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汪曉慧 7月12日,號稱「全民直播」的映客(3700.HK)終於如願上市,成為港交所直播第一股。以3.85港元開盤,截至9:35分,股價突破5.2港元,上漲超過30%,市值達到105億元。
「映客,即將成為香港資本市場的娛樂直播第一股。」上市交易前一天,11日,映客CEO奉佑生向全體映客員工發了一封信。奉佑生在信中稱,「我們沒有BAT的加持和站隊,是憑藉自己不斷進步的產品和技術創新能力,在最慘烈的千播大戰中笑到了最後。」這封信寫於香港,上周他就到了香港。
「我們其實把一家網際網路公司賣出了一家硬體公司的價格。」 映客回復經濟觀察網關於估值話題時稱。按目前3.85港元的定價,映客總市值約77億港元,折合人民幣不超過65億元。按定價上線算,映客最高估值或為105億港元,約合88億元人民幣。按2017年淨利潤計,PE僅為8倍出頭。
這是映客第二次衝擊上市。
三年上市路
2015年,映客起步於北京西大望路的一棟二層小樓。5月份,核心產品映客App正式上線,主打秀場直播。最早的秀場直播大概可以追溯到2005年,專注陌生人視頻交友的9158上線運營,將線下KTV搬到了線上,在PC上開設了一個個虛擬的秀場,被認為是現今秀場直播的雛形。
2015年也被稱為直播元年。據艾媒諮詢的數據,2015年網絡直播的市場規模約為90億,網絡直播平臺用戶數量已經達到2億,大型直播平臺每日尖峰時段同時在線人數接近400萬。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中國移動端直播的月活躍用戶群由2012年的560萬人增加至2017年的1.76億人,年複合增長率為99.3%,預期於2022年將進一步增至5億人。移動端直播市場規模由2012 年的人民幣1.06億元增至2017年的人民幣257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200.0%,預期於2022 年將進一步增至人民幣978億元。
按平臺的主要直播內容劃分,移動端直播平臺可大致分為泛娛樂直播平臺、遊戲直播平臺及其他平臺。泛娛樂直播平臺的主播進入門檻一般較低且提供較豐富的直播內容,遊戲直播平臺一般相當依賴小部分優秀遊戲主播,須向彼等支付大額籤約費及與彼等分享較高比例收益。相比遊戲直播平臺,泛娛樂直播平臺的用戶一般更願意消費。泛娛樂直播平臺的付費用戶比例及平均每付費用戶充值金額(或收益)一般遠高於遊戲直播平臺。
中國主要移動端直播平臺包括映客、陌陌、YY直播、虎牙及鬥魚。中國網際網路行業若干其他參與者包括快手及今日頭條亦已開始移動端直播業務。
2008年,YY直播前身YY語音上線運行。點播視頻平臺大戰之後,被戲稱為「1.5版本」的彈幕式直播及短視頻開始進入了大眾的視野。而隨著電競的風行,2014年1月,鬥魚TV在武漢成立,抓住了遊戲直播的機遇,迅速成長為國內遊戲直播的平臺巨頭。
2016年也是千播混戰的一年。2016年4月開始,映客直播打響了明星直播戰,陸續借劉濤、Bigbang等超級明星入駐直播平臺。美拍邀請TFBOYS組合以吸引90後群體,5月,具有微博內置功能的直播平臺一直播上線,不久便邀請了韓國明星宋仲基在線直播,據稱邀請費用達到千萬元人民幣……高峰時期,直播App輕易可以裝滿手機主頁一屏。
這一年,映客實現營收43.35億元人民幣。2015年上線9個月實現營收2870萬元。估值達到70億元人民幣。
2017年,映客開始謀求上市。
2017年5月10日,宣亞國際品牌管理(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後簡稱:宣亞國際,證券代碼:300612)公告宣布重大資產重組進展,披露標的為北京蜜萊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蜜萊塢正是映客的母公司。4個月後的9月4日,宣亞國際發布公告,擬以28.9億元收購映客直播運營公司蜜萊塢48.2478%的股權,在交易完成後,宣亞國際將會稱為蜜萊塢控股股東。
這次上市計劃,被外界認為是投資者看空直播行業,急於套現走人。
在這次交易時披露的數據時:映客的累計用戶數達2.5億。彼時,宣亞國際還對擬收購的蜜萊塢公司未來三年利潤做出了承諾,按照公告信息披露,2017-2019年承諾利潤分別 為4.92億、5.75億、6.65億元。
隨後的消息是,2017年12月15日晚,宣亞國際發布公告宣布終止收購映客。
