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的尊重與文本的超越——執教《我的叔叔于勒》有感

2021-02-21 王玉桂初中語文工作室

文本的尊重與文本的超越

——執教《我的叔叔于勒》有感

烏魯木齊市第53中學    王瓊

   初中語文教材中,小說教學,因其內容的豐富、情節的曲折、形象的多異、主題的潛蘊性等特點而呈現教學的多樣性。教學此課時,我以「變」作為切入點,尊重文本的同時,也努力超越文本固有解讀。

   一、​情節的多變。

   小說情節的跌宕起伏吸引著讀者的眼球,初讀此篇小說,便被平鋪直敘之中的波瀾所吸引,所以在梳理小說情節的時候,我便從不同的角度,讓學生感受情節的多變。教學目標便設計為「多角度準確梳理小說的故事情節,體會小說曲折巧妙的構思,理解主題思想。」

   在具體的教學實際中,要求學生速讀課文,根據提示,任選角度,梳理課文的情節結構。從小說情節的四要素,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角度感知文章情節;從邏輯的角度,追溯原因,明確結果,進一步走進文章情節;從人物的心理變化的角度,讓學生體會情節的變化,牽動著人物的變化;從寫作技法的角度,讓學生學習布局謀篇的藝術,懸念的設置到結局的明朗。在不同角度的對情節的梳理中,學生一步步走進文本,為後續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多角度探究文章主旨奠定了基礎。

   二、​人物形象的多變

   人性本就是複雜的,尤其是在不同的背景環境中。所謂「小說」,便是濃縮的說社會現實和人生百態,所以我帶領學生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

  在分析人物形象時,首先從「變」作為切入點,設計一個話題,激發學生走進文本去探究的興趣——說一說文中的「變」,然後給出提示話題:從于勒命運角度說「變」,對于勒稱呼角度說「變」,從菲利普夫婦態度(心理)角度說「變」……文章中許多的變化,讓學生初步把握了人物形象,學生跟著莫泊桑,隨著他的筆觸的變化,或鄙夷、或唾棄、或同情、或嘆息……

   在學生感慨世事多變、人性善變之時,拋出問題「造成這些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學生異口同聲的「金錢」讓我知道,學生已經初步觸到了文章的主題,但還不夠。接著,「變」中「不變」這個問題,讓學生看到了少年若瑟夫純真的內心,「我的叔叔于勒」,「這是我的叔叔,爸爸的弟弟,我的親叔叔。」同義反覆的句子朗讀中,學生理解了作者為何從一個十幾歲少年的角度進行寫作,理解了為何編者設計此課文的目的。文中無論父母如何變化,不變的是「錢」,無論「錢」怎麼變化,少年若瑟夫不變的是「情」,此時,一個「錢」一個「情」,讓學生直面二者的關係,在他們腦海裡也激起了深入思考的漣漪。同是少年時,同樣未經世事的滌蕩、金錢的束縛,只希望同學們在衡量「錢」與「情」這架天平的時候,能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在鮮明的對比中,更加客觀而立體的分析人物形象,「于勒變化著的身世,好像一扇窺測他們靈魂的窗子,從中可以一下子洞察到他們的內心奧秘、靈魂深處。」學生從一開始對於菲利普夫婦的批判,到最後能根據時代背景和文中的因果關係,客觀的評價而不是批判人物,學生此時是讀懂了莫泊桑,讀懂了那個時代小人物的悲哀。學生此時不再鄙夷和嘲笑「我」的父母,他們同情于勒的悲劇命運,也同情父母的悲劇處境。此時的學生已經看到金錢社會中小人物的悲哀,並開始深沉的思索這個時代、這個社會給予人們的可憐、可恨。

   三、​主題的多變

   在過去對這篇小說進行教學時,學生能體會到這篇小說的主題提示了當時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純粹的金錢關係,教師的教學也就到此為止。但從新課標要求來看,小說的主題挖掘到此,對學生沒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新課標要求要更多關注人性美,對學生進行健康的情感滲透。

