他們如何「自我管理」。當你擺脫了瞎忙窮忙,能從容應對,能夠用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那你也就實現了自我管理,達到了自我成長,讓自己成為了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