奉佑生在信中稱,過去的2017年,每個月有超過250萬人在映客發起直播。映客用戶用超過127億次觀看,78億次互動。映客在招股書中記錄,截至2017年12月31日,平臺共有3600萬主播,67.2%的活躍主播年齡介乎18歲至27歲,其中55.3%為女性。觀眾用戶超過1.945億名,其中57.6%為18歲至27歲人群, 46.5%為女性。
半年後,映客登陸港交所。
估值之問
在映客謀求上市的一年多時間裡,直播行業格局早已大變。
在資本層面,併購潮與上市潮迭起。
2017年,直播行業掀起一輪併購潮。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研究報告,2017年直播行業共發生17起融資併購,涉及16家直播平臺,其中8家系A輪融資,融資併購涉及總金額超100億元。與2016年相比,直播行業融資呈現出明顯的頭部化趨勢:花椒直播、熊貓TV的融資額度都在10億元量級。
2018年,直播行業則迎來上市潮。
5月11日,虎牙(HUYA)在紐交所敲鐘上市,成為移動遊戲直播第一股。7月11日虎牙的市值達到6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33億元。6月7日,據南華早報援引知情者消息,鬥魚計劃於第三季度在港進行7億美元IPO,是虎牙擬募資不超過2億美元的三倍。今年3月8日,鬥魚直播完成6.3億美元融資。粗略估計,從成立至今,不包括未公布的D輪融資,鬥魚已獲63億元人民幣融資。有媒體報導稱,鬥魚的估值在200億元人民幣左右。
此前披露的招股書顯示,2017年底,虎牙的註冊用戶有2億。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虎牙的平均月度活躍用戶超過8,600萬,其中移動MAUs有近3900萬,比2016年同期增長了將近50%。2017年,虎牙實現營收3.4億美元,較2016年增長超過170%。今年6曰6日,虎牙發布一季報顯示已扭虧為盈。
映客在招股書中稱,按2017年平均每月活躍主播數量計,映客是中國最大的移動端直播平臺;按2017年收益計及按平均每月付費用戶數量計,映客分別是中國第二、及第四大移動端直播平臺。2017年,映客實現收益人民幣39.42億元,市場佔有率為15.3%。
2015年、2016年及2017年,映客經調整純利分別為人民幣150萬元、人民幣5.68億元及人民幣7.92億元。截至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2月31日,映客的淨負債分別為人民幣61.5百萬元、人民幣13億元及人民幣16億元。
在現金流方面,2017年映客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為7.43億元,2016年這一指標是12.93億元。此外,2017年投資與融資產生的現金流淨額相較上一年度末也出現減少。
2017年,映客的毛利率為35.4%,相較2016年下滑2.4%,映客解釋稱毛利率下滑系2017年直播行業百花齊放,公司採取了控制銷售和市場推廣開支。從財報中可以看到,2017年映客的銷售及市場推廣費用為2016年的47.68%。
映客此次計劃發售3億股股份,每股招股價介於3.85港元至5港元。不計超額配股,映客此次IPO募資額為13億港元至18億港元。
對於映客的估值,映客稱,「我們其實把一家網際網路公司賣出了一家硬體公司的價格。」 「從時間點上看,我們與小米等多家網際網路公司一同上市,必定會被分散掉部分資金。但對於投資者而言,其實相對留出了更大的升值空間。」 映客稱,「儘管近期香港資本市場環境不好,但是像映客這樣垂直領域的網際網路公司,還是要比一些硬體公司更值得投資。」
上市交易前,相比虎牙近百倍的市盈率,映客的PE不到10倍。即使是同期港股的大多數科技股上市時市盈率都在25倍以上。
映客回應其與虎牙的估值對比時稱,「這個直觀對比的「水位」差異,給映客在二級市場上留出了充分的投資和成長空間。」
寡頭化競逐:借力基石投資者與「直播+」
在寡頭化趨勢下,頭部直播平臺紛紛尋求差異化突圍。
據媒體報導,6月14日,在 2018全球電競運動領袖峰會暨騰訊電競年度發布峰會上,鬥魚直播CEO陳少傑稱,娛樂化是電競產業發展的趨勢,鬥魚將繼續堅持「直播+」戰略,還將加強在泛娛樂領域的布局,在短視頻等方向上發力。
同樣的場合,遊戲直播平臺虎牙CEO董榮傑著重闡述聚焦電競體育業務的思路。
秀場直播起家的映客也在布局遊戲直播,至於相關的運營數,映客回應稱不便透露。