     這篇小說選取的不是我們成人的視點,而是一個與我們學生年齡相仿的少年人的視點,一個少年人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靈和感受我們成年人的世界,觀察和感受我人成年人的「思想」和「感情」。小說的我的叔叔過去是不是「花花公子」,是不是「無賴、流氓」,對於「我」並不重要,重要的只是當下這個「人」,這個人與「我」的關係,這是一種生來的本能,是自然流露的同情心,這也是人性的美麗之所在。

   對於金錢的認識也是這篇課文與現代社會的一個切合點,擁有什麼樣的金錢觀,對於青少年的成長也到頭重要,金錢雖然不是至為重要的,但我們生活在社會中離不開金錢,只要我們通過正當的勞動獲得金錢,都是對我們勞動的一種肯定。

   小說的深刻,就在於他的社會現實意義,「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的閱讀體驗,讓學生多角度的評價主題,從而滲透「錢」和「情」的平衡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我們無法嘲笑于勒,也無法嘲笑「我」的父母。我們同情于勒的悲劇命運,也同情父母的悲劇處境。

   它讓我們看到金錢社會中小人物的悲哀。它反映出一個時代、一個社會的倫理道德和價值取向。它讓我們反思我們的生活和人生,反思金錢關係對我們人性的扭曲和破壞。更提醒我們不要失去對人的真誠的愛心和同情。

   最後,給學生以美育 ,任何時候,任何社會,金錢永遠都是逃避不了的話題,與其批判,不如讓學生學會平衡,小說讓所有少年都不要忘記,更不能輕視少年時代的人生觀察和體悟。把自己對人的自然、樸素、真誠保留到自己的成年,不要被現實的物質,金錢的關系所異化。因為只有這樣的靈魂,才是人類最健全,最美好的心靈。

   四、​寫法的多變

   文中兩處情節懸念,平鋪直敘之中有波瀾;兩組鮮明對比 ,諷刺反差之中有辛辣;兩面人物描寫 ,靈魂刻畫之中有鋒芒;兩點景物映襯,烘託渲染之中有深思。

   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我儘量為學生設置一種寬鬆自由的環境,設計開放而深刻的話題,讓學生能走進文本,也能走出文本,尊重文本,也超越文本,讓他們能積極主動地質疑和釋疑,在參與討論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作者簡介:王瓊

