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變被告,一場醫美手術引發的「羅生門」

2021-01-09 騰訊網

近日,女歌手張美美(化名)因「鬧市舉牌」舉動被深圳鵬愛醫療美容醫院(下稱「鵬愛醫院」)索賠150萬元。而就在此前,她曾因不滿三年前在該院進行的醫療美容手術效果,要求賠償其120萬元未果,透過網絡、媒體,雙方爭議持續至今。

張美美鬧市舉牌維權。

手術後留17處疤痕,院方表示已做風險告知

2017年9月,張美美在深圳出差時,被鵬愛醫院的廣告所吸引。一直以來她覺得自己臉部不夠飽滿,便向院方諮詢了玻尿酸填充方面的問題,被推薦做自體脂肪填充術。

2017年10月7日、10月25日,張美美兩次前往鵬愛醫院,實施醫療美容手術。兩次手術中,她主要做了腰腹、大腿、上臂吸脂+自體脂肪填充,額部+上背部吸脂美容,手術費用共計27340元。

手術在張美美全身產生了17個開口和疤痕,術後,她自稱「多個部位凹凸不平,抽脂處經常有針扎的刺痛感,左邊大腿、左手臂以及手掌麻木腫脹」。

「手術後至今3年時間裡,我從未停止過聯繫鵬愛醫院,他們一直推脫稱手術有恢復期,然而直到2019年5月,我身上的傷依然嚴重,還出現其他併發症。」張美美說。

記者據此求證鵬愛醫院,該院回應稱,按慣例術後院方會定期對張美美進行回訪,並有回訪情況記錄表,但張美美方多次拒接或顯示無人接聽。

鵬愛醫院回訪登記表。

鵬愛醫院回訪登記表。

院方表示,手術前張美美已籤訂知情同意書、麻醉知情同意書、脂肪抽脂術特殊風險告知書等文書,在順利完成當時的手術後才出院。

尋求巨額賠償未果,當事人三年後「鬧市舉牌」

2019年5月,因不滿意術後效果,張美美以醫療損害責任糾紛為由,向鵬愛醫院索賠康復費、整容費及後續治療費共計120萬元。由於賠償數額巨大,雙方無法就賠償金額達成一致,院方建議她先做醫療事故鑑定,再走法律途徑。

2019年7月30日,經過協商,院方同意退還張美美手術費27340元、補償其交通費6000元,共計33340元,同時書面約定「後續其他問題雙方通過司法途徑協商解決」;8月9日,相關款項轉入了張美美指定的銀行帳戶。

雙方協商解決方案。

但此後不久,張美美便向深圳市衛健委舉報鵬愛醫院。2019年8月16日,深圳市衛健委復函表示——

1.張美美的整形手術主刀醫師、麻醉師等醫護人員均具備合法資質。

2.經查,該醫院為她提供診療服務過程中涉嫌存在未按規定書寫病歷的違法行為,已對該院立案查處,該院在院內張貼的宣傳廣告未取得《醫療廣告審查證明》,已對該機構進行不良執業行為記分。

3.同時,該院涉嫌違法發布醫療廣告,已將相關線索移送至市場監管部門調查處理,根據相關規定,發生醫療糾紛,可通過4種途徑解決,其中包括向法院提起訴訟,還可申請醫療損害及醫療事故鑑定。

深圳衛健委復函,對鵬愛醫院的調查結果。

此後又經過一年時間,2020年7月14日下午,張美美帶著多人來到深圳,在鵬愛醫院門口舉著「黑心醫院」「害人不淺」的牌子,索要120萬元賠償。院方以舉牌行為幹擾鵬愛醫院的經營秩序為由,撥打110報警。

醫院反訴名譽受損,醫美維權底線模糊

2020年8月13日,鵬愛醫院向深圳市南山區法院提起訴訟,狀告張美美名譽侵權,要求其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同時賠償經濟損失150萬元。

「張美美用其手術後恢復期內手術部位紅腫淤青的正常反應照片,並用具有侮辱性、誹謗性和煽動性的『炒作標語』,這會讓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誤認為照片的淤青紅腫是手術給她造成的後果。」鵬愛醫院認為,張美美的行為嚴重損害了醫院的名譽。

