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的尊重與文本的超越
——執教《我的叔叔于勒》有感
烏魯木齊市第53中學 王瓊
初中語文教材中,小說教學,因其內容的豐富、情節的曲折、形象的多異、主題的潛蘊性等特點而呈現教學的多樣性。教學此課時,我以「變」作為切入點,尊重文本的同時,也努力超越文本固有解讀。
一、情節的多變。
小說情節的跌宕起伏吸引著讀者的眼球,初讀此篇小說,便被平鋪直敘之中的波瀾所吸引,所以在梳理小說情節的時候,我便從不同的角度,讓學生感受情節的多變。教學目標便設計為「多角度準確梳理小說的故事情節,體會小說曲折巧妙的構思,理解主題思想。」
在具體的教學實際中,要求學生速讀課文,根據提示,任選角度,梳理課文的情節結構。從小說情節的四要素,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角度感知文章情節;從邏輯的角度,追溯原因,明確結果,進一步走進文章情節;從人物的心理變化的角度,讓學生體會情節的變化,牽動著人物的變化;從寫作技法的角度,讓學生學習布局謀篇的藝術,懸念的設置到結局的明朗。在不同角度的對情節的梳理中,學生一步步走進文本,為後續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多角度探究文章主旨奠定了基礎。
二、人物形象的多變
人性本就是複雜的,尤其是在不同的背景環境中。所謂「小說」,便是濃縮的說社會現實和人生百態,所以我帶領學生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
在分析人物形象時,首先從「變」作為切入點,設計一個話題,激發學生走進文本去探究的興趣——說一說文中的「變」,然後給出提示話題:從于勒命運角度說「變」,對于勒稱呼角度說「變」,從菲利普夫婦態度(心理)角度說「變」……文章中許多的變化,讓學生初步把握了人物形象,學生跟著莫泊桑,隨著他的筆觸的變化,或鄙夷、或唾棄、或同情、或嘆息……
在學生感慨世事多變、人性善變之時,拋出問題「造成這些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學生異口同聲的「金錢」讓我知道,學生已經初步觸到了文章的主題,但還不夠。接著,「變」中「不變」這個問題,讓學生看到了少年若瑟夫純真的內心,「我的叔叔于勒」,「這是我的叔叔,爸爸的弟弟,我的親叔叔。」同義反覆的句子朗讀中,學生理解了作者為何從一個十幾歲少年的角度進行寫作,理解了為何編者設計此課文的目的。文中無論父母如何變化,不變的是「錢」,無論「錢」怎麼變化,少年若瑟夫不變的是「情」,此時,一個「錢」一個「情」,讓學生直面二者的關係,在他們腦海裡也激起了深入思考的漣漪。同是少年時,同樣未經世事的滌蕩、金錢的束縛,只希望同學們在衡量「錢」與「情」這架天平的時候,能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在鮮明的對比中,更加客觀而立體的分析人物形象,「于勒變化著的身世,好像一扇窺測他們靈魂的窗子,從中可以一下子洞察到他們的內心奧秘、靈魂深處。」學生從一開始對於菲利普夫婦的批判,到最後能根據時代背景和文中的因果關係,客觀的評價而不是批判人物,學生此時是讀懂了莫泊桑,讀懂了那個時代小人物的悲哀。學生此時不再鄙夷和嘲笑「我」的父母,他們同情于勒的悲劇命運,也同情父母的悲劇處境。此時的學生已經看到金錢社會中小人物的悲哀,並開始深沉的思索這個時代、這個社會給予人們的可憐、可恨。
三、主題的多變
在過去對這篇小說進行教學時,學生能體會到這篇小說的主題提示了當時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純粹的金錢關係,教師的教學也就到此為止。但從新課標要求來看,小說的主題挖掘到此,對學生沒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新課標要求要更多關注人性美,對學生進行健康的情感滲透。
這篇小說選取的不是我們成人的視點,而是一個與我們學生年齡相仿的少年人的視點,一個少年人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靈和感受我們成年人的世界,觀察和感受我人成年人的「思想」和「感情」。小說的我的叔叔過去是不是「花花公子」,是不是「無賴、流氓」,對於「我」並不重要,重要的只是當下這個「人」,這個人與「我」的關係,這是一種生來的本能,是自然流露的同情心,這也是人性的美麗之所在。
對於金錢的認識也是這篇課文與現代社會的一個切合點,擁有什麼樣的金錢觀,對於青少年的成長也到頭重要,金錢雖然不是至為重要的,但我們生活在社會中離不開金錢,只要我們通過正當的勞動獲得金錢,都是對我們勞動的一種肯定。
小說的深刻,就在於他的社會現實意義,「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的閱讀體驗,讓學生多角度的評價主題,從而滲透「錢」和「情」的平衡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我們無法嘲笑于勒,也無法嘲笑「我」的父母。我們同情于勒的悲劇命運,也同情父母的悲劇處境。
它讓我們看到金錢社會中小人物的悲哀。它反映出一個時代、一個社會的倫理道德和價值取向。它讓我們反思我們的生活和人生,反思金錢關係對我們人性的扭曲和破壞。更提醒我們不要失去對人的真誠的愛心和同情。
最後,給學生以美育 ,任何時候,任何社會,金錢永遠都是逃避不了的話題,與其批判,不如讓學生學會平衡,小說讓所有少年都不要忘記,更不能輕視少年時代的人生觀察和體悟。把自己對人的自然、樸素、真誠保留到自己的成年,不要被現實的物質,金錢的關系所異化。因為只有這樣的靈魂,才是人類最健全,最美好的心靈。
四、寫法的多變
文中兩處情節懸念,平鋪直敘之中有波瀾;兩組鮮明對比 ,諷刺反差之中有辛辣;兩面人物描寫 ,靈魂刻畫之中有鋒芒;兩點景物映襯,烘託渲染之中有深思。
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我儘量為學生設置一種寬鬆自由的環境,設計開放而深刻的話題,讓學生能走進文本,也能走出文本,尊重文本,也超越文本,讓他們能積極主動地質疑和釋疑,在參與討論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作者簡介:王瓊
自治區王玉桂初中語文教學能手培養工作室成員
烏魯木齊青年教師大賽課二等獎、名師大賽課一等獎、自治區微課大賽一等獎
新疆師範大學「國培繼續教育」特聘授課教師
吐魯番「初中語文新任教師培訓」授課教師
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餘映潮語文工作室成員
水磨溝區優秀青年教師
烏魯木齊市第五十三中學語文教研組長
堅信:語文是生命的發聲,語文是共同的成長。
實實在在教語文
實實在在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