自治區王玉桂初中語文教學能手培養工作室成員

烏魯木齊青年教師大賽課二等獎、名師大賽課一等獎、自治區微課大賽一等獎

新疆師範大學「國培繼續教育」特聘授課教師

吐魯番「初中語文新任教師培訓」授課教師

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餘映潮語文工作室成員

水磨溝區優秀青年教師

烏魯木齊市第五十三中學語文教研組長

堅信:語文是生命的發聲,語文是共同的成長。

實實在在教語文

實實在在學語文

相關焦點

  • 評析程紅兵老師執教《我的叔叔于勒》
    程紅兵老師執教《我的叔叔于勒》這一課,從課堂實錄看,他確定的教學內容同樣是從傳統小說教學內容的情節、人物和主題入手的。但他的文本解讀、學習活動設計、課堂上思維的點撥總結讓這一堂課變得較為精彩。他不是孤立地先理清小說情節,再分析人物,最後理解主題。而是將三個內容融合在一起,以菲利普夫婦對于勒評價和態度的變化為教學線來設計學習活動的。
  • 金錢與人心——讀《我的叔叔于勒》有感
    金錢與人心——讀《我的叔叔于勒》有感法國作家朱爾斯·勒納爾認為,人與野獸區別不過在於:人為金錢而擔憂。我本並不認同,但當我讀完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後,我深有體會。金錢到底能將人心腐蝕到何等地步呢?文中的菲利普夫婦因于勒大肆揮霍家產,不惜將自己這個親弟弟趕去美洲,卻因聽說于勒在美洲賺了一大筆錢,又望眼欲穿地盼他回來,後來于勒淪為流浪漢,菲利普夫婦立刻變臉,一面發狠地唾罵他,一面果斷地帶著一家老小遠離了這個「危險」。
  • 諸定國:敘述視角下的敘述性文本閱讀
    諸定國李衛東老師在執教《我的叔叔于勒》之後,曾感慨地說:「再編排《我的叔叔于勒》一課時,能否在教材助讀系統中引入些與解讀本文有關的敘述學方面的知識?」李老師的感慨,往小的方面說,是彼時教材中《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助學系統的定位存在問題;往大的方面說,是指出了教材建設與教學實踐中,敘述性文本教學缺乏文本解讀相關敘述學知識這一不合理的現象。
  • 淺談《我的叔叔于勒》:一個有錢的中年男人絕對比窮人受尊重
    導語:法國著名短篇小說家莫泊桑寫的《我的叔叔于勒》刻畫了眾多人物的鮮明性格,影射現實,其中「我的叔叔于勒」最為明顯。于勒叔叔是中年窮人的代表「輪船緩緩地離開防波堤,在平靜得如同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面上向前駛去。」
  • 15.我的叔叔于勒
    15.我的叔叔于勒教學目標1.梳理小說情節,把握文章內容。
  • 我的叔叔于勒
    如果于勒竟在這隻船上,那會叫人多麼驚喜呀!」父親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時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這以前則是全家的恐怖。據說他當初行為不正,糟蹋錢。在窮人家,這是最大的罪惡。在有錢的人家,一個人好玩樂無非算作糊塗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稱他一聲「花花公子」。
  • 《我的叔叔于勒》:人生處處是于勒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小說講的是年輕時的于勒大肆揮霍,人財兩空,被看成是流氓,落地掃地出門的地步。既至美洲,賺了小錢,兩年後又發了大財,成為大家的「福星」。最後全家不動聲色地改乘聖瑪洛船回來,以免再次碰上于勒回來吃他們。最後再也沒見過他。小說從「我」的視角敘述,以小孩子的眼光,從側面刻畫了于勒從親戚眼中發大財的花花公子變成窮苦的賣牡蠣的老水手,打破了他們心中對于勒的美好幻象。
  • 課文《我的于勒叔叔》:刪減了人性光輝,誘導了偏見
    最近閱讀了《我的于勒叔叔》原著,才真正感覺這是一篇偉大的作品,與之前學習這篇課文時有不同的感受。《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國作家莫泊桑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說,並被入選在中學語文教材之中,現在是九年級語文課本的第15課。這篇文章的內容很簡單,以兒童的視角講述了一個金錢和親情的故事。主人公有一個叔叔叫于勒,早年敗光家產,讓人唾棄,被掃地出門後不知所蹤。
  • 《我的叔叔于勒》:貧窮是原罪,金錢才是資本主義社會萬能試金石
    今天,我將結合《我的叔叔于勒》來分析,金錢作為當代社會衡量價值的標準,它的存在具有怎樣現實的意義。唯一不同的是每個周末全家人都會到防波堤上散步,而且要穿戴著整整齊齊,抬頭挺胸,母親會挽著父親的手臂,裝成富人們悠閒的樣子,那是因為他們在等待我的富翁叔叔于勒從海外歸來。不如此,萬一見了面,他們落魄的樣子豈不是打于勒的臉嗎?于勒是他們唯一的希望,于勒是我的叔叔,父親的親弟弟。
  • 九年級語文《我的叔叔于勒》同步練習
    第9課《我的叔叔于勒》同步練習 【同步評價】 一、基礎知識 1、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有錯誤的一項是 ) A、闊綽chuo?) 襤褸la?n) 棧橋zha?n) 別墅ye?) B、撬開qia?o) 熱忱che?n) 詰責jie?) 深惡痛疾wu?) C、牡蠣li?)