鵬愛醫院在起訴狀中表示,張美美以帶有誤導性、侮辱性、誹謗性和煽動性的圖片和文字組成的標語牌詆毀醫院聲譽,同時不斷提高「要價」,致使鵬愛醫院背負罵名,張美美行為侵害了該院的名譽權,致使鵬愛集團海外主體醫美國際股價發生明顯下跌,大量顧客頻頻解約現象,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三年間,張美美多次對外聲稱:「頸椎、胸椎和腰椎不時疼痛,不能正常彎腰低頭,睡覺時每隔20秒需換一次睡姿,經常被疼醒」「自從整形失敗後,一直在家休養,無法正常工作,直至被經紀公司解約,事業盡毀,損失難以估量。失去經濟來源,連吃飯都成問題」。 但通過張美美本人的實名認證微博帳號近兩年的個人動態消息可見,其生活、工作狀態無異於常人。

張美美實名認證微博。

張美美實名認證微博。

此外有網友發現,涉及此事的熱門話題「女歌手整容後索賠百萬被斥醫鬧 醫院反鎖150萬」,在新浪微博平臺被標註為「廣告」內容。

一則被標記為「廣告」的微博。

張美美代理人羅律師表示:「我們一直希望等當初醫院承諾的鑑定出來後走法律訴訟,但是鑑定並沒有順利進行下去,現在醫院反而起訴我們索賠150萬,我的當事人感覺到非常委屈。接下來我們會積極應訴,同時對醫院進行反訴。」

11月11日,鵬愛醫院方面告訴記者,衡量手術是否「失敗」需要藉助法律手段,張美美舉牌維權後,雙方達成協議,在深圳一家有資質的機構進行司法鑑定,但張美美卻中途退出鑑定流程,導致協商無法繼續。

為何張美美中途退出鑑定呢?張美美方回應稱,其對所選取的鑑定機構中立性有所懷疑,故選擇退出。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法務部主任曹偉曾建議,醫美的賠償標準,應當依據醫療鑑定結論。鑑定結論能夠清晰地表明醫美機構在醫療行為過程中的過錯參與程度,責任鑑定比例是賠償的依據,也是醫美機構是否有過錯的依據。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網際網路分會法律顧問何俊鋒律師表示,醫療美容天然具有一定的醫療風險,醫美機構應當嚴格依法行醫,如醫美機構的過錯導致發生醫療風險,則醫美機構依法應當履行賠償責任;同時顧客也應當理性合法維權,如果採取過激醫鬧行為,非法幹擾正常醫療秩序,也要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撰文】劉珊

