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舞獅文化:南獅和北獅有什麼區別?每一隻獅子裡面都有靈魂

2021-01-08 網易

2020-09-27 12:00:02 來源: 酒熟梅子青

舉報

  舞獅就是把一個獅子的套裝披在兩個人身上,兩個人搭配做出像獅子一樣的動作,一人在前方掌握頭部一人在後方掌握尾端,在舞動的同時伴著銅鑼鼓聲,有的時候還有一個人拿著長棍,棍上帶著繡球來引逗獅子,這種活動就叫做舞獅子,舞獅子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舞獅子常見於過年等歡慶時刻。因為舞獅是一種驅邪避害的活動,所以舞獅這種活動一直保留至今。

  

  舞獅有南北之分,分為南獅和北獅,北獅是在長城以北流行的,北獅造型逼真,頭部造型比較簡單,雄獅頭戴著紅色領結,雌獅頭戴綠色領結,全身披著金色的毛。

  北獅一般成雙成對,一般是雌雄兩獅,有前面裝扮成武士的主人帶領者往前走,北方的舞獅只要是以玩樂為主,雜耍是主流,有時候還會有一個小獅子,二個成年獅子帶著小獅子做著一些溫馨的動作,三獅之間盡顯溫馨。北獅配樂是以京鈸、京鑼、京鼓為主,給人一種熱鬧歡快的感覺。北獅的動作以靈活為主,獅子的動作主要是撲、跌、翻、滾、跳躍、擦癢等動作,看起來惟妙惟肖。

  北獅發源於河北,最出名的就是徐水舞獅,徐水縣北裡村獅子會就是徐水舞獅,它是在1925年成立的,在此期間它一直是在民間進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得到了發展,徐水舞獅就是最為典型的北獅。

  

  徐水舞獅共有四個人,兩個人合作成一隻大獅子,大獅子名為「太獅」,二人披著專門的獅頭獅皮道具,一人在後一人在前,手放腰上,共同行動。

  一個人頭戴獅頭面具,披著小獅子皮扮演小獅子,小獅子被叫做「少獅」。最後一個人手裡拿著繡球引逗獅子,引導獅子們做出動作,這種人被稱為引獅郎,引獅郎這種職業需求比較嚴格,首先此人得有引獅的氣質,也就是那種氣吞山河的氣勢,他還需要專業的訓練,比如他得可以進行前空翻過獅子、後空翻上高桌、雲裡翻下梅花樁等等高難度動作,其次引獅郎還得和獅子的表演者配合默契,這也是徐水舞獅的一大特色。

  

  徐水舞獅它有一個基本特徵是外形誇張,它通過模仿獅子的看、站、走、跑、跳、滾、睡、抖毛、撓癢等動作搭配著獅子外套看起來威武中透著一絲傻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憨態可掬,它不僅僅只有一些簡單的動作,還能展示"耍長凳"、"梅花樁"、"跳樁"、"隔樁跳"、"亮搬造型"、"360度擰彎"、"獨立單樁跳"、"前空翻二級下樁"、"後空翻下樁"等高難度技巧,生動形象。

  

  徐水舞獅它的地位也是很高的,它在民間表演中佔據了很高的地位,它進行過很多次活動,他在1953年參加過北京的中國民間藝術匯演,還多次出國匯演,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舉行的"第四屆世界青年聯歡節"的比賽中獲一等獎,但現在很多人對舞獅不重視,導致現在沒有人可以培養,徐水舞獅逐漸沒落。

  南獅是在華南,南洋,海外比較流行,南獅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醒獅,舞動注重馬步,據說南獅的獅子頭是以戲劇臉譜為參考的,所以和北獅的獅子頭有些不同。傳統上南獅的獅子頭有劉備、關羽、張飛三種,獅子頭不同,顏色不同,所需要的裝飾不同,舞法也不同,因為三種頭代表三種性格,關羽獅是紅色的,和臉譜一樣代表著忠義與勝利;劉備獅是黃色的,代表著澤被蒼生、仁義與皇家貴氣;張飛獅是黑色的,代表著霸氣與勇猛,一般舞獅常見的是紅色獅子,張飛獅一般在比賽時用到。

