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我的于勒叔叔》:刪減了人性光輝,誘導了偏見

2020-08-07 星星照不亮夜黑

最近閱讀了《我的于勒叔叔》原著,才真正感覺這是一篇偉大的作品,與之前學習這篇課文時有不同的感受。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國作家莫泊桑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說,並被入選在中學語文教材之中,現在是九年級語文課本的第15課。這篇文章的內容很簡單,以兒童的視角講述了一個金錢和親情的故事。

主人公有一個叔叔叫于勒,早年敗光家產,讓人唾棄,被掃地出門後不知所蹤。後來,于勒叔叔來信說自己發了大財,於是主人公一家人把他當於了福星,急切地盼望著他回來。但是,當主人公一家人在船上遊玩時,卻看到了窮苦的賣牡蠣的人就是于勒叔叔,美夢化為烏有,對于勒叔叔的態度大為轉變,趕緊溜掉,怕于勒叔叔給他們的麻煩。

課文《我的于勒叔叔》:刪減了人性光輝,誘導了偏見

我還記得,當時老師講解這篇文章時,強調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通過主人公一家對于勒叔叔態度前後的轉變,諷刺了資本主義社會赤裸裸的金錢觀,人性的自私自利,人與人之間的利用關係,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腐朽和黑暗。

然而,當我重讀了原著之後,我感覺,作者對主人公父母的諷刺更加毒辣,主人公于勒叔叔流露出更多的同情。在我看來,作者雖然對自私自私的人性和金錢觀進行了猛烈的批判,但根本不是文章的主旨。文章更多的是表現底層小人物的悲哀,流露著作者悲天憫人的情懷。正是這份悲憫,讓人們意識到生活的不易,讓人們去珍惜,去尊重,去理解,激發人們去追求,去改變。

我為什麼會有這種不同的感受呢?經過認真比較,我發現課本內容對原著進行了大幅的刪解和修改。這種刪改,刪掉了小說中的人性光輝,扭曲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誘導我們產生了錯誤的認識,產生了偏見。

我們來看一下,課文都對原著進行了哪些主要的修改。

1、文章開頭

一個白鬍子的老頭兒向我們要求布施。我的同學約瑟甫達勿朗詩給了他一枚值五個金法郎的銀幣。我吃驚了。他向我說起了這樣一個故事。

這個可憐的人使人想起了一個故事,現在我就可以告訴你,這件事我一直沒有忘記過。你聽我說吧。

原著有這樣一個開頭,而課本並沒有。那麼兩者有什麼區別呢?有這樣一個開頭,就給整篇文章定下了一個基調,主人公對弱者是非常同情,並願意給予自己最大的幫助。有這樣一個基調,再去讀文章的內容,自然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課文《我的于勒叔叔》:刪減了人性光輝,誘導了偏見

2、文中對父母生活窘境的描寫

原著中描寫:

我母親因為我們生活得不寬裕很感痛苦,時常找著好些尖刻的話,好些遮遮掩掩的和不顧信義的閒話去對付父親。這位可憐的丈夫當時有一個教我傷心的手勢。他每每張開手掌擱在額頭上,儼然是去擦汗一般,可是汗呢?並沒有,他絕不答辯。

課本中沒有這樣的描寫。課本中只是簡單地敘述了主人公家庭生活的窘境。

那原著為什麼要花筆墨描寫這些,想說明什麼呢?其實這段話的情形,大家都深有體會。一個生活貧寒的家庭,因為經濟問題發生爭吵是難免的事情。妻子指責丈夫那時常有的事,有時候轉變沒角,有時候破口大罵。丈夫呢?自知自感理虧,在妻子面前認錯,不敢反抗。

這段話寫出一個窮寒家庭的悲哀,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就擺在了我們面前,為什麼貧窮家庭的夫妻為什麼不能相互扶持,共同奮鬥,反而是爭吵不斷,落井下石呢?這也為後文做了鋪墊。

3、文中對一家人去海邊遊玩的描寫

原著中描寫:

我們就打扮得齊齊整整到港口的防波堤上去走一遭。父親穿上衣襟大禮服,戴上絲光高帽子,套上手套,伸起胳膊給母親挽著,母親插戴得花花綠綠像是一般過盛節的海船掛著各種旗子。妹妹都是早已打扮停當,專心等候出發的信號,不過到了最後的那一剎那,總有人在家長的方襟大禮上頭髮見了一和油跡,於是不得不趕忙用一塊浸著汽油的破布頭兒去擦掉它......我現在還記得我的可憐的父母在星期日散步之中的莊嚴氣概,他們臉上的嚴肅,他們態度上的正經。他們挺直了脊梁,伸直了腿子,鄭重地走,仿佛一樁極端重要的事件要靠著他們的這種態度才能完成一樣。


