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公司賣出硬體公司價格 映客登陸港交所 市值破百億

2020-12-22 經濟觀察報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汪曉慧 7月12日,號稱「全民直播」的映客(3700.HK)終於如願上市,成為港交所直播第一股。以3.85港元開盤,截至9:35分,股價突破5.2港元,上漲超過30%,市值達到105億元。

「映客,即將成為香港資本市場的娛樂直播第一股。」上市交易前一天,11日,映客CEO奉佑生向全體映客員工發了一封信。奉佑生在信中稱,「我們沒有BAT的加持和站隊,是憑藉自己不斷進步的產品和技術創新能力,在最慘烈的千播大戰中笑到了最後。」這封信寫於香港,上周他就到了香港。

「我們其實把一家網際網路公司賣出了一家硬體公司的價格。」 映客回復經濟觀察網關於估值話題時稱。按目前3.85港元的定價,映客總市值約77億港元,折合人民幣不超過65億元。按定價上線算,映客最高估值或為105億港元,約合88億元人民幣。按2017年淨利潤計,PE僅為8倍出頭。

這是映客第二次衝擊上市。

三年上市路

2015年,映客起步於北京西大望路的一棟二層小樓。5月份,核心產品映客App正式上線,主打秀場直播。最早的秀場直播大概可以追溯到2005年,專注陌生人視頻交友的9158上線運營,將線下KTV搬到了線上,在PC上開設了一個個虛擬的秀場,被認為是現今秀場直播的雛形。

2015年也被稱為直播元年。據艾媒諮詢的數據,2015年網絡直播的市場規模約為90億,網絡直播平臺用戶數量已經達到2億,大型直播平臺每日尖峰時段同時在線人數接近400萬。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中國移動端直播的月活躍用戶群由2012年的560萬人增加至2017年的1.76億人,年複合增長率為99.3%,預期於2022年將進一步增至5億人。移動端直播市場規模由2012 年的人民幣1.06億元增至2017年的人民幣257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200.0%,預期於2022 年將進一步增至人民幣978億元。

按平臺的主要直播內容劃分,移動端直播平臺可大致分為泛娛樂直播平臺、遊戲直播平臺及其他平臺。泛娛樂直播平臺的主播進入門檻一般較低且提供較豐富的直播內容,遊戲直播平臺一般相當依賴小部分優秀遊戲主播,須向彼等支付大額籤約費及與彼等分享較高比例收益。相比遊戲直播平臺,泛娛樂直播平臺的用戶一般更願意消費。泛娛樂直播平臺的付費用戶比例及平均每付費用戶充值金額(或收益)一般遠高於遊戲直播平臺。

中國主要移動端直播平臺包括映客、陌陌、YY直播、虎牙及鬥魚。中國網際網路行業若干其他參與者包括快手及今日頭條亦已開始移動端直播業務。

2008年,YY直播前身YY語音上線運行。點播視頻平臺大戰之後,被戲稱為「1.5版本」的彈幕式直播及短視頻開始進入了大眾的視野。而隨著電競的風行,2014年1月,鬥魚TV在武漢成立,抓住了遊戲直播的機遇,迅速成長為國內遊戲直播的平臺巨頭。

2016年也是千播混戰的一年。2016年4月開始,映客直播打響了明星直播戰,陸續借劉濤、Bigbang等超級明星入駐直播平臺。美拍邀請TFBOYS組合以吸引90後群體,5月,具有微博內置功能的直播平臺一直播上線,不久便邀請了韓國明星宋仲基在線直播,據稱邀請費用達到千萬元人民幣……高峰時期,直播App輕易可以裝滿手機主頁一屏。

這一年,映客實現營收43.35億元人民幣。2015年上線9個月實現營收2870萬元。估值達到70億元人民幣。

2017年,映客開始謀求上市。

2017年5月10日,宣亞國際品牌管理(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後簡稱:宣亞國際,證券代碼:300612)公告宣布重大資產重組進展,披露標的為北京蜜萊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蜜萊塢正是映客的母公司。4個月後的9月4日,宣亞國際發布公告,擬以28.9億元收購映客直播運營公司蜜萊塢48.2478%的股權,在交易完成後,宣亞國際將會稱為蜜萊塢控股股東。

