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美兩年當了二十多次被告:醫美營銷為何離不開「碰瓷」明星?

2020-12-19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鋅刻度,作者 | 孟會緣,編輯 | 許偉

近日,更美又一次因為與明星間的糾紛成為了大眾關注的焦點。

據第三方商業信息平臺顯示,更美App關聯公司北京完美創意科技有限公司新增法律訴訟信息,原告為黃景瑜,被告為北京完美創意科技有限公司,相關案由為網絡侵權責任糾紛。

值得注意的是,在黃景瑜之前,伊能靜、劉詩詩、王鷗、馬蘇、張藝興、秦嵐、李易峰、張雨綺、馮小剛等多位明星都起訴過完美創意公司。

「更美公眾號的初衷是希望通俗易懂地向大家傳遞醫美知識,使人們理性看待醫美,幫助消費者建立正確醫美觀。面對明星發起的肖像侵權訴訟,更美已在積極地和當事人溝通。」彼時,面對諸多明星的不滿與外界的質疑,更美曾做出解釋。

然而,距離上一次在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熱播期間鬧出的訴訟糾紛,過去不過短短數月,更美再一次因同樣的問題蒙上陰影。

這背後,既是想以明星八卦為賣點持續俘獲潛在醫美消費者的辛酸,也有更美在兩強爭霸賽失利後又遭網際網路巨頭狙擊的無奈。

看似知識科普,實則產品推銷?

人人都愛八卦,特別是在當下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只要是人們想關注的信息,來得尤其容易。

自「悅己」經濟日漸盛行,基於人們對「變美」的渴望,甚至不用消費者多費心,更美、新氧等醫美垂直平臺就會通過公眾號主動放送與明星相關的「美商」信息(「美商」即「美麗商數」,是對自身形象整體美感的理解力)。

以更美在12月10推送的頭條文章《5000億賭王最寵千金,悄悄do全臉吊打嫂子奚夢瑤》為例,用賭王千金何超欣及古力娜扎、迪麗熱巴、倪妮、李沁、高圓圓等耳熟能詳的名人明星為樣本,更美通過圖文的形式詳細講述了膠原蛋白流失給臉部皮膚帶來的傷害,而後科普了膠原蛋白口服產品、埋線、超聲刀、熱瑪吉等改善方式,並PO出了素人案例展示改善後的效果,最後介紹了一款膠原蛋白口服產品,並以其相關雙十二優惠信息作為結尾。

這條閱讀量10萬+,點讚在看雙雙數百的爆款文章,下面的評論區裡不少人驚呼,「被熱瑪吉效果驚豔到了,等我攢攢錢。」「喝過幾瓶的我給姐妹們反饋下,最明顯變化就是眼下小幹紋幾乎沒有了,皮膚也水了很多」「看到活動這麼划算,妥妥下單了6盒套餐」「四太的女兒總是眼睛無神,另外有句話說對了,抗衰真的要趁早」。

而諸多看客的反映,在某種程度上也點明了醫美平臺如此熱衷於分享名人八卦的目的。且不止是公眾號,在微博、微信、抖音、知乎、B站等平臺,更美也不斷在輸出醫美科普內容,以提高用戶決策效率。

這種看似醫美知識科普、實則推銷技術和產品的文章,在醫美需求爆發的階段,也算是一種醫美平臺為了用戶培養和市場培育發力的極好方式。

用更美副總裁王珺的話來說,正因如此才讓C端用戶了解到更多關於醫美的知識,並找到打開醫美的「正確姿勢」,也賦能B端商家,助力其做好電商運營以提升線下到店率。但接二連三被明星訴諸法院的事實證明,如此做法更為平臺帶來了發展隱患。

在伊能靜與更美母公司完美創意的網絡侵權糾紛案中,據中國裁判文書網相應的一審民事判決書顯示,完美創意公司涉嫌侵犯原告(伊能靜)的肖像權。最後其被判在涉案微信公眾號「更美」內連續七日刊登致歉聲明,除向原告賠禮道歉外,還需賠償二十餘萬元的相關經濟損失。

