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視頻直播平臺竟成「假貨」賣場?)
編者按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推進消費升級,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實際上,我們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遊購娛」中,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消費升級的浪潮。有機食品、綠色產品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選擇,無人便利店、生鮮電商等新零售模式風生水起,短視頻、直播等社交娛樂形式不斷更新迭代,網約車、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等共享經濟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出行方式……
而同時,這些迅速成為社會熱點的新消費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也面臨著全新的挑戰,有的存在監管盲區或漏洞,有的尚缺乏法律法規約束,還有的消費模式引發了巨大爭議。社交電商的產品質量如何監管?網紅電器、海淘產品的質量靠得住嗎?有機綠色產品的標準誰來確定?等等。
今年3·15消費者權益日的主題是「品質消費 美好生活」,旨在推動消除影響消費升級的制度障礙,更好服務消費品質提升。從今天起,我們將連續三天推出「暢享無憂新消費」3·15特別報導,聚焦消費新業態新模式下的消費者權益保障話題,敬請關注。
策劃:陳韓暉 巫偉 統籌:趙兵輝 歐旭江
最近,南方日報接到不少讀者報料,反映多家直播平臺的主播涉嫌銷售來源可疑的產品。家住深圳南山區的熊先生稱,映客有主播銷售衣服、鞋子、男性壯陽藥、胰島素,快手上有人販賣二手手機、走私車,並且主播要求客人送了禮品才能購買產品。
連日來,記者調查發現情況基本屬實,假冒品牌手機、走私車、山寨大牌化妝品……原本屬於禁止出售的東西在短視頻社交平臺、直播平臺上大行其道,幾乎以零成本獲得了一個新的出口。
暗訪:
視頻直播平臺公開叫賣走私車、假名牌
「我聽說很多二手手機是偷來的,不會有問題吧。」「放心,我們就是做這一行的。」這是記者與快手平臺上一帳號名稱為「手機,蘋果,安卓」的用戶的對話,該用戶還說除了二手手機,他這裡還有高仿機。3月9日下午,南方日報記者通過檢索關鍵詞「手機」進行用戶查找,彈出來的與二手手機交易有關用戶多達幾十個,記者從中選擇關注了帳號名為「手機,蘋果,安卓」的快手用戶,其用戶資料顯示其有實體店面,並在籤名處留下了本人QQ號。
記者隨後添加了其名叫「蘋果手機直銷」的QQ號,20分鐘後,他向記者發來詢問信息「是要買手機嗎?」在得知記者希望購買最新款的iPhone X時,「蘋果手機直銷」告訴記者自己有容量為256GB的二手黑色iPhone X,售價為3500元,目前官網新機售價是9688元,但沒有發票,可多花150元買個「保修單」,以便將來進行保修。
「我聽說很多二手手機是偷來的,然後刷過機後再拿出來賣的,這樣不會有問題吧。」面對記者對二手手機來源的擔心,對方表現得很坦然:「這個一般不會有太大問題,因為我們也是做這一行的,收來的手機也是檢查過才賣出去的,這個你放心。」並且向記者保證:「二手機手感不會差,差的話還包退。」
在低價的二手手機之外,更讓記者吃驚的是,還可以在這裡買到高仿機,價格和二手手機相同。記者留意到,該用戶帳號在3月5日註冊,截至3月12日晚上9點,已經上傳15個視頻,粉絲數量達815人,其短視頻的內容多是進行各種型號的手機展示,包括蘋果、三星、華為。