這次上市計劃,被外界認為是投資者看空直播行業,急於套現走人。

在這次交易時披露的數據時:映客的累計用戶數達2.5億。彼時,宣亞國際還對擬收購的蜜萊塢公司未來三年利潤做出了承諾,按照公告信息披露,2017-2019年承諾利潤分別 為4.92億、5.75億、6.65億元。

隨後的消息是,2017年12月15日晚,宣亞國際發布公告宣布終止收購映客。

奉佑生在信中稱,過去的2017年,每個月有超過250萬人在映客發起直播。映客用戶用超過127億次觀看,78億次互動。映客在招股書中記錄,截至2017年12月31日,平臺共有3600萬主播,67.2%的活躍主播年齡介乎18歲至27歲,其中55.3%為女性。觀眾用戶超過1.945億名,其中57.6%為18歲至27歲人群, 46.5%為女性。

半年後,映客登陸港交所。

估值之問

在映客謀求上市的一年多時間裡,直播行業格局早已大變。

在資本層面,併購潮與上市潮迭起。

2017年,直播行業掀起一輪併購潮。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研究報告,2017年直播行業共發生17起融資併購,涉及16家直播平臺,其中8家系A輪融資,融資併購涉及總金額超100億元。與2016年相比,直播行業融資呈現出明顯的頭部化趨勢:花椒直播、熊貓TV的融資額度都在10億元量級。

2018年,直播行業則迎來上市潮。

5月11日,虎牙(HUYA)在紐交所敲鐘上市,成為移動遊戲直播第一股。7月11日虎牙的市值達到6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33億元。6月7日,據南華早報援引知情者消息,鬥魚計劃於第三季度在港進行7億美元IPO,是虎牙擬募資不超過2億美元的三倍。今年3月8日,鬥魚直播完成6.3億美元融資。粗略估計,從成立至今,不包括未公布的D輪融資,鬥魚已獲63億元人民幣融資。有媒體報導稱,鬥魚的估值在200億元人民幣左右。

此前披露的招股書顯示,2017年底,虎牙的註冊用戶有2億。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虎牙的平均月度活躍用戶超過8,600萬,其中移動MAUs有近3900萬,比2016年同期增長了將近50%。2017年,虎牙實現營收3.4億美元,較2016年增長超過170%。今年6曰6日,虎牙發布一季報顯示已扭虧為盈。

映客在招股書中稱,按2017年平均每月活躍主播數量計,映客是中國最大的移動端直播平臺;按2017年收益計及按平均每月付費用戶數量計,映客分別是中國第二、及第四大移動端直播平臺。2017年,映客實現收益人民幣39.42億元,市場佔有率為15.3%。

2015年、2016年及2017年,映客經調整純利分別為人民幣150萬元、人民幣5.68億元及人民幣7.92億元。截至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2月31日,映客的淨負債分別為人民幣61.5百萬元、人民幣13億元及人民幣16億元。

在現金流方面,2017年映客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為7.43億元,2016年這一指標是12.93億元。此外,2017年投資與融資產生的現金流淨額相較上一年度末也出現減少。

2017年,映客的毛利率為35.4%,相較2016年下滑2.4%,映客解釋稱毛利率下滑系2017年直播行業百花齊放,公司採取了控制銷售和市場推廣開支。從財報中可以看到,2017年映客的銷售及市場推廣費用為2016年的47.68%。

映客此次計劃發售3億股股份,每股招股價介於3.85港元至5港元。不計超額配股,映客此次IPO募資額為13億港元至18億港元。

對於映客的估值,映客稱,「我們其實把一家網際網路公司賣出了一家硬體公司的價格。」 「從時間點上看,我們與小米等多家網際網路公司一同上市,必定會被分散掉部分資金。但對於投資者而言,其實相對留出了更大的升值空間。」 映客稱,「儘管近期香港資本市場環境不好,但是像映客這樣垂直領域的網際網路公司,還是要比一些硬體公司更值得投資。」

