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散落在民間即將失傳的民間故事

2020-12-17 經典角度

在那個沒有手機、電腦、電視的時代,雖然生活清貧,但是老百姓的閒暇時間卻很多。孩子無聊時就纏著老人講故事,老人就會把自己小時候從自己爺爺輩那裡聽來的故事講給自己的孫輩聽,這些故事就這樣一代一代口耳相傳。

現在,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得到極大提高,但是生活壓力卻越來越大,老人沒有閒功夫講故事。孩子很小就要送去幼兒園,加上各種娛樂設施越來越多,孩子們也不再有興趣和耐心聽老人講故事。甚至有的家庭,孩子從小學校普通話,老人的方言已經無法跟孩子交流。一些有文字記載的故事當然可以傳下去,而一些不著名且靠口耳相傳的故事卻要漸漸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我小時候生活在長沙和嶽陽交界的一座山下,聽爺爺講過這麼個故事——

傳說山上曾經生活著兩兄弟,陳雲和陳亮。有一天傍晚,陳家突然來了個算命先生,告知陳雲陳亮兄弟說,你家祖墳明天清早會有異象,你們今晚務必去看看祖墳旁邊連著的十口塘看是否有水,沒有水一定要放水,切記。陳雲、陳亮兩兄弟雖然有些疑惑,但是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按照算命先生的話,去檢查那些池塘。他們一路依次走過去,走到第八口塘,每口塘都有水,天快黑了,遠遠望見第九口塘也有水,兄弟倆就打道回府了,回到家裡告訴算命先生,每口塘都有水。

次日清晨,算命先生就和兩兄弟一起來到陳家祖墳處等待。突然,從祖墳裡跳出一隻巨大的金色鯉魚,直接跳到旁邊的池塘裡,接著又躍向第二口池塘,算命先生和兩兄弟也一路跟過去,鯉魚一直跳到第十口塘裡,結果第十口塘卻沒有水,鯉魚掉在乾涸的泥土上,鯉魚掙扎兩下就死了。算命先生對兩兄弟長嘆一聲道:天意如此,功虧一簣啊!說完就飄然而去。後來,陳雲、陳亮兄弟領兵起義,一路勢如破竹,只是最後卻沒能一統天下,兵敗身死,正應了算命先生說的金色鯉魚沒能跳過第十口塘,功虧一簣。

我小時候聽得津津有味,但是後來隨著年齡增長,知識面增加,卻沒有在歷史記載中找到陳雲、陳亮這樣的人物。

再後來回味這個故事,發現故事中兩兄弟就像是一個人,就是元末明初的陳友諒,莫非是故事一代代口耳相傳,結果以訛傳訛把一個名字傳成兩個名字?陳友諒變成了陳雲、陳亮,或者最開始編故事的人刻意避開歷史存在的真實人物,假託成兩兄弟。這個現在已經無法考證,我爺爺沒有什麼文化,基本上不識字,更別說懂歷史了,肯定不是他編的,而是我爺爺的爺爺講給他聽的,我也曾問過我父親,我父親也聽我曾祖父講過這個故事。然而,翻閱史書發現,陳友諒是湖北人,不是湖南人,祖墳自然不會在我家後山上,雖然情節像,實際卻不可能。

這也許是我永遠都想不明白的問題,有沒有誰能給我解釋呢?