更誇張的是,記者在快手上還發現了走私車交易。用「走私車」進行關鍵詞檢索後,記者沒花多少力氣就找到了多名疑似正在進行走私車交易的用戶帳號。記者進入名為「小輝走私純水車」的帳號中,該號已有17.2萬粉絲,上傳了135個短視頻,視頻內容都在展示各款高檔汽車,並通過用手遮擋、故意忽略等方式掩蓋車牌號碼,所售汽車價格奇低,其中一款外觀嶄新的保時捷911售價20多萬,截至發稿前已經收穫216個喜歡、53條評論,該帳號籤名處留有其電話號碼,一般通過電話交易。
同樣的,記者在另一目前廣受年輕人歡迎的短視頻APP抖音中也發現同樣的銷售行為,比如某抖音用戶上傳的短視頻展示了防制香奈兒、蘭蔻、YSL等大牌化妝品、護膚品的經過,在其留下的微信號中不僅能買到山寨的大牌,還能買到仿製大牌所需的口紅管、粉底盒等包材。
模式:
視頻平臺上叫賣,微信QQ私下交易
高仿手機、走私車、山寨大牌化妝品等產品,原本屬於禁止出售的東西在短視頻社交平臺、直播平臺上大行其道,特別是在視頻時間相對更長的直播平臺上,主播銷售產品的手段更是賺足眼球、無所顧忌。但據記者調查,目前短視頻社交平臺上的銷售行為大部分是引導平臺上的用戶到個人微信號、QQ上進行私下交易,根本談不上任何消費者權益保障。
記者於3月8日進入在映客直播上擁有21.3萬粉絲的「資深護膚達人張芳」的直播間,當時直播間看直播人數已經達到5.2萬人,女主播手舉著一張二維碼,招呼觀眾截屏後掃碼,記者掃碼後進入了該女主播的微信商城,並出現了一條專屬直播間觀眾的連結,記者點進連結發現原價為398元的「奧利安東潤色均衡精華液」價格變為308元,主要功效是28天淡斑,女主播表示,「這是給直播觀眾的專屬福利,名額一般是都是秒殺光的。」但記者在天貓、京東、唯品會等多家電商平臺上都未找到「奧利安東」品牌店,根據記者在網上檢索發現,奧利安東品牌的面膜、美白針常和「三無產品」「含有激素」等字眼連在一起。
專家:平臺監管大多流於形式
據記者觀察,在主播直播過程中打廣告的問題上,只有虎牙直播發布了《關於加強直播間廣告規範》的公告,明確禁止了部分種類的廣告,比如「假冒品牌鞋類、服裝、包類出售及代理」「假冒品牌手機、等電子產品出售及代理」「藥品、化妝品、減肥產品等出售及代理」,也明確了廣告出現的形式,比如「洗髮水+微信xxxxx」「韓國祛痘黑頭斑+Q/V:xxxxx」。而映客直播只是蜻蜓點水地提到「嚴禁進行任何形式廣告宣傳、惡意發布廣告的行為」,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臺針對廣告的規範則還是空白。
「目前幾乎所有的視頻社交平臺都存在這一問題。首先是直播平臺因為其實時性帶來的高風險;其次是新興的短視頻平臺,這些平臺準入門檻低,也沒有條款可以規範用戶行為,目前還是處於內容生產階段,以流量為王、利益為先,使其監管職責流於形式。艾媒諮詢CEO張毅表示,經過他們的走訪調研發現,雖然由於準入門檻較低,短視頻平臺和直播平臺的監管難度較大,但通過「機器把關+人工審核」的手段是可以實現有效監管的。比如通過技術手段先對用戶上傳的資料和視頻進行審核,現在很多用戶名都有「二手手機」「走私」等詞眼,很明顯地是在銷售非法物品,但平臺沒有辨別出來,只能說在這方面投入不夠。其次就是加強人工審核,組建團隊對用戶已經上傳視頻、以及正在直播的視頻進行審核。未來,短視頻社交平臺實名化也是解決的辦法之一。
中國網際網路協會信用評價中心法律顧問趙佔領指出,目前還沒有針對直播平臺、短視頻平臺的廣告規範,直播平臺實際上審核的是直播內容是否違規。主播推廣宣傳自己銷售的某種產品有兩者情況,如果明顯賣的是違禁品,平臺應採取措施查封帳號,如果產品不非法,這就涉及到銷售產品的平臺用戶是否具有資質的問題,這是平臺難以判斷的。
趙佔領同時提醒消費者,對於社交平臺上看似便宜的商品要理性對待,目前直播、短視頻等社交平臺的主要是私下的點對點交易,購買行為並不在平臺上發生,私下交易就屬於合同糾紛,如果產品出現問題是很難進行維權和取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