上市交易前,相比虎牙近百倍的市盈率,映客的PE不到10倍。即使是同期港股的大多數科技股上市時市盈率都在25倍以上。

映客回應其與虎牙的估值對比時稱,「這個直觀對比的「水位」差異,給映客在二級市場上留出了充分的投資和成長空間。」

寡頭化競逐:借力基石投資者與「直播+」

在寡頭化趨勢下,頭部直播平臺紛紛尋求差異化突圍。

據媒體報導,6月14日,在 2018全球電競運動領袖峰會暨騰訊電競年度發布峰會上,鬥魚直播CEO陳少傑稱,娛樂化是電競產業發展的趨勢,鬥魚將繼續堅持「直播+」戰略,還將加強在泛娛樂領域的布局,在短視頻等方向上發力。

同樣的場合,遊戲直播平臺虎牙CEO董榮傑著重闡述聚焦電競體育業務的思路。

秀場直播起家的映客也在布局遊戲直播,至於相關的運營數,映客回應稱不便透露。

在更廣的緯度上,映客將未來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短期:廣告將成盈利增長點。在營收層面,映客的挑戰之一是收入來源單一,視頻直播收入佔總收入比重超過9成。直播收入主要來自主播收入的分成。映客與主播共享主播所收取虛擬物品總值約31%。主播成本約佔直播業務收益的55%。映客今年組建了單獨的廣告部門來發展廣告業務,映客提供的資料稱,2017年廣告收入是16年的2.4倍。

中期:娛樂產業鏈化。「娛樂產業鏈化意味著映客以直播平臺、千萬主播和上億用戶基礎為運營中樞,向娛樂產業鏈的頭部邁進。不光意味著更大的變現能力,而是對娛樂產業鏈的整合、集成能力。」映客稱。

長期:行業多元化。映客近兩年在娛樂秀場直播之外,也有所嘗試。即各種行業和形態的「直播+」,包括遊戲直播、直播+電商、直播+體育、直播+在線教育等各種結合形式。

映客稱,未來映客仍將延續娛樂視頻化方向,今年會進一步豐富業務及產品形態,滿足用戶娛樂需求,將流行的娛樂活動以移動直播形式在網上呈現。而在戰略資本的方向上,將會不斷尋求併購和投資的的機遇。

上市前夕,分眾傳媒與Bilibili認購成為映客的基石投資者。這被認為是資本又看好直播的風向標。此前的代表案例是虎牙的上市。

映客也表示會藉助基石投資者的力量。

分眾傳媒目前在樓宇視頻媒體市場佔有率達到95%、樓宇框架媒體市場佔有率達70%、影院銀幕媒體市場佔有率達55%。渠道聚焦在城市核心生活區和商業區,在線下具有高頻和壟斷的優勢。

映客告訴經濟觀察網,在其移動端直播平臺地位穩固之後,積累的頭部主播、內容和線下渠道之間是互取所需的關係。直播內容需要走出移動端,滲透到線下場景;線下場景則可以用優質內容來提升瀏覽效果。映客與分眾聯手也能使渠道下沉到二三線城市,拓寬營銷地盤。

映客稱,直播會推動線下渠道增加更多交互性,不斷豐富線下場景。

「B站有大量二次元內容的年輕受眾人群,和映客的直播內容之間,有互補性且並不隔閡,因為都是以娛樂為主線。不久前快手直播收購了另一家二次元站點A站,被認為快手憑藉A站打通了多元化的出口。B站和映客之間的聯手,異曲同工。B站經過這兩年的擴張和併購之後,已把A站遠遠甩在身後。視頻化社交,蘊含著更大的平臺化商業機會。這也是渠道、內容相互融合的前景所在。」映客告訴經濟觀察網。

此外,2018年第一季度,映客的付費用戶數量與活躍主播數量下滑。映客稱,下滑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受春節檔的影響,直播間裡的主播們紛紛回到了老家,二是部分中尾部主播開始去嘗試抖音短視頻。