課本是對這段描寫大幅的刪除,只簡單地寫到,一家人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散步。

原著中這段誇張的描寫,嘲諷了這一家人的虛榮。他們生活艱難困苦,但是在外人面前還要保持尊嚴,典型的打臉充腫子。這也就解釋了,這對夫妻,為什麼聽說于勒叔叔有錢了,就會欣喜若狂,急切地期盼他能回來,好沾他的光,得他的好處。

原文沒有這段描寫,只是平淡的進行敘說,就少了原著是這種強烈的諷刺。

課文《我的于勒叔叔》:刪減了人性光輝,誘導了偏見

4、文章的最後

原著中描寫:

等到快要靠近堤岸時,我心裡起了一個強烈的欲望,想去再和我的茹爾叔見一次,想自己走過去,想向他說幾句安慰的話,體己的話。

但是,當時沒有一個人再要吃牡蠣了,他早已無影無蹤,無疑地,他早已走到供給這種可憐的人做住宿之所的臭氣燻人的底艙去了。

......

這就是你會看見我有時候拿出一塊值 得一百銅子兒的銀幣給流浪者的理由。

課本中將這個結尾刪掉,只是簡單地說,他們一家離開了遊船,避免和于勒叔叔相見。

原著的最後,再次表達了主人公對于勒叔叔的同情,沒有見到于勒叔叔,沒有和他說上安慰的話,體己的話,讓他留下了遺憾,因此,他見到流浪者,才會有如此的同情之心,才會如此的慷慨施捨。

課文《我的于勒叔叔》:刪減了人性光輝,誘導了偏見

比較原著和課文,就會發現,課文進行了大幅的修改,刪減了主人公的同情之心,刪減了貧窮家庭夫妻之間的內鬥,刪著了底層人物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缺少了這些細節的描寫,就讓課文給人的感覺過於平淡冷靜,無法將讀者帶入故事之中,去體察小說人物的內心世界。正是如此,課本的主旨就只剩下了對赤裸裸的金錢觀的批判,對人性自私自利的批判。

只是,一篇小說只是對社會和人性的醜陋進行猛烈的批判,不會讓人感到窒息和絕望嗎?一個讓人窒息和絕望的小說,怎麼會成為一篇經典的小說,永世流傳呢?

顯然,只有讀了原著,才能更深刻地體會出底層小人物的悲哀,不僅僅是于勒叔叔,還有主人公一家。只有讀了原著,我們才能感受到作者想通過這篇文章表達出來的悲憫之情。只有讀了原著,我們才能對弱者多一些同情和尊重,才能激發出我們去改變這個現狀,實現美好的願意。

