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鄭州的一些學者、專家也參與了本報中產話題的討論,他們中有人甚至建議,鄭州可率先出臺中產激勵和保護政策,這無疑給了鄭州「中產」們以希望和信心。
中產階層越壯大,社會越穩固,這是很多學者和政治家的共識,最好的社會結構,就是「橄欖形」。研究社會學的紀德尚教授表示,「國家『擴中』的舉措,相關的配套措施,有時看不見,其實都暗含著『擴中』的思路。」
「中產階層的增加,意味著更多的中低收入者步入中高收入行列,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政府和社會都應鼓勵並支持。」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宋向清說。
因此,無論「房奴」還是「孩奴」,在鄭州月入5000元,都是一件好事,而如何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數,是社會更是個人的一件大事。
背景 「中國正進入中產階層形成期」
學者曹仁超說,中國正迅速進入中產階層形成期。
「我們談中等收入群體,要放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與城鄉一體化、公共服務均等化等一起來思考。按照國外經驗,中等收入群體越大,社會就越穩固,這就是常說的『橄欖形』社會結構。」鄭州大學軟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紀德尚說,2009年,收入低於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人群比例高達62%。因此,中國現在的居民收入分布結構,類似於一個寬底座的金字塔,他形象地比喻其為「倒釘子」形,與「橄欖形」還有不小距離。
紀德尚認為,從國家提出「擴中」開始,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都暗含了「中產」這一內容。測算顯示,我國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偏低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存在著較高的收入分配不均,以及比較大的城鄉收入差距等。
標準 鄭州「中產」:家庭月收入6000元?
我們還是要問,在鄭州,中產到底是啥標準?
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宋向清認為,中產階層的界定一定要以家庭為單位,以家庭人均收入和人均支出來衡量較為客觀準確。地區不同,標準也不同。「經濟發達的地區標準會高一些,欠發達地區會低一些。但不論任何地區,都應該綜合考慮家庭總收入、人均收入、主支出項目在總支出中的比重等三個方面。」
關於鄭州的中產標準,宋向清的個人觀點是:「在鄭州,家庭月均總收入不低於6000元,人均月收入不低於2000元,食品及日常生活消費支出佔家庭總收入的比重不高於20%,家庭保障性支出不低於20%,文化教育及健身旅遊支出不低於20%,沒有還貸或還貸不高於20%,儲蓄理財投入不低於20%。」
對於亞行標準,宋向清不贊同,紀德尚也不認可。紀德尚說:「亞行標準是消費中產的概念,但是中國的消費水平地區差異和城鄉差異都很大,很難界定。只有當中產階層擴充到一定階段,形成了穩固的社會結構,才是給出標準的時候。」
建議 鄭州可率先出臺中產激勵和保護政策
宋向清認為,中產階層應具三大特徵:日常生活簡單化,本職工作熟練化,業餘生活豐富化。
想要「擴中」,他大膽建議,鄭州在全國應率先出臺針對中產階層的激勵和保護政策,讓中產階層在政治、法制、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享有更多的參與權、發言權和監督權。
「增加『中產』需要四個『再造』,一是體制再造,通過再造社會分配體制,創造一個更有利於形成中產階層的新機制;二是制度再造,通過再造單位薪酬分配製度,創造一個更具激勵效應的新模式;三是產業再造,通過對現有產業升級改造和拉長產業鏈條,增加產品附加值和企業贏利能力,為中產階層的形成奠定紮實的經濟基礎;四是素質再造,通過強化基本素質和智能技能培育,提高公民的個人競爭力,為他們通過更具挑戰性的工作,獲得更高收入,為早日邁入中產階層奠定新基礎。」
構建「橄欖形」分配格局的關鍵,宋向清認為是「提低、擴中、調高」。「提低」意味著積極擴大就業,擴中的關鍵是鼓勵創意,發展中小企業,改善和創造分配財富的結構,而調高,則是通過慈善等手段,讓高收入者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包括稅收徵管,適時開徵物業稅、遺產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