映客回應稱,當去嘗試抖音的主播發現沒有獲得有誘惑力的回報時,便會再次回歸到映客上來。「我們預測,映客在今年第一季度經歷的主播數下滑趨勢,會在短時間內停止並回升。」映客還強調,即使在今年第一季度,映客的活躍主播數受影響出現下滑,但是觀看人數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出現了上升,而且這個季度的收入還同比上升了。因為絕大部分的流量和收益,都來自頭部主播和直播間,和經濟價值最高的那部分用戶。

對於未來提升計劃,映客稱要繼續秉持全民直播理念,持續創新產品以拓展用戶基礎;進一步投資技術研發以提升用戶體驗;將延續娛樂視頻化方向,拓展產品及服務。在與主播的關係上,映客將繼續挖掘和培養不同才藝、不同特色的主播,為更多有人氣或者有潛力的主播提供更多增值服務和運營資源,讓主播在映客可以得到成長和更長遠的發展。比如安排人氣主播參與自製網劇的拍攝,與娛樂業其他參與者合作,助力其進軍泛娛樂業,成為潛力新星。映客透露正在推出自製網劇。

2018年第一季度,映客月活用戶繼續攀升至2525萬人,月均付費用戶數72.9萬人,月均每付費用戶充值金額540元人民幣,第一季度充值總金額11.81億元人民幣。

映客提供的認購數據顯示,公司共獲5714份有效申請,認購合計8061.2萬股香港發售股份,相當於可供認購香港發售股份總數3024.4萬股的約2.67倍,IPO募資額約為10.49億港元。

映客在招股書中稱,假設發售價為每股發售股份4.43港元,將完成募資淨額12.17億港元,募資金額中將被用於5個方面,20%將進一步拓展業務及豐富平臺展示的內容;20%用於進一步開發技術、提升研發實力, 特別是大數據及人工智慧技術; 30%用於開展營銷活動,擴大用戶群及推廣品牌;其餘10%作補充一般營運資金。20%用於物色戰略投資及收購機會;按照這一計劃,約2.42億元用於戰略投資。