願世間沒有悲哀,願每個人都得以善待,我想這才是作者真正想表達的意思吧。

因此,我覺得對於外國的文學作品,學生們還是應該再去讀一讀原著為好,否則,就會忽略作品真正想表達的思想,產生出偏見。

相關焦點

  • 《我的叔叔于勒》:教材刪去了3處關鍵信息,毀了原著的「靈魂」
    最初在課本上讀完這篇小說的時候,我認為這個故事太過壓抑沉重,莫泊桑對刻薄人性的揭露過於殘酷無情。直到多年後,我讀到了完整的原著,才發現自己被課本「騙」了這麼多年。刪去的開頭和結尾,閃爍著動人的人性之光很多人不知道,入選教材的《我的叔叔于勒》其實只是一個掐頭去尾的故事。
  • 人教版初三年級課文,以兒童的名義,解讀《我的叔叔于勒》
    文|教育知識匯圖|網絡配圖如果說我們根據《我的叔叔于勒》這篇課文來提出一個問題比如:為什麼會是「我的」叔叔于勒呢?而對於我來說可能會這麼回答,這篇課文是以若瑟夫的兒童視角來寫的。其實這篇課文就好比魯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樣,因為《孔乙己》這篇文章是以鹹亨酒店的一個小夥計的視角來寫的。
  • 評析程紅兵老師執教《我的叔叔于勒》
    程紅兵老師執教《我的叔叔于勒》這一課,從課堂實錄看,他確定的教學內容同樣是從傳統小說教學內容的情節、人物和主題入手的。但他的文本解讀、學習活動設計、課堂上思維的點撥總結讓這一堂課變得較為精彩。他不是孤立地先理清小說情節,再分析人物,最後理解主題。而是將三個內容融合在一起,以菲利普夫婦對于勒評價和態度的變化為教學線來設計學習活動的。
  • 文本的尊重與文本的超越——執教《我的叔叔于勒》有感
    文本的尊重與文本的超越——執教《我的叔叔于勒接著,「變」中「不變」這個問題,讓學生看到了少年若瑟夫純真的內心,「我的叔叔于勒」,「這是我的叔叔,爸爸的弟弟,我的親叔叔。」同義反覆的句子朗讀中,學生理解了作者為何從一個十幾歲少年的角度進行寫作,理解了為何編者設計此課文的目的。文中無論父母如何變化,不變的是「錢」,無論「錢」怎麼變化,少年若瑟夫不變的是「情」,此時,一個「錢」一個「情」,讓學生直面二者的關係,在他們腦海裡也激起了深入思考的漣漪。
  • 15.我的叔叔于勒
    15.我的叔叔于勒教學目標1.梳理小說情節,把握文章內容。
  • 金錢與人心——讀《我的叔叔于勒》有感
    金錢與人心——讀《我的叔叔于勒》有感法國作家朱爾斯·勒納爾認為,人與野獸區別不過在於:人為金錢而擔憂。我本並不認同,但當我讀完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後,我深有體會。金錢到底能將人心腐蝕到何等地步呢?文中的菲利普夫婦因于勒大肆揮霍家產,不惜將自己這個親弟弟趕去美洲,卻因聽說于勒在美洲賺了一大筆錢,又望眼欲穿地盼他回來,後來于勒淪為流浪漢,菲利普夫婦立刻變臉,一面發狠地唾罵他,一面果斷地帶著一家老小遠離了這個「危險」。
  • 我的叔叔于勒
    如果于勒竟在這隻船上,那會叫人多麼驚喜呀!」父親的弟弟于勒叔叔,那時候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在這以前則是全家的恐怖。據說他當初行為不正,糟蹋錢。在窮人家,這是最大的罪惡。在有錢的人家,一個人好玩樂無非算作糊塗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稱他一聲「花花公子」。
  • 《我的叔叔于勒》:人生處處是于勒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小說講的是年輕時的于勒大肆揮霍,人財兩空,被看成是流氓,落地掃地出門的地步。既至美洲,賺了小錢,兩年後又發了大財,成為大家的「福星」。最後全家不動聲色地改乘聖瑪洛船回來,以免再次碰上于勒回來吃他們。最後再也沒見過他。小說從「我」的視角敘述,以小孩子的眼光,從側面刻畫了于勒從親戚眼中發大財的花花公子變成窮苦的賣牡蠣的老水手,打破了他們心中對于勒的美好幻象。
  •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純粹,踏實,自信是生活的底色
    如果于勒竟在這隻船上,那會叫人多麼驚喜呀!"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國著名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莫泊桑享有世界短篇小說巨匠的美稱。《我的叔叔于勒》講述了于勒兄嫂對于勒態度從厭惡、期盼,到避之不及的幾番大轉折的故事。
  • 入選語文課本的《我的叔叔于勒》和《百萬英鎊》,你看懂了嗎?
    《百萬英鎊》和《我的叔叔于勒》分別是馬克·吐溫以及莫泊桑的經典短篇小說,都是入選了我們的語文教科書,為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飢腸轆轆的「我」捲入了兩個倫敦富商兄弟的打賭,將一張無法兌換的百萬鈔票贈予「我」一個月,看「我」在規定時間如何應對。結果「我」通過這張巨額大鈔,輕鬆地在英國立足,並聲名鵲起順當地躋身進倫敦的上流社會,並且利用自己的名聲順勢而為成功賺取了真正的一百萬,同時還收穫了美滿的愛情。《我的叔叔于勒》是以「我」從孩童的角度去感受家人對叔叔于勒的態度轉換。