就判決結果而言,可見更美此舉並不妥當,輸得也不算冤枉。更關鍵的是,伊能靜並不是第一個將更美訴諸法院的明星,馬蘇、張雨綺、秦嵐、佟麗婭、李易峰......外界震驚於原告團的超豪華陣容,甚至有人戲稱「半個娛樂圈都起訴過更美」。

更美與部分明星間糾紛的判決結果(鋅刻度據中國裁判文書網相關信息整理)

而從更美公眾號還在每日持續更新的相關文章來看,有理由相信黃景瑜或許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名人明星是公眾人物,與之相關的內容天然就能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加上他們的粉絲效應,推銷的產品也更具說服力和話題度。」有業內人士告訴鋅刻度,蹭明星熱度可以說是「本小利大」,「就算被起訴了,那麼多明星告贏的案例,最多也就賠償二十多萬,相對於帶來的流量完全值得了。」

當不了行業龍頭,又遭網際網路巨頭圍剿

事實上,被明星們口誅筆伐的更美,在網際網路醫美行業發展初期也曾有過高光時刻。

彼時,與新氧同時創立於2013年的更美,在短短六年時間就完成了五輪融資,經緯中國、紅杉資本、騰訊投資、潮宏基集團、蘇寧雲商、美圖公司、道合母基金等業界知名投資方,都先後以高額融資的方式對更美表達了看好態度。

哪知道在與新氧的兩強爭霸賽中,更美卻逐漸落敗下來,成為業界知名的「萬年第二」

根據長城證券對新氧和更美 2019 年 4 月份的活躍用戶行為的分析,在從獨佔用戶來看新氧用戶使用更頻繁高於更美;而兩者重合用戶中,更有整形意願的客戶使用新氧的月度次數是更美的 4 倍,人均月使用時長僅比更美多 5 分鐘。

用戶行為的分析結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證了新氧和更美不同的發展軌跡:一個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為全球網際網路醫美第一股,而另一個卻頻頻因碰瓷明星導致的負面糾紛深陷輿論旋渦。

新氧成為全球網際網路醫美第一股

據德勤發布的《中國醫療美容O2O市場分析》報告,中國醫療美容市場2018年至2022年期間,預計將以20.1%的年化複合增長率增長,2022年全年預計將達到4810億元。

原本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即使敵不過新氧,作為「萬年第二」的更美也會獲得一定的發展機會,畢竟當前垂直網際網路醫美賽道的「二大三小」競爭格局在短期內難以打破——新氧在前,更美次之,悅美、美黛拉、美唄等跟隨其後。

不過正是由於如此龐大的市場增量與市場潛力,變數與挑戰接踵而至。

美團、阿里、百度等網際網路巨頭們看到了醫美從小眾市場升級為新的朝陽產業後的發展前景,憑藉其巨大的流量入口,再配合社區+評價+電商的模式,他們的入局讓市場充滿了不確定性。業內普遍認為,這將對目前的市場行情造成衝擊。

老虎證券投研團隊也認為,「隨著美團點評等綜合性平臺也紛紛加入到醫美行業競爭中,較淺的護城河使得新氧難以具備核心競爭力,因此核心競爭力缺失以及道德風險是新氧面臨的最大不確定因素。」

龍頭新氧尚且如此,更何況市場佔有率遠在其之下的更美。

立足於AI的未來,並不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那麼除了繼續以名人明星為賣點吸引潛在消費用戶眼球,這種更傾向於飲鴆止渴式的推銷發展方式外,面對必然會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更美的未來在哪裡?