相關焦點

  • 即將「失傳」的6種民間小吃,全吃過有故事,00後你吃過嗎?
    推薦語:生醃海鮮,潮汕地區還很多啊,應該不會那麼快失傳的,好吃就會有市場的!下文轉載自作者:一食之家呀即將「失傳」的6種民間小吃,全吃過有故事,00後你吃過嗎?民間小吃可以說是小吃最開始的一種形態,但是隨著我們現在社會發展越來越快,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現代人吃的零食小吃都是有著精美的包裝,雖然說很多小吃口味也是非常好,但是總感覺少了一點風味在裡面,還記得小時候手上有個一兩塊錢就能跑去外面買上很多街邊小吃,跟著鄰居朋友一起坐在大馬路上吃,那時候的時光,真是非常幸福的。
  • 一個關於民間中醫的故事
    「中醫藥源自民間,中醫藥的許多理論和知識是在民間積累起來的,然後才從民間逐步走向殿堂、走向課堂、走向院所。所以我們的當務之急,就是儘快到民間去搜集這些即將失傳的民間醫藥知識和技術,然後加以總結和利用。」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史文獻所民間傳統醫藥研究室主任劉劍鋒這樣呼籲。
  • 即將失傳的民間小吃,古傳手藝不易,00後基本沒吃過
    即將失傳的民間小吃,古傳手藝不易,00後基本沒吃過   在原來,小吃種類很少,還有部分都不是當時普通人吃得起的東西。但是流傳至今,小吃的種類越來越多,市場的形勢千變萬化,順應時代生產的小吃也越來越齊全。口味也有非常多種,總有一款適合你,生活條件好了,人們對食品的要求就越來越高了。
  • 民間中醫是屬於一個國家的財富:為您講述關於民間中醫的故事
    「中醫藥源自民間,中醫藥的許多理論和知識是在民間積累起來的,然後才從民間逐步走向殿堂、走向課堂、走向院所。所以我們的當務之急,就是儘快到民間去搜集這些即將失傳的民間醫藥知識和技術,然後加以總結和利用。」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史文獻所民間傳統醫藥研究室主任劉劍鋒這樣呼籲。
  • 看一眼少一眼,雲南那些即將失傳的民間老手藝,你知道幾個?
    接著便是浸染,即將紮好「疙」的布料放入染缸中浸泡經一定時間後撈出瓊幹,然後再將布料放入染缸漫染,如此反覆數次,最後撈出放入清水將多餘的染料漂除,晾乾後將線拆除,將「疙落」挑開
  • 端午節,那些流傳於民間的故事和習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那些流傳於民間的故事和習俗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等.
  • 民間故事:關公捉狐
    民間故事是一個有趣的領域,古人常常在閒暇之時聊一些耳熟能詳的小故事,也有人喜歡去小酒館聽說書先生講一些民間故事,既然在民間有故事,那就有相關書籍,《聊齋志異》裡面就記載了很多志怪故事,它的作者是蒲松齡。在本篇文章中,小編就來講講關公捉狐的故事。
  • 王順委員:挖掘保護我省中醫民間特色療法
    省政協委員王順認為,中醫藥對建設「健康中國」大有可為,其中「民間驗方」對於中醫藥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如「三氧化二砷」的科研成果就源於民間驗方「砒霜治療白血病」。然而,由於現代醫療科技進步,曾經廣為流傳的民間療法有的已經難覓其蹤,有的甚至瀕臨消失。同時由於對於民間療法保護、收集、整理不到位,致使許多民間特色療法散落在各地,得不到認可,使其生存失去了土壤,導致許多民間偏方逐漸失傳。
  • 中國古代神仙鬼怪、神話傳說、民間精怪故事珍藏版古籍105本
    本來如果單是這樣,雖然亂是亂些,但分清體系之後還是可以理順關係的,問題就在於,神話的主要傳播發展方式並不是宗教典籍,而是民間的口耳相傳,而普通民眾在講述這些神話故事的時候可不會分什麼宗教,體系,只要是神,那就屬於民間神話,而且民間神話並不止於傳播,還有創造,這就使得中國傳統神話體系越傳越亂。
  • 收藏於民間的幾近失傳的武林秘籍,武術和拳法秘籍150本
    ,號稱武林功夫百藝魁首的棍法秘籍44本》《傳說武當派失傳已久的鎮派絕學武林秘籍這38本都在這裡》《窮其一生都學不完的三大術數之一的奇門遁甲秘籍276冊》《我收集的武林江湖中那些失傳已久武林秘籍857冊》《江湖失傳已久的點穴術、五百錢點穴術、江湖點穴奇術秘籍
  • 嬰兒特別吵鬧愛哭,可能是民間說的胎毒!別讓珍貴土方失傳了
    偶…………等待後福中……民間有些很奇怪的治病方法。偶就親身試驗過一種,印象深刻。說是有些小孩從胎裡帶來一種「毒」,用乳汁等「發物」刮擦過,就會從肌膚裡長出一些「硬毛」。將這些「硬毛」撥掉,小孩就可以平安養大。若是任由這種「毒」侵入身體,這孩子幼年必定病多。