  • 《我的叔叔于勒》:貧窮是原罪,金錢才是資本主義社會萬能試金石
    歸根到底,這一切反映出來的是,貧窮是原罪,金錢才是資本主義社會測試人性,檢驗人性的試金石。人們因為所處的環境想要做出改變,這種思想並沒有錯,錯的只是身處於資本主義的貧富階級觀念之下,僅憑個人的力量無疑是螳臂擋車,也側面諷刺了這個社會根深蒂固的社會劣根性。
  • 淺析《我的叔叔于勒》,全面釋解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的涼薄和通透
    作者圖片再讀《我的叔叔于勒》,內心翻滾的是在法國作家筆下莫泊桑描述的活生生的于勒叔叔的音容笑貌,以及菲利普夫婦在不同時期的于勒的表現和心理,通過菲利普夫婦對待于勒的不同態度,揭露並諷刺了在資產階級社會中
  • 九年級語文《我的叔叔于勒》同步練習
    第9課《我的叔叔于勒》同步練習 【同步評價】 一、基礎知識 1、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有錯誤的一項是 ) A、闊綽chuo?) 襤褸la?n) 棧橋zha?n) 別墅ye?) B、撬開qia?o) 熱忱che?n) 詰責jie?) 深惡痛疾wu?) C、牡蠣li?)
  • (在線學習)人教統編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15課《我的叔叔于勒》知識點+圖文解讀+教學視頻
    第15課《我的叔叔于勒》一、作者簡介莫泊桑(1850-1893),是法國19世紀後半期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創作,轟動了法國文壇。許多作品流傳甚廣,尤其是短篇小說,使他成為一代短篇小說巨匠。長篇小說有《漂亮朋友》等;短篇小說有《項鍊》《我的叔叔于勒》等。
  • 淺談《我的叔叔于勒》:一個有錢的中年男人絕對比窮人受尊重
    導語:法國著名短篇小說家莫泊桑寫的《我的叔叔于勒》刻畫了眾多人物的鮮明性格,影射現實,其中「我的叔叔于勒」最為明顯。于勒叔叔是中年窮人的代表「輪船緩緩地離開防波堤,在平靜得如同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面上向前駛去。」
  • 部編版九年級上冊教學資料《故鄉》《我的叔叔于勒》《孤獨之旅》
    小說最後一段,又再現了記憶中的美麗畫面,這是「我」的美好希望的象徵,也是對新生活的想像、憧憬。 3.主題理解課文的主題是什麼?長篇小說有《一生》《漂亮朋友》(《俊友》)等;中短篇小說有《菲菲小姐》《項鍊》《我的叔叔于勒》等。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諷刺和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罪惡,尤其是在資產階級思想腐蝕下的人們精神的墮落。
  • 再讀《我的叔叔于勒》:窮在鬧市無人問,窮人的艱辛越早明白越好
    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圍繞著主人公于勒展現了金錢的崇高地位,以及社會底層者無力改變現實狀況的悲慘。1、底層的卑微者,沒有動作,語言和思想于勒是誰,也就是"我"的叔叔,菲利普夫婦本打算是來投靠這個叔叔于勒的,但是是在遊船上一而再再而三的忽視了他。他們的眼裡只有漂亮太太吃牡蠣的優雅,旁人不值一提。
  • 《我的叔叔于勒》如果你只看懂菲利普一家人的勢利,你一定還年輕
    最近空閒時間很多,又重溫了莫泊桑的幾篇經典短篇小說,依然很有感觸,尤其是十多年前就讀過的《我的叔叔于勒》。01寄希望於他人,就難免傷心失望菲利普一家人自從收到于勒的來信以後,就開始幻想靠著于勒過上好日子。最初的心情或許有可理解之處,可他們竟然等了整整十年。
  • 語文課本裡的美食,于勒的牡蠣,傻二哥的藥糖,孔乙己的茴香豆
    筆者就從當年學過的課文裡找出十個印象深刻的段落分享給大家,大多數課文可能只有七零後八零後這批人才能懂。現在的孩子可能覺得麵包牛奶都吃膩了,可當年這玩意對於筆者和大多數同學來說真的是稀罕物,因此當年學這篇課文時,筆者最感興趣的就是坐牢也能吃麵包喝牛奶。
  • 這樣的廢柴怪叔叔,給我來一打!
    《我的叔叔》豆瓣評分:7.0,不錯的成績。看到這個片名,是不是一下子想到了初中時學過的課文《我的叔叔于勒》,不過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叔叔並沒有于勒叔叔生活得那樣悲慘,只不過,emmm,有些廢柴。語文老師給全班布置了一項作業——以身邊的某個大人為主角寫一篇作文,優秀者可以參加全國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