「5G及AI技術已經慢慢滲透醫美行業,逐步取代傳統搜索及4G的搭配,製造出新的產物,智慧醫美生態正在加速形成。」一周前舉辦的第四屆紫亞蘭國際抗衰老醫美大會上,更美APP商務總監韓斌參會時提出,後疫情時代醫美市場變革,科技+醫美是行業新風向,點明了更美的發展方向。

這也是更美近幾年一直堅持在走的路線——2019年8月21日,更美APP在發布會上公布了「更美AI」系統。據悉,該系統依託更美的人像大數據和醫美整形項目圖像大數據,通過人臉識別、3D模擬、機器學習等核心技術,打造「AI大腦」。

眼下,AI人臉智能診斷分析、AI人臉智能形變模擬、AI皮膚智能診斷檢測等功能......更美主推的不少服務都基於此。

但眾所皆知的是,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落地是一個難題。

僅在醫美領域,當前市面上的許多醫美AI產品都是以手機App上的面部識別工具為主,包括更美、新氧等在內,基本都停留在賦能營銷與炒作概念的層面,很少出現具備獨特競爭力的產品。

考慮到研發AI技術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資源,購買智能設備推廣新技術也需要大筆資金,但實際最後能帶來多少回報卻很難估算,因此哪怕是實力雄厚的大型機構和O2O平臺,能堅持在研發之路上走下去也絕非易事。

再加上關於新技術的法律體系還並不完善,如何確保消費者的隱私權不被侵犯將是重中之重。一旦在隱私問題上沒有進行妥善的處理,屆時引發的事故不單會影響平臺,更會引發消費者對相關技術的信任危機,成為影響行業智能化升級的阻礙。

