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複習文化課的時候,相比語文和英語,很多藝考生對數學的複習更沒有概念,也更加頭疼和束手無策。
小編身邊剛好幾個對高考數學很有心得、也都曾在短時間內取得很大進步的妹子,根據他們的親身經歷和經驗,整理了如下幾點高考數學複習建議。
一.具體方法很重要
數學複習(其實其他科目也一樣)尤其忌諱「大而全」和沒有具體方法的複習建議。
因為考生在複習的時候,常常感到迷茫,很可能對整個科目和構成並沒有很具象的概念。每個人都想提高成績,都想進步,但並不知道每一步該怎麼做。如果這時候給出的建議只是定一個提高多少多少分的目標,那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具體的複習方法指導,才能更容易取得進步和提升。
二.找到弱項模塊,立足基礎,做專項題
這是一個實用性很強的複習方法。它可以擴展出很多具體做法。
例如,通過研究數學考試大綱,憑對自己的了解直接找出不擅長的弱項,再從這些弱項出發,加強和鞏固基礎知識點,然後再做大量相對應的專項題,很容易得到提升,讓弱項變前項。
三.建立錯題本
針對數學複習,可以提出很多建議,但如果只提一個,那一定是「要有一個錯題本」。
很多考生都會有這樣的同感:做數學題會的永遠都會,每次錯的也都是那幾個類型。
這種情況真的太需要一個錯題本了。先做幾套歷年高考題,很容易就能找出自己經常做錯的題。把錯題連答案一起集中寫在錯題本上,經常看,尤其考前要看,這樣做會實現特別有針對性的提高,因為每一次做題都是一次提升和查漏補缺的機會。
而且,錯題本最好做成活頁,掌握一部分就撕掉一部分。這樣,在你攻破一個個不擅長的題型和知識點時,你的錯題本也永遠在變薄,自己的進步親眼可見,不僅能夠培養信心,更會甩掉焦慮。
四.自己創造強項和擅長題型
針對上面兩個建議,有些同學很可能會犯難:我哪一個模塊都是弱項,我哪一個題型都不擅長。那該怎麼辦?
翻下日曆,現在已經是四月中下旬了,距離高考只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考生一定要接受的事實是:這麼短時間內想全面提高是不太可能的了。
所以,如果數學知識全面淪陷,那就有選擇性的救局部吧。在高考必考知識點裡選擇幾個甚至一個你自認為比較好掌握的,針對它們做加強和訓練,範圍劃到這麼小,操作起來難度係數很低了,實現起來也較容易。
就這樣,幾天攻破一個知識點,兩個月下來,你至少會有好幾個有把握的題型,在真正考數學的時候,也會得到相應有把握的分數。
最後要說的是,無論掌握了怎樣的好方法,都必須要有辛勤的付出,才能有所結果。加油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