  •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純粹,踏實,自信是生活的底色
    如果于勒竟在這隻船上,那會叫人多麼驚喜呀!"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國著名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莫泊桑享有世界短篇小說巨匠的美稱。《我的叔叔于勒》講述了于勒兄嫂對于勒態度從厭惡、期盼,到避之不及的幾番大轉折的故事。
  • 《我的叔叔于勒》:教材刪去了3處關鍵信息,毀了原著的「靈魂」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國作家莫泊桑的一篇經典短篇小說,因為作品本身較有代表性,這部短篇小說還入選了中學語文教材。遺憾的是,語文教材中收錄的一直是編輯們大動手腳過後的「刪節版」。對於入選課文的教材而言,雖然很多名著都逃脫不了在思想內容、語言上「被加工」的命運,但是《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所作的刪改卻令人難以接受。
  • 再讀《我的叔叔于勒》:窮在鬧市無人問,窮人的艱辛越早明白越好
    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圍繞著主人公于勒展現了金錢的崇高地位,以及社會底層者無力改變現實狀況的悲慘。1、底層的卑微者,沒有動作,語言和思想于勒是誰,也就是"我"的叔叔,菲利普夫婦本打算是來投靠這個叔叔于勒的,但是是在遊船上一而再再而三的忽視了他。他們的眼裡只有漂亮太太吃牡蠣的優雅,旁人不值一提。
  • 入選語文課本的《我的叔叔于勒》和《百萬英鎊》,你看懂了嗎?
    《百萬英鎊》和《我的叔叔于勒》分別是馬克·吐溫以及莫泊桑的經典短篇小說,都是入選了我們的語文教科書,為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飢腸轆轆的「我」捲入了兩個倫敦富商兄弟的打賭,將一張無法兌換的百萬鈔票贈予「我」一個月,看「我」在規定時間如何應對。結果「我」通過這張巨額大鈔,輕鬆地在英國立足,並聲名鵲起順當地躋身進倫敦的上流社會,並且利用自己的名聲順勢而為成功賺取了真正的一百萬,同時還收穫了美滿的愛情。《我的叔叔于勒》是以「我」從孩童的角度去感受家人對叔叔于勒的態度轉換。
  • 淺析《我的叔叔于勒》,全面釋解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的涼薄和通透
    作者圖片再讀《我的叔叔于勒》,內心翻滾的是在法國作家筆下莫泊桑描述的活生生的于勒叔叔的音容笑貌,以及菲利普夫婦在不同時期的于勒的表現和心理,通過菲利普夫婦對待于勒的不同態度,揭露並諷刺了在資產階級社會中
  • 人教版初三年級課文,以兒童的名義,解讀《我的叔叔于勒》
    文|教育知識匯圖|網絡配圖如果說我們根據《我的叔叔于勒》這篇課文來提出一個問題比如:為什麼會是「我的」叔叔于勒呢?而對於我來說可能會這麼回答,這篇課文是以若瑟夫的兒童視角來寫的。其實這篇課文就好比魯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樣,因為《孔乙己》這篇文章是以鹹亨酒店的一個小夥計的視角來寫的。
  • 第135期【專家視點】汲安慶 ┃ 如何個性化深度解讀文本
    從不雅意象「嘶啞的鳥」「腐爛的鳥」分析艾青《我愛這土地》的意象營構;解析川端康成《父母的心》中的留白藝術;從逆情悖理的細節描寫,揭示《一滴眼淚換一滴水》的表現匠心,莫不是奔著篇性特徵的開掘去的。三、努力扣緊矛盾,層層揭秘那麼,如何開掘文本的篇性特徵呢?方法很多,努力扣緊矛盾,層層揭秘,絕對是屢試不爽的法門。
  • 《我的叔叔于勒》如果你只看懂菲利普一家人的勢利,你一定還年輕
    最近空閒時間很多,又重溫了莫泊桑的幾篇經典短篇小說,依然很有感觸,尤其是十多年前就讀過的《我的叔叔于勒》。01寄希望於他人,就難免傷心失望菲利普一家人自從收到于勒的來信以後,就開始幻想靠著于勒過上好日子。最初的心情或許有可理解之處,可他們竟然等了整整十年。
  • (在線學習)人教統編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15課《我的叔叔于勒》知識點+圖文解讀+教學視頻
    第15課《我的叔叔于勒》一、作者簡介莫泊桑(1850-1893),是法國19世紀後半期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創作,轟動了法國文壇。許多作品流傳甚廣,尤其是短篇小說,使他成為一代短篇小說巨匠。長篇小說有《漂亮朋友》等;短篇小說有《項鍊》《我的叔叔于勒》等。
  • 【鯤鵬在線】正視「綠眼鏡」,做個有心人 -----讀《文本的教學解讀及其要領》有感
    正視「綠眼鏡」,做個有心人----讀《文本的教學解讀及其要領》有感福建省福清市文光學校小學部  郭靖霓繼續艱難而又認真地啃著第二章《文本的教學解讀及其要領》,正文之前有個「熱身活動」,其中有兩個問題:1.你在文本解讀方面最大的困難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