種種因素疊加,更美想要收穫走上這條發展道路後的甜美果實,在短期內難以實現。

更重要的一點,指望用未來的美好前景,來解決眼前的發展難題,並不現實。如何堅持走到能看到未來的那一天,才是更美真正的當務之急。

相關焦點

  • 「碰瓷」明星、案例造假 大平臺衝擊下更美能否「美」下去
    近日,線上醫美平臺更美APP母公司北京完美創意科技有限公司被藝人黃景瑜起訴,案由為網絡侵權責任糾紛,而該平臺因類似的情況被名人告上法庭,近兩年內已有20餘次。此外,圍繞著虛假醫美案例生長的灰色產業,也讓更美的公信力大打折扣。《投資者網》侯書青近日,因一起侵權責任糾紛,藝人黃景瑜將線上醫美平臺更美告上法庭。
  • 新氧醫美的「七宗罪」
    近期,有坊間傳言說在失去了胡冠中之後,「中概股泡沫代表」瑞幸咖啡前CMO楊飛同時也兼任醫美平臺新氧的營銷顧問角色,因此,瑞幸咖啡出事後的一段時間裡,新氧在分眾傳媒上的投放也減少了許多。
  • 張藝興、王一博、劉詩詩等多位明星起訴網際網路醫美平臺「更美APP...
    天眼查數據顯示,近日,網際網路醫美平臺更美APP的運營主體北京完美創意科技有限公司遭馬蘇、王歐、劉詩施(劉詩詩)、李易峰、張雨綺、張藝興、王一博、秦嵐等多位明星起訴,案由均為網絡侵權責任糾紛。除此以外,2019年以來,北京完美創意科技有限公司還曾遭唐嫣、馮小剛、張栢芝、靳東、黃曉明、李小璐等多位明星起訴,案由包括肖像權糾紛和網絡侵權責任糾紛。
  • 醫美行業告別「跟風」之後,如何漂亮營銷?
    今年,新氧又拍了一支廣告片,這次新氧變了,不再是洗腦,更多是聚焦心智與情感,新氧公益聯合中國整形美容協會,通過揭露黑醫美現象,暖心幫助真正想變美的人,從情感層面告訴大家找更專業的新氧,品牌形象與內核價值得到一次較大提升。同一個品牌,兩次不同的營銷打法,為何取得截然不同的效果?
  • 更美APP2020醫美白皮書:中國醫美市場規模1975億元,國產護膚品牌崛起
    12月29日,國內領先的專業醫美平臺更美APP發布《2020醫美行業白皮書》(下稱「白皮書」),白皮書顯示,儘管今年遭遇疫情衝擊,中國純醫美市場規模仍達1975億元,佔比全球17%,有望成為世界醫美第一大國。後疫情時代醫美線上化態勢明朗,網際網路醫美平臺表現出對行業的重要作用,醫美產業向機構線上化+服務智能化+產業科技化「三化一體」發展。
  • 美美咖:補貼模式飽受爭議,曾因「碰瓷」明星被判道歉+賠償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審美的不斷提高,國內的醫美行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相關上下遊產業鏈也隨之逐步完善,各種各樣的相關機構也如雨後春筍一樣一個接著一個地拔地而生。現如今的醫美市場似乎正朝向越來越透明化、醫美項目越來越常規化、醫美信息越來越普及化的道路上前進,然而在近期,人稱「醫美拼多多」的醫美平臺「美美咖」,卻以「逆行者」的姿態出現在大眾視野之內。
  • 南京藝星姚海鷗,面部年輕化專家,專注醫美二十餘年
    姚海鷗院長從事醫美行業二十餘年,師從外科專家柳大烈教授,並多次遠赴韓國學習整形外科及微整形技術,臨床經驗豐富,注重實效,操作手法精巧、細緻,注重個性化的設計,她以熟練精細的專業手法聞名於業界,深受廣大求美者的追捧與好評。
  • 2020「顏值經濟」下,醫美行業如何做營銷?
    為什麼這幾年醫美領域的發展會如此之快,原因還是在於現在的女性觀念意識越來越開放,都樂於嘗試提升自己的外在魅力。藉助這幾年網紅直播的誕生,再加上宣傳工作,很多女性都開始能夠接受微整形。根據「更美」及「美黛拉」兩大網際網路醫美平臺權威發布的數據,到2020年,醫美市場將突破至萬億人民幣金額。
  • 醫美國際、新氧以及醫美概念股,為何在金融市場「失寵」?
    那麼為何投資者對發展迅猛的醫美國際如此冷淡?是醫美行業不火爆了嗎?特別是近兩年受網紅文化影響,醫美的消費者需求進一步增加,醫美行業的規模和發展速度都是沒問題的。國元國際證券研報顯示,全球醫美步入穩步增長階段,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美市場,增速領先。相對於發達國家,我國的醫美滲透率仍然較低,與人均可支配收入尚未匹配,還有較大空間可以發展。
  • 原告變被告,一場醫美手術引發的「羅生門」
    記者據此求證鵬愛醫院,該院回應稱,按慣例術後院方會定期對張美美進行回訪,並有回訪情況記錄表,但張美美方多次拒接或顯示無人接聽。 醫院反訴名譽受損,醫美維權底線模糊 2020年8月13日,鵬愛醫院向深圳市南山區法院提起訴訟,狀告張美美名譽侵權,要求其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同時賠償經濟損失150萬元。
  • 9家醫美機構被查,123人涉案!疫情後為何醫美套路貸會變本加厲?