  

  因為南獅側重於神似,南獅的動作比北獅的動作多,有:起勢、常態、奮起、疑進、抓癢、迎寶、施禮、驚躍、審視、酣睡、出洞、發威、過山、上樓臺等等動作,還有很多表演方式,比如出洞、上山、巡山會獅、採青、入洞等表演方式。

  採青是最常見的表演形式,就是把生菜掛在高處,然後獅子經過一系列的行為(可能會進行踩樁),最後一躍而起把生菜一口吃掉,這就是採青,如果獅子把生菜咬碎了就叫做碎青,如果把咬碎的生菜展示給觀眾看,這就叫做遍地生財。

  南獅的表演有很多深意,在表演中經常用大鑼大鼓大鈸,獅子的行為不同,聲音不同,對樂器打擊的力度也不同,一場表演觀看下來比較恢弘大氣,盪氣迴腸。在舞獅之前會有一種名叫點睛的儀式,點睛就是由主禮嘉賓將硃砂塗在獅子的眼睛和天庭上,意味著給予獅子靈氣與生命。

  

  因為南獅比較流行,在海外也很流行,種類也偏多,所以南獅比賽種類可分為高椿獅藝競賽和傳統獅藝競賽,其中較主流的為高椿獅藝的比賽。馬來西亞、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和美國等地,每年都會舉辦世界性的醒獅(南獅)大賽,而較有著名的國際比賽有兩年一度在馬來西亞舉行的雲頂世界獅王爭霸賽。