在更廣的緯度上,映客將未來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短期:廣告將成盈利增長點。在營收層面,映客的挑戰之一是收入來源單一,視頻直播收入佔總收入比重超過9成。直播收入主要來自主播收入的分成。映客與主播共享主播所收取虛擬物品總值約31%。主播成本約佔直播業務收益的55%。映客今年組建了單獨的廣告部門來發展廣告業務,映客提供的資料稱,2017年廣告收入是16年的2.4倍。
中期:娛樂產業鏈化。「娛樂產業鏈化意味著映客以直播平臺、千萬主播和上億用戶基礎為運營中樞,向娛樂產業鏈的頭部邁進。不光意味著更大的變現能力,而是對娛樂產業鏈的整合、集成能力。」映客稱。
長期:行業多元化。映客近兩年在娛樂秀場直播之外,也有所嘗試。即各種行業和形態的「直播+」,包括遊戲直播、直播+電商、直播+體育、直播+在線教育等各種結合形式。
映客稱,未來映客仍將延續娛樂視頻化方向,今年會進一步豐富業務及產品形態,滿足用戶娛樂需求,將流行的娛樂活動以移動直播形式在網上呈現。而在戰略資本的方向上,將會不斷尋求併購和投資的的機遇。
上市前夕,分眾傳媒與Bilibili認購成為映客的基石投資者。這被認為是資本又看好直播的風向標。此前的代表案例是虎牙的上市。
映客也表示會藉助基石投資者的力量。
分眾傳媒目前在樓宇視頻媒體市場佔有率達到95%、樓宇框架媒體市場佔有率達70%、影院銀幕媒體市場佔有率達55%。渠道聚焦在城市核心生活區和商業區,在線下具有高頻和壟斷的優勢。
映客告訴經濟觀察網,在其移動端直播平臺地位穩固之後,積累的頭部主播、內容和線下渠道之間是互取所需的關係。直播內容需要走出移動端,滲透到線下場景;線下場景則可以用優質內容來提升瀏覽效果。映客與分眾聯手也能使渠道下沉到二三線城市,拓寬營銷地盤。
映客稱,直播會推動線下渠道增加更多交互性,不斷豐富線下場景。
「B站有大量二次元內容的年輕受眾人群,和映客的直播內容之間,有互補性且並不隔閡,因為都是以娛樂為主線。不久前快手直播收購了另一家二次元站點A站,被認為快手憑藉A站打通了多元化的出口。B站和映客之間的聯手,異曲同工。B站經過這兩年的擴張和併購之後,已把A站遠遠甩在身後。視頻化社交,蘊含著更大的平臺化商業機會。這也是渠道、內容相互融合的前景所在。」映客告訴經濟觀察網。
此外,2018年第一季度,映客的付費用戶數量與活躍主播數量下滑。映客稱,下滑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受春節檔的影響,直播間裡的主播們紛紛回到了老家,二是部分中尾部主播開始去嘗試抖音短視頻。
映客回應稱,當去嘗試抖音的主播發現沒有獲得有誘惑力的回報時,便會再次回歸到映客上來。「我們預測,映客在今年第一季度經歷的主播數下滑趨勢,會在短時間內停止並回升。」映客還強調,即使在今年第一季度,映客的活躍主播數受影響出現下滑,但是觀看人數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出現了上升,而且這個季度的收入還同比上升了。因為絕大部分的流量和收益,都來自頭部主播和直播間,和經濟價值最高的那部分用戶。
對於未來提升計劃,映客稱要繼續秉持全民直播理念,持續創新產品以拓展用戶基礎;進一步投資技術研發以提升用戶體驗;將延續娛樂視頻化方向,拓展產品及服務。在與主播的關係上,映客將繼續挖掘和培養不同才藝、不同特色的主播,為更多有人氣或者有潛力的主播提供更多增值服務和運營資源,讓主播在映客可以得到成長和更長遠的發展。比如安排人氣主播參與自製網劇的拍攝,與娛樂業其他參與者合作,助力其進軍泛娛樂業,成為潛力新星。映客透露正在推出自製網劇。
2018年第一季度,映客月活用戶繼續攀升至2525萬人,月均付費用戶數72.9萬人,月均每付費用戶充值金額540元人民幣,第一季度充值總金額11.81億元人民幣。
映客提供的認購數據顯示,公司共獲5714份有效申請,認購合計8061.2萬股香港發售股份,相當於可供認購香港發售股份總數3024.4萬股的約2.67倍,IPO募資額約為10.49億港元。
映客在招股書中稱,假設發售價為每股發售股份4.43港元,將完成募資淨額12.17億港元,募資金額中將被用於5個方面,20%將進一步拓展業務及豐富平臺展示的內容;20%用於進一步開發技術、提升研發實力, 特別是大數據及人工智慧技術; 30%用於開展營銷活動,擴大用戶群及推廣品牌;其餘10%作補充一般營運資金。20%用於物色戰略投資及收購機會;按照這一計劃,約2.42億元用於戰略投資。
映客稱,本次發行完後,映客帳面囤了超30億人民幣現金,未來將用於業務擴張及投資併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