【作者】 劉珊

健康情報局

相關焦點

  • 更美兩年當了二十多次被告:醫美營銷為何離不開「碰瓷」明星?
    據第三方商業信息平臺顯示,更美App關聯公司北京完美創意科技有限公司新增法律訴訟信息,原告為黃景瑜,被告為北京完美創意科技有限公司,相關案由為網絡侵權責任糾紛。值得注意的是,在黃景瑜之前,伊能靜、劉詩詩、王鷗、馬蘇、張藝興、秦嵐、李易峰、張雨綺、馮小剛等多位明星都起訴過完美創意公司。
  • 被告起訴原告可以嗎,被告上訴原告怎麼辦?
    在我國法律治理下,通常都是原告起訴被告再由法律審判出孰是孰非,但是生活中也有一些是是非非造成了被告可能更想起訴原告的情形,那麼在我國法律的運行中,被告起訴原告可以嗎,被告上訴原告怎麼辦? 網友諮詢:如果當了被告,還能再起訴原告嗎?
  • 一扇消防門引發「羅生門」法官另闢蹊徑破疑案
    當事人雙方對此給出了截然不同的說法,一時之間案情陷入「羅生門」。近日,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原告夏老太和被告物業公司分別承擔70%、30%的責任。判決後雙方均未提出上訴,本案現已生效。本該走入電梯的她,當天卻向左邊的消防門走了過去,進入該門後不慎跌倒摔傷,隨後被送醫治療。經鑑定,夏老太面部、股骨傷處均構成十級傷殘。夏老太認為是小區物業公司的管理失職,讓本該關著的消防門打開,才導致此次事故的發生。為此,她將物業公司起訴至法院,要求賠償醫療費、殘疾賠償金、交通費、護理費等共計14萬餘元。
  • 關注丨合同履行不合規,原告變被告還要賠損失
    關注丨合同履行不合規,原告變被告還要賠損失 2020-09-01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5000噸草銨膦項目歸屬存爭議 *ST輝豐從「原告」變「被告」
    來源:e公司原標題:5000噸草銨膦項目歸屬存爭議 *ST輝豐從「原告」變「被告」*ST輝豐目出售5000噸草銨膦項目引發的「親子鑑定」風波迎來續集。繼*ST輝豐以原告身份起訴河北佰事達商貿有限公司、瑞凱化工以及郭俊輝後,*ST輝豐於12月22日晚間再次披露訴訟事項公告——不同的是,上次*ST輝豐的身份是原告,這次這卻變成了被告:佰事達公司以「損害股東利益責任糾紛」為由,將*ST輝豐、安道麥以及瑞凱化工訴至法院。
  • 行政訴訟能否「被告就原告」
    與其他訴訟相比,行政訴訟可能受到的地方幹預更為明顯,因為被告的特殊身份及其與法院存在著千絲萬縷的利益關聯,立案難、審理難、執行難的問題十分突出。為此,學界圍繞20多年來行政訴訟法的首次修改,提出了各種改革方案。從設立行政法院到提高一審案件審級,從授權最高人民法院派出審判機構到程序上實行「三審終審制」,「傷筋動骨」的建議折射出人們對修法的更高期待。
  • 韓國整形業幽靈手術 醫美行業究竟在被誰拖後腿?
    韓國整形業幽靈手術 醫美行業究竟在被誰拖後腿?時間:2020-07-09 20:0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韓國整形業幽靈手術 醫美行業究竟在被誰拖後腿? 最近韓國整形業幽靈手術的事情被曝光,其實這在醫美行業的歷史中也是老黃曆了。
  • 原告撤訴,被告在什麼情況下才知道原告撤訴?
    打民事官司,至少要兩方人員,一方為原告起訴,另一方為被告應訴。1、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2、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答辯狀應當記明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繫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繫方式。3、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 拘捕林卓廷是將原告變被告?鄧炳強:報案人犯了法也要抓
    【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 趙友平】反對派議員林卓廷被拘捕是將原告變被告?針對有人質疑為什麼報案人被抓,香港警務處處長鄧炳強今日(27日)在會見傳媒時表示,警方檢控都是基於事實和證據,即使是報案人,犯了法也是要抓的。
  • 法庭激辯:被告對原告構成了嚴重侵權,應當承擔侵權過錯責任