  關於舞獅的起源眾說紛紜,有多種多樣的說法,漢代起源說:西域向漢朝進貢了一頭金毛雄獅子,使者揚言朝野,若有人能馴服此獅,便繼續向漢朝進貢,否則斷絕邦交,後來雄獅發狂,迫不得已之下馴獸師就假扮成獅子,騙過了眾人;北魏起源說:匈奴舞獅來刺殺魏帝,失敗但魏帝喜歡舞獅就保留下來了;還有一種說法是佛山起源說:年獸燒殺搶掠,人們無法抵抗,突然出現一群人穿著像獅子一樣的衣服,敲鑼打鼓嚇跑了年獸。雖然我們不知道舞獅到底起源於哪裡,但它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在現在有人將北獅和南獅舞法融合起來,將南方的獅子與北方的步法相結合,形成了南獅北舞的場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舞獅還有南獅北獅之分,廣東醒獅又屬何派,探秘非物質文化舞獅
    而說起跟您說起醒獅你又會想起什麼呢?或許想必大家都是一樣的會想起在電影獅王爭霸中帥氣的黃飛鴻吧,確實當時在電影看他們的舞獅確實帥氣十足。而對於醒獅這種比較常見的傳統的文化表演你又了解多少呢?不接下面我們就來為您一一解析。廣東醒獅現流傳於廣東、廣西以及東南亞各國華僑中。或許您還不知曉其實國內的醒獅還有分為北獅、南獅這兩大派系。
  • 舞獅中國傳統文化,舞獅代表祥瑞
    舞獅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舞獅來助興、舞獅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廣東的舞獅表演最為有名。獅子是由彩布條製作而成的。每頭獅子有兩個人合作表演,一人舞頭,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裝扮成獅子的樣子,做出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在表演過程中,舞獅者要以各種招式來表現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陽剛之氣。
  • 獅子不是中國本土的動物,盛大節日都有舞獅表演,這又是為什麼呢
    獅子,中國的土地上從未出現過的物種,不過這並不妨礙舞獅這一活動在民間的流行和大受歡迎,甚至流傳到了今天。舞獅,是一項民間慶典的傳統活動,是由兩個人合作表演的,一人支撐頭部,一人掌握尾部,在音樂的渲染之下,模擬獅子的動作形態進行表演。
  • 從痴迷舞獅到製作龍獅 40多年來他一直與「龍」共舞
    到了70年代中期,公司的一位新任領導為了活躍職工的文化生活,就專程從梧州運回三套鑼鼓獅子,在單位裡組織起30多個人一起學習舞獅,蘇榮森也是其中一員。可是,隊伍組建起來了,獅子卻舞不起來,於是公司請來了當時南寧市舞獅隊的隊長葉伯良。
  • 老外的中國年|法國小哥學舞獅
    舞獅是中國民間傳統習俗,每逢春節或喜慶日子,人們都會在陣陣鑼鼓鞭炮聲中,舞獅助興,祈求吉利。今天「近觀中國」法國記者朱利安,就帶您去位於北京的「京韻龍獅武術館」,去體驗一下舞獅。京韻龍獅武術館的盧永超師傅是北京白紙坊「太獅」的第八代傳人,他介紹說,中國舞獅分為南獅、北獅。北獅寫形,南獅寫意。北京白紙坊「太獅」成立於清乾隆五年(1740),至今有280多年的傳承歷史。Selon M.
  • 讓中國玩家如此稱讚的樂高套裝!還未發售就已預見絕版
    這款的主題為舞獅,舞獅文化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佳節或者集會慶典,民間都會以舞獅的方式來助興。舞獅文化可謂是在中國源遠流長了。樂高舞獅而舞獅又被分為兩個派別,分別是南獅與北獅。在這套80104中的就採用的是南獅形象。
  • 「瞌睡南獅」好功夫 央媒也為它點讚
    「當時沒想這麼多,想著昨晚自己睡不夠就配合南獅的套路做起了打瞌睡的動作。」鄭嘉俊打趣道,披上獅子就要做到「人獅合一」,將傳統動作做到活靈活現,將南獅的「靈魂」表現出來。 南獅文化作為嶺南文化的優秀代表,文化內涵豐富。
  • 客家舞獅真有趣,這個戴面具的大頭娃娃最搞笑,源自這一民間傳說
    [原創內容,盜轉必究] [環遊見聞] 4月18日,在廣東梅州市梅縣的僑鄉村,為了喜迎村裡舉辦的鄉村論壇活動,村民們拿出了傳統絕活——舞獅。舞獅的活動看過不少,但有戴面具的「小鬼」的,我還沒見過。這也是一種民間的傳統文化。圖為表演隊正在準備演出。
  • 【舞獅】佛山南海西樵:春節上演獅王爭霸
