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女歌手張美美(化名)因「鬧市舉牌」舉動被深圳鵬愛醫療美容醫院(下稱「鵬愛醫院」)索賠150萬元。而就在此前,她曾因不滿三年前在該院進行的醫療美容手術效果,要求賠償其120萬元未果,透過網絡、媒體,雙方爭議持續至今。
張美美鬧市舉牌維權。
手術後留17處疤痕,院方表示已做風險告知
2017年9月,張美美在深圳出差時,被鵬愛醫院的廣告所吸引。一直以來她覺得自己臉部不夠飽滿,便向院方諮詢了玻尿酸填充方面的問題,被推薦做自體脂肪填充術。
2017年10月7日、10月25日,張美美兩次前往鵬愛醫院,實施醫療美容手術。兩次手術中,她主要做了腰腹、大腿、上臂吸脂+自體脂肪填充,額部+上背部吸脂美容,手術費用共計27340元。
手術在張美美全身產生了17個開口和疤痕,術後,她自稱「多個部位凹凸不平,抽脂處經常有針扎的刺痛感,左邊大腿、左手臂以及手掌麻木腫脹」。
「手術後至今3年時間裡,我從未停止過聯繫鵬愛醫院,他們一直推脫稱手術有恢復期,然而直到2019年5月,我身上的傷依然嚴重,還出現其他併發症。」張美美說。
記者據此求證鵬愛醫院,該院回應稱,按慣例術後院方會定期對張美美進行回訪,並有回訪情況記錄表,但張美美方多次拒接或顯示無人接聽。
鵬愛醫院回訪登記表。
鵬愛醫院回訪登記表。
院方表示,手術前張美美已籤訂知情同意書、麻醉知情同意書、脂肪抽脂術特殊風險告知書等文書,在順利完成當時的手術後才出院。
尋求巨額賠償未果,當事人三年後「鬧市舉牌」
2019年5月,因不滿意術後效果,張美美以醫療損害責任糾紛為由,向鵬愛醫院索賠康復費、整容費及後續治療費共計120萬元。由於賠償數額巨大,雙方無法就賠償金額達成一致,院方建議她先做醫療事故鑑定,再走法律途徑。
2019年7月30日,經過協商,院方同意退還張美美手術費27340元、補償其交通費6000元,共計33340元,同時書面約定「後續其他問題雙方通過司法途徑協商解決」;8月9日,相關款項轉入了張美美指定的銀行帳戶。
雙方協商解決方案。
但此後不久,張美美便向深圳市衛健委舉報鵬愛醫院。2019年8月16日,深圳市衛健委復函表示——
1.張美美的整形手術主刀醫師、麻醉師等醫護人員均具備合法資質。
2.經查,該醫院為她提供診療服務過程中涉嫌存在未按規定書寫病歷的違法行為,已對該院立案查處,該院在院內張貼的宣傳廣告未取得《醫療廣告審查證明》,已對該機構進行不良執業行為記分。
3.同時,該院涉嫌違法發布醫療廣告,已將相關線索移送至市場監管部門調查處理,根據相關規定,發生醫療糾紛,可通過4種途徑解決,其中包括向法院提起訴訟,還可申請醫療損害及醫療事故鑑定。
深圳衛健委復函,對鵬愛醫院的調查結果。
此後又經過一年時間,2020年7月14日下午,張美美帶著多人來到深圳,在鵬愛醫院門口舉著「黑心醫院」「害人不淺」的牌子,索要120萬元賠償。院方以舉牌行為幹擾鵬愛醫院的經營秩序為由,撥打110報警。
醫院反訴名譽受損,醫美維權底線模糊
2020年8月13日,鵬愛醫院向深圳市南山區法院提起訴訟,狀告張美美名譽侵權,要求其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同時賠償經濟損失150萬元。
「張美美用其手術後恢復期內手術部位紅腫淤青的正常反應照片,並用具有侮辱性、誹謗性和煽動性的『炒作標語』,這會讓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誤認為照片的淤青紅腫是手術給她造成的後果。」鵬愛醫院認為,張美美的行為嚴重損害了醫院的名譽。
鵬愛醫院在起訴狀中表示,張美美以帶有誤導性、侮辱性、誹謗性和煽動性的圖片和文字組成的標語牌詆毀醫院聲譽,同時不斷提高「要價」,致使鵬愛醫院背負罵名,張美美行為侵害了該院的名譽權,致使鵬愛集團海外主體醫美國際股價發生明顯下跌,大量顧客頻頻解約現象,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三年間,張美美多次對外聲稱:「頸椎、胸椎和腰椎不時疼痛,不能正常彎腰低頭,睡覺時每隔20秒需換一次睡姿,經常被疼醒」「自從整形失敗後,一直在家休養,無法正常工作,直至被經紀公司解約,事業盡毀,損失難以估量。失去經濟來源,連吃飯都成問題」。 但通過張美美本人的實名認證微博帳號近兩年的個人動態消息可見,其生活、工作狀態無異於常人。
張美美實名認證微博。
張美美實名認證微博。
此外有網友發現,涉及此事的熱門話題「女歌手整容後索賠百萬被斥醫鬧 醫院反鎖150萬」,在新浪微博平臺被標註為「廣告」內容。
一則被標記為「廣告」的微博。
張美美代理人羅律師表示:「我們一直希望等當初醫院承諾的鑑定出來後走法律訴訟,但是鑑定並沒有順利進行下去,現在醫院反而起訴我們索賠150萬,我的當事人感覺到非常委屈。接下來我們會積極應訴,同時對醫院進行反訴。」
11月11日,鵬愛醫院方面告訴記者,衡量手術是否「失敗」需要藉助法律手段,張美美舉牌維權後,雙方達成協議,在深圳一家有資質的機構進行司法鑑定,但張美美卻中途退出鑑定流程,導致協商無法繼續。
為何張美美中途退出鑑定呢?張美美方回應稱,其對所選取的鑑定機構中立性有所懷疑,故選擇退出。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法務部主任曹偉曾建議,醫美的賠償標準,應當依據醫療鑑定結論。鑑定結論能夠清晰地表明醫美機構在醫療行為過程中的過錯參與程度,責任鑑定比例是賠償的依據,也是醫美機構是否有過錯的依據。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網際網路分會法律顧問何俊鋒律師表示,醫療美容天然具有一定的醫療風險,醫美機構應當嚴格依法行醫,如醫美機構的過錯導致發生醫療風險,則醫美機構依法應當履行賠償責任;同時顧客也應當理性合法維權,如果採取過激醫鬧行為,非法幹擾正常醫療秩序,也要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撰文】劉珊
【作者】 劉珊
健康情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