    今年的疫情加劇了很多醫美機構的生存壓力,一些飢不擇食的機構夥同非法分期機構,給求美者設下套路貸陷阱,進一步擾亂醫美市場。對此,有專家表示,治理醫美亂象應像治理酒駕一樣,建立扣分制度。多次叫停非法醫美貸款,為何疫情後會變本加厲近年來,全國各地為進一步規範醫美分期市場,採取了相關措施,出臺了相關政策。
  • 廣告人再優秀 也很難做好醫美整形的這種營銷!
    所以,縱觀整形口腔發展,基本都是從「口腔醫療-牙齒美容」這樣一個發展軌跡,也伴隨著中國醫美口腔行業的二十年來迅速增長。在這個市場格局中,基本上都是以「諮詢師」導診為核心構建的,形成了中國醫美口腔市場發展的第一階段。有幾個顯著特點:1. 新開市場比老市場好做2.
  • 醫美內參|奧園健康擬收購醫美公司連天美部分股權;京東集團證實子...
    (中國質量新聞網) 面膜菌落總數不合格 涉事企業她芙醫美、力芙生物被罰沒4.33萬元 日前,福建省藥監局發布的行政處罰信息顯示,她芙醫美(廈門)科技有限公司、廈門市力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因「生產不合格化妝品」,被罰沒款項合計43321元。
  • 噬血美麗營銷的背後,新氧的醫美生意能「美」多久?
    不管是普通人,還是明星,都在「變美」這個領域投入時間和金錢,也正是因為這種追求,催生了「顏值經濟」的誕生。新氧科技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坐擁「網際網路醫美平臺第一股」的美稱。然而在繁榮背後,卻是「整容失敗」或「製造假的整容日記」案件的頻生。近期,新氧還被曝出「涉售違禁藥事件」,再次把「第一股」推向風口浪尖。
  • 醫美的中場戰事:洗牌、重生,和「輕」
    過去,人們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講究「女為悅己者容」,社會公眾的有色眼光,讓普通人抑或明星,都很少有人願意告訴別人甚至是承認「我整容了」。現在,他們更願意讓自己更好、更自信,把醫美消費當成為自己投資,掌握人生的主動權。
  • 醫美行業三大營銷差異點,決定你的業績增長!
    但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這一行業都未被社會廣泛接受,直到進入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中國醫美行業才迎來大爆發,並開始了長達近十年的高速增長。據資料顯示,到2017年,中國醫療美容市場規模達到1925億元,居全球第二。該報告還預計2022年醫美市場將達到4810億元。這種在初期蟄伏,而後開始持續爆發的發展軌跡具有特殊性,這似乎也就註定了醫美機構營銷中的差異性。
  • 從瑞麗醫美IPO,透視暴利醫美行業投資趨勢與...
    一家發行市值不超過10億的醫療機構,為何會引起我們的注意?我們從瑞美的IPO中可窺探一二,並對醫美賽道的投資思路有一個梳理。 一、杭州第四、浙江第五的醫美連鎖服務機構 瑞麗醫美,雖是國內第四家登陸資本市場的醫美服務企業,但是其在浙江、乃至全國的市場佔有率,並不高。
  • 電商直播與醫美的結合成為當下趨勢?更美APP讓變美更加直觀!
    醫美行業迅速崛起,成為目前國內一大風口。近幾年,隨著醫美行業的逐漸壯大,人們已經不再追求於線下的美容店,網絡上的醫美直播更加受人們喜愛。這其中更美APP最受關注!12月7日,交個朋友朱蕭木在更美APP官方直播當晚,直播成績亮眼,該場直播累計在線觀看人數達22萬人次,交易額翻倍!平均停留時長增長272%,私信用戶增長340%!這場直播也造就了更美APP在醫美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
  • 123人涉「美容貸」詐騙被抓 疫後醫美套路為何死灰復燃?
    2020年醫美服務行業總收入規模預計為1518億元人民幣,遠低於2019年18%的行業增速,而此前該機構預計2020年醫美服務行業總收入規模將達到1893億元人民幣。   這一收窄幅度被新氧科技CEO金星認為是「斷崖式下跌」,是10年來最低增速,他甚至更悲觀認為,2020年總收入能否達到1518億元預期還要打個問號。
  • 2021年的醫美消息
    這些跨界進醫美打劫的強人哪一個不是身強力壯、膀大腰圓?醫美市場高速成長,千億級別體量,高的讓人流口水的毛利率,而玩家二十年沒怎麼長進。這簡直就是頑童持金於鬧事的場景。醫美行業那點坑坑窪窪,根本就不會被跨界大咖放在眼裡,他們擁有讓人望而卻步的資金實力,呼風喚雨的社會資源。真打起來,這幫兇猛的後來者可不會講什麼武德,醫美的老師傅們應該經不起打,幸虧「自戀」的董明珠大姐還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