    競賽日期和地點   2016年2月8日 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   參賽隊伍   南獅:8隊   參賽方式   隊伍報名與中國龍獅運動協會選調方式相結合   參賽項目   南海西樵是中國南派獅藝與武術發源地,一代武術宗師黃飛鴻當年就出生於西樵山下。   在廣東,逢春節必定要舞龍舞獅、放鞭炮、耍大頭佛,南獅與龍歷來就充滿吉祥喜慶的韻味,是南方最著名的年俗文化。春節舞獅不但寓意驅走各種害獸以及邪魔外道,保四方平安發達,而且給人們帶來吉祥如意、財源滾滾。
  • 大鵬舞獅入選「中華體育文化優秀民俗民間項目」
    深圳僑報通訊員 李盞年 攝 本報訊 (深圳僑報記者 蔡曉君 通訊員 李盞年) 日前,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在全國範圍內推選出45項中華體育文化優秀項目,其中優秀節慶項目11項、優秀民俗民間項目24項、優秀民族項目10項。來自大鵬新區的「大鵬舞獅」脫穎而出,入選「2020中華體育文化優秀民俗民間項目」。
  • 大馬華人男子熱愛舞獅 投身舞獅器具製作事業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中國僑網4月16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馬來西亞華人楊景盛中學時期加入學校的舞獅隊,一直對舞獅保持著濃厚的興趣,畢業後繼續在學校龍獅團中擔任教練,長時間自己研究並動手修理舞獅器具,投身獅頭製作及銷售事業。
  • 臺兒莊古城:舞龍舞獅免費體驗 樂享文化盛宴
    原標題:臺兒莊古城:舞龍舞獅免費體驗 樂享文化盛宴今年的五一假期對於臺兒莊古城有著特殊意義。2010年五一假期,臺兒莊古城試營業,到今年剛好十周年。十年夢想不變,傳承傳統文化的初心不變。在這特殊的日子裡,景區不僅有粉絲節優惠活動,還特意在復興廣場為遊客打造了可以參與的非遺民俗大課堂。
  • 2021元宵節的習俗有哪些
    元宵依餡論,分有餡和無餡兩種,有餡元宵又有鹹、甜、葷、素之分;按製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機制和竹匾水滾等諸種;按粉制區別,則有糯米麵、高梁米麵等。2.猜燈謎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
  • 正月十五好熱鬧,舞獅舞龍看花燈
    在古代各國使用著各自的曆法,有「黃帝歷」、「顓項歷」、「夏曆」、「股歷」、「周曆」和「魯歷」等六種曆法。這些曆法都把一年定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但「歲首」,卻各有不同,有定為一月的,有定為十月的等等。所以對節氣的時間也是各不相同,這樣對農耕是極為不利的。於是太史令司馬遷創建了《太初曆》,各國時節統一。其中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 平溪舞獅文化傳承地老獅坡,記得住鄉愁的地方.
    在歷史與文化簡短且開化較晚的平溪。 說到文化藝術就會想到這麼一個村寨——紅龍。這是一個以苗漢雜居和諧相處的村莊。具說紅龍還是平溪地域的中心。在它所轄寨組還有個神奇般存在的寨子老獅坡。   然而每縫春節老獅坡寨組卻一枝獨秀,因為它們慶祝新年的方式則更多的是舞獅表演。猜測可能它寨名由來,也許與舞獅活動有一定關係吧!寨子不大幾十戶人家,卻潤育傳襲了平溪的舞獅文化。
  • 溧陽市代表隊在第十二屆全國舞龍舞獅錦標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日前,小編得知,溧陽市代表隊在第十二屆全國舞龍舞獅錦標賽中取得優異成績。溧陽中專獲「傳統北獅」組第一名、「南獅障礙」組第三名。楊莊小學、河心小學獲「創意龍獅」組二等獎。溧陽民間體育健身協會獲「創意龍獅」組三等獎。四支代表隊均獲「體育道德風尚獎」稱號。下面是賽事精彩照片。
  • 佛山醒獅構築文化橋梁
    同時,進行高難度的「獅子走梅花樁」表演,只見獅子身輕如燕,敏捷躍上梅花樁後,配合著鑼、鼓節奏,在樁上騰挪翻躍,動作一氣呵成,將獅子在樁上一個個高難度動作表現得栩栩如生,看得現場來賓又驚又喜,現場掌聲喝彩聲不斷。據悉,舞獅文化在歷史上源遠流長,在漢代時就有舞獅的記載,唐代已有被稱為「太平樂」的宮廷舞樂獅子舞。舞獅五代十國後,舞獅的風俗由中原流傳到嶺南地區,於是有了南獅和北獅之分。
  • 潮州大頭佛舞獅子表演頂級舞獅團隊
    普通兩頭獅子加敲鑼打鼓出場一次2380元左右,大型梅花樁獅比較精彩也比較危險 價格在 5800-8800左右中國古人認為舞獅可以驅趕不乾淨的東西,即可以驅邪闢鬼,故此每逢喜慶節日,例如新年伊始、開張慶典、重大賽會等等,都喜歡敲鑼打鼓,舞獅助慶。醒獅採青、醒獅吐對聯、醒獅旺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