映客稱,本次發行完後,映客帳面囤了超30億人民幣現金,未來將用於業務擴張及投資併購。

相關焦點

  • 映客低調上市兩家公司共用一個鑼:網際網路網絡聲量分析
    不但如此,小米上市一家公司敲一個鑼,映客上市兩家公司共用一個鑼。據悉,7月12日有8家公司登陸港交所上市,分別是指尖躍動、映客互娛、英恆科技、齊家網、弘陽地產、天立教育、人和科技、恆偉集團。平時只放一個鑼的港交所,今天放了4個,兩個公司不得不共用一個。圈裡有人比喻最近大家去港交所敲鑼就和去菜市場買菜一樣擁擠。
  • APP不是神奇口袋 映客也不是哆啦A夢
    對於映客出現首次巨虧外界或許不會感到意外。因為從2016年開始,映客的營收就開始不斷下跌,從當年的43.3億元下跌至2018年的38.6億元。對於一家網際網路公司而言,出現虧損並不可怕,只要企業能保持收入持續的增長,這才是給予外界信心最好的方式。
  • 八點一氪 | 映客今日在港交所上市;小米成為美國最大的電動滑板車...
    大公司 映客在港交所掛牌前暗盤價上漲4.2%,報4.01港元 映客將於今日在港交所掛牌交易,據港媒報導,掛牌之前映客在輝力證券交易平臺暗盤上漲4.2%,報收4.01港元。映客股票代碼3700,每股發售價3.85港元,為招股價介於3.47港元至5港元的中間價偏向下方。 奉佑生:映客只有700多名員工,將實施全員持股計劃 36氪訊,映客CEO奉佑生昨日分發布內部信。他表示,映客三年前起步,如今擁有2億的註冊用戶。2017年,每月超過250萬人在映客發起直播。
  • 映客CEO奉佑生回應質疑
    來源|全天候科技作者|馬程 編輯|葉麗麗7 月 12 日上午,直播平臺映客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成為港股娛樂直播第一股。發行價 3.85 港元,開盤價 4.32 港元,較發行價上漲 12%。上市當天,映客的股價漲幅一度超過 40%,目前市值已突破 100 億港元。
  • 小米今日公開招股;映客已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最快本周公開招股 |...
    映客已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最快本周公開招股據港媒報導,映客的母公司映客互娛,已通過港交所 (00388) 上市聆訊,並最快將於本周公開招股。此前有傳言指出,映客 IPO 募資約 2-3 億美元 (約 15.6-23.4 億港元)。3 月 26 日,映客向港交所提交了首版 IPO 招股書,但此版招股書並未列出計劃募集金額,所募資金將用於豐富產品內容、開展營銷活動以及戰略投資等方面。
  • 互動+社交雙引擎發力,映客營收逆勢大增48%
    受益於多款社交產品的良好發展,上半年映客的創新產品收入達到8.07億元,佔總收入的37%。 從行業角度來說,社交是用戶剛需,市場空間巨大。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以及用戶需求的多樣化,社交垂直化趨勢加重,不同調性的細分社交產品迎來發展機會。
  • 早報:LINE登陸紐交所 市值破88億美元
    【科技早餐】●LINE登陸紐交所:開盤大漲28% 市值破88億美元    日本聊天應用LINE周四晚間正是在紐交所掛牌上市,代碼「LN」。今日LINE的開盤價為42美元,以此價格計算,LINE市值達88.2億美元。該公司還將在東京交易所上市。LINE在兩地共計銷售3500萬股股票,並還將通過「綠鞋機制」銷售更多股票,從而將市場IPO的融資總額增加到13億美元。Z點評:LINE成為今年規模最大的IPO項目,它上市後的強勁表現,為當前科技股打了一劑強心針。
  • 映客持續發力內容電商:上線小程序 投資潛力被機構看好
    春節假期,以映客、虎牙等為代表的知名直播平臺,給大多數人宅在家的假期生活提供了線上消遣與娛樂的平臺。直播電商今年或將爆發式增長 映客獨佔港股市場現階段,直播、電競等行業正享受著移動網際網路帶來的紅利。隨著行業的規範發展,頭部直播平臺將掌握流量入口和用戶心智。映客此次春節小長假的數據已然非常搶眼。
  • 價值60億的映客 果真是只現金奶牛
    傳聞已久的宣亞收購映客股權一事,終於落定。創業板上市公司宣亞國際今天宣布,以28. 948 億元人民幣收購宣亞48.2478%的股權,映客最終以60. 59 億元的整體估值登陸國內資本市場。映客與上市公司宣亞通過合併的方式實現「閃婚」,確實出乎不少人的意料。
  • 奉佑生:映客上市是水到渠成 低位定價能為投資者讓利
    雷帝網 雷建平 7月12日報導映客今日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奉佑生稱,上市對映客來說是「水到渠成」。映客經歷了三年的高速發展,已然成為了一家符合上市標準的企業。映客今日在港交所正式上市,發行價為3.85港元,經扣除承銷佣金及本公司應付全球發售相關的其他估計開支,籌集資金為10.48億港元。映客今日開盤價為4.32港元,較發行價上漲12%,此後,映客股價上漲到5港元以上,市值突破100億港元,漲幅超過30%。映客最終收盤股價為4.26%,漲幅為10.65%。