  • 羽毛與樹葉紛飛的神話,歐洲民間故事的意象畫述者
    在那裡,每一個欣賞故事的人都會被其營造出的獨特氛圍所籠罩,這種對於未知世界的渴望與恐懼,源於天性,因為它們足夠純粹。 在幻想的神話意境裡,有關於創世、神袛、人類起源、怪物等題材的諸多創作,成為了現代奇幻作品的主要靈感來源之一。那些遙遠的神話故事不僅成為很多人兒時的記憶,其中的魔法與傳奇也引起了藝術家的共鳴,促使其渴望了解它們背後的故事。
  • 「民間故事」民間故事手抄報天女散花,一步一步教你畫
    大家好,我是淘氣的小音符,中國的民間故事有很多,你知道有哪些嗎?我會以手抄報的形式展示不同的民間故事,原創手抄報持續更新中!民間故事手抄報之天女散花模板民間故事手抄報之天女散花底稿民間故事手抄報天女散花模板民間故事手抄報之天女散花參考內容一天,如來佛在西天蓮花寶座講經解法,忽見瑞雲東來,遙知得意弟子維摩潔患病
  • 民間故事:人參姑娘與仙鶴
    《民間故事》第四十六期——人參姑娘與仙鶴自古以來,每個人都聽過關於人參的各種傳說,它們有神奇的醫療功效,能生長千萬年,甚至化為人形。對於仙鶴,一般人都只知道它是只漂亮的、象徵吉祥的鳥,太乙真人、廣成子等神仙以它們為座騎。至於仙鶴是怎麼個由來,知道的人就很少了。
  • 打撈我們自己的民間故事
    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講話中表示,打撈「失落」的民間故事刻不容緩。第11期「議事廳」,新華每日電訊採訪了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萬建中,探討中國民間故事為何「失落」?傳統民間故事在當代有何價值?如何重新激活中國民間故事的魅力?
  • 民間故事:魂咒
    張三話音剛落,那些剛才還正欲譏諷張三的家丁們突然開始用雙手撓起了渾身上下,撓破了皮,渾身上下鮮血淋漓,可是他們還是感覺自己很癢,就這麼撓啊撓啊撓,最終因為失血過多倒在了地上。張三家的鄰居看到這恐怖的場景直接大吐特吐,李虎被嚇得尿了褲子,癱坐在地,顫抖著請求託著神像的張三饒他一條狗命。張三看了看他尿了褲子的醜陋模樣,神像對他傳來了抗拒的意思,他只好轉身回了家。
  • 民間故事:孫二娘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古代女性悲慘命運系列。原創作者:半杯水「傳」承文化底蘊,「說」出魅力故事。那時候,她是一個40多歲的女人,清朝時期乾隆年間人,她的一生有很多名字,但是原名那就不得而知,只知道有「二娘」兩個字。
  • 民間故事:蘭花仙女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332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今天給大家講一篇發生在古代的民間小故事。故事的寓意很明了:希望大家愛惜身邊的花花草草,用心呵護每一條小生命。閒話不多說,咱這就開講這則民間小故事:話說在古時候,某村子裡有一個張書生。張書生從小喜好詩文,工詩作畫樣樣精通。他為人善良,打小就喜歡養花。
  • 劉守華:把中國民間故事「點石成金」
    圍繞故事家成長和故事村形成的諸多文化因素研究,他先後發表了《文化背景與故事傳承——對32位民間故事講述家的綜合考察》《中國鄂西北的民間故事村伍家溝》《湖北「故事村」裡傳承的梁祝傳說》《故事村與民間故事保護》《清江流域的女故事家孫家香》《漢族傑出的民間故事家劉德培》等多篇論文,將故事及故事家的研究置於特殊的歷史時期和文化背景下分析,注重發掘其被形式所遮蔽著的民族文化底蘊,既分析民間故事的「思想」和「藝術
  • 走馬鎮民間故事:民間故事走向世界,應該如何翻譯呢?
    其中,通過向國外友人講述中國傳統文化下孕育出的故事,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形象,那麼用外語講述中國傳統故事,需要講述者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呢?重慶的「走馬鎮民間故事」是中國民間文學非物質文化遺產,而陶克辛就是其中一位將「走馬鎮民間故事」講給全世界聽的人,但是因為民間故事中有大量的俚語,歇後語等,比如說「么師」一詞,不說外國人,可能很多國人都不一定知道這個詞的意思,為了弄清這些「俚語」,陶克辛先生向當地故事家請教,和當地居民聊天,以便能更好地弄清這些民間文化,了解之後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