    這句話的意思非常明確,那就是被告為原告所撰寫的各種法律文書是需要原告籤字認可的,只有原告認可了,法律責任才由原告家承擔,反過來,如果沈原告未籤字認可,那法律責任就需要由被告自己來承擔!實際情況是:起訴文書中,被告徵求過原告的意見了嗎?與原告家溝通過嗎?被告有過籤字嗎?所以原告對被告11月19日的起訴立案不予認可,是有充分的合同依據的。
  • 對行政訴訟「原告就被告」管轄原則的反思
    現實不得不使我們冷靜而理智地去反思「原告就被告」管轄原則在行政訴訟中的困惑與不足。  1、「原告就被告」管轄原則的確立,使受訴法院同被訴的行政主體同處一地。由於我國行政訴訟制度起步較晚,以及民不告官、官官相護等封建遺毒的潛意識影響,難免使處於弱勢地位的原告產生「訴訟恐懼」,或對管轄法院發生「信任危機」。這種畏懼心理和危機感不可能不波及和影響到法院對民告官案件的受理。
  • 民事訴訟中被告之一可以針對原告提起反訴
    (發包人)基於雙方籤署的建設工程合同起訴被告(承包人)進行索賠;同時,原告將為被告提供履約保函的銀行列為共同被告,要求承擔擔保責任。適格的含義是指:反訴是由本訴被告向本訴原告提出,反訴與本訴的當事人是一致的,只不過訴訟地位正好相反。但是並沒有要求反訴的原告和被告必須對應本訴所有的被告和原告。具體而言,共同訴訟存在兩種形式——必要共同訴訟和普通共同訴訟。
  • 打官司中什麼樣的原告、被告才是適格的?
    在法律訴訟中,原告與被告是一對基礎的概念,通俗一點講,在起訴書中記載的原告和被告就是案件的原被告。但是一個案件遞交到法院,法院審查時會對原告與被告的資格進行審查,如果不適格,會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後在案件審理階段,會裁定駁回起訴。
  • 法庭上吵架互毆 原告被告都被罰
    原告和被告在法庭上打起來了?!審判長制止也不聽?近日,陳某、陳某乙等6人因在法庭內互毆,嚴重擾亂法庭秩序被處罰!基本案情2020年10月9日下午,古藺縣人民法院雙沙法庭公開開庭審理原告陳某、李某訴被告任某、陳某甲民間借貸糾紛一案。
  • 原告:被告在我家祖墳蓋建築鋪水泥,賠償。被告:不知道
    【基本案情】原告候某家的祖墳,被被告佔有,並在其上蓋建築物,澆了水泥。被告不認同,稱所有土地手續合法,當時所有墳頭都遷走了,沒有見過原告家的墳。2年來,原告也沒有找過被告溝通此事。雙方就此事多次向政府,公安進行調解,但是均沒有調解成功。
  • 港獨議員私人檢控遭私了的士司機 何君堯怒斥「原告變被告」
    24日,何君堯召開記者會,直斥許智鋒無理控告,將形容情況是將「原告變被告」,讓鄭國泉受傷的心靈「雪上加霜」。早前反對派議員許智鋒宣布將以私人檢控的方式,控告鄭國泉危險駕駛,並揚言稱其一旦罪成,最高可判監禁4年半。法庭於兩星期前對鄭國泉正式發出了傳票。對此,何君堯質問稱,「如果證據足夠強,為何警方不提出檢控呢?」他表示律政司應要接手此案件,絕不可以讓許智鋒胡作妄為。
  • 一起離婚訴訟中,原告撒謊、被告遲到
    一起離婚訴訟中,原告撒謊、被告遲到。近日,溫州鹿城區法院對該案被告口頭訓誡的同時,對虛假陳述的原告作出500元處罰的決定。10月15日下午,鹿城區法院開庭審理原告姜女士訴被告洪先生離婚糾紛一案。庭審開始15分鐘後,被告洪先生才出現在法庭。「路太堵了,所以才遲到……」洪先生以堵車、找不到停車位為自己開脫。
  • 原告撤訴,被告支付的鑑定費由誰承擔?
    原告王某依據借條起訴被告南京某公司要求被告償還借款本息,被告在訴訟中對借條上的公章真實性提出異議,認為該章系偽造,故要求對公章的真實性進行鑑定,鑑定意見顯示該公章系偽造,此後,原告向法院申請撤訴,對於原告撤訴後,被告支付的鑑定費由誰負擔,存在不同意見。意見分歧:第一種意見認為,應當由被告承擔。
  • 原告起訴故意不提供被告電話怎麼辦?
    尹志軍律師我們在訴訟工作中,遇到過兩個案例,都是原告故意不提供被告電話,導致被告無法被通知。於是法院按程序公告送達,並視為被告已經收到訴訟文書和開庭通知。最後,被告因為沒有出庭,沒有答辯,被判敗訴。更糟糕的是,被告只能在自己被執行時才知道自己被告並已敗訴,但為時已晚。
  • 民事訴訟中,如何確定原告和被告?
    《侵權責任法》和《民事訴訟法》都對民事糾紛中的適格當事人(即原告和被告)作出了具體規定,主要包括如下幾種情形:(1)個人合夥相關的訴訟中以全體合伙人為共同訴訟人。個人合夥有依法核准登記字號的,應在法律文書中註明登記的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