  • 陌陌再交耀眼財報,百億美金俱樂部近在咫尺?
    事實上,就陌陌目前80億美元左右的「身價」,已讓其超越新浪、搜狐等一眾老牌網際網路公司。按照當前市值來比對,陌陌相當於近3個yy(歡聚時代)、4個搜狐,20個人人網。而這些公司都曾是幾年前的明星公司,陌陌完成對這些老牌明星公司幾倍甚至幾十倍市值的超越,這意味著陌陌已經正式進入了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的「第一陣容」。
  • 原來映客在下這麼大一盤棋
    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全年總營收32.69億元,經調整後淨利潤7146萬元。從財報可以看出,映客營收不僅實現了較大的環比增幅,而且全年盈利。用戶方面,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年月平均活躍用戶達2981萬,較2018年月平均活躍用戶2549萬,同比增長17%。
  • 阿里巴巴收購以色列公司 InfinityAR;虎撲 App 被下架,平臺...
    (來源:北京商報)優酷否認裁員:阿里大文娛新財年將招聘超 1800 人3 月 23 日晚間消息,針對自媒體爆料稱優酷裁員的消息,阿里大文娛表示,此前已做過公開闢謠,不存在裁員,未來一年公司計劃在影視內容製作、網際網路產品策劃、技術研發等方向開放招聘超過 1800 名新員工。
  • 棄哈佛醫學博士回國創業,今公司市值百億,揭體檢行業醜聞惹爭議
    美年大健康目前是這個行業的老大,市值已經達到了300多億。不過這家公司之前也爆出了不少的醜聞,曾經有一個老員工就寫了一篇文章炮轟美年大健康,在網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 2019年A股跑在全球前列 廈門13家上市公司市值突破百億
    那麼,廈門上市公司的股價去年表現如何呢?記者梳理發現,廈門有7家上市公司去年漲幅翻番,次新股瑞達期貨奪得漲幅冠軍,而截至2019年12月31日,廈門股市值最高的為億聯網絡,達434億元。瑞達期貨是深交所期貨第一股,也是第二家登陸A股的期貨上市公司,上市後連續15個漲停,股價從首日開盤價6.68元一路飆升至33.5元,隨後三個月內持續上漲。不過,由於新股的屬性,瑞達期貨的股價能否經得住市場考驗還得繼續觀察。  漲幅排名廈門上市公司第二的麥克奧迪,去年漲幅為224%。這是一家現代化創新型高科技企業,為輸配電行業設備製造廠家生產並提供絕緣製品。
  • 7月:萬華化學、海爾智家市值破億,領跑山東A股上市公司
    據挖貝研究院數據,截至7月底,山東有2家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破千億,分別是萬華化學1380.86億元、海爾智家1043.30億元。上榜門檻市值為97.52億元,其對應的企業是賽輪輪胎。從上榜公司市值分布來看,主要集中於100-200億元,這一區間擁有26家企業,其次是200-300億元的市值分布,該範圍有11家企業。
  • 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加速上市 已有7家登陸科創板
    其上市標準的最大特點就是靈活變通,設置了三個難度的市場層級,任何一個層級都給予了企業虧損上市的可能,企業只要在盈利、淨資產規模、資產規模、市值規模、運營時間等指標中有部分指標較為理想,即有機會申請上市,不用做到面面俱到。自港交所2018年修改《上市規則》引入18A章,允許生物科技公司來香港上市以來,已有超過20家未盈利生物製藥公司登陸港交所。
  • 港交所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境內生物科技公司嚮往「港漂」
    香港聯合交易所(下稱「港交所」)上周如期推出上市制度改革,這激發了境內生物科技企業赴港上市的熱情。錯失阿里巴巴上市的良機後,港交所痛定思痛,在上周五發布上市制度修改方案,向社會徵求意見。修改內容包括允許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權機構公司在港交所掛牌等,其一大目的是爭奪新興產業的上市公司資源。
  • IPO簡報|中國IT界元老級公司伊登軟體通過港交所聆訊
    來源:丫丫港股圈----作為一家伴隨中國網際網路行業成長起來的企業,深耕IT行業17載的伊登軟體控股有限公司(簡稱「伊登軟體」)成長於國內網際網路行業高速發展的「黃金十年」,至今已是業內「元老級」公司,然而,其資本之路卻是一波三折,充滿坎坷。
  • 李小加:港交所最快二季度末接受公司上市申請
    日前,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在接受上證報記者獨家採訪時表示,按照現行互聯互通機制的規則,未來當前述三類公司滿足納入相關港股通標的的指數成份股條件時,內地投資者也可參與相關新經濟公司的投資。上證報記者獲悉,在明年一季度的細則諮詢之後,港交所最快於二季度末可接